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事例:填报志愿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2 11:45:43
安徽考生,估分630左右,如何填报志愿?

高考成功=考生实力+考生心态+志愿填报

“在同一所高校,同一个专业,趴同一张桌子的大学生,高考分数相差却超过100分,这100多分不是白考了吗?”全国知名高考升学指导专家李金鹤日前在一个研讨会上指出:决定高考最后的成功,是由考生的实力、考生的心态和志愿填报综合作用的结果。

填报志愿 四大秘诀

首先立足第一志愿录取

一、志愿采取稳妥策略

填报高考志愿首先要立足于第一志愿录取。如果第一志愿走不了,即使考生能被后续志愿录取,录取你的学校与你的高考分数相比可能也会相差很大一个档次。填报第一志愿时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策略,第一种是风险型策略,即按照自己的实力报一个有可能够得着的最好学校,这样报录取概率很低,风险很大,但是高风险也有可能带来高回报。第二种是稳妥型策略,按照自己的实力报一所录取把握很大的院校,或者报一所有绝对把握的院校。

对个别高分考生应鼓励他们赌一下,采取风险型策略,在某一个单个志愿拼一下,但建议多数考生还是采取稳妥型策略,以确保第一志愿录取。

二、志愿作为保底志愿

选择第二志愿院校要有保底志愿。由于高考录取是一个很不确定的事情,它受众多因素包括一些偶然因素综合作用,其结果很难预见,所以,总会有一部分考生落到第二志愿。怎样才能提高第二志愿的录取概率呢?最好是选择往年各年度都录取过第二志愿的院校。只有这样,第二志愿的填报才有意义。必须强调的是,第二志愿必须作为保底志愿,必须有100%的把握。

如果第二志愿保不住底,那考生的命运就不算掌握在自己手里。近几年有些好学校也曾出现过第一志愿不足。考生如果想搏一把的话,可在第二志愿中填一些与第一志愿相当甚至比第一志愿好的院校。

平行志愿的排序很关键

所谓平行志愿,不是填报栏目而是属于填报技巧。在填报平行志愿时,既要讲究梯度也要注意搭配和排序,因为它是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投档,即谁的分数高,在平行志愿投档时就占有优势。

在第一志愿投档结束后,首先将同一科类批次线上的没有录取的考生,按高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再按排序先后依次投档,先投分数较高、排序在前的考生,再投排序在后的考生;对单个考生投档时,根据考生填报的平行志愿中的院校顺序,投档到有计划余额且排序在前的院校。这就要求考生在平行院校的志愿之间也应有梯度。

平行志愿的排序不能随意,一般应将自己最想就读的院校排在靠前的位置。不能单纯为了保持志愿梯度,选择自己完全不感兴趣或与自己的成绩相去甚远的院校和专业。盲目和随意填报志愿造成的后果最终只能由考生自己来承担。

贴线考生应回避热点

贴线考生在选择院校填报志愿时,千万不要按照通常的填报思维方式去和别人竞争好院校,应回避一下。

往年在第一志愿没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应该是贴线生的第一志愿选择。例如,中国科技大学去年在京计划招生50人,而实际第一志愿只招了40人,还有10人需要从后面的志愿招;前年、大前年第一志愿也都没招满,贴线考生要是第一志愿报这个学校,录取机会就很大。

对于同一所高中、同一个班级恶毒考生来说,对同一所高校、同一个专业,不要盲目扎堆,建议那些分数相对较低的考生回避一下,果断放弃,另选别的学校。

填报志愿 三大注意

填报“三本”吃透规则

新规则巧利用

综观这些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每年都有考生因填报志愿“失误”、“撞车”而出现高分低就、高分落榜的现象。

对北京地区的考生来说,今年填报志愿最大的变化可能就是增加本科三批。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主任周轩说,今年新增的第三批次本科院校,无疑扩大了考生的选择机会,所以,在填报“三本”时,考生应该充分吃透规则、利用规则。

