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高新区工商局:中国科普(宇宙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18:11:46

关于宇宙那是个无限的科学领域!所以该怎么给你介绍呢?如果你没有很丰富的天文、物理等方面的知识,建议你通过以下方式了解,
1、通俗易懂的经典书籍:
《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霍金(仍然在世的牛顿、爱因斯坦)的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关于宇宙的知识,有关于没有绝对时间、没有绝对空间、宇宙引力论、量子力学等方面的介绍。
书可轻易的在书店买到。

2、通俗易懂且制作精良的科教片
《霍金的宇宙》——BBC制作的,共有6CD,详尽的介绍从地心说、日心说等宇宙观发展历程,还有世界上从古至今所有围绕宇宙作研究的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以及结论,是关于宇宙的百科全书,作为了解宇宙概况来说,相当丰富和完整,且制作精良,很具有观赏性。
影片可以在各个BT网站轻易下载,如果需要我有片子,可以作种给你。

古代人们把空间称为——“宇”,把时间称为——“宙,宇宙乃万物的总称。有许多古代的神化传说:“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常娥奔月”等,都表达了古代人们幻想穿过地球大气层,飞向太空,从而引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讲授新课:

一、宇宙探测的发展 1、古代人们的幻想阶段;从古代起,人们就对宇宙充满了幻想,于是人们对宇宙开始了探索。思考(1)人们从古至今对宇宙的观测、探测是从什么手段开始的?学生回答,教师释疑:最初的观测从肉眼开始,发展到望远镜等,现在又出现了太空探测器、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等等。思考(2)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始于哪种探测手段? 学生回答: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因为它是首次在地球以外观测地球。 2、1957年10月原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被火箭送上天,开创了太空观测,研究地球和整个宇宙的新时代; 3、20世纪60年代起的逼近观测,直接取样和直接探测。提问:谈一谈你所知道的人类从此以后又有哪些新探索手段?进行了哪些探测活动?获得了哪些成果? 资料: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1)1959年,前苏联发射成功"月球3号",它所携带的自动行星际站绕到月球背面上空,第一次主动拍摄了人类从未见过的月背照片。

(2)1961年4月21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座"东方号"宇宙飞船用108分钟绕地飞行一周,成为第一个飞出地球的人。

(3)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乘座"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

(4)1971年,前苏联第一个"礼炮号"空间站发射上天。

(5)1976年,美国发射的"海盗号"飞船第一次登陆火星。

(6)1988年11月15日,前苏联发射第一架航天飞机"暴风雪号"。

(7)1995年,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和俄罗斯 "和平号"轨道空间站首次对接成功。 (8)1997年7月4日,美国"探路者号"飞船顺利在火星上着路。

在世界航天事业突飞猛进的同时,我国航天事业也在迅速发展,处于世界前列。 学生阅读:“中国向宇宙空间进军大事记”阅读材料(P13)各个国家一直以来都热衷于对宇宙的探测,其意义重大: *科技开发——航天技术是高科技技术,航天活动能带来很多效益。 *经济效益——开发空间资源以解决地球资源危机,发展空间产业。 *社会效益——提高综合国力,促进科技、文明进步及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综合效益——利用卫星从事多种活动,可获得许多实际利益,例如:利用卫星进行军事侦察、空间通信、气象观测以及寻找资源、为飞机导航等,同时也扩大人类活动和生存空间。二、开发宇宙

