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高中综合排名:博卡萨是坏人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3 04:04:54

暴君罪行录——中非皇帝博卡萨

梦想称帝

博卡萨没有拿破仑的战绩,却梦寐以求成为黑皮肤的拿破仑。他行伍出身的经历
和他对当年拿破仑权势的无限向往,使他决定要在中非称帝,把自己扮演成一个“当
代的拿破仑”。在这种“荣誉狂想症”的驱使下,他演出了一幕令中非领导人迷惑不
解而又惶惶不安的滑稽戏。

1976年初,博卡萨突然隐居到距首都班吉约40公里的农庄里,一连好几天故意同
外界断绝任何联系。总理多米蒂昂夫人不知何故,便率领内阁成员前去看望总统。起
初,博卡萨拒绝接见他们,他们只得在赤道的烈日下等了好几个小时。最后,博卡萨
同意他们入内。

多米蒂昂夫人一行走进博卡萨的房间,只见原先是个胖子的博卡萨变成了一个面
色憔悴、胡须满腮的瘦老头。他怒目而视,样子可怖。

部长们这时不知所措,小心翼翼地问道:“老伯伯(称总统),您怎么啦?”有位
部长献媚说:“您知道,您要我们怎么办,只要您需要,我们愿意为您献出生命。”
博卡萨连声说:“不,不,你们帮不了我的忙。”但他最终还是把想当皇帝的心事端
了出来,这可是大家始料不及的。部长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总理多米
蒂昂夫人打破沉默说:“这确实是个问题。外国将会怎样看呢 ?您是知道人们是怎样
对待您当终身总统和大元帅的。”博卡萨面带愠色地说:“我知道你帮不了我的忙!”
多米蒂昂夫人的一番好意提醒,反而使她很快丢掉了总理的乌纱帽。从此,凡对博卡
萨称帝表示不满者都没有好下场,轻者被撤职,重者被逮捕,有的被绑架失踪。

1976年12月 5日,博卡萨冒天下之大不韪,颁布法令,改共和制为君主立宪制,
自称博卡萨皇帝一世。他向众大臣发出饬令,对这个千载难逢的登基大典不得有半点
疏忽,人人必须尽心尽职,做到尽善尽美。

1977年初,博卡萨在班吉郊区的行宫贝朗哥宫成了筹划登基的大本营。总统这时
已不理一切国事,而专心致志于自己的称帝。一天,他把全体部长、副部长都召到行
宫,准备作出最后安排。博卡萨表面上装得十分平静,内心里却焦躁不安,一个劲儿
地抚摸着制服上的铜扣子。

“依我看……”内务部长一脸献媚神情:“我们非洲有迎接‘千禧年’的传统,
总统这次大典一定要使小民百姓感到您是天国的使者。”

公共交通运输副部长却争辩道:“这样做固然好,但这至多在非洲各国有些影响,
在世界上似乎震动不大。”副部长说话的时候,身着将军服的国防部副部长路易·拉
夸马却一言不发。这个机警的博卡萨的近臣只是仔细地观察着总统的神色。此时博卡
萨面色阴沉,不时地用白手套擦拭着红色绶带上的各色勋章,口中念念有词:“法兰
西……法兰西……。”

拉夸马从博卡萨的嗫嚅中似乎听懂了什么,他顿然醒悟,连忙说:“总统不但是
我们中非国父波冈达的继承人,而且是法兰西伟大的统帅和皇帝拿破仑的精神化身,
是一位屡建奇功的武士皇帝……”他稍稍停了一下,听听身后总统的动静,然后接着
讲道:“所以,我认为这次千载难逢的大典,花再多的钱也在所不惜。”说罢他有意
瞟了一眼主管经济和财政的科扬巴。

科扬巴自然对拉夸马的用意心领神会:“当然,当然,必须倾其国力,倾其国力。
最好能把各国的元首都请来,方显得气派和庄重。”他嘴上是这么说,心里却十分明
白:1974年至1975年的中非经济正走向全面危机。外贸年年逆差,维系国家财政支柱
的钻石产量不断锐减,咖啡、棉花、贵重木材的生产也很不景气。政府的公务员们已
经有4个月没有领到工资。就连向外国银行贷款、求助支援也愈来愈困难。在几次国
际经济和发展会议上,法国和瑞士的大亨们对中非冷嘲热讽,把它当作一个“饥饿的
叫化子”对待。

