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泉大酒店:keep the wolf from the door 这句话是怎么来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8 13:33:00

勉强度日;能够免于饥饿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翻译中词义的确立

曹刿生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4级英语教育硕士 湖南 长沙 418000)

摘要:词汇是文章中最基本的语言材料,离开词汇,我们就不能描绘丰富多彩世界。英汉两种语言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英汉词汇所包涵的各种文化意义存在同一性和差异性。本文从汉英词汇语义现象出发,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英汉语言词汇的偶合、并行、空缺和冲突等方面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比较。特别是从词汇的翻译意义出发,探讨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便在翻译中找到正确的方法,有助于外语教学和文化交际。

关键词:文化差异 词汇翻译 文化交际

Abstract: Vocabulary is the most basic materials in the text,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our rich words and our living experiences. There are many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and there exist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versities in selecting vocabulary . This paper aims at a contrastive study of lexical semantic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n translation, on the bases of language semantic phenomena both in Chinese and English. It analyses the lexical coincidence, parallel and conflict with a view to revealing the differences and vacancies in the two languages; the study will help us find a good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and also benefits the language teaching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cultural differences , semantic translation , 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一 词汇偶合

英汉两种语言在选择词汇时, 不可能出现绝对的一致. 因为人们的生活经验往往不完全相同.但英汉语言在选词造句方面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这一现象就是人们所说的语言偶合现象. 以head 为例:

(1) 人或动物的最前部分

They cut his head off 他们割下了他的头。

(2) 首脑

the head of the government 政府首脑

(3) 头状物

hit the head of a nail with the head of a hammer 用锤子头砸钉子头。

(4) 头数

ten head of cows 10头母牛

(5) 固定结构

bury one’s head in the sand 不正视现实,逃避现实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 使自己免遭灭顶之灾

with one’s head in the clouds不现实的,空想的

下面还就动物名称的语义分两种情况探讨:

1. 1同一动物名称所表示的语义偶合现象

各民族对某些动物属性往往有共同的认识,从而对一些动物名称产生相似的联想, 例如“狐狸”与fox (“狡猾”)

Don’t trust that man, he’s a sly old fox.

不要相信那个人,他是狡猾的老狐狸。

When the fox says he’s vegetarian , it’s time for the hen to look out

狐狸表白吃素之日, 正是母鸡提防之时。

wolf 也表示“饥饿”的语义,比如:

I hope these little bits of gold I’ve brought down from the sky will help the wolf from the door.

我希望我从天上带回来的这些金币,能使咱们不再挨饿。

1.2 不同动物名称表示的词义偶合现象

不同民族文化有时用不同动物名称表达相同的国俗语义。下面从表示“愚蠢”、“威风”、“胆怯”这三个语义的动物名称来分析:

汉语里有许多表示“愚蠢”义的动物名称,常见的有“猪、熊、驴”三个。如“你真熊”,即说“你真笨”的意思。“猪猡”、“蠢猪”是“笨人”的意思。而在英语里,表示相应语义有donkey 或ass , pig , goose 等动物。以donkey和ass为例:

Why did you put your finger in the fire, your silly donkey?

你这头蠢驴,为什么把手伸到火里呢?

You ass ! You stupid ass! How could you do such a thing like that ?

你这头驴,你这头蠢驴,怎么会干出那种事儿来?

汉语常用动物“虎”来比喻“虎虎生气”“猛虎下山”等意思;英语却用lion 来表示,不用tiger, 如bold as a lion (如狮子般勇猛) majestic as a lion (如狮子般威风凛凛)。

英汉 所指相同或类似,而表达不同的概念不少,译者决不可为求形似而舍弃传意,在形似而不能传意的情况下,译者应尽可能舍弃原语中词语的形,用译语的习惯表达取而代之,只有这样,译文才有可能给读者带来大致一样的效果。

二 词汇并行

汉语和英语用不同方式来表达同一事物。譬如,我们用“犹如雨后春笋”这个短语比喻新事物大量涌现,英语中则有“just like mushrooms”(犹如蘑菇一样众多)这样的说法。两者形式虽不一样,但在表示“众多”这层意思上,它们是并行的,因此可用来互译。再如He is in the dog house ,应译为“他名声扫地了”,译文与原文在语义上是一种并行现象。当然,这种英汉对应的说法在形象词语的整体中只是极为个别的巧合,可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由于英汉民族的特点不同,英汉形象语言的表现形式是有差别的,所以研究英汉语言时须从其民族的特点入手,才能达到正确理解和运用。下面就此问题作具体分析。

