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学室内设计合适吗:谁听过“我注定成为英杰”这句话,是一位法国名人说的,谁知道那是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1 19:25:25

……我注定成为英杰,我死后将埋在拉雪兹公墓,也许在先贤祠已选好位置,在巴黎有以我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在外省、在外国有以我的名字命名的街心花园和广场。但即使在最乐观的时候,我也看不到自己。……

  ——《词语》,萨特

  让-保罗·萨特,法国人,1905-1980。
  一个存在争议的人。对于萨特的学术地位、文学成就、人格与操守,历来有着褒贬不一的各种声音。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他生前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受着无数大学生的顶礼膜拜,直到现在,人们还在谈论他,关于他的著作,关于他的为人,关于他和那些女人们的恩恩怨怨。可见,无论他是思想家,还是小丑,一点无可置疑:他激起了人们的兴趣。
  与大多数一流的知识分子一样,萨特也是个自我中心主义者。他是一个被宠坏了的独生子女的典型。在他的自传《词语》一书中,他把自己描写成了一个早熟的天才,成名的欲望是他奋斗的重大动力。
  萨特的作品量大得惊人,并且覆盖面广,涉及小说、戏剧、评论、哲学等多种形式,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他在青年时养成了一年读三百多本书的习惯,并且保持了下去;他每天都要写出上万的文字,"无日不写"成了他的座右铭。"(写作)不仅是我的习惯,也是我的职业。"以写作为职业的萨特被咖啡馆的老板喻为"一个裹着毛皮的小墨水瓶"。演讲稿、剧本、小说、随笔、序言、论文、广播稿、报道、杂文、哲学讽刺……萨特淹没在自己创造出来的词语海洋之中。纵观萨特的创作,应当说他的著述是极其丰富的,有些堪称巨著,但更多的却未完成。如果算平均值,他的写作质量是不高的,轻松、造作、浮夸、言过其实、缺乏充实有力的内容。
  那就再来看一看他那些留下了名字的著作:《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词语》、《恶心》……
  萨特的文学和哲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的哲学依托于文学作品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而他的文学也是凭借着哲学思想而得到提升的。可以这么说,萨特更多程度上是一位文学家,一位曾经拒绝接受诺贝尔奖的文学家。作为哲学家的萨特是在1943年,《存在与虚无》发表以后才诞生的。
  萨特的哲学是一种行动的哲学,他用他的新哲学提供了一种变通的办法:不要教会,也不要政党,而是一种富于挑战性的个人主义学说:如果一个人走上了敢于用行动和富有勇气的道路,他就可以看做是自己灵魂的绝对主宰。
  无疑,萨特哲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个时代:一种思想一旦适应了时代,就具有无比的力量。(维克多o雨果)萨特的思想恰是正逢其时:一方面,他向渴望和期待自由的人们鼓吹自由,但这种自由并非唾手可得("存在主义用行动界定人,它告诉人门,希望只存在于行动中,行动是人生存的唯一理由");另一方面,萨特领导着知识界风尚的一次重要变革,此类重要的变革是周期性发生的。1941年,萨特的一个转折。在这之前,萨特比谁都不介入,信奉当时本达所说的:知识分子要专注于理论原则,远离政治舞台;然而,1941年,萨特敏锐地嗅到了社会风气的微妙变化。9月,他为一份名叫《现代》的评论杂志写发刊词,迫切地提出要求作家再次"介入"社会。
  "作家在他的时代都有一个位置。每一句话,哪怕是沉默都会有回音。"
  于是,萨特成功了,他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他作了盛况空前的演讲,他在青年人中间赢得了无数的崇拜者,他出版了他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他把他的哲学真正地推向了社会、推向了人民大众。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萨特和他同时代的加缪是不同的,后者坚持认为人民比思想更重要,而萨特对此不以为然,除了他出色的秘书让o各以外,萨特从不认识、也从未试图去结交任何工人。像我们在《词语》一书中可以看到的那样,萨特个人的成名欲望是他行为处世的重大准则。无论是当初在"介入""不介入"问题上的不一致,还是后来摇摇摆摆、前后矛盾的政治观点,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出:萨特在选择自己行为时的利害趋使。实际上,萨特和罗素一样,对公共政策的见解没有任何连贯性和一致性。他一旦去世,他的学说也就丧失了生命。萨特在自己生前的最后15年里的活动显得无足轻重,1968年5月20日,他在巴黎大学会堂向学生们发表讲话,冗长空洞的内容遭受到了空前的失败。结束时,萨特说:"我现在要离开你们了,我很累。如果再不走,我会以很多蠢话收场的。"
  随着萨特的慢慢变老,他的追随者也越来越少。萨特的没落是十分引人注目的。有人开始站出来说:萨特根本就称不上一位严肃有条理的思想家;他无法与学术地位跟他相当的知识分子保持友谊;他无法对他的很多观点自圆其说。
  然而,不管怎样,有人称之为"精神父亲"也好,有人骂他是"神圣的恶魔"也好,或者有人觉得他是个小丑,根本就不屑于一谈,但是有一点,是无人能够否认的:萨特这个名字和一个狂热的时代永远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