不过,在博卡萨面前,科扬巴却绝不敢吐露半点实情。对自己身家性命的担忧早
就超过了对黎民百姓的关心。

在内阁“一致同意”的情况下,博卡萨自己担任主角,演出了一场20世纪的封建
称帝丑剧。

加冕丑剧

1977年12月 4日,博卡萨盼望已久的加冕登基日子终于到来。据说,原定在12月
2日,即拿破仑一世登基173周年纪念日,但不知何故推迟了两天。这天一大早,班吉
街道的路灯柱上便挂满涂有金粉的飞鹰——这是帝国的象征。蓝色的帝国旗和五色的
中非国旗在大街小巷飘扬。中非国旗是由蓝白绿黄四色横道和一条红色竖道交叉组成,
红色竖道标志中非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流淌的鲜血。那天,一位中非人士指着在空
中招展的国旗说:没想到中非人民仍在流血呻吟。

博卡萨为了使他的加冕典礼办得像拿破仑当年一样隆重豪华,专门修整了皇宫,
重新装饰了班吉教堂,修筑了一条“博卡萨大道”,大道上竖起一座凯旋门和博卡萨
的铜铸雕像。中非政府包租了22架外国飞机,从世界各地运来大量贵重物资。其中有
法国高级葡萄酒4万瓶,红香槟22吨;从荷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购进鲜花25000束,
花瓣100多公斤;从西德、日本等国买了80辆轿车,摩托车数百辆,连拉皇帝御车的
8 匹良种白马也是进口的。在此之前,博卡萨出重金聘请了一批法国能工巧匠,为他
设计定制了一个镀金宝座,重达两吨;一件白色御袍,重25公斤,上面镶有78万粒珍
珠和近100万粒水晶珠;一顶镶嵌着6000粒钻石的皇冠。还从法国诺曼底定购了 2000
米鲜红色上等挂毯,委托法国第一流的时装设计师皮埃尔卡丹设计制作了礼服和鞋子;
请来法国著名厨师准备加冕宴席。据知情人说,加冕典礼耗资多达3000万美元,约等
于1977年中非国家收入的一半。

中非帝国向 100多个国家的元首及4000位世界名人发出邀请,并特意邀请罗马教
皇来主持加冕仪式。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无一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来宾中
地位最高的要算尼日利亚副总统和毛里塔尼亚总统夫人。法国和一些非洲国家派了部
长,更多的国家是命大使作为特使出席,敷衍了事。罗马教皇也只派他驻中非的“圣
使”主持博卡萨在教堂举行的宗教仪式。各国驻中非的使团长应邀参加大典,并按规
定穿黑色燕尾服或民族服装。一些爱出风头的女宾则借此机会炫耀自己,一身珠光宝
气。

当天上午,班吉市区街道两侧的破烂土屋都用高大的挡板遮住,神态各异的老百
姓挤在马路边上,熙熙攘攘,观看着浩浩荡荡前进的皇家军队。仪仗队由军乐队为先
导,100名骑良种乍得马和100名骑法国诺曼底马的士兵组成的帝国卫队紧随其后。骑
兵们按拿破仑时代法国骑兵的式样,头戴白翎绿盔,身着绿衣白裤,手执雪亮的马刀。
接着,开过来由200辆BMW式高级摩托车组成的警察车队,为载着皇帝和皇后的御辇开
道。这御辇是一辆四轮马车,其华美程度可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马车媲美,上面同
样刻有帝国标记——飞鹰,由那 8匹高大的白色进口良种马牵引。殿后的长枪骑兵走
过之后,是皇亲国戚和各国来宾的车队,数百辆轿车衔头接尾从围观的市民面前开过。

上午 9时,加冕大厅(南斯拉夫援建的体育馆)里座无虚席,人头攒动,其中许多
人是赶来看热闹的。来宾一律坐北向南,面对着博卡萨雄伟豪华的宝座。那镀金宝座
闪闪发光,靠背装饰着一只振翼欲飞的雄鹰,高2.5米,宽2米,鹰肚上涂着腥红色。
据说拿破仑当年称帝时就是坐在这种鹰饰宝座上。拿破仑喜欢雄鹰、雄狮和蜜蜂,博
卡萨自然也喜欢。

鹰饰宝座的左侧是皇后卡特琳娜的座位,座位周边是 4根镀金的柱子,上面点缀
着一束束涂了金粉的玫瑰花。皇后座位前侧摆着一个蓝丝绒方凳,那是为小博卡萨皇
储准备的。

大厅两厢的楼座上,坐着一排排身穿酱色连衣裙、饰着白胸衣的女青年,她们是
来为皇帝唱赞歌的。

人们不耐烦地等待着,眼睛盯着大厅的入口处,那里铺着红地毯。先是帕塔塞首
相穿着黑色大礼服走进来,他的夫人拖着长裙紧跟其后。首相脸色深沉,面无笑容,
未同任何人打招呼径直走向自己的座位。看来这登基大典给他带来的不是欢乐,而是
忧愁。又等了一会,头戴船形帽的礼宾大臣出场了。他大步流星地走进大厅并高声嚷
道:“博卡萨一世驾到!”