2.1 英汉民族地理环境不同

中国是以陆地为主的国家,所以在形象语言上自然是以陆地上的人、事物作比喻。相反,英国是个海洋国家,语言表达上联想的自然是与海上有关的事物,并且他们的生产及经济活动也都反映到他们的形象语言中。例如比喻在严峻考验下才能显示出谁是最坚强者时,汉语成语为“疾风知劲草”,英语中则说a good ship is not known when the sea is calm and the water fair. (在天气晴朗和大海平静时看不出好舵手);汉语中的“未雨绸缪”是说在未下雨之前翻透桑田土地,修好门窗,比喻平时做好准备,英语则说While it is fine weather mend your sail (修帆趁天晴),尽管喻义相同,在不同民族的具体地理环境中各自引起的联想就不同,中国民族首先想到的是“绸缪牖户”;而英国民族首先想到的是“修帆”。在习语翻译中,可以采用并且必须采用并行的翻译方法,即用形式不同但喻义相同或相似的译文来取代原文。另外中国和英国对“西风”的感受互不相同,这一概念在英国人心理有如中国人对春天的感受,这是英国地处西半球的缘故。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南为尊北为卑”的传统。英语却恰恰相反,表达“从南到北”时自然就为from north to south ,还有西北、西南、东北、东南之类的方位词分别为northwest ,southwest , northeast, southeast .

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研究英汉形象语言时,不能离开其民族的地域、经济及其心理素质,只有抓住了民族特点,才能正确理解一个民族的内涵,以达到正确理解、翻译、运用之目的。

2. 2英汉民族风俗习惯不同

英汉民族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 由于生活环境相异,观察角度不同,他们对于色彩的感受,必然反映到语言中来,形成多姿多彩的世界. 在中国文化中,结婚使人联想到与红色有关的形象:大红喜字、大红灯笼等;而西方文化中婚礼使人联想到白色婚纱、白色衣服及教堂。如:

Every time he comes to New York, he wants to paint the town red .

他每次到纽约,都要疯狂地庆祝一番。

red在西方文化中多表示愤怒、激动、发狂等

Mention of animal experiments was like a red rag to a bull to the anti-vivisectionist.

对反对活体解剖者来说,一提到动物实验他就暴跳如雷。

green 在英语中则常表示嫉妒,生气之意,也表示生手或表示受欺侮之义,

John bought a color TV, but the green –eyed monster made Tom fight with him.

约翰买了一台彩电,但嫉妒使汤姆和他吵了一架。

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s?

你以为我是好欺侮的吗?

yellow 表示感示胆小、怕事。

We can’t afford to have anyone in this enterprise who is likely to turn yellow when the testing-time comes.

考验关头畏缩不前的人,我们企业雇佣不起。

2.3 英汉民族宗教信仰不同

中英两个民族由于宗教信仰不同,就难免在文化上出现差异.如表示希望获得成功时,中国人常用“菩萨保佑”或“上天保佑”,这是中国人多信仰佛教;而英国人多信仰基督教,他们的偶像是上帝,所以对此准确表达为“May God bless me ”或“God bless you”.另如三个和尚的典故: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要把这句谚语翻译成神形并茂的英语并不那么容易,主要是西方对“和尚”这个概念比较陌生。如果只重传意,可套用英语中现成的成语: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are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 。如果重形式,则可用直译加解释的方法:One monk, two buckets; two monks ,one bucket; three monks, no bucket, no water---more hands , less work .取舍如何,关键要看作者注重哪个方面。

三 词汇空缺

词汇空缺是指两种语言之间词语或词义非对应现象。英汉民族文化的不同必然导致英汉语按照各自的方式对主客观世界进行不同的切分和特化,这必然会出现词汇空缺现象。语言之间的词汇空缺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而又给翻译造成较多困难的现象,可以概括为:一、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差异而引起词汇空缺;二、宗教信仰不同而引起词汇空缺;三、风俗习惯不同而引起词汇空缺。

3.1 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差异而引起词汇空缺

由于英汉民族所处生活环境不同,一种语言可能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对应的资源,出现词汇空缺现象。比如,在英国竹子不是土生土长的植物,因此在其语言系统中找不到对应的原始词汇,必然借鉴其他语言词汇。汉语的“笋”就只好译成bamboo –shoot.

