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交警大队网站:关于研究日本青少年离家出走的书有哪些啊?比如原因的分析等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12 12:08:02
本人要写一篇关于日本青少年离家出走方面的论文,可是材料很少,各位帮个忙啊

青少年有较严重精神压力
关于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情况的最新调查显示,30.2%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有较严重的精神压力,焦虑感严重。沉迷网络、离家出走和自杀的指数均比10年前的同类调查增长了一倍多。而家长期望值高和家庭情感支持的匮乏是孩子焦虑感产生的主要原因。

此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市中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800份,调查对象大都为12岁至18岁的青少年。

调查显示,10.2%的人觉得人生完全没有希望,30.2%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有较严重精神压力,5.8%的青少年经常感到郁闷,对比1995年的研究结果,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状况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这些问题在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可以体现为“打架”、“有意伤害小动物”、“逃学”等。当情况真正恶化起来时,会体现为沉迷网络、离家出走和自杀。

值得关注的是,近半青少年经常觉得“人生好像战场一样”,焦虑感严重。有“自杀或企图自杀”行为的青少年占7.7%,而1995年同类调查这一数字为3.7%。“想离家出走”的比例则从1995的4.0%增加到2005年的7.8%。

从数据可以看到,70.1%的人认为“我的学习压力很大”,30.1%的青少年承认“自己没有从学习中得到快乐”。

调查显示,青少年的精神健康状况与他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呈非常强的相关性,即获得的家庭支持越多,与家人的关系越亲密,他的精神健康状况越好。而在调查中,约四成的青少年认为父母并未给自己很多情感的支持,43%的青少年有困难也不会与父母商量;而8.9%的家长也承认自己经常向小孩发脾气。

有相当一部分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精神障碍,而社会能提供的服务相当有限。如果增加各种社会服务机构,改善社会服务工作人员人手不足的问题,会有助于解决问题。

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统计,日本青少年离家出走人数1998年达到了2.7万人,其中女性为1.38万人,占出走人数的51.4

日本青少年政治热情不高 觉得中日关系既近又远
根据“中日青年友谊计划”,应日本政府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邀请,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派遣的中国青年考察团一行95人,日前赴日本大阪、东京、山梨、爱嫒等地进行23天的访问。

在日本,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宁静的乡村,绿化生态、美化环境成了日本人的共识。漫步东京、大阪等都市街头,各种常绿树随处可见;街边路旁,万绿丛中点缀着五彩

的花草。

日本不仅有大手笔的绿化,也有小到家庭院落里别致的园景。在爱嫒县,记者民宿的家庭女主人内山美树家的庭院里,凡是有土的地方,都栽上常绿树,庭院里摆满了盆栽。

事实上,据了解,日本的绿化覆盖率高达66%以上,由于绿色拥抱着日本,即使刮大风,也无尘土飞扬,全然一个洁静的世界,人们惬意地生活在一个无灰尘污染的环境里。

为减少汽车尾气,日本鼓励市民骑自行车。由于日本地狭人挤,日本政府规定,自行车可上便道、上街沿。此外,日本还使用燃烧天然气的电车和汽车,减少了环境污染。

日本在进入最发达国家之列的同时,也拥有了工业大国中最高的人均寿命和森林覆盖率,最发达的环保产业,最完善的环境法规体系,以及最显著的污染治理成果。比这些成果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环保法制建设和公民被培养的环保意识。

1955年,日本24岁以下青少年占总人口的55%,2002年,这一比例已下降至35%左右,比1955年下降1000多万人。

越来越多的日本青少年却追求安逸生活,以自我为中心,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缺乏责任感。其中,有部分日本青年缺乏奋斗精神。“以我为主,各取所需,实现自我”是当代日本青年的主流文化。

日本青年的传统文化意识弱化,有相当一部分日本青年的业余生活显得较为贫乏,其内心世界更趋于封闭,缺乏对家庭的亲情和社会的责任感。色情行业、色情书刊和音像制品的泛滥,更是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和青年问题。

日本青少年育成国民会议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只有48.2%的日本青少年愿意为祖国作贡献,愿意“为社会献身”的青少年很少;对政治关心的青少年只占全国青少年的37.2%;另有58.3%的青少年对日本目前的社会现状表示出非常或相当的不满。

