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烹夫百度云:电烤鸡,烤鸭的具体操作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7 22:38:01
我老婆下岗了,为了让家庭有点收入,她买了一台烤鸡炉,可她烤出来的味道总是不如别人的,所以生意一直不好!谁能提供些具体的配料和腌制方法以及哄烤时应注意的问题吗?先谢谢了!

楼上的太混了,人家问的是食物做法,你瞎扯什么经营之道!基础的产品还没出来,这些有什么用啊!
你的烤鸭不香,估计是前期处理有问题!首先选鸭要选快成熟的仔鸡,别选老母鸡!腌制时盐分要足 ,还有香料要充分,不要局限于五香之类普通的香料,由于鸡的产地不同,品种不同,所涉及的用量比例也不相同,这些只有根据自己的情况慢慢摸索。此外烤时要注意鸡的重量和火力大小的比例关系。我只能提供这些,要更详细的问答,自己到饮食网站去搜寻答案吧!不要等着别人都弄好了告诉你,没人肯随便出售自己的劳动果实的!

第二节小恩小惠—利诱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这一古代兵法的策略,已被现代商家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给粒小芝麻,要赚个大西瓜。,商家给予消费者的好处,差不多都是带有倒刺的钓饵。

“好处”、“利益,、“机会”、“便宜”这些动听的广告词汇背后,也许正是消费者需要睁大眼睛提防的一“陷阱”!

一、“出血”出的谁的血

“‘大出血,、‘大甩卖,了啊1名牌丝绸被面,出口转内销,现在大降价了……”

这天,在马路边的自由市场上,一个手提喇叭里响起了这样的吆喝声。

“降价”的消息对于逛市场的人们始终有挡不住的诱惑力,看热闹的、想捡便宜的三五成群地凑了上来。

一看有人,扯着脖子叫嚷的小伙子更来了精神:“快来看,快来买了,存货不多,机会难得了,原价98,现价58,·两条只收100块,大出血、大甩卖了啊1"

半个小时不到,小伙子的被面就卖出了十来条。正当他志得意满、忙于点钱的时候,市场的物价监督员来了。

“请您出示一下进货的发票!”

小伙子立马就傻了。面对着周围欲一睹真相的群众,他还挺不好意思,但又只好交待,吭吭哧哧地憋了半天,人们才明白:他卖的根本不是什么“名牌出口被面”,只是普通的郊县小厂生产的,进价也只有25元。原来如此!、

先大大地提价,后小小地“降价”,名为“大出血”,实为真“吸血”,这就是不法商降价广告的鬼把戏!

虽然人们的生活和收入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但是,一到掏钱买东西的时候,“捡便宜”的心理习惯还是驱之不去,在下意识地主导着人们的购买行为。

有人“会”买东西,有人则总是花钱也不知道怎么花。“物美”与“价廉”并非绝对地对立,在一定的条件下仍然是可能兼得的。不过,必须真正搞明白货物降价、便宜的原因,再对照物品本身的质量情况,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来决定是否购买。

如果一味地追求便宜,听信广告所谓“大出血”、“大甩卖”、“大降价”的宜传,就可能占不到便宜而吃大亏。

血是生命之本,大出血就要送命。商家叫卖“大出血”,喻其不顾成本,超低价位出售,以见其货物出手之心切。

“甩”,差不多等于“扔”。“甩卖”,表示要迅速、彻底地将货物清理干净,价格自然非常之低。正常的“甩卖”,是商店、企业大量处理积存物资的行为,只发生在其倒闭、破产、转产、‘拆迁及急需周转资金的时候。

降价,只是减少赢利,为的是薄利多销。“大降价”,仅仅显示商家扩大销量、处理存货的决心。无论是“出血”、“甩卖”还是“降价”的广告,都可能存在实实在在、名符其实的情况。