英国天气变幻无常,阴雨天多,人们对天气也就产生了一种特殊感情,喜欢谈论天气。无论城市或农村,陌生人之间或朋友之间,这类话题也就伺空见惯了;而在汉语中却多以吃饭为话题,汉语中出现了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建立的词语和表达法,在英语中就很难找到字面对应的表达法。比如,“吃不开”,“吃大锅饭”,“吃闲饭”,“吃不消”等等,译成英语就无法字字对应了。

3.2 宗教信仰不同而引起词汇空缺

中英两国民族宗教信仰不同,就难免在文化上出现真空地带,即文化空缺,这种空缺在词语的使用上显得尤为突出。

The planners were busy bypassing the Gordian knot .

计划制定者为躲避戈尔迪结—棘手问题,而忙得不可开交。

Let both sides unite to head in all corners of the earth the command of Isaiah to “undo the heavy burdens …and let the oppressed go free.”

不管我们在地球什么地方,让我们双方都记住先知以赛亚的重托:“卸下重负…让所有受压迫的人都获得自由。”

中英两国彼此间有很多文化方面的空缺,像中国的农历节气、天干地支、阴阳八卦、道教、中医、武术等;英语国家中的牛仔文化、嬉皮士文化等,在译语中都很难找到对等的词语来表达这些异国文化现象。翻译中如遇这类词语,最好是直译加补译的方法。

3.3 风俗习惯不同而引起词汇空缺

中英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这些差异也必然出现词汇空缺,语言中的数字本无所谓凶吉,由于人们的习惯不同,英汉语言中的数字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如西方英语国家对“十三”特别忌讳,认为不吉祥(bad luck);而汉语中却找不到对应的词汇内涵意义,中国人对欧美文化的这种认识颇为费解,倒是对“六”、“八”情有独钟,认为“六六大顺”(good luck)。欧美人对中国文化单双日的微妙含义也很费解。

综上所述,文化差异必然导致英汉词汇或词义的非对应或空缺现象,这一现象又造成了翻译的困难。好的译文应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贴近原文,表达出原文蕴含的信息量和文化意义,为此,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译法。

四 词汇冲突

词汇冲突是指语言与语言之间存在着矛盾,这种现象虽不多,但在翻译中却不容忽视,稍有疏忽,便有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可能。词汇冲突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

4.1英汉语概念相同,但褒贬义不同

在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对比时,应注意到许多词汇在一种语言中表示积极的、正面的意思,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可能表示消极的、反面的意思。如peasant 在英语中通常指未受教育,举止粗鲁,缺乏修养的意思。而在我国,“农民”一词指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没有英语中的那种贬义。许多英语学习者以为“农民”就是peasant ,在处理 “我父母亲是农民”时,译为my parents are peasants

其实应用farmer 一词才准确。因文化内涵不同出现褒贬义不同的还

intellectual≠知识分子 cadre≠ 干部

politician ≠政客 ambition≠ 野心

propaganda≠宣传 individualism ≠个人主义

翻译这类词语时,要对词义褒贬、指称范围小心谨慎,一味地采用对等翻译,译作和原作就会出现貌合神离的现象,导致翻译的失败。

4.2 英汉语概念相同,但联想含义相反.

这类现象主要是表示动植物的词,其真正意义是两个民族所赋予了不同的联想.汉语的“龙”和英语的dog 就很有代表性.“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代表了一种气势磅礴的民族精神,所引起的联想多为正面意义,然而在英语中它与邪恶、恐怖相联系。如:“望子成龙”就不能译成to hope that one’s son will be become a dragon ,应译为to hope that one’s son will become somebody . “亚洲四小龙”也不能译为the four Asian dragons ,而应译为the four Asian tigers . 对于这类词语,译者不要拘泥于原文,要考虑到译语中可能出现的冲突现象,采取变换手法,尽力将该词的文化内涵义译出。

结论

本文从英汉词汇入手,简单探讨了它们在语义上的偶合、并行、空缺、冲突等特点。以此为基础通过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对词义差异的起因进行了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英汉两种语言,尤其是如何准确地确立翻译中的词义,这对于研究翻译方法,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翻译工作者除了要通晓原语和译语外,还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对这两种文化的差异要成竹在胸。

我觉得应该是
切勿引狼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