为了能从“三本”中胜出,最需要考生做的是,准确地判断自己在本区(县)的位置。考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并结合一模、二模的分数,判断出自己成绩位次及稳定性,如果原来在一本,偶尔靠近二批低端的考生,当然还可以填本科二批,但是,在填本科三批的时候,考虑到今年第一次设本科三批,没有更多的经验,这就要求考生应该根据自己所处地区或自己想学的专业来选择,因为本科三批至少有80所左右的招生学校,这些学校本身的分数差异,到目前为止还不好判断,而且专业多数是新批的,鉴于此,在报考这些院校的“三本”时,既要考虑自己的高考分数,又要注意其特色专业的设置。

新高校别错过

北京林业大学招生就业处的张闯处长介绍,今年有不少专科一批的院校,都已升为本科二批,尤其一些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民办高校,有些专业甚至成为本科一批,如果被这类院校录取,相当于以低于本科线的分数,读上了本科高校,其含金量毋庸置疑。

除此之外,包括高职自主招生的试点院校,其实也是多给了考生一次机会,通过将有特色的专业进行重新划分,扩大了招生面,又没有影响本科一批、二批的分数线。

新专业多留意

专家说,今年高校变化不少,值得考生留意。教育部新批了25个专业,如国际文化贸易、女性学、塞尔维亚语、商务策划管理、体育产业管理等;过去一些停办的老专业,今年将重新开始招生,如粮食工程、核技术和风景园林专业。今年部分高校还调整了一些专业方向,如从英语专业中分离出翻译专业,从中药学专业中分离出蒙药学专业。

再比如新兴的物流管理专业,目前,我国开设此专业的高校有北京物资学院、上海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北京物资学院是我国最早开设此专业的高校,2002年,该校物流管理专业已有67名毕业生。2006年,包括北京物资学院在内的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与物流相关的专业。

挑学校还是挑专业是一个两难问题,是每年“上线”考生中70%左右的高考考生及其家长面临的问题。高考成绩优异者是既选大学又挑专业,而刚刚入围的低端成绩考生只能以考上大学为原则了,这两部分考生面临的问题不在本文谈论范围内。
根据每年的经验,往往高考成绩中等偏上的这部分考生经常会遇到先选择大学还是先选择专业的两难问题。选择了好大学,往往面临“专业调剂的陷阱”,而先挑选热门专业,选择的学校可能下来许多档次,难以首尾兼顾。谈论这个问题,个人情况十分复杂,学校或专业的状况也千差万别,答案因人而异。我认为,合理的答案主要取决于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因此,我们可以说,先选大学还是先挑专业这个问题与个人今后如何发展密切相关。为了简单起见,我将大学本科毕业后的去向分为五种类型,即学术深造型、企业就业型、个人创业型、政府公务型和不确定型,分别讨论。

学术深造型:个人希望将来进入学术组织、科研机构工作,成为某领域的专家学者,这种情况比较简单。答案是先选大学后挑专业。因为,希望成为某领域的专家学者,往往必须经历研究生教育(无论国内或国外)的洗礼,强调长期的学术积累和深厚的功底,不必跟随今年热生物(或新闻)、明年热信息(或财经)的短期效应,而更应该注重好大学的文化沉积和“名牌”大学的长期效应。当然,所谓后挑专业,对本科专业也不是没有讲究,只是不挑那些社会上特别热门的专业罢了。对大多数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学好最基础的知识与方法,而对于今后报考研究生来说,何种大学(而不是那个专业)毕业往往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这部分考生最好选择基础类的本科专业,文科考生应选“文史哲”,而理科考生应选“数理化”,这些专业都是未来专业发展的基础,同时往往也不太热,竞争相对来说要小一些。需要一提的是,这类考生应该是家庭经济负担较小,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基础。