据了解,目前日本青年的政治热情不高。他们更多地从社会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日本政治的导向,而不是直接介人政治生活。

有些日本大学生毕业后不找工作,仍愿吃住在家,不愿意出去赚钱。有的整天沉溺在网络游戏里,对出去工作的想法嗤之以鼻。还有一些日本青年,他们既不去工作,也不去上学或接受培训,人们称他们为“NEET”一族。

在日本,除“NEET”一族外,还有另外一类选择悠闲生活的年轻人。他们从一份兼职工作换到另一份兼职工作,不再像以前的人们那样选择一份终身性职业。据日本官方统计,目前国内“NEET”一族已高达50多万人。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工作,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日本的劳动力资源将面临枯竭的危险。有日本经济学家预测日本的熟练工人数量将会锐减,经济发展潜力也会下降。

此外,日本青少年犯罪逐年增加。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统计,日本青少年离家出走人数1998年达到了2.7万人,其中女性为1.38万人,占出走人数的51.4%。

日本学校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据统计,1998年,日本公立学校从小学到初中的学生暴力行为达到3万余件,其中初中生校园暴力事件最多,达到2.7万件。

中国在经济和社会诸多方面正处于上升发展时期,日本经济近年来处于相对缓慢阶段。因此,中国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比日本青少年强。然而,日本青少年对异域文化的包容性,对现代科技的吸纳能力却比中国的青少年强。

日本青少年对中国的认知感较为肤浅,在一些日本青少年的眼中,中日两国关系“既近又远”。与此相反,中国的青少年对日本了解较多。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日本青少年有时候会显示出自信心的不足,与充满自信的中国青少年相比,大多数日本青少年有一种茫然的生活取向、我行我素的生活态度

心如荒原 日本花季少女出走现象严重
日本少女出走现象越来越严重,最近引起日本各界人士的担忧。有人是为了追寻自己喜爱的歌手巡回演唱的足迹,也有人是为了逃避自己的家庭。

一些女孩蹲在东京涩谷地区的一个街角,和一群醉鬼和皮条客厮混。她们身穿紧身T恤和裤子,旁若无人地往嘴上涂唇膏,那样子招来不少路人不怀好意的目光。其中一名少女的手机响了,她拿出来看了一眼屏幕上的号码,对另一名少女说:“是我妈妈。”但她没有接听,而是把手机放回了包里。她一边抚弄着自己的长发一边宣布:“今晚属于不归人。”

一到夜间,涩谷的霓虹灯亮了起来,明白地指示人们这家是酒吧,那家是色情场所。一些少女一天到晚在这里闲逛。在日本中学生看来,能像她们这样在涩谷“混”甚至是相当时髦的一件事情。她们甚至还有一个特殊的称谓:“小小出走者”。她们走出自己父母家的大门,寻找涩谷灯红酒绿背后的自由。

美智子和勇子属于这类。她们都是17岁,都是某男孩组合乐队的歌迷。两人在追随她们的偶像进行为期一周的巡回演出的途中相遇并成为好朋友。美智子已经不是第一次离开她在东京郊区的家了,而来自北方的勇子则是第一次离家,一只粉红色带草莓图案的小小行李箱是她现在全部的家当。

勇子说,刚开始,她们每个人都有200美元在便利店打工攒下来的积蓄,所以还能住在10美元一小时、带淋浴的旅店。但购买乐队演唱会的门票花去了她们所有的钱。“而且,我们还给乐队成员买礼物,这样他们就会注意到我们,可能会让我们……你知道……”美智子说,勇子在一旁咯咯地笑。

还有一些日本女孩离家出走是因为家里的环境实在太糟糕。专门律师坪居节子说:“今天的父母为自身的问题所困扰———钱、工作、夫妻关系。他们自己感到压抑,又把压抑传给了孩子,忽视他们、对他们格外严厉甚至动辄打骂。孩子因此觉得自己在家中没有位置,他们的生命是毫无价值的。