人们起立鼓掌致意,赞美歌也唱了起来:“博卡萨一世,博卡萨一世,我们的救
星,我们的父亲……”博卡萨皇帝终于亮相了。他挥着双手进来,步履却有些蹒跚。
白色龙袍加身,上面的珍珠熠熠耀眼,龙袍的后幅长6米,由12名高级军官双手托着。
博卡萨头上戴一顶镀金镶钻石的帽箍,它将托住那沉重的皇冠。

卡特琳娜皇后随之走进大厅,她拖曳着 5米长的轻纱。接着是皇室家族成员簇拥
而入。博卡萨的众多儿女们一律穿着白色衣裙,女性还戴着白色或浅绿色宽边帽。

上午 10时整,加冕仪式开始,鸣礼炮101响,乐队高奏中非国歌。一位将军用托
盘托着皇冠送到博卡萨面前,博卡萨从鹰饰宝座上站了起来,两手从托盘中拿起皇冠,
然后戴到自己头上。博卡萨戴上皇冠后,又接过另一位将军扛来的权杖。这条权杖长
2 米多,银光闪闪。博卡萨左手握权杖,右手捧《圣经》,向上帝宣誓,大意是他将
行使上帝赐给他的权力,忠诚地为帝国服务。

接着,卡特琳娜徐徐走到博卡萨面前,单膝跪地,博卡萨把一顶皇冠给这位第一
夫人戴上,又把一件镶有珍珠的红丝绒长袍披在她身上,并为她系上胸扣。就这样,
卡特琳娜成了中非帝国的皇后。

大典的节奏非常缓慢,空气十分沉闷。为了使博卡萨王朝“世代相传,久盛不衰”,
博卡萨加冕后立即宣布,立他两岁的小儿子让·诺贝尔·博卡萨为继承人。让·诺贝
尔·博卡萨是博卡萨36个孩子中的倒数第 2个。当他的父亲把他立为皇储时,他早已
困惫不堪,连连打起哈欠来。据说善于捕捉新闻的法国电视二台的摄影师把这些难得
的镜头拍摄下来,播放了出去,惹得博卡萨后来为此事大发雷霆。

当天晚上,班吉复兴宫中大摆庆典欢宴。宴会厅内华灯高悬,玫瑰花香气扑鼻,
乐队奏起欢快的歌曲,博卡萨带头举杯,一些官员和来宾频频向他祝酒。博卡萨本为
酒色之徒,几杯酒下肚便有些得意忘形。酒过三巡,两位法国厨师把一个高 1.5米的
宝塔形蛋糕抬到博卡萨面前,引起一阵阵喝彩声,博卡萨身边那10多个没有当上皇后
的夫人,也跟着尖声细嗓地叫起来,十分刺耳。宴会上还燃放焰火,有的焰火竟不时
向外宾席飞去,客人离桌躲闪,乱作一团。如此这般宴会一直折腾到深夜,昏头昏脑
的博卡萨方尽兴退席。

皇室逸事

坐落在班吉市内乌班吉河畔的复兴宫原为总统府。博卡萨称帝后将这座宏伟别致
的建筑改作皇宫,作为他接待国宾和举行盛大宴会的场所。皇宫内有个动物园,饲养
了一些猛兽,据传博卡萨在这里用活人喂狮子和鳄鱼。在院内一个非常现代化的贵宾
接待室旁有一间血迹斑斑的刑讯室。刑讯室内有粗大的铁锁链和水泥制的刑台。犯人
在这里上刑拷打致死后就放入后侧的几个两米高的大冷箱冰冻起来,供博卡萨食用。
博卡萨的行宫在后院,那里有一套现代化的监控设备,博卡萨从这里可以监视宫内外
的一切活动。

博卡萨的寝宫在离城75公里的科隆戈宫。进入科隆戈宫要经过 3道大门,每道大
门都有荷枪实弹的士兵把守,中间还有路障。宫中到处都有军人踪影,俨然一个大军
营。这座皇宫由一群白色屋宇组成,外表虽不壮观,内部陈设却极其讲究。会客室的
富丽堂皇令人咋舌。

