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到黄花机场:1500年以前的世界历史运动主要发生在哪?为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1 18:17:22

中国的唐朝

唐朝是一个世界帝国,血统上胡汉混血,文化上梵华合一。国都长安是世界中心,一个开放的生机勃勃的、高度城市化与审美化的世界中心

唐朝文艺 光辉灿烂 远播世界
唐朝的文化,繁荣昌盛,光辉灿烂,在中国及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一页。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封建经济的繁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扩大,这些都是唐朝文化发达的原因。
诗歌 唐诗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高峰,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珍贵的遗产。唐朝的诗人及诗篇多如繁星,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清朝康熙年间编的《全唐诗》,就收录有诗人二千三百多家,作品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初唐有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名家,号称为“初唐四杰”。又有诗歌的革新者陈子昂出现,他的《登幽州台歌》写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诵。盛唐则是诗坛上万紫千红、百花盛开的时期,涌现出了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李白、杜甫、王昌龄、王之涣等大批明星,他们各放光芒,互相争辉。王维和孟浩然是写山水田园诗的代表,如孟浩然的《春晓》诗脍炙人口:“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高适和岑参则以写边塞诗著称,王昌龄和王之涣也写过一些出色的边塞诗。如王昌龄有《从军行》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之涣有《凉州词》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唐的白居易、元稹、韩愈、刘禹锡、柳宗元、李贺等,晚唐的著名诗人有李商隐、杜牧、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在唐朝众多诗人中,以李白、杜甫、白居易最负盛名。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他一生不肯屈服于豪门权贵,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所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便是他的精神风骨的写照。他的诗内容广泛,气势磅礴,想象丰富,手法夸张,语言奔放,形式多变,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他的许多描绘名山大川的诗歌,更给后人留下一笔可贵的文学遗产。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黄河之水天上来”(《将进酒》)等,这些都是千古流传的名句。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他的诗流露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如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又有《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名篇。白居易生活在李白、杜甫之后,他的诗最精华的部分是那些讽谕诗,如《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等。
绘画 唐初著名的画家有阎立德、阎立本兄弟,以善画人物著称。现存的《太宗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画汉昭帝至隋炀帝十三人),便是阎立本的作品。其后著名的画家有吴道子、王维、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等。吴道子又名玄道,出身民间画工,后来供奉内廷。他画人物、画山水,都是名冠一时,有“画圣”之称。他画的人物身上的衣带,看上去会随风飘动,因而有“吴带当风”的称誉。现存的《送子天王图》大约是后人摹本,尚能反映出他的画风。李思训是唐朝的宗室,他和儿子李昭道,以善画金碧山水(青绿山水)著称。王维是有名的诗人,也是开创水墨山水画的画家。此外,张萱和周昉善画仕女闻名。