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笔试题型:常遇春的生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17:23:49

常遇春,字伯仁,回族, 安徽怀远人。。貌奇体伟,勇力过人,猿臂善射。原来当过土匪,在和阳地方后归顺了明太祖朱元璋。

相传,常遇春 率训队进驻九华山时,适逢天旱无雨,士兵饮水困难。于是,他亲自带领将士在九华山下寻水,忽然在五溪桥南边挖出了六股泉水,解决了部队饮水的困难。这六股泉水泉水是否为常遇春所发现,无从查考。但是常遇春结寨六泉口,大战九华山却是千真万确的。后人有诗可证:

偏仄旁山行,溪流咽不呜。

何年留古砦,犹复说开平。

据史料记载,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初,朱元璋令常遇春与另一名大将徐达率重兵镇守池州防备。陈友谅统其兵众,部署袭取池州。徐达侦悉陈友谅的行动,令常遇春率精兵万人,设伏于六泉口。陈友谅兵至,全力猛攻池州城,徐达率领守军开城出击,常遇春伏兵掩其后,大破陈友谅军,斩首万余,擒捉三千,陈友谅败走江州(九江)。

这次战役不仅恢复了皖南军事要地太平县,也使汉军龟缩于武汉不敢再犯。论功行赏常遇春功劳最大。朱元璋夸赞他说:“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

常遇春当年设伏的地方就在今天九华山的大古岭、凤凰岭一带,并在百丈潭前留有诗文:

赤汗透征袍,何如孝隐高。

结庐亲冢侧,只为报劬劳。

可惜,常遇春只活到40岁,就病死于柳河川。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人每称他为“天下奇男子”。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故六泉口又有“开平寨”之称。当地村民为纪念常遇春智勇过人,还在大古岭下的在百丈潭侧建庙祭祀,当时称将军庙,庙址所在村落因此得名将军村。该庙规模壮观,翘檐飞角,庙内塑有常将军全身像。抗日战争中庙宇为日军焚毁,但村民仍保留“拜将军年”的旧俗。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16615.htm
回答者:落雁无痕 - 高级经理 六级 6-3 22:32

常遇春(1330-1369),字伯仁,明凤阳怀远(今属安徽)人。臂长善射,勇力绝人。元末从刘聚起事,至正十五年(1355年)投朱元璋,历官总管府先锋、都督、统军大元帅、中翼大元帅。攻宁国,中流矢,裹创再战。升行省都督马步水军大元帅。二十三年大败陈友谅于康郎山,转战三日,纵火焚汉舟,湖水皆赤。次年进平章政事,率军包围武昌,逼降陈理。从攻张士诚,以奇兵出其后。论功封鄂国公。吴元年(1367年)与徐达兴师北伐,为副将,兼太子少保。相继取山东、河南、河北诸郡县。洪武元年(1368年)攻克元大都(今北京),转攻太原。二年与李文忠率师北征,攻克开平。师还病卒,追封开平王,谥忠武。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人每称他为“天下奇男子”。

参考资料:www.lishi99.com/lsrw/cqrw/2006-01-21/310.html
回答者:天龙之道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6-3 22:35