除了复兴宫和科隆戈宫之外,博卡萨在班吉市内还有多处行宫。其中之一坐落在
纳赛尔大街,宫内的卧室和浴室均仿照巴黎的王宫建造,十分豪华。

至于皇室成员,谁也说不清到底有多少,连博卡萨本人也讲不出确切数字。我国
和中非曾于1964年 9月签署了建交公报,1965年互派大使。1966年元旦博卡萨发动军
事政变上台后,即宣布与我断交,与台蒋“建交”。台湾当局投博卡萨之所好,送了
他一名台湾美女。当他后来决定与中国复交时,便让他的台湾妻子自己拿主意走了,
把两个女儿留在中非。

博卡萨早年随法军在印度支那作战时,还曾与一位越南护士结合,生有一女,他
撤离越南时抛下了妻女。1970年,一个自称是博卡萨女儿的越南姑娘万里迢迢到中非
认父,博卡萨将她收在膝下。不久,又一位越南姑娘来中非寻父,并被证实是博的亲
女儿。博卡萨遂让先来的假女儿与中非的一位空军中尉结婚。1976年 2月,这位中尉
在执勤中开枪刺杀博卡萨未遂,被当场处决。

博卡萨曾经很爽快地告诉别人,他有16个妻子,并声称这还不包括那位已经离走
的台湾女子。可是,他又十分不满有关他有众多妻妾的报道。1978年夏,博卡萨紧急
召见各国驻中非使节,为的是要当面驳斥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史密斯对他这方面
的报道。他说:“他们说中非皇帝喜欢女人,玩弄女人……是的,我有十几个妻子,
这有什么不应该?这是我的私人事情,我还感到很光荣哩!我是在为我们国家繁衍后代!”
使节们听了这番“高论”,一个个瞠目结舌,啼笑皆非!

  博卡萨生于中非的一个酋长家庭,自小在法国接受奴化教育,对拿破仑崇拜的五体投地。还决心彻底仿效拿破仑,过过当皇帝的瘾。
  他18岁加入法国军队,在二战期间及越南等地为法军卖命,屡建“战功”,曾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这一最高奖赏。1960年,中非共和国宣布成立。1965年岁末,他发动政变推翻了总统,堂兄戴维.达科领导的政府,登上总统宝座,自授“元帅”称号。
  1977年12月,博卡萨正式登基称帝,他决定在自己登基一周年之际,像拿破仑那样,搞一次盛大的加冕礼。为此,他不惜倾国库所有,为自己置备行皇帝加冕礼所需的各种器物。为制作皇冠、权杖和戒指,以供动用了13000颗钻石,总重达2000克拉。光是皇冠就用了5959枚白色饰钻,136枚淡黄色饰钻,35枚各色其它名贵宝石,以及共重1.55攻击的金饰若干件权杖用4.5公斤的黄金制成,其上钻饰重达580克拉。用豹皮镶边的天鹅绒黄袍长7.6米,重25公斤,其上有78万粒珍珠和120万粒水晶珠镶成的群星和朝阳,是由40名裁缝花了16000个工时制成的。
  异常豪华的皇帝加冕礼,不仅使国库虚空,还欠了一屁股债。为了弥补国库亏空和还债,博卡萨几乎是竭尽全力的搜刮民膏。民众不堪重负,终于爆发,纷纷冲向大街,游行示威。博卡萨的帝制被一场不流血的政变推翻了。中非共和国法庭经过审判后,判处博卡萨死刑。他那些靠巧取豪夺的来得加冕饰物亦被没收,收归国有。

博卡萨
博卡萨(1921~ )

中非共和国军事领袖,总统(1966~1977),自封中非帝国皇帝(1977~1979)。酋长之子。生于1921年2月22日。

早年在当地教会学校读书。1939年参加法国军队。他在法越战争中立功,获十字军功章。1961年得上尉军衔。他应达科总统的邀请,任新独立的中非共和国的军队总司令。1966年利用枪杆子废黜达科,自任共和国总统。

任职期间实行独裁,内外政策变化莫测,政府不断改组,总统权力日益扩大。1977年仿效自己崇拜的英雄拿破仑一世,加冕为博卡萨一世皇帝,改共和国为中非帝国。但好景不长,1979年9月发生军事政变,博卡萨逃亡到科特迪瓦,后被缺席判处死刑。

1983年流亡到法国。1986年11月23日回到中非后被捕。1987年接受班吉法庭审判,被判死刑。1988年2月29日科林巴总统发布特赦令为他减刑,将死刑改为服终身苦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