产品积压太多,为了加速资金的周转,企业可能会主动降价,减少利润甚至赔本出售。

这种商品滞销的原因有很多,可能因为款式不够新颖,流行潮流已过;可能因为市场一哄而上,迅速达到饱和;也可能因为销售网络不畅通、推广力量不足。总之,与货物本身的制造关系不大,不存在制造质量的问题。

当然,也有部分残次品、等外品降价出售的现象,往往在出厂的时候产品上已经注明了。

由于季节、地区、进货渠道、批零差价等原因,都可能造成商品价格的便宜。夏天皮夹克、羽绒大衣降价销售,冬天蚊帐、电风扇也会调整价格进行促销,每一种产品销售的淡季和旺季价格有别是非常正常的。在不同的地区,因一为收入水平、消费喜好等原因,也会出现价格差别。北京人上天津办婚宴,双休日去采购服装,正在成为新兴的时尚,价格是其中的奥秘所在。各地的名优土特产在原产地往往便宜。南方沿海地区的进口货数量多、价格自然适当优惠,这些都容易理解。

也有些厂家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竞争力,促销产品,主动降低产品价格。如1996年四川长虹发动的彩色电视机降价战,其前提是产品的质量同以往一样,没有任何改变。随之,不少厂家应战,纷纷大幅降价,消费者从中得利,乐得逍遥。

这些当然是为了长远的利益,企业暂时的“出血”、“降价”,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不失时机地占些“便宜”。然而,在目前市场上此起彼伏的“出血”宣传和“降价”叫卖,却是货真价实的少,“挂羊头卖狗肉”的多。

名为“降价”,实为提价。名为“价廉”,实际“物劣n0

看上去“便宜”,实际却未必。然而,就是这看上去的“便宜”,也能招得不少人的青睐。

许大嫂是老北京,自小在天杂院、胡同里长大,在单位、街道里人缘都很好。因为她长得丰满了一些,所以,无论年长年幼,大家都老实不客气地叫她“胖大嫂”。

“胖大嫂,最近又有什么便宜货啊?”

不管在什么地方碰到胖大嫂,人们都会这么问。因为她是公认的“信息中心”,对什么商店里进了什么便宜货,什么地方有优惠展销活动,各种商品,她都十分关心,而且身体力行,经常满载而归地“抢购”回来一些战利品。

老许的丈夫对此非常地不满意。两个人经常为此爆发不大不小的战争。这不,两口子又交上火了:

“瞧瞧你买的什么鞋子!咱们儿子才穿16号的鞋,你给买24号的谁来穿?!”

“给儿子穿1他的脚长得很快的,要不了几年就能穿得上。何况这双鞋才十块钱,挺便宜的,

“便宜!你就知道便宜,可你看明白没有,这是人造革、样子又难看,儿子将来也决不会穿这种鞋!’’

无论丈夫怎么说,胖大嫂也不服气,甚至还挺委屈.拉开两个大衣柜,里面的什么东西不是她绞尽脑汁、费尽心血从各处搜罗来的“便宜货”。什么十来块钱的裙子、五六块钱的衬衫、二三十块的羽绒大衣等等,虽然质量稍微差点儿,但毕竟是便宜啊,为家里省了多少钱呢。可是丈夫信奉“宁吃鲜桃一个,不要烂杏一筐”的哲学,对她的作风大加批判:

“你看一看这些东西,价钱好象并不算高,可是质量根本无法保证,你买了来有什么用?这些衣服有几件你真正喜欢穿的?总是高高兴兴地抱回家来压箱子底儿1以这些东西的质量而言,它们的价钱不但不便宜,而且贵得要命。卖的时候说得好,‘出血,、‘降价,,我看是你把血白白出给人家了!”