随着人类对宇宙的不断探索,原先关闭得紧紧的"天窗"由小到大,由浅入深,一扇一扇打开,我们所掌握的信息增长了千万倍。但航天事业同时又是一项耗资巨大的事业,美国的火星计划耗资2675亿美元。有人曾计算,用航天飞机每运输100克货物约需1500美元。 教师提问:人类为什么不惜代价,不懈地从事宇宙探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认识了解宇宙、开发利用宇宙,带动科技发展。 人类认识了解宇宙的目的是为了开发、利用宇宙,目前人类已从探索阶段逐步进入到了空间开发利用阶段。 阅读“开发宇宙”部分,思考:宇宙中有哪些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如何利用?宇宙资源主要有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人们利用宇宙空间这个特殊环境,通过人造卫星可从远距离观测地球,迅速、大量收集地球的各种信息。例如气象卫星拍摄的卫星云图能为我们更好地做出天气预报;又如,根据卫星照片发现哈萨克已干涸的库兰达里河河床下是一个大湖泊,在沙漠下发现几处淡水;再如卫星提供的国外小麦产量的精确预报,仅美国一年就获得两亿美元的好处;卫星还可以在人类还未发现时预报小麦锈病虫害,可及早防治。同时人类还在卫星上进行大量科学实验。资料:1996年12月,俄美首次成功地在"和平号"轨道站培育并收获第一批太空小麦,从播种到成熟仅用97天,证明生物在太空是可以发育的。这对于人类在未来星际飞行中解决食品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北京超市中还出售有太空育种的西红柿、辣椒,其个大且抗灾能力强。宇宙具有的失重、高真空、超净和极端温度等条件是生产某些特殊物品所必需的。1992年10月我国利用一颗返回式卫星做搭载培育生物实验,培育出防癌生物--石刁柏。再如,火箭所需耐磨的铅铝合金,在地球上制造时,铅总要沉到底部,冷却后得到的不是一种均匀的合金块,而像一块分层蛋糕,如果在宇宙中产生这种合金就方便多了。根据统计约有400种地面上无法制造的合金能在失重环境中制造。

思考:人类为什么要把眼光投向宇宙,研究宇宙资源的开发? 学生讨论。 总结:人类生存的地球,由于人口的迅速膨胀,已出现了资源短缺的问题,未来也将面临生存空间紧张的问题。为了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补充陆地资源,人类在研究开发陆地的同时,已在向海洋和大气环境进军。人类还把目光投向宇宙,不断探索宇宙,研究宇宙资源的开发,以解人类未来所面临的种种生存问题。 开发宇宙资源是全球共同关心的问题,而且它的规模、技术、经济投入都不是一个国家所能完成的,需进行国际合作。人类在探索宇宙获得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而且它已经对人类的开活动造成危害。思考:你认为人类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问题?有什么危害?学生回答:太空垃圾。废弃的航天器、航天器爆炸后的碎片、从航天器扔出的垃圾。它们与航天器之间相对速度很大,对航天器造成巨大威胁。三、保护宇宙环境:

1、空间垃圾的成因: A、寿命终止的航天器;B、因意外或有意爆炸产生的碎片; C、航天员扔出船舱外的垃圾。 2、空间垃圾的危害:因其相对速度很大,即使轻微碰撞,也会造成航天器的破坏。 3、空间垃圾的清除方法:A、改变停止工作的卫星轨道; B、回收残骸。 4、保持太空清洁,加强国际合作:资料:自1975年以来,约有4600颗废弃卫星及同样多的失事火箭及其它航天器的碎片在近地轨道上游荡,它们中虽然每天有2~3颗脱离轨道进入大气层被烧毁,但仍以每年200~300件的速度增加。它们的运行速度是炮弹飞行速度的几十倍,所以对航天器造成巨大威胁。1996年1月,在太空飞行的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为避免与一个失效卫星发生碰撞,机上宇航员不得不对航线进行调整。1995年,日本宇宙事业开发团发射的太空实验观测自由飞行器,在太空运行8个月后被"奋进"号航天飞机收回,经检查,其外壳被太空垃圾撞击布满麻坑。1983年一小块剥落的油漆曾撞坏"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前窗。目前人类发射的航天器在地面监控中心与宇航员密切配合下可及时躲避太空垃圾,而人造卫星则难以躲避。人类现在正研制限制太空垃圾、减少危害的方法,这同样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一起来保护宇宙环境。

据乌克兰《独立通讯社》消息,乌克兰、俄罗斯共同发射的“海洋—O ”号地球遥感探测卫星在太空中工作5个月后被迫关闭,专家认为,卫星可能受到了陨石或宇宙垃圾的袭击。

国际空间站和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14日不得不躲避一块宇宙垃圾--本周早些时候被一名宇航员丢失的工具--的袭击。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没有想到这件5至7公斤重的金属工具还会回来找宇航员的麻烦。控制中心下令“发现”号推进器点火,将和“发现”号联接在一起的空间站推向更高的轨道。否则,这件30乘15厘米的工具将可能在离它们不足60米处擦过。

