深圳到上海机票携程:巴金 矛盾 老舍 曹禺30年代40年代的主要作品及主要人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1 07:57:22

巴金:
20年代中后期到30年代初期的《灭亡》(处女作)、《新生》(《灭亡》的续篇)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是巴金小说创作的初步尝试,显示了巴金创作的基本风格,主要以家庭为题材背景,以年轻一代的命运抉择为主要内容,作品充满了热忱的情感。
30年代中后期到40年代初期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标志着巴金的创作的成熟,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这一时期巴金的创作,家庭的题材更加典型,更具有象征意义,人物描写更具有典型化内涵,艺术表现日趋成熟。
40年代中后期的《憩园》、《第四病室》、《寒夜》(最后一部作品)显示了巴金小说的深入发展和深刻的变化。发展体现在继续采用家庭典型题材,继续表现家庭中人物的命运,表现人与家庭、社会的冲突;变化在于作家先前所具有的热情和理想,此刻化做了沉静的思考和冷峻的批判,由过去的控诉到现在的无话可说。 巴金的文学创作给文学发展带来的新质
巴金的小说创作塑造了一大批家庭关系中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既有身处封建大家庭的,如:《家》中觉新、觉慧等年轻一代;也有身处社会底层普通家庭的,如:《寒夜》中的汪文宣、曾树生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人物的性格往往充满矛盾性,人与人的性格之间往往具有强烈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显示了巴金独特的审美追求,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表面上把这些人物放在家庭的背景中,而实际上是将人物放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来加以刻画,这样的描写更生活化,生活气息浓,使读者感到亲切、真实。
巴金善于在生活的对比当中、矛盾冲突当中,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如:《家》中觉新和觉慧,《寒夜》中的汪文宣、曾树生就各是一对矛盾,在现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茅盾:
茅盾的文学创作一直实践着现实主义的主张,这一主张始终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从《蚀》三部曲到《腐蚀》,始终追随中国现代社会历史的风云变换,他的创作是中国现代社会历史的艺术记录,作品中充满了对中国现代社会历史重大事件真实而客观的反映。如:《蚀》反映的是大革命前后的风云变换,《子夜》反映了30年代中国最动荡时期的社会本质,《腐蚀》则是表现皖南事变国共合作危机的政治小说。
老舍:
30年代中后期,老舍连续创作了《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大明湖》(书稿毁于战火)等长篇小说,《阳光》、《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赶集》、《樱海集》等短篇小说集,显示了旺盛的创作力,这些作品标志着老舍小说创作的成熟。 40年代以后,有长篇《火葬》、《四世同堂》(由《惶惑》、《偷生》、《饥荒》三部组成)、《鼓书艺人》等问世,这些作品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显示出进一步的成熟与突破,标志着老舍小说创作的深入发展。

曹禺:
曹禺的主要戏剧作品:《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改编的《家》;抗战题材的剧本《黑字二十八》、《蜕变》等。

拜托请采纳我的答案 拜托 拜托

巴金:
20年代中后期到30年代初期的《灭亡》(处女作)、《新生》(《灭亡》的续篇)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是巴金小说创作的初步尝试,显示了巴金创作的基本风格,主要以家庭为题材背景,以年轻一代的命运抉择为主要内容,作品充满了热忱的情感。
30年代中后期到40年代初期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标志着巴金的创作的成熟,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这一时期巴金的创作,家庭的题材更加典型,更具有象征意义,人物描写更具有典型化内涵,艺术表现日趋成熟。
40年代中后期的《憩园》、《第四病室》、《寒夜》(最后一部作品)显示了巴金小说的深入发展和深刻的变化。发展体现在继续采用家庭典型题材,继续表现家庭中人物的命运,表现人与家庭、社会的冲突;变化在于作家先前所具有的热情和理想,此刻化做了沉静的思考和冷峻的批判,由过去的控诉到现在的无话可说。 巴金的文学创作给文学发展带来的新质
巴金的小说创作塑造了一大批家庭关系中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既有身处封建大家庭的,如:《家》中觉新、觉慧等年轻一代;也有身处社会底层普通家庭的,如:《寒夜》中的汪文宣、曾树生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人物的性格往往充满矛盾性,人与人的性格之间往往具有强烈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显示了巴金独特的审美追求,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表面上把这些人物放在家庭的背景中,而实际上是将人物放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来加以刻画,这样的描写更生活化,生活气息浓,使读者感到亲切、真实。
巴金善于在生活的对比当中、矛盾冲突当中,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如:《家》中觉新和觉慧,《寒夜》中的汪文宣、曾树生就各是一对矛盾,在现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茅盾:
茅盾的文学创作一直实践着现实主义的主张,这一主张始终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从《蚀》三部曲到《腐蚀》,始终追随中国现代社会历史的风云变换,他的创作是中国现代社会历史的艺术记录,作品中充满了对中国现代社会历史重大事件真实而客观的反映。如:《蚀》反映的是大革命前后的风云变换,《子夜》反映了30年代中国最动荡时期的社会本质,《腐蚀》则是表现皖南事变国共合作危机的政治小说。
老舍:
30年代中后期,老舍连续创作了《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大明湖》(书稿毁于战火)等长篇小说,《阳光》、《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赶集》、《樱海集》等短篇小说集,显示了旺盛的创作力,这些作品标志着老舍小说创作的成熟。 40年代以后,有长篇《火葬》、《四世同堂》(由《惶惑》、《偷生》、《饥荒》三部组成)、《鼓书艺人》等问世,这些作品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显示出进一步的成熟与突破,标志着老舍小说创作的深入发展。

曹禺:
曹禺的主要戏剧作品:《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改编的《家》;抗战题材的剧本《黑字二十八》、《蜕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