胖大嫂也不是不明白这些道理,看着一堆花花绿绿的衣服到过年过节、走亲访友的时候却挑不出一件称心如意的,也想以后索性花大钱,少买几件儿顶用的,可一听到.“便宜了”、“处理了”、“降价了”的吃喝声,就忍不住要心动,忍不住要掏钱买。

商家在广而告之的时候当然有很多种说法。因为要转产啦、要清理仓库啦、要换季啦、要庆祝周年、节日啦、要盘活资金啦,总之他们是真心实意地要降价,要赔本,要给消费者便宜。·商家言之凿凿,好象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i,你如果碰到了却不抓住,·显得就好象成了大傻瓜似的。、

买!

看着蜂拥而上的抢购者,经过擞烈的心理搏斗,终于又一次冲上前去,抢到了“便宜”。。

刚买完东西时,感觉是兴奋、得意,特别想向亲友炫耀。可没过多久,就发现又是一次“出血”、又上当了。“出血”、“甩卖,看起来好象价格下降了不少,比别的地方

便宣。其实,产品的质量经常会有问题,退换、保修等等不见得有保证,看似同样的产品内在的品质很可能有差别,表面上的价格下降消费者很难弄清是真降还是先升后降。

陷阱往往具有诱惑性,让人不由自主地向前走,然后,一脚栽进去。

睁大眼睛看一看,“出血”要出谁的血呢?

二、“优惠”、“有奖”钓大鱼

在九十年代初的几年里,市场疲软的时候,商品销售不畅,许多厂家、商店为了商品促销,可谓机关算尽、怪招迭出。

或者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上猛登广告,大肆宣传;或者大呼让利、降价便宜,吸引消费者先赔后赚;或者实行搭配战略,要么俏货搭上滞销货,要么滞销货搭俏货;或者向关系单位、下属单位推销、摊派;或者把货物当工资充奖金发给职工,要求职工人人出力作销售,上街叫卖,找门子、拉关系。

还有两种常见的手段:“优惠”和“有奖”。

十八般武艺轮番上阵,市场似乎颇为活跃了。几年过去,其它的手段销声匿迹,只有“优惠”和“有奖”似乎还生命力旺盛,至今仍活跃在市场的各个角落。

一到节日,各大商场的“优惠”招牌就高高地打出来了。全国欢庆的“春节”、“元旦”自然不必说,是商家大做文章、下大工夫的重点,其它像“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节日,也决不轻易放过。

“商品价格一律优惠10%-50%”,听起来让人激动无比,可是当你选中比较合意的商品时,顶多也就能获得10%的优惠,更高的想都不要想。甚至连10%也没有,因为“厂家提供的优惠产品已经销售完毕”。

“购货总额超过五千元者,可以享受10%的全年优惠”,“当日购物超过五百元者,可以获得五十元的优惠回报气又是令人心动的好消息!然而,所谓10%的优惠与节假日的优惠不能同时享受,甚至与该种商品的特定优惠措施也不兼容。五十元的优惠回报当

然不会是现金返还,顶多是在指定柜台购物,这五十元常常还不够买最小的一份东西,还得再加钱!更不必说五十元优惠其实只

是不值几何的小礼品而已。

展销会是经常性的、一大规模的优惠销售,向来是平民百姓集中采购的好去处。然而,好东西不能吃得太多,中国的商家又最会倒人的胃口,有的展销会也最终堕落成为徒有其名的幌子。

所谓展销,就是展览的同时供销售,必须展出一些新鲜的、特别的商品,不然,把每个商店都有的司空见惯的东西集中在一起,有什么必要呢?

办展销的单位不下大工夫联系厂家、商家.只图赚钱,把摊位租给个体户、商店收取租金了事,固然是轻而易举的生财之道,但经过这样的事多了,谁还会不辞劳苦去赴这无意义的展销呢?

产品数量不多,种类不丰富,质量价格不优越,服务态度不突出,展销会的形式不再引起人们的兴趣了。以前的展销会每年只举办几次,产品真正的物美价廉,参加的人们摩肩接踵、人山人海,连进门的门票都卖一元钱,都还挡不住汹涌的人流。

如今,经常看到公共场合、存车处有人在发放展销会的入场券,红红绿绿的条子被人们随手丢弃、撤满一地。

那些所谓的优惠广告、宣传把人们坑苦了,失去魔力了,人们不再相信了!