与这样一件垃圾进行直接碰撞将使飞船被撞开一个大洞,舱内将立即减压,所有人将面临死亡。

提问:我们通过这节课了解了宇宙的现状及宇宙资源的利用情况,大家可否设想一下,今后宇宙探索手段及宇宙资源利用的方向。 “到太空旅游”已会成为事实,“到月球度假”也不会是奢望。学生讨论资料:据1993年、1995年和1997年在日本、德国、和美国进行的调查,70%的日本人、60%的美国人和43%的德国人,都对太空旅游并为此付出不菲的花费,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因为到太空可以领略到太空风光,体会到失重的乐趣,到太空还可以疗养等等。美国人 第托 到达太空旅游已顺利返回。 【教师总结】为了人类更美好的明天,望大家大胆设想,勇于探索,为宇宙环境的开发利用开创更广阔的前景。 ★布置作业 1.类对宇宙探测的两个里程碑分别是1957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1981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已经从_________阶段,逐步进入___________的新阶段。(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验成功,空间探索,空间开发利用)。

2.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机发射成功,其名称是_______。(神舟号)

3.属于空间资源的有____。

A,太阳辐射能, B,宇宙空间的高真空,高位置,

C,月球上的矿体, D,空旷的宇宙是人类处理垃圾的场所。(B)

4.空间垃圾是怎样产生的?有何危害?如何清除它?

★板书设计

一、宇宙探测的发展

1. 发展过程:

2. 手段变化

3. 意义

二、开发宇宙

1. 空间资源

2. 太阳能资源

3. 矿产资源

三、保护宇宙环境是每个国家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资料:

航天飞机

1969年4月,美国宇航局提出建造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的计划。1972年1月,美国正式把研制航天飞机空间运输系统列入计划,确定了航天飞机的设计方案,即由可回收重复使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不回收的两个外挂燃料贮箱和可多次使用的轨道器三个部分组成。经过5年时间,1977年2月研制出一架创业号航天飞机轨道器,由波音747飞机驮着进行了机载试验。1977年6月18日,首次载人用飞机背上天空试飞,参加试飞的是宇航员海斯(C·F·Haise)和富勒顿(G·Fullerton)两人。8月12日,载人在飞机上飞行试验圆满完成。又经过4年,第一架载人航天飞机终于出现在太空舞台,这是航天技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1981年4月12日,在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聚集着上百万人,参观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发射。宇航员翰·杨(John W·Young)和克里平(Robert L·Crippen)揭开了航天史上新的一页。这架航天飞机总长约56米,翼展约24米,起飞重量约2040吨,起飞总推力达2800吨,最大有效载荷29.5吨。它的核心部分轨道器长37.2米,大体上与一架DC—9客机的大小相仿。每次飞行最多可载8名宇航员,飞行时间7至30天,轨道器可重复使用100次。航天飞机集火箭,卫星和飞机的技术特点于一身,能像火箭那样垂直发射进入空间轨道,又能像卫星那样在太空轨道飞行,还能像飞机那样再入大气层滑翔着陆,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航天飞行器。

从1981年至1993年底,美国一共有5架航天飞机进行了59次飞行,其中哥伦比亚号15次,挑战者号10次,发现号17次,亚特兰蒂斯号12次,奋进号5次。每次载宇航员2至8名,飞行时间从2天到14天。在12年中,已有301人次参加航天飞机飞行,其中包括18名女宇航员。航天飞机的59次飞行中,在太空施放卫星50多颗,载2座空间站到太空轨道,发射了3个宇宙探测器,1个空间望远镜和1个γ射线探测器,进行了卫星空间回收和空间修理,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验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探测实验成果。