张萱的《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现在有宋人摹本。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也有后人摹本。又曹霸(曹操子孙)、韩干善画马,韩滉、戴嵩善画牛,都很有名。特别应提到的是,唐朝壁画盛行,成为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敦煌千佛洞的壁画不胜其多,其中有很大部分是唐朝壁画。壁画的内容以佛教故事为主,但也大量反映了唐朝社会生活情况,如有耕作、收获、伐木、饲养、挤奶、拉纤等生产劳动的场面。这些壁画都是艺术水平很高的美术品。如其中的飞天,尤为艺术杰作,仅以几根飘带,人便飞舞腾跃在空中了。再如张义潮夫妇出行图,场面宏大,气魄雄伟,也是艺术价值很高的作品。
雕塑 在雕塑方面,唐朝有大量的石雕和泥塑,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成就。河南洛阳龙门、甘肃永靖县炳灵寺等石窟中,有许多的唐朝的石雕造像,都很优美动人。四川乐山的唐朝石雕大佛坐像,高七十一米,是我国最大的石佛像。此外,陕西的礼泉唐太宗的昭陵六骏浮雕石刻,生动地表现了六匹马的神态,也是唐朝石雕中的名作。唐朝的泥塑主要见于敦煌千佛洞。千佛洞现存四百九十二个石窟,其中唐窟有二百十三个。唐窟里的泥塑佛像,其神态表情各异,栩栩如生,放射出艺术的光彩,与壁画交相辉映,配合得相当和谐。唐朝墓葬中出土的三彩陶俑,有武士、文吏、乐舞等人物俑,有马和骆驼等动物俑,色泽绚烂,形态逼真,都很精美。由于雕塑的发达,唐朝出了不少著名的雕塑家,其中最突出的是杨惠之,号称“塑圣”。据说他曾在长安为艺人留杯亭塑像,人们看到塑像的背部便能辨认出是谁了。
书法 在书法方面,唐朝名家辈出。唐初的书法家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都以楷书名重当时。唐中期的书法家以颜真卿最为著名,堪称一代大师。他的书法造诣很高,独创一体,称为“颜体”,对后世影响极大。他的传世作品有《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多宝塔碑》等。唐后期的书法大家有柳公权,他的书法与颜真卿齐名,也自成一体,世称柳体。他的代表作品有《李成碑》、《玄秘塔碑》等。此外,在草书方面著称的,有张旭、孙过庭和怀素等人。
建筑 在建筑方面,隋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建造了闻名世界的赵州(今河北赵县)安济桥,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大石桥。这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唐朝的建筑也有许多重大的成就,城市、宫殿、寺塔等都很可观。如都城长安周围七十余里,规模宏大,布局严整,街道宽阔,殿阁壮丽,闻名于当时世界,在城市建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唐朝的木结构建筑很有水平,至今还有存者,一为山西五台县的南禅寺,建于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一为五台山的佛光寺东大殿,建于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这是我国现存最古的木结构建筑物。唐朝的寺塔也很多,留存至今最为著名者,有西安的大、小雁塔,皆建于唐朝前期。小雁塔高四十三米,原为十五层,最上两层以塌毁,其余十三层尚完好。大雁塔共七层,高六十四米。唐朝士人考中进士后,多于此提名留念,称为“雁塔提名”。
印刷术 雕板印刷术的出现,是唐朝在科技方面的另一重要成就。雕板印刷术在唐初已经发明,唐太宗曾令印行长孙皇后的《女则》,玄奘回国以后也曾印刷佛像。至唐后期,雕板印刷的应用逐渐推广,元稹和白居易的诗已被大量印卖于市,雕印的历史已在民间广为流传。到了唐末,成都已经大批印书,并且成为全国印书业的中心了。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在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刻印于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的《金刚经》。我国发明的印刷术,以后逐渐传遍了全世界,这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
唐朝哲学 多元繁荣 三教合一
唐朝儒释道合一。唐朝时期,适应全国政治大统一和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统治阶级虽以儒学为正统,但又大力提倡佛道二教,尤尊佛教,使以心性问题为核心的佛教哲学广为流传,其理论思维水平达到中国佛教思想史的高峰。与此同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反对二教的斗争,斥佛教为夷狄之教,从维护民族传统意识出发,提出道统说,同佛教的“法统”相抗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迫使佛教中国化。三者对立,互相批判而又互相吸取,使哲学上争论的内容更加广泛。
