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三国2不能玩:杜甫兵车行的艺术表现三大特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15 01:54:56

《兵车行》以其深刻的思想性,感人的艺术魅力,为人们传颂至今。归结起来,其出彩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寓情于叙事描写,水乳交融。车声隆隆,战马嘶鸣。诗歌一开头就仿佛使我们回到了那连年征战的岁月。一队队身着戎装的穷苦百姓,被官吏们驱赶着奔赴前线。“行人”的父母妻儿,捶胸顿足,边叮咛边呼号,为亲人送别。无数的车队人群扬起的滚滚尘埃,遮天蔽日,连咸阳桥都淹没了。“爷娘妻子走相送”,一个“走”字,寄寓了诗人多么浓厚的感情色彩。“牵衣顿足拦道哭”,千万人的哭声震撼大地直冲云霄,这景象多么凄惨啊!诗人用铺叙渲染的手法,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生离死别的图画,为全诗创设了一种悲凉的气氛。在这些平实的叙事描写中,字字句句蕴含着诗人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的谴责,对广大劳动人们的无限同情,始终贯穿着“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思想感情。

??2.真实自然,贴切传神。诗人在描写叙述完亲眼见到的生离死别图后,又通过自己的耳朵,听到了征夫的直接倾诉,他们不但哭诉了自己“十五北防河”,“四十西营田”的悲惨遭遇,还让我们看到了另一幅令人心酸的画面,“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揭示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既表现了诗歌内容的广度,又体现了诗歌立意的深度。诗人采用“目见耳闻”的艺术构思形式,使作品真实感人,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3.环环相扣,结构严谨。第一段以人号马嘶,尘烟迷漫的喧嚣气氛振起全篇,引人探其原因。第二段的倾诉苦衷进一步深化了第一段场面描写的思想内容,回应上文“牵衣顿足拦道哭”的原因,前后辉映,相为补充。诗歌末尾的“新鬼烦冤旧鬼哭”,又照应了前半部分的“牵衣顿足拦道哭”,虚实相生,增加了悲剧的艺术效果。最后以一句“天阴雨湿声啾啾”,既写景又抒情,遥应开头的“尘埃不见咸阳桥”。叙述层次错落有致,舒得开,收得拢,变化开阖,井然有序,形成了一个有机完美的统一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