美国航天飞机创造了许多航天新纪录。航天飞机首航指令长约翰·杨6次飞上太空,是世界上参加航天次数最多的宇航员。1983年6月18日女宇航员莎丽·赖德(Sally K·Ride)乘挑战者号上天飞行,名列美国妇女航天的榜首。1983年8月30日,挑战者号把美国第一个黑人宇航员布鲁福德(Guion S·Bluford)送上太空飞行。1984年2月3日乘挑战者号上天的麦坎德利斯(B·McCandless),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不系安全带到太空行走的宇航员。1984年4月6日挑战者号上天后,宇航员首次抓获和修理轨道上的卫星成功。1984年10月5日参加挑战者号飞行的莎丽文(Kathryn D·Sullivan)成为美国第一位到太空行走的女宇航员。1985年1月24日发现号升空,首次执行秘密的军事任务。1985年4月29日,第一位华裔宇航员王赣骏(Tayler Wang)乘挑战者号上天参加科学实验活动。1985年11月26日,亚特兰蒂斯载宇航员上天第一次进行搭载空间站试验。1992年5月7日奋进号首次飞行,宇航员在太空第一次用手工操作抢救回收卫星成功。7月31日亚特兰蒂斯号上天,首次进行绳系卫得发电试验。9月12日奋进号将第一位黑人女宇航员,第一位日本记者和第一对宇航员夫妇载入太空飞行。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首航成功

1988年11月15日莫斯科时间清晨6时,前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首次发射升空,47分钟后进入距地面250千米的圆形轨道。它绕地球飞行两圈,在太空遨游3小时后,按预定计划于9时25分安全返航,准确降落在离发射地点12千米外的混凝土跑道上,完成了一次无人驾驶的试验飞行。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大小与普通大型客机相差无几,外形同美国航天飞机极其相仿,机翼呈三角形。机长36米,高16米,翼展24米,机身直径5.6米,起飞重量105吨,返回后着陆重量为82吨。它有一个长18.3米,直径4.7米的大型货舱,能将30吨货物送上近地轨道,将20吨货物运回地面。头部有一容积70立方米的乘员座舱,可乘10人。科学家们认为,这次完全靠地面控制中心遥控机上的电脑系统,在无人驾驶的条件下自动返航并准确降落在狭长跑道上,其难度林比1981年美国航天飞机有人驾驶试飞大得多。首先,暴风雪号的主发动机不是装在航天飞机尾部,而是安装在能源号火箭上,这样就大大减轻了航天飞机的入轨重量,同时腾出位置安装小型机动飞行发动机和减速制动伞。其次,暴风雪号着陆时,可用尾部的小型发动机做有动力的机动飞行,安全准确地降落在狭长跑道上,万一着陆失败,还可以将航天飞机升起来进行第二次着陆,从而提高了可靠性。而美国航天飞机靠无动力滑翔着陆只能一次成功。第三,暴风雪号能象普通飞机那样借助副翼,操纵舵和空气制动器来控制在大气层内滑行,还准备有减速制动伞,在降落滑跑过程中当速度减慢到50千米/小时自动弹出,使航天飞机在较短距离内停下来。暴风雪号首航成功,标志着前苏联航天活动跨入一个新的阶段,为建立更加完善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辅平了道路。原计划一年后进行载人飞行,但由于机上系统的安全可靠尚未得到充分保证,加之其后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载入飞行的时间便推迟了。

· (苏)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挑战者号爆炸的悲剧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载7名宇航员,进行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这一天早晨,成千上万名参观者聚集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战者号腾飞的壮观景象。上午11时38分,在人们目送之下,竖立在发射架上的挑战者号点火升空,直飞天穹,看台上一片欢腾。但航天飞机飞到73秒时,空中突然传来一声闷响,只见挑战者号顷刻之间爆裂成一团桔红色火球,碎片拖着火焰和白烟四散飘飞,坠落到大西洋。挑战者号发生爆炸,酿成了一场惨祸。

这次太空罹难的7名宇航员中,有两名女宇航员。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第一次参加太空飞行的女教师麦考利夫(Christa McAuliffe)。原计划她将在太空给她的学生进行现场授课,不幸的是麦考利夫壮志未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次太空事故为航天飞机继续飞行罩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打捞收集挑战者号残骸碎片后经过调查分析,最后确定挑战者号爆 炸是由于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连接处因设计上的缺陷和气温过低,O型密封垫圈失效所致。后来科学家们对所有航天飞机进行了全面的检查,采取了改进措施,提高了航天飞机的可靠程度。两年后,美国航天飞机开始恢复飞机。