道教以老子为教祖,老子姓李名耳。唐朝皇帝也姓李,因而大崇道教。唐高宗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声称曾梦见老子,因叫人画老子像颁布天下,并令王公百官皆习《老子》。当时两京和各州府都建有玄元皇帝庙,信者颇多。所在道观也不少,长安城中有三十所之多,全国共有一千九百余所。
佛教在唐代又有新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宗派。佛教有许多宗派,在唐代流行的是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禅宗等。天台宗崇尚的经典是《法华经》,故又称法华宗。华严宗以崇奉《华严经》而得名。法相宗创于玄奘,教义十分烦琐,不易为一般人所接受。禅宗发展较晚,但是后来居上。在唐后期,许多宗派大都衰歇,唯有禅宗独盛。禅宗相传由印度来的僧人达摩创于北魏,至唐前期,分为南北二宗。北宗的创立者为神秀,南宗的创立者为慧能。神秀主张渐悟说,认为应通过长期苦修,扫除一切杂念,然后才能渐悟成佛。他把自己的主张归纳为这样的四句话:“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主张顿悟说,认为佛在内心,不必外求,用不着苦心修行,也勿须诵读许多佛经,只要静心省悟,便可以顿悟成佛。他也把自己的主张归纳为四句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的办法很简单易行,便于人们接受。因而南宗得到广泛的传播,终于战胜北宗,并且压倒其他各宗派,垄断了佛坛。以禅宗为代表的佛教,在唐代已经中国化了,这就又加强了对道教的竞争力,足以取得优势。
唐代始终存在儒佛之争。佛教为了维护自己的神学体系,曾编造了一个由历代祖师一脉相承的传授体系,成为“法统”。唐代中期,韩愈为了对抗佛教,著《原道》,提出了儒家道统说,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依次相传,孟子之后,道统中断,结果使佛老学说统治了人们的头脑。韩愈以继承孟子自居,认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就是恢复和发扬儒家的“道统”。所谓“道”,即仁义道德,他在《原道》中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韩愈认为,只有儒家“道统”才是正统,是封建社会唯一合法的思想。他批判佛老的“清静寂灭”之道,反对佛老“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主要锋芒指向佛教,把“先王之教”同“夷狄之教”对立起来,以激发民族的意识与感情。他不能容忍“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韩愈在佛老盛行的时期举起复兴儒学的旗帜,对于以后思想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唐朝国势 兴旺发达 世界中心
唐朝的对外关系比以前更加扩大了,和唐朝往来的国家甚多。因而,唐时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唐朝成了亚洲各国经济文化的往来中心。随着国际交往的活跃,唐朝的对外交通很发达。在陆路方面,往西由长安经过甘肃和新疆,可到中亚、西亚和巴基斯坦、印度;往东由河北经辽东可到朝鲜半岛。在海路方面,往西由广州经过南洋可到波斯湾;往东由登州(今山东蓬莱)、楚州(今江苏淮安)、扬州(今扬州)、明州(今浙江宁波)等地,可到朝鲜和日本。
唐朝对朝鲜的影响
唐初,朝鲜半岛上有高丽、百济和新罗三个国家。后来,新罗逐渐吞并高丽、百济之地,统一了朝鲜半岛。有唐一代,新罗和唐朝保持着频繁的经济文化往来。
唐朝文化对新罗的影响极大。新罗的都城平壤,便是模仿隋、唐的长安和洛阳修建而成,也分为宫城、皇城、外郭城三个部分。新罗的中央地方官职,也大体是仿照唐制设置。新罗又仿效唐朝,设立国学,实行科举制度,以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项目。新罗的文字“吏读”,也是根据汉字造成,在七世纪末,由新罗学者薛聪所创。在服饰方面,新罗人民也大都改穿唐式服装。中国的古籍如《左传》、《文选》、诸子百家书及诗文等,大量传入新罗。特别是白居易的诗,在新罗广泛流行。雕版印刷术在唐末五代时,也传到新罗去。
唐朝对日本的影响
在唐代,中日之间的人员来往、经济和文化交流,可谓盛况空前。当时日本以极大的热忱学习中国文化,形成一个热潮。唐朝一代,日本所派“遣唐使”有十三次,派到唐朝的“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有六次,合计遣使入唐共有十九次。每次所派“遣唐使”团,其规模都很大,人数多时达到一次五百余人。内中往往有许多留学生或学问僧,在唐朝长期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及佛教经典。这些使者、留学生、学问僧在回国时,将中国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音乐、美术、书法及生产技术等介绍给本国,并且带回大量的书籍,如史书、诸子书、文集、佛经等。