不过,还有“赠送".

1996年春节前,在某市一家著名的大商场的入口处有位笑意盈盈的小姐,守在一个小摊位前,轻声细语地对顾客说:“现在购买这种巧克力,可以得到小卡通娃娃造型,您看一看吧,挺划算的。”挺漂亮的几种卡通娃娃造型,非常诱人,还没有张口说要还是不要,已经有几个小朋友扯着爸爸妈妈的手过来了,“我要一个”、“我要一个”的声音此起彼伏。

稍微关注一下,报纸广告、商店海报、街头小报等等,优惠、赠送的消息太多了。一大包洗衣粉,送一小包同样的洗衣粉;买一大听摩丝,送一小瓶发胶;买一条领带,送一个领带夹;买一个剃须刀,送一块洗脸皂;买一台VCD机,送一套卡拉OK盘;买一台微波炉,

送一只食品盒,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赠品还是有些关联的,有些赠送可以毫不相干。“哎哟,‘这是新买的收录机吧?样子挺不错的”。桌子上摆着的一台小小收录机,式样独特,很是扎眼。

“哪里!这是照婚纱摄影楼赠送的。”

“还有这等好事?居然赠送这么贵重的东西?”

“你真是少见多怪!照一次婚纱照几千块钱,而赠品顶多二三百块,值得了什么!除了收录机,赠送的花样多着呢。什么相册啦、镜框啦都不稀奇,西服、鞋帽、小家电、山地车也不算什么,甚至还有蜜月三日游呢。”‘

赠送的前提是先交钱,先让卖家赚够了钱,才可能再拿出一部分赠送给你。

一幅漫画把赠送的实质提示得淋漓尽致。

心狠手辣的刽子手从一头猪身上砍下了一条大腿,然后又从这只大腿上削下猪蹄,递给瘫软在地上的肥猪:“这是送给你的!

虽然漫画很直露,但道理是不错的。

“买一赠一”、“买一赠二”已经毫不新鲜。什么样的“买一赠八”呢?买一套西服,可以得到一条皮带、一条领带、一件衬衫、一条内裤、一双皮鞋、一双袜子、一个领带夹、一个钱包等等。 据说这套西服原价五百多元,现在仅售三百多元,而且还有如此之多的赠送,岂不是好事吗?.但是,每一个看到这张优惠券的人,都以讽刺的口吻说:

“这套西服肯定是一百多块一套的。别上这个当!’’

商家费尽心力地在优惠券上解释为什么要进行如此赠送。本来准备在电视台做广告,以庆祝商店成立五周年,后来改为实物答谢消费者云云。

然而,还是没人肯信。如果把这些五花八门的赠送,改为提高商品本身的质量,合理地调整价格,放眼长期,吸引固定的一客源,不是比大张旗鼓地搞什么不得要领的赠送好得多吗?

赠送,人们似乎又看透它了。、

还有“有奖”。

无论买什么,都可以“有奖)’o

有对年轻的恋人,到一家迪斯科舞厅去蹦迪。中场休息的时候,舞厅的主持人高声叫出他们舞票上的号码:他们中奖了,他们得到了一辆山地车!

在一家自助餐厅,七八个人围坐在一张大桌周围,涮的涮,烤的烤,高谈阔论,猛填狂塞。正吃得心花怒放。餐厅的小姐手握话筒,卜轻声慢语地宣布抽奖结果。·桌号一公布,那七、八个人狠劲吞下口中的东西,欢呼起来:这顿饭他们可以不花钱了!

报纸上又登出消息了:五个幸迄习L的名字、住址、单位、身份证号码,因为买了寻呼机,而将各得到一部手机.