1992年5月7日,美国航天飞机“奋进号”载着7名宇航员首次升空。在9天的太空之旅中,宇航员援救了滞留太空两年的“国际通信卫星6/F3”并进行了空间站的安装练习,创下了四次太空行走的纪录。

受宇宙垃圾袭击乌俄“海洋?O”卫星停工

本报基辅1月31日电记者董映璧报道:据乌克兰《独立通讯社》消息,乌克兰、俄罗斯共同发射的“海洋—O ”号地球遥感探测卫星在太空中工作5个月后被迫关闭,专家认为,卫星可能受到了陨石或宇宙垃圾的袭击。

据悉,1999年11月17日,地面工作人员突然发现“海洋—O”卫星的一个工作舱开始漏气,其后尽管工作人员费尽脑汁,但终未能使卫星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卫星被迫关闭。乌俄专家认为,导致卫星出现故障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宇宙陨石撞击了卫星。卫星发射故障的当天是近33年来陨石雨最大的一天,猛烈的陨石雨很可能使卫星受损;二是卫星可能同宇宙垃圾发生碰撞而遭到损坏。

“发现”号躲避“宇宙垃圾”

国际空间站和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14日不得不躲避一块宇宙垃圾--本周早些时候被一名宇航员丢失的工具--的袭击。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没有想到这件5至7公斤重的金属工具还会回来找宇航员的麻烦。控制中心下令“发现”号推进器点火,将和“发现”号联接在一起的空间站推向更高的轨道。否则,这件30乘15厘米的工具将可能在离它们不足60米处擦过。

与这样一件垃圾进行直接碰撞将使飞船被撞开一个大洞,舱内将立即减压,所有人将面临死亡。

太空:科技革命新摇篮

新华网消息 许多人或许没有意识到,太空将逐步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巨大的资源宝库。目前,科学研究已经知道,月球和其他行星上,存在着大量铁、硅等资源。而且,人类进入地球轨道和外层空间后会发现,资源不仅仅是人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矿藏,特殊的环境和条件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

没有国界和归属的资源

高远的位置、空间微重力环境、强宇宙粒子射线辐射和高真空环境,就是这种地面所不具备的极其宝贵的资源。

高远位置也是一种资源。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我们利用位置资源,已经发射了通信、气象和对地遥感卫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人之所以站在地球上而不会掉进茫茫太空,是由于重量和地球引力的存在。而在太空中航天器里的物体,处于微重力状态,物体可悬浮空中飘忽不定。空气、水受热后,不会出现上下对流的情况,比重不同的液体,可在一起和平共处。这种奇特环境,对人类从事新材料加工、细胞、蛋白质晶体的生长与培养是十分有利的。

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密度,随离海平面距离的升高而减少,到达100公里以上的高度,已逐渐成为真空。地球表面的大气层中,每立方厘米中含有1万兆个氮分子和氧分子,而在太阳系宇宙空间,纯净无污染,每立方厘米只有0.1个氢原子。

另外,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被大气层包裹着。这团大气层如同一张天幕,遮去了部分太阳光,这张天幕被物理学家称为大气阻尼。而宇宙空间充满着各种强烈的辐射,如银河宇宙线、太阳电磁辐射等,这将使种子、微生物以及各种细胞的遗传密码在排列上发生变化,从中会产生更有价值的新物质。

近40多年的空间研究向人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外空资源是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的微生物制品的绝妙实验场,是一座可源源不断掘出新物质的富矿。

新工业革命将在太空进行

开发利用宝贵的太空资源,各航天大国为之奋斗已久,并且已形成了微重力流体力学、空间材料学等一系列新学科。

各国在通向太空矿场的道路上,走法是不一样的。美国和前苏联研究内容涉及到微重力的各个领域。中国、西欧和日本更侧重于材料科学、生物及生命科学的研究。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专家预测,太空资源的开发将在2010年进入产业化阶段。

