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融侨半岛房价:介绍一下跨界音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30 15:30:14
主要是评论一下跨界音乐~

跨界音乐”译自英文的“Crossover”。 在欧美乐坛,使用“Crossover”的说法比“Crossover Music”多一些,正式一些;在我们的媒体语境里,则“跨界”与“跨界音乐”会有动词与名词的差别。这倒也巧妙:先得“跨界”,才有“跨界音乐”。

  Crossover大约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它总是以一种音乐“风格”的身份出现,人们也接受了这个概念。实际上Crossover是唱片工业的一个“门牌”,不同类型的唱片都可以打上这个牌子。正如莎拉·布莱曼在接受采访时所说,“跨界音乐其实是出于商业目的而被制造出来的叫法”。这个叫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意义。

  Crossover在美国是跟排行榜密不可分的。而排行榜不仅是唱片业的销量指针,也是文化生态的一种体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Crossover指某些在不同类别的排行榜上登榜的唱片。例如一张唱片既上了迪斯科榜,又上了节奏布鲁斯榜。而流行榜(pop chart)本身就是一个大的Crossover排行榜,因为那上面根本就是一个大杂烩,不管是爵士、古典、还是摇滚,只要热门起来,就都挤上了这个榜单。而那时候的排行榜类别,还体现出黑与白的种族划分。当一位黑人歌手的唱片打入白人唱片排行榜时,即便音乐风格差不多,也被认为是“Crossover”。

  到了70年代,Fusion Jazz(融合爵士)的商业成功启发了很多唱片制作者,他们纷纷把爵士乐与其他各类音乐进行“融合”,开发出很多新种类。而唱片公司则精明地把它们统一标称为“Crossover Jazz”。这类唱片听觉上非常讨好普通听众,后来事实证明,Crossover Jazz是爵士唱片市场复兴的一剂良方。

  再后来又出现了“Classical Crossover”(古典跨界)之说,而且成为排行榜中的一类,非常热门。格兰美也在1998年设立了Best Classical Crossover Album的专属奖项。

  及至今天,古典跨界已经成了最受瞩目的Crossover,有时候人们说到跨界,就是指古典跨界。而众多音乐家和表演家的参与也使这个领域变得精彩纷呈,并不能简单的评价为商业噱头了。

  有些古典跨界音乐精致讨好,无涉现实生活,让人们在一定距离内欣赏其形式美感。像莎拉·布莱曼,她代表了广为大众接受的一种古典跨界模式:曼妙的美声,加流行的编曲。这个模式几乎成了速成手法,以致很多歌手竞相套用,大大降低了创造性。不过话又说话来,这类古典跨界并无太多创造诉求,它们看重的是某种手法对人们是否还有吸引力。

  还有,我们常会“音乐”上面打转,而疏略了其他。实际上莎拉·布莱曼代表的跨界音乐很多时候还是一种表演方式:音乐跨界,视觉也跨界。例如古典辣妹,她们只需持琴并以性感狂野形象示人,不闻其乐,即已“跨界”。

  而马友友则代表了另一类古典跨界,一种文化旅行式的音乐。正像那张< Appalachian Journey >的名字一样,它用声音描绘阿巴拉契亚山地的美国风情,讲述移民故事,我们听着,正像是做了一次文化根源的寻访。这种音乐不会太让人注意到“模式”,“模式”已经在音乐深度面前隐匿了。

  这种跨界还让我们领略到古典音乐家多面的魅力, 正如在<Soul of the Tango>中,含蓄优雅的马友友一下子释放出了拉丁的狂放与市井的欣喜。假如皮亚佐拉听到的话,应该会喜欢这样的马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