根据日本厚生省的一项研究,在日本,72%的女孩和46%的男孩在遇到来自家庭的打骂时会选择离家出走。而日本法律对这些孩子的保护措施是不够的。打骂孩子只是在去年才被列为违法行为,而法官通常的判决是将出走的孩子带回那个打骂他们的家。

混迹东京靠出卖肉体维生

对一个女孩子来说,在东京的大街上生存实在是很容易。一些成年人很希望能在通宵营业的卡拉OK包间与这些女孩一起吃饭、唱歌、娱乐。如果女孩需要现金,她知道自己身上什么东西最具“市场价值”。

在日本,出卖肉体是违法的,但年轻的女孩子们知道如何通过手机上网,定下特殊的约会。在东京,有数不清的店铺公然拿年轻的女孩子做广告,提供各种“服务”。

在东京的红灯区,所谓的“婚姻介绍所”实际上有其他含义。通常,这些地方充斥了离家出走的女孩,她们付2美元就可以随便进去享受免费的三明治、果汁和卡拉OK。男性顾客必须支付30美元来定下一个“约会”对象,而女孩有权拒绝。

一些名为健康中心、俱乐部、歌舞表演场的色情场所为吸引不谙世事的年轻女孩想尽办法。他们雇佣被称为“钩子”的漂亮男孩在街上闲逛,见到女孩就上前搭讪,满口甜言蜜语,解除了女孩子们的戒心。看到女孩上钩后,“钩子”们就会许诺给她们介绍既轻松挣钱又多的工作,最终将女孩骗到色情场所。

许多“钩子”承认,这份工作很有吸引力。染了一头金发的永二说,他每带一个女孩给雇主,都会得到200美元的报酬。

然而,女孩子们真的不了解这些危险的陷阱吗?

17岁的春美孤单单地坐在一个废弃的停车场里。春美点上一支烟,在打火机火光的照耀下,她显得比实际年龄大得多。“我现在缺钱,所以我现在在等以前遇到的那个家伙。他说他能帮我找到工作。”她说。会不会去做妓女呢?春美把眼光移向别处,说她不知道。

警方介入总嫌迟

像“钩子”永二一样,盐野广明也经常在出走少女出没的街区闲逛,但他的目的与永二截然不同———他是东京警视厅青少年犯罪课的警官。

不过,警方总是“迟到”。在许多情况下,他们出现得都太晚了。今年10月底在大阪,16岁的得田若古被她21岁的男朋友发现死在他们合租的房子里,而前往采访的记者曾在当地的一个色情酒吧看到一个广告,广告中得田穿着一件紧身的米色连衫衬裤。12月初,凶手落网——一个17岁的离家出走的男孩。

对12岁的上家义子来说,警方的介入也太迟了。上家义子因为回家晚被父亲骂了一通,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出事当天早上10点,义子还打电话给母亲,说她正要回家。20分钟后,她被双手铐住推下汽车,因为失血过多而死在高速公路上。警方后来查明,谋杀上家义子的是一名34岁的中学教师,他通过一个“手机约会俱乐部”找到义子,两人定下一个特殊约会,而义子就此走上不归路。

警方对离家出走者似乎有点无奈。事实上,按照日本警方规定,如果出走者仍然和父母保持联系,他就不算是真正的出走者,这就是为什么根据官方统计数字,东京离家出走者数量相当低(尽管在过去5年中上升了15%)的缘故。在这个拥有140万少年的大都市,去年只有2000人作为离家出走者被收容。今年9月中旬,日本媒体对离家少女进行了一系列曝光报道,东京警视厅派出450名警察在全东京进行了10多天的搜查,却只找到64名离家出走者。而一名记者在几小时之内就找到了至少6人。

事实上,警方只有在离家出走的少年犯了罪或可能犯罪时才会介入。警方的资料显示,14岁及以下的少年占离家出走人数的33%,其中大多数是女孩。但在涩谷街上巡逻的警察对午夜时分仍游荡在外的少女视而不见。“我没有任何理由上前与她们接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警察说。美智子也说,她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之后,经常会向警察询问最近的旅店在哪里,从来没人问她从哪儿来,来做什么。

这些可以了吗?

精神压抑,来自生活,来自学习中的压抑,导致离家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