企业就业型:个人希望进入企业,尤其是进入名牌的企业、跨国公司,需要尽快走入社会、积累实战经验,这类情况较多,事情也比较复杂。随着高学历社会的到来,这些名牌企业往往不招收或较少招收本科毕业生,因此许多年轻人需要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并且掌握专业特长。从能够进入这些企业单位的角度来看,对口的专业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具有这些想法的考生必须重视本科专业的选择,而无法兼顾学校的挑选。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专业技术人员的后期发展必然需要走上管理岗位,有后劲的继续教育、在职培训就显得格外重要,同时社会资源(例如校友等等)、文化资源的作用就开始凸显出来,因此大学的档次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另外,从目前大学本科强调通识教育的理念来看,本科阶段的专业知识十分有限,并且过于理论化,与企业实际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这类考生也不能忽视对学校的挑选,并且在专业选择上不能太倾向于基础理论。从现实考虑(即能够进入这些企业是关键)的角度来看,这些考生可能更加需要重视对专业的选择,前提是报考学校的档次最多只能下滑一个档次。

个人创业型:随着创新国家的建设浪潮高涨和青年人个性张扬的时代到来,大学毕业生开展个人创业越来越成为年轻人一种重要的人生选择,同时政府、社会也给予了方方面面的鼓励和支持。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有理想、有憧憬、有干劲是其重要的动力和优点,但缺乏对社会真实的深刻认识、缺少实际经验和抵抗挫折的韧性,又是创业成功的障碍。因此,这类同学需要尽快进入实践领域,开始实际的操作,在大学里虚拟现实、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一般不需要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而避免耽误、浪费宝贵的时光。除了极少数技术创业的事例之外,大多数大学生个人创业往往不依据其所学专业,而需要在高水平的大学文化中得到良好的熏陶和与高水平同学的互动中获得灵感与启迪,因此选择文化环境相对优异的好大学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需要突出挑选学校的重要性。

政府公务型:个人希望将来报考公务员、进入政府机关单位,获得比较稳定的社会地位和生活保障,这也是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中较多的现象。对于具有这类想法的考生来说,在专业选择上首先必须重视政府机关所需的专业对口问题,不能过于偏向基础理论。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虽然目前划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但大学在行业与地区的传统关系上仍然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事前能够具有比较清晰的选择目标(单位),则最好选择与这些行业或地区关系密切的学校和专业,而不一定是所谓的名牌大学或热门专业,这对未来的就业会有较大的帮助。因此,对于这部分考生来说,专业选择是关键,学校的选择不一定是档次和名声,而应更加注重学校的行业特点。

不确定型:相对上述四种类型而言,这种类型的考生往往是多数。因为,大多数考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阶段,对于未来的人生往往并不具有特别明确、清晰的想法,通常情况下会听从家长、高中老师的意见。高考考生缺乏自我独立意识,家长或高中教师又没有社会前瞻性的观念,挑选大学或专业往往受十分偶然的因素影响,一种流行看法、一种没有多少根据的传言就可能决定一个青年考生对专业或大学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无法看出挑选专业或重视学校哪种想法更好,但从避免后患、降低偶然因素的不良影响的角度来看,对未来发展不确定的考生应该更加重视对学校的选择,尤其是要选择专业比较齐全、文化多样化的综合性院校,挑选转换能力较强、适应面宽广一些的基础类专业,在多样化的文化环境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合理选择,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人生道路漫长,个人条件不一,多样化、有个性的选择十分重要,跟风、趋同或随大流的想法往往是有害的。

从总体上来看,选择更好的大学往往更加重要。但不能忘记的一点是,这需要家庭的经济基础支持。对于家庭经济较差、负担较重的考生来说,更为现实的选择是重视所学专业,尽快就业获得收入以改变家庭经济状况,解决目前的主要经济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说:经济是选择的基础,个人生涯规划是选择大学或专业的关键。

你的分报个985工程没一点问题 记得选好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