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机场到花莲:什么叫历史唯物主义?什么叫唯心主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8 07:28:34

历史唯物主义是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又称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列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歪曲为经济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的历史理论,它既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了这一崭新的历史观以后,它不断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内容上不断充实,形式上日臻完善,正在并且还将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伟大成果,为人类认识开辟了一个新的广阔的科学领域。实现了整个社会历史观的变革,实现了哲学的变革,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奠定了历史理论基础。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中的两个派别。它们只能在哲学意义上,即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上被使用。
(1)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
(2)唯心主义是断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
(3)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
(4)二元论不是一个独立的哲学派别,它认为精神和物质同为世界的本原,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但最终还是陷入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作为一般的世界观,唯物主义坚持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唯物主义与科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是无神论的哲学基础。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罗马关于水、火、气是世界本原的学说。
(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自然科学为依据,但背离了古代哲学把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的辩证法观点。
3.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和存在根源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其荒谬之处在于它必然导致"唯我论"。
(2)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例如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其荒谬之处在于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
(3)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人的认识不是直线式地进行的,而是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都可能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直线,这条直线会把人们引到唯心主义的泥坑里,而反动的或保守的阶级和势力的利益和政治需要则会把它巩固下来。把人的认识过程中的某一特征、成分、片断、方面加以夸大,使之绝对化,造成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离,这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哲学基本派别。它对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作了正确的回答,承认宇宙统一于物质,精神或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客观物质世界离精神而独立存在,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唯物主义通常总是反映先进阶级或集团的利益的。在中国,唯物主义的代表有战国时的荀子,东汉的王充,南朝的范缜,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清代的戴震等。在西方唯物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古希腊罗马的朴素唯物主义;十六—十八世纪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十九世纪以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辞海》1989年版缩印本)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中的两个派别。它们只能在哲学意义上,即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上被使用。
(1)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
(2)唯心主义是断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
(3)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
(4)二元论不是一个独立的哲学派别,它认为精神和物质同为世界的本原,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但最终还是陷入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作为一般的世界观,唯物主义坚持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唯物主义与科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是无神论的哲学基础。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罗马关于水、火、气是世界本原的学说。
(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自然科学为依据,但背离了古代哲学把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的辩证法观点。
3.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和存在根源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其荒谬之处在于它必然导致"唯我论"。
(2)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例如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其荒谬之处在于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
(3)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人的认识不是直线式地进行的,而是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都可能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直线,这条直线会把人们引到唯心主义的泥坑里,而反动的或保守的阶级和势力的利益和政治需要则会把它巩固下来。把人的认识过程中的某一特征、成分、片断、方面加以夸大,使之绝对化,造成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离,这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参考资料:来源:双博士网校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哲学的概念、性质、任务和基本问题;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实质和意义;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教学重点:哲学的概念和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实质。

教学难点:哲学的性质;哲学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

教学方法:以讲授式为主,课堂讨论式为辅。

教学时数: 8——10学时。

内容提要: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科学和哲学思想发展的光辉结晶,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1、哲学辞源小考

“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原文是“PHILOSOPHIA”,由两部分组成,PHILO是爱的意思,SOPHIA是智慧,合在一起,就是“爱智”的学问。后来,世界各国普遍使用了希腊文的拼法。

我国因长期与外界隔绝,接收西方文化较晚,直到明朝万历年间(1632年)才由一传教士将哲学传入中国,音译为“斐录所费亚”;因难念,又译为“理学”,意为讲理(道理、理论)的学问。但这一意译不完全确切。到清朝,有的学者改译为“格致”,取宋朝朱熹“格物致知”之意,表示哲学是认识事物的方法。1896年,晚清学者黄遵宪看到日本人将它译为哲学,觉得很好,遂在日文著作中用哲学称谓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学说。1897年,梁启超第一个在日文中把它译为哲学,从此沿用至今。

把PHILOSOPHIA译为哲学,正确、贴切、合意。中国辞典中,向来就有“哲”字。《尔雅》中对“哲”的解释是:“哲,知也”。《尚书》“皋陶谟”中有“知人则哲”的说法。成语中有“明哲保身”、“哲人之石”等。“哲”在中国语言中是聪明、智慧的意思。哲之为学,就是使人聪明的学问。这是从字面上的解释。用“哲学”翻译“PHILOSOPHIA”,基本上做到了“信”、“达”、“雅”。

2、哲学与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举例略)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并非人人都有哲学。可见,哲学不是一般的世界观,而是世界观的理论形式。它是有哲学家、思想家们经过思维加工而成的,是把人们的世界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抽象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学与方法论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方法是指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方式、手段、原则、办法等等的总称。方法有不同的层次,通常把方法分为个别方法、特殊方法、一般方法。