从商场买完东西,在开票的时候,服务员提醒道:“您可以拿着这张小票到商场的东头参加抽奖,如果运气好的话,您会得到购物免费的优待. 真是个美好的世界!

购物有奖、跳舞有奖、吃饭也有奖;买房有奖、学车有奖、旅游也有奖。

商家用“有奖”作招牌招揽生意,就有些消费者奔着“有奖”前去“一试”。

商家为什么设立奖项呢?还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吗!

尽管有的奖号称覆盖率达到100%,就是奖金人人有份,但没有一个商家会把赚取的钱全部用来奖给消费者!只要他能拿出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就了不起了!

然而,“有奖”的幌子还是管用。XXX中奖的消息传得比新华社快讯还要快,总有人相信自己的运气不凡。

中奖的和没有中奖的,都归结于自己运气,商家神不知鬼不觉地从运气好的和不好的人手中赚足了钱。所以,“有奖”越来越多。

优惠也好,“有奖”也好,、不过是诱人上当的诱饵罢了。

三、“快速致富”不致富

有人说,现在是“速成经济”的时代。

英语口语可以十日速成,钢笔书法可以一月速成,养猪、养鸡可以数月速成,依此类推,发财当然也应该可以速成了!

致富光荣,发财可喜,现在的社会鼓励人们努力挣取尽可能多的人民币。贫困的地区人人希望最好三天两夜就能改变面貌,富裕地区的平头百姓也幻想有朝一日自己成为“李嘉诚”。

发财,谁不想啊,于是,“致富秘诀”、“发财良方”之类的大幅广告标题赫然出现在国家级报纸、刊物上。

“你想成为万元户吗?如果你真的希望像我一样摆脱贫困,成为人人羡慕的万元户,就请你前往邮局汇款二十元,就能得到一套致富秘诀,保证你在三个月内如愿以偿4··…”

还有这种美事?真是想都不敢想。农村青年小王着了这个广告,心动了半天,有几分怀疑。可是一看登载广告的是家著名的报纸,广告中的每句话说得那么肯定有力,况且二十元钱虽说不少,但也不是太大的数目,万一真的获得了秘诀,在三个月内成为了万元户,那可就可以……

小王想着想着就笑出声。从美好的想象中惊醒,他立即一路小跑地上了邮局。

一个多星期之后,小王还真的收到了一封信。在“致富秘诀”的标题下,写着这样一段话:“你如果想成为万元户,就象我一样,花五百元钱在报纸上登载一个同样的广告,三个月以内,就一定能够成为万元户。”这不是笑话,虽然它比许多笑话更可笑。

致富心切,虚假广告的炮制就投其所好,挖好了陷阱等待着人们往里伸脚。致富要靠劳动,发财必须勤劳,哪里有什么轻而易举获取财富的所谓“秘诀”啊。

越是荒谬的东西还越是要披上“科学”的外衣。这样的报刊广告屡见不鲜:

“您希望发财致富吗?要致富,靠技术。我科技信息中心隶属于XX研究单位,从各类专业报刊、杂志、专利报告中精选了一百条各类有关信息,遍及农业、副业、商业、工业和生活等各个方面。无论是国家机关的干部,还是普通的农民、·工人;无论是教育战线的教职员工,还是自由职业的小商贩、个体户,都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打开致富之门。为了造福大众,本信息仅收取工本费十元,每次仅限一人购置一本。如果感兴趣的话,请通过邮局汇款至某科技信息中心,款到即寄付资料。”

在八十年代,什么科技信息、什么协会、中心很是时髦了一段时间。不少来自乡村田间、城镇小巷的闲散人等,也学会了用似懂非懂的时髦话来骗人。一时间,到处都是“信息服务部”“经济信息开发中心”、“经济咨询公司”等等,

没有科研人员,只有游手好闲的文盲、二流子;没有具体地址,只有临时租来的小房间甚至是在旅馆里;没有任何专利、项目,只有从报刊杂志中东拼西凑、东搜西刮来的所谓信息。就这样,他们也敢于四处散布广告,向社会提供“科技信息”。

一则" 怎样才能喝酒不醉”的科技信息这样说道:“趁人不注意,把酒换成水。”

这也叫“科技" !