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在政治方面,唐朝初年,日本孝德天皇任用从中国回去的留学生高向玄理和僧旻做国博士,仿照唐朝的律令制度,进行了一次社会改革,内容包括官制、田制、律令等方面,如根据唐朝的均田制,颁行班田制度,并且实行租庸调法,初步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叫做“大化革新”,大化就是孝德天皇的年号。在文字方面,留学生吉备真备采取汉字楷体偏旁,创造了片假名,学问僧空海利用汉字草书,创造了平假名。这二者合起来使用,便形成了日本文字。在建筑方面,日本八世纪的国都平城京(京都),完全是模仿唐朝的长安城建成的,那里街道的宽度及排列方法,几乎和长安城一样,也有“朱雀大街”、“东市”、“西市”等名称。在风俗习惯方面,日本也受到唐朝的影响,如五月五日端午节饮菖蒲酒,七月七日乞巧节,七月十五日的孟兰盆会,九月九日的菊酒等,这些都是由唐朝传去的。
在唐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唐僧鉴真是值得提到的人物。
鉴真是扬州大明寺(今法净寺)的和尚,在唐玄宗时,应日本佛教界朋友的邀请,由扬州东渡日本,先后经过五次失败,终于第六次渡海成功。他对中日文化交流做了贡献,不仅将大量佛经带到日本,还将寺院建筑、佛像雕塑、医药等方面的技术和有关书籍传到日本去。至今日本唐招提寺还保藏着他的坐像。
唐朝对东南亚、南亚的影响
唐朝和东南亚、南亚各国,也有亲密的联系,友好往来日益增多。林邑(今越南南部)、真腊(今柬埔寨)、骠国(今缅甸)、室利佛逝(今印尼苏门答腊)、堕婆登(今苏门答腊)、诃陵(今爪哇)、婆利(今婆罗洲)、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罽宾(今克什米尔)、尼婆罗(今尼泊尔)等,都曾遣使或屡次遣使与唐通好,和唐朝发生经济文化关系。
在交流史上,特别值得提到的是我国的高僧玄奘。玄奘姓陈,河南缑市(今偃师县南),在唐太宗时前往印度游学多年。贞观元年,他从长安出发,途径今新疆及中亚各国,最后到达了巴基斯坦和印度。他在印度遍游各地,寻访名僧求学,主要是在当时的佛教学术中心那烂陀寺(印度伽雅城西北),跟从佛学大师戒贤学习,后来并且代替戒贤讲经说法,成为当时印度最著名的佛学家。
贞观十九年(645年),他由印度回到长安,结束了历时十九年的旅行,取回梵文佛经六百五十七部。此后他在长安专心译经,二十年间共译出佛经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他又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记载了所见所闻一百三十八个国家的历史和地理,成为今天研究中古时代中西交通和中亚、南亚历史地理的宝贵资料。
唐朝对中亚、西亚、北非的影响
唐朝和中亚、西亚、北非各国的关系,也比以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经济和文化交流更加的频繁起来。
吐火罗(今阿富汗)是中亚的重要国家,地当丝绸之路的要冲,和唐朝的关极为密切,先后不断派人来唐朝,唐朝也曾派人出使其国,双方的经济文化往来很多,如吐火罗曾给唐朝送来汗血马、玻璃、玛瑙、药品等物。
西亚的重要国家有波斯和拂菻等。波斯即今之伊朗,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唐朝的经济文化往来很频繁。波斯商人大批地来到唐朝做生意,如长安、扬州、广州、便是他们集中活动的地方,有许多的“波斯店”。波斯输入唐朝的东西很多,如有菠菜、波斯枣等。唐朝人爱打马球,骑在马上用杖打球,这种马球也是从波斯引进来的。唐朝的丝绸、瓷器、纸张等物品,更是大量输入波斯,并通过波斯再向西方传去。拂菻即东罗马帝国(建都在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也和唐朝往来不绝,多次遣使入唐。唐朝的丝织品大量输到东罗马,东罗马的吞刀吐火等杂戏和医术也传入唐朝。
大食是西亚、北非一带的大国,和唐朝的经济文化关系十分密切。大食即阿拉伯帝国。七世纪初,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后,又东灭波斯,向中亚、南亚发展,西陷开罗,据有非洲北部,建立起强盛的阿拉伯帝国,被唐朝称之为大食。大食所辖阿拉伯一带商人到唐朝来经商的很多,分布在长安、洛阳、扬州、广州、泉州等地,其中有不少人即定居在中国,并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唐玄宗时,唐将高仙芝和大食在怛罗斯(今苏联江布尔)作战失败,许多士兵被俘虏,其中有些是造纸工匠,大食即把他们送到撒马尔罕设厂造纸,不久在大马士革等地也出现了造纸厂。于是中国的造纸术便由中亚、西亚传入非洲和欧洲,在世界文化上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怛罗斯战役中被俘的还有杜佑的族侄杜环,他在回国后,著有《经行记》一书,内中提到大食都城亚俱罗(即苦法,今伊拉克)市中,有中国丝织工及其他工匠用中国工具在工作,可见中国的丝织技术等也传到阿拉伯去。在北非的福斯特(即开罗古城)移址中,曾出土了唐朝的瓷器,这是唐朝和阿拉伯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