哲学方法是一般方法的最高层次。哲学方法与其它方法的最根本区别就在于:其它方法都可以有确定的对象,而哲学却没有;其它方法的对象是作为实体、现象、关系存在着的,而哲学方法面对的却是所有这些对象的共性、总体。

哲学方法的一般特征可以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它是最一般的元方法。“元”有本源、根本、终极的意思。“元方法”说通俗一的活动。“爱智”,也就是不停地追求智慧,而不去解释“智慧是什么”这类问题。因为点也就是最根本、最一般的方法。哲学从本质上来说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追求知识一旦说出智慧是什么,智慧也就不再是智慧而是知识

(2)哲学方法是从人化的角度看世界的方法。普洛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丢开他的唯心主义前提,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思想。哲学总是从人和人的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人与世界的关系,总是体现着人对世界的某种激情、理想,内在地包含着人的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

(3)哲学方法是一种实践反思的方法。哲学是人认识人自己的方法,是人通过批判地审视自己而指导自己行动的方法。人之所以自由就在于人认识了必然,而认识自己是最困难的事情,哲学就承担人间这样一个最困难的任务。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哲学不但是一种世界观,而且也是一种历史观、人生观。

4、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这里的“科学”是指知识、学问,而不是专指正确知识。它是以范畴、定律、定理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现象本质和规律的反映,社会科学是对社会现象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思维科学是对人的思维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所有这些科学是否正确要有它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这些本质和规律来判定。哲学由于没有自己特定的对象,所以它只能以这些科学作为自己的对象。它要将这些科学抽象得出的结果作为自己的基础、材料,概括、总结出整个世界反展的最一般规律。因此,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最一般规律的学说。哲学的对象是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是:一方面,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哲学又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从词源学意义上考察,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但现实社会中有的哲学使人聪明,有的哲学使人糊涂。哲学是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但有的总结得正确,有的却总结的错了。为什么?除了哲学家个人主观原因外,还与某一哲学的基本立场、方向密切相关。这就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灵魂与肉体、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们千百年来不懈探索的奥秘。到了近代,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凸现出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为什么?因为世界上只存在物质和精神两类现象,任何哲学体系都不能回避这个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①本体论内容:物质与精神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坚持这一标准,也就是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提问:什么叫二元论?它的实质是什么?)

② 认识论内容: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认识论问题以本体论问题为前提并制约着本体论问题。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辩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前者是正确的,后者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 ————辩证法 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辩证法 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哲学中这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

两者的区别在于:它们所回答的是哲学中两个不同的问题,因而辩证法并不等于唯物主义,形而上学也不等于唯心主义。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但唯物主义主张的是客观世界的联系和发展,思维辩证法不过是客观辩证法在人脑中的反映;唯心主义则认为存在的只是某种精神的联系和发展,客观事物的辩证运动只是这种精神运动的表现或投影。

两者的联系在于:后者从属于前者,前者有受后者的影响和制约。因为:第一、人们首先需要解决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然后才进一步解决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第二、如何解决世界的本原或本质问题,规定了解决世界状况怎么样问题的方向,它对于能否具有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没有辩证的观点就不可能把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到底,就不可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因此,坚持辩证的观点,决不是无关宏旨的。

三、哲学思想的历史发展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上,凡主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本质,而精神则不过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的,都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凡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本质,而物质不过是精神的产物或体现的,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前者认为,人的感觉、意识是唯一的实在,世界是人的感觉、意识的产物。这种观点推论下去,必然导致唯我论。后着认为,“客观精神”或“绝对观念”是唯一真实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客观精神”或“绝对观念”的产物或表现。

2、哲学对立产生的根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从古代到现代都始终存在的对立。它们的存在有着深刻的根源。

①社会历史根源。唯物主义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生产、科学、阶级斗争的需要产生唯物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则与生产力、科学发展的不够发达有关,由于人们不能解释那些统治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就幻想、设想某种超自然、超社会的力量来说明这些现象。

②阶级根源。一般而言,进步的、上升的阶级总要坚持唯物主义或辩证法的世界观;而反动的没落的阶级则用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来欺骗人民,以维护自己的统治。

③ 认识根源。认识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只有始终坚持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才能得出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正确结论;如果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分离、割裂、脱节,就回产生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为什么?因为唯心主义(主观主义)最省力。

3、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发展的三个主要历史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

古希腊的泰勒斯、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中国的“五行”。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往往处于自发结合的状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

近代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创立的立足于近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唯物主义哲学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欧洲特别是德国的资产阶级哲学则是唯心主义辩证法。这种奇特的结合是由近代科学、社会历史的特殊发展所造成的。它们既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也存在着重大的缺陷。这个任务只能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