美国从1986年到1992年间,对此的投资由3100万美元增加到1.208亿美元,空间商业化项目由1622个增加到6360个,投资经费平均以年50%的速度递增。

在生物材料加工方面,已分离出地面很难分离的哺乳动物特化细胞和蛋白质,分离纯度比地面高4至5倍,速度提高400至700倍,这些都给药物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一些地面不能制造和提纯的药物,在空间这个优良的实验室中就可以完成。美国已利用航天飞机在空间生产出产量大、纯度高的贵重药物,展示了利用空间环境生产生物制剂的光明前景。

据美国有关部门预测,到2010年,不含商业卫星,美空间商业化收益就可达6000亿至10000亿美元。仅药品加工就将收入270亿美元,合金、复合材料和陶瓷材料的收入将达300亿美元。

10多年来,我国利用返回式卫星先后开展了80多项材料加工和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

中科院院士、著名科学家林兰英曾先后5次在我国发射的返回式卫星上,进行空间生长砷化镓试验,使我国在大功率微波元器件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到2000年10月,我国已先后进行了50多种植物300多个品种的太空试验,获得了稳产、高产的新品种,在利用太空条件育种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专家们认为,空间科学向农业育种的渗透,有可能发展成为空间诱变育种的一个新的边缘学科。

我国科学家发现,在返回式卫星空间飞行后的黑曲霉糖化力提高了80%以上,用这种菌种发酵物配制的饲料,对梅花鹿进行试验,使鹿的发病率降低,鹿茸产量增加16%。

人类每天都在接受来自病魔的挑战,今天人们要借助下凡的“天兵天将”,帮助我们战胜癌症、艾滋病。人类健康和欢乐的希望还真有待于“天赐”。

商业化是空间发展方向

利用空间进行商业化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天,大规模开发空间资源,甚至实现空间居住等大胆的举措,已成为世界上各国航天货运活动的主旋律。21世纪,人类将登上月球或其他小行星去采矿,发射太阳能发电卫星。美国航天界曾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将有在地球与近地轨道之间航行的新型航天货运客机问世,把在太空中生产的新材料运回地面。

在未来30多年内将陆续建成太空港,人类将在月球、火星以及其他一些小行星上居住,建立太空工厂、开矿、发展农业经济。

和平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是我国政府的一贯主张。如今,我国已经发射了47颗卫星和飞船,在载人航天上,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和平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资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将在太空奏出更加优美的乐章。

人类共同拥有一片家园,也共同拥有一片蓝天。21世纪,人类必将在太空这个旋转舞台上,上演一场开发利用外层空间的壮歌。

中国人向宇宙空间进军愿望强烈决心巨大

中国从5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航天技术,经过3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空间资源开发是属于一个国家的总体战略,航天技术发展的每一个里程碑,都是国家领导人根据满足其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作出的战略性决策。

中国在五六十年代就打下了空间资源开发的坚实基础。1956年,中国首次把开发火箭技术纳入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第二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人积极倡议开展人造卫星的研究工作。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到1965年,中国正式将发射人造卫星列入国家重点项目。

具有历史意义的是,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有能力用自制的运载火箭,发射本国自行研制人造卫星的国家。1975年,中国又成功回收卫星,成为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回收卫星技术的国家。

此后,中国领导人全力推动卫星进入应用研制阶段。1978年,邓小平适时提出要把力量集中到急用、实用的应用卫星上来,为航天技术如何解决经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指明了方向。1984年,中国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中国的国土普查卫星、摄影定位卫星、通信广播卫星、气象卫星都得到迅速发展并已投入应用。

另一个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是,中国政府自1985年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放国际市场以来,先后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巴基斯坦卫星、瑞典卫星、澳大利亚通信卫星。

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空间资源开发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中国航天事业方兴未艾。1993年1月30日,江泽民同志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建院25周年题词:“发展空间技术,开发空间资源”表达了中国人民发展航天技术,进一步向宇宙空间进军的强烈愿望和决心。

上面不错,要是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