然而,时至今日,依然有类似的广告四处弥漫,只因为发则心切的人还实在太多,“致富”两个字的诱惑力实在太大厂。

某家机械厂在广告中这样宣传:

“如果您想快速致富的话,卖烤鸡是最方便的选择。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大商场里,每天都能卖出上千只烤鸡。我广生产的烤鸡设备,每十五分钟可以烤鸡或鸭一次,每次五只。据计算,每只电烤鸡获利在三元以上,如果以每天销售一百只烤鸡核

算;每月的收入当在一万元左右。”

多么诱人的前景。每台烤鸡设备售价仅1500元,技术简单,两人就可以熟练操作。如果按照广告的说法,不出三个月,两个人都能成为万元户!然而,广告毕竟只是广告。

如果这种“快速致富”的广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中国人恐怕全都发财了,不致于还有一些人在痛苦地摸索。

也许广告的计算在数学上没有错误,在逻辑上也算精密,但是,它是不是具备了坚实的前提呢?

烤鸡每只盈利的多少,要取决于生鸡成本、水电费、工资成本、税收、商场柜台租赁费、售价等因素,在每一个地区可能有很大的差别,是不是都能保证在三元以上呢?

北京、上海的消费者爱吃烤鸡,未必就能证明其它所有地区的人们都爱吃烤鸡。每天销售一百只以上,并非一个能够轻而易举地完成的小数字。打开消费市场,赢得消费者,这里面要花费的工夫、时间和金钱,广告中是只字不提的。

如果群起效仿,卖烤鸡的人多了;甚至类似的烧鸡、烤鸭、烧鹅等食品的销售多了,烤鸡的竞争就会趋于激烈,对于销售收入、利润的估算就要重新进行。

致富广告,用看起来简单的算术,来打动人们的心!谁能知道飞这算术,其实并不那么简单。

把获利的前景描述得具体、真切而又动人,是“致富”广告的普遍特点.一个彩色照片冲洗扩印机的广告这么说:

“本品采用电脑影像分析技术,自动测光、功能齐全,、能够冲洗、扩印1-12寸彩色照片,每天能够扩印普通彩照(5寸)1000多张,冲卷40多个。购置一套冲印设备,使用一个月内即可收回成本.该设备操作简单,没有摄影基础的人一天之内保证学会二我厂免费进行技术培训,产品实行三包,代办托运。”

保证使用一个月就收回成本,那么两个月就将投资翻一番了。这种致富的速度可真是惊人。然而且慢!

仔细看一看广告中的字眼,“使用一个月”是什么意思?它指的是机器的工作时间达到一个月,而不是简单的日历上过了一个月!机器的工作能力是每天冲印上千张,那么工作一个月就是冲印三万张以上才能收回成本。在消费不太发达、生意不太好的地区,一年的营业量也达不到这三万张照片!

致富不容易,把它说得很容易的广告就很值得怀疑了。

亮闪闪的金钱,是广告陷阱的诱饵?

利以诱之,最简单的广告攻心术!

四、梦想“成名”掉陷阱

有人说,芸芸众生,熙熙攘攘,皆为“名”、“利”二字。

甚至有人更说,有名的人想得利,有利的人想成名,这才构成了社会前进的动力。

不管名和利是不是有那么大的魔力,但确实社会上有不少人孜孜以求之,甚至不择手段。

想通过奇门怪道致富的人大多数掉进了各式各样的陷阱,想一夜之间成名的人也免不了早晚摔上一跤。有需求就有供给,有人想成名,就有人投其所好。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繁荣文学艺术,发现文学新人,特举办文学创作大奖赛,…”

各种" 竟赛" ,、" 大赛”、“大奖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