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锡丝松香含量:中国古代钱币的进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1 07:50:42
中国古代钱币(例如:宋朝、元朝、明朝)单位换算:文、钱、两等之间的换算。

中国古代钱币的进制,有两个系统:
1、制钱系统:
基本单位是“文”,即1枚铜钱,称为“1文钱”、也称“1个钱”,1文钱的币值较小,常常大量一起使用,常用的单位有“陌”和“吊”,
1陌的标准数是100文,1吊的标准数是1000文,但是实际上从南北朝开始就“陌”和“吊”就不断的缩水,(称为“短陌”或者“省陌”),到北宋的时候,政府明确规定1陌=77文,1吊=770文,从而正式官方化、标准化了这两个单位。

2、银两系统:
银两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基本单位是“两”,这银子的重量单位,实际上各个时代、地区都有细微的差别的,大致可以按照1两≈37.5克,1两=16钱进行估算,另外还有一个银子的成色问题,一般分为“雪花银”(成色较高的,一般>96%)和杂银(一般90-95%,再低的不再流通了)。

实际上,银两系统和制钱系统是并行的,官方并没有固定的主币-辅币之分,也没有固定的比率。
在宋代及宋代以前主要是使用制钱,使用银子的非常少。
元代使用纸币和制钱
明代起银子大量被用于日常的流通,在明代及清代前期,1两银子大约可以换取600-800文,从乾隆时代开始,制钱随着白银的流入逐步减少并渐渐转为外流开始逐步贬值,到鸦片战争后常常能换取2000文以上!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当代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飞新传》的第7章“克服襄汉“一章中,曾经提到朝廷在给岳飞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四十万贯钱以十万两银和五千两金折支,当时金银尚未作为独立的货币使用“。从而可见南宋初40万贯铜钱,相当于10万两银子和5000两金子,基本在数量级上符合上面的这个假设。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二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