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汉族,怀远县常家坟永平岗人。祖籍河南省南阳府,于宋朝南渡时迁来怀远,到他已第七世了。父常六六,母高氏。弟兄二人,弟名遇贤,任凤阳千户。妻蓝氏,生三子三女。
常遇春,生于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贫苦农民出身,青年时给地主家打过长工。23岁时,适值元末至正十二年。是时,朝政日非,天下大乱,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常遇春也在家乡附近平阿山区加入了刘聚的起义军。由于他状貌奇伟,英勇善战,深受刘聚的器重。后来,他对刘聚不分善恶,一味掠夺的盗寇行为十分反感,于公元1355年初率领数十人赶到和州投奔了朱元璋。时值朱元璋正想渡江南下,常遇春自愿请为前部先锋。及至渡江,兵分三路,轮攻采石。第一路郭英先攻,第二路胡大海再攻,均不捷败退。惟第三路常遇春,奋发了神武,飞登矶上,敌众丧胆,四散溃逃,遂拔采石。又乘胜取了太平,始授总管府先锋。不久又升任总管府都督。从此,威名大振,遐迩传闻。
公元1355年3月,随朱元璋攻下建康(今南京),功居诸将先。之后,又协同徐达,转战江南,一鼓而克镇江。同年4月,在攻常州的战役中,徐达被围于牛塘,常遇春出奇兵以解其围,生擒伪吴枭将张将军。11月任统军大元帅。接着攻克宁国、池州、婺州、衢州、安庆等数十座城池。因战功卓著,先后升任中书省都督、马步水军大元帅等职。
公元1361年,常遇春随同朱元璋等率舟师进人鄱阳湖,与陈友谅(蕲水义军叛徒)进行了三十六天的大恶战。结果常遇春射走了敌帅张定边,陈友谅也中流矢阵亡,敌全军覆没。在这次战役中,常遇春也是功勋卓著。
公元1365年7月,常遇春再同徐达攻取庐州。8月遂自将兵平定临江之沙坑、麻岭、十渝、牛坡等诸寨,复又攻取赣州、湖州、杭州、南安、南雄、韶州、安陆、泰州等十多郡。1367年8月,亲率全军,围攻平江。9月城破,活捉降元叛逆张士诚。至此,扫平了江南群奸。加授中书平章军国重事,疏封鄂国公。
1367年10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大将军,各率精兵二十余万,分路北伐。翌年正月,朱元璋称帝于金陵,国号大明,改元洪武。这时常遇春已取下了山东诸郡,继又攻破汴梁以及河南诸城池。同年7月,渡大河,攻克河北诸郡。8月2日,大破燕都,元君北奔。跟踪追攻太原、大同、永平,惠州、大宁等郡。1369年6月,全师围剿开平,元军又北奔,追至北河,俘其宗王三人及平章鼎住等,凡得士马辎重无算。遂奏凯还师。7月7日师次柳河川,得暴疾身亡,终年仅40岁。 .
朱元璋闻讣大痛,立即震悼罢朝。翌日诏中书定议:“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日忠武。”8月朔日,柩车至龙江。朱元璋亲往祭奠,扶灵大哭。并泣咏挽诗一首:“朕有千行铁液汁,平生不为儿女泣,昨日忽闻常君薨,一洒乾坤草木湿。”咏罢,又开棺睹容,遂脱下龙袍,盖其遗体之上。后又亲为选择葬地——南京钟山北麓,至10月9日始葬,举行了隆重葬礼。复又追封其上三代皆为开平王,并命礼部监修王陵(墓地在怀远贾村,即今常家坟),赐立碑碣和王爵应有的石器二十余具。巍峨严整,雄伟壮观。从此古老的贾村便改名为常家坟了。
常遇春的生平事迹及其性格品德,曾受到明、清皇帝及历史名人的高度评价:
朱元璋的题词是“开国元老,异姓真王”。又谓大学士宋濂曰:“朕东抚高丽,西抵吐番,北际沙漠,南来交趾占城,莫不稽首奉命。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而言,王(指常遇春)盖居其七八。”
明初大学士宋濂赞曰:“王之为人,守谦而不矜,有功而无过。筹决胜之方,不学而能。其从将军东征西伐,而能遵守节制,及其自将兵,则所至无不克捷,由其智识明而才力雄,故施之各得其宜。”
《康熙御批纲鉴》记载(摘要):常遇春世为农家,赋性刚毅,膂力绝人。虽不习诗书,用兵辄与古合,故每战必胜。世人称为奇男子。又常自谓“我能将兵十万,可以纵横天下”,人皆呼以常十万。尤能善抚士卒,严律军纪,所到之处,百姓皆箪食壶浆以迎。临阵身先士卒,智勇兼施,故所向披靡。不愧常胜将军之称。
清朝乾隆皇帝的题词:“勇动风云。”并令其嫡裔建祠于本籍永平岗。祠成,特遣制台尹继善躬诣致祭,并御撰祭文:“维尔英姿奋发,雄略建勋。拔身于草泽之中,择君而事。斫阵于危疑之顷,振旅凯旋。贾勇有余,整军容于后劲;追奔逐北,励士气以前驱。锡茅土以酬壮猷,赐封茔而光殊烈。朕时巡南国,莅止江城,传镌崖之异绩,钟山古墓,命修祀以存磐,灵爽犹存。庶其歆格!”

参考资料:http://www.hyxzx.org
回答者:夕阳垂地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6-4 09:31

常遇春,字伯仁,回族, 安徽怀远人。。貌奇体伟,勇力过人,猿臂善射。原来当过土匪,在和阳地方后归顺了明太祖朱元璋。

相传,常遇春 率训队进驻九华山时,适逢天旱无雨,士兵饮水困难。于是,他亲自带领将士在九华山下寻水,忽然在五溪桥南边挖出了六股泉水,解决了部队饮水的困难。这六股泉水泉水是否为常遇春所发现,无从查考。但是常遇春结寨六泉口,大战九华山却是千真万确的。后人有诗可证:

偏仄旁山行,溪流咽不呜。

何年留古砦,犹复说开平。

据史料记载,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初,朱元璋令常遇春与另一名大将徐达率重兵镇守池州防备。陈友谅统其兵众,部署袭取池州。徐达侦悉陈友谅的行动,令常遇春率精兵万人,设伏于六泉口。陈友谅兵至,全力猛攻池州城,徐达率领守军开城出击,常遇春伏兵掩其后,大破陈友谅军,斩首万余,擒捉三千,陈友谅败走江州(九江)。

这次战役不仅恢复了皖南军事要地太平县,也使汉军龟缩于武汉不敢再犯。论功行赏常遇春功劳最大。朱元璋夸赞他说:“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

常遇春当年设伏的地方就在今天九华山的大古岭、凤凰岭一带,并在百丈潭前留有诗文:

赤汗透征袍,何如孝隐高。

结庐亲冢侧,只为报劬劳。

可惜,常遇春只活到40岁,就病死于柳河川。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人每称他为“天下奇男子”。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故六泉口又有“开平寨”之称。当地村民为纪念常遇春智勇过人,还在大古岭下的在百丈潭侧建庙祭祀,当时称将军庙,庙址所在村落因此得名将军村。该庙规模壮观,翘檐飞角,庙内塑有常将军全身像。抗日战争中庙宇为日军焚毁,但村民仍保留“拜将军年”的旧俗。

常遇春,字伯仁,回族, 安徽怀远人。。貌奇体伟,勇力过人,猿臂善射。原来当过土匪,在和阳地方后归顺了明太祖朱元璋。

相传,常遇春 率训队进驻九华山时,适逢天旱无雨,士兵饮水困难。于是,他亲自带领将士在九华山下寻水,忽然在五溪桥南边挖出了六股泉水,解决了部队饮水的困难。这六股泉水泉水是否为常遇春所发现,无从查考。但是常遇春结寨六泉口,大战九华山却是千真万确的。后人有诗可证:

偏仄旁山行,溪流咽不呜。

何年留古砦,犹复说开平。

据史料记载,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初,朱元璋令常遇春与另一名大将徐达率重兵镇守池州防备。陈友谅统其兵众,部署袭取池州。徐达侦悉陈友谅的行动,令常遇春率精兵万人,设伏于六泉口。陈友谅兵至,全力猛攻池州城,徐达率领守军开城出击,常遇春伏兵掩其后,大破陈友谅军,斩首万余,擒捉三千,陈友谅败走江州(九江)。

这次战役不仅恢复了皖南军事要地太平县,也使汉军龟缩于武汉不敢再犯。论功行赏常遇春功劳最大。朱元璋夸赞他说:“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

常遇春当年设伏的地方就在今天九华山的大古岭、凤凰岭一带,并在百丈潭前留有诗文:

赤汗透征袍,何如孝隐高。

结庐亲冢侧,只为报劬劳。

可惜,常遇春只活到40岁,就病死于柳河川。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人每称他为“天下奇男子”。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故六泉口又有“开平寨”之称。当地村民为纪念常遇春智勇过人,还在大古岭下的在百丈潭侧建庙祭祀,当时称将军庙,庙址所在村落因此得名将军村。该庙规模壮观,翘檐飞角,庙内塑有常将军全身像。抗日战争中庙宇为日军焚毁,但村民仍保留“拜将军年”的旧俗。

常遇春,字伯仁,回族, 安徽怀远人。。貌奇体伟,勇力过人,猿臂善射。原来当过土匪,在和阳地方后归顺了明太祖朱元璋。

相传,常遇春 率训队进驻九华山时,适逢天旱无雨,士兵饮水困难。于是,他亲自带领将士在九华山下寻水,忽然在五溪桥南边挖出了六股泉水,解决了部队饮水的困难。这六股泉水泉水是否为常遇春所发现,无从查考。但是常遇春结寨六泉口,大战九华山却是千真万确的。后人有诗可证:

偏仄旁山行,溪流咽不呜。

何年留古砦,犹复说开平。

据史料记载,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初,朱元璋令常遇春与另一名大将徐达率重兵镇守池州防备。陈友谅统其兵众,部署袭取池州。徐达侦悉陈友谅的行动,令常遇春率精兵万人,设伏于六泉口。陈友谅兵至,全力猛攻池州城,徐达率领守军开城出击,常遇春伏兵掩其后,大破陈友谅军,斩首万余,擒捉三千,陈友谅败走江州(九江)。

这次战役不仅恢复了皖南军事要地太平县,也使汉军龟缩于武汉不敢再犯。论功行赏常遇春功劳最大。朱元璋夸赞他说:“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

常遇春当年设伏的地方就在今天九华山的大古岭、凤凰岭一带,并在百丈潭前留有诗文:

赤汗透征袍,何如孝隐高。

结庐亲冢侧,只为报劬劳。

可惜,常遇春只活到40岁,就病死于柳河川。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人每称他为“天下奇男子”。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故六泉口又有“开平寨”之称。当地村民为纪念常遇春智勇过人,还在大古岭下的在百丈潭侧建庙祭祀,当时称将军庙,庙址所在村落因此得名将军村。该庙规模壮观,翘檐飞角,庙内塑有常将军全身像。抗日战争中庙宇为日军焚毁,但村民仍保留“拜将军年”的旧俗。

常遇春(1330-1369),字伯仁,明凤阳怀远(今属安徽)人。臂长善射,勇力绝人。元末从刘聚起事,至正十五年(1355年)投朱元璋,历官总管府先锋、都督、统军大元帅、中翼大元帅。攻宁国,中流矢,裹创再战。升行省都督马步水军大元帅。二十三年大败陈友谅于康郎山,转战三日,纵火焚汉舟,湖水皆赤。次年进平章政事,率军包围武昌,逼降陈理。从攻张士诚,以奇兵出其后。论功封鄂国公。吴元年(1367年)与徐达兴师北伐,为副将,兼太子少保。相继取山东、河南、河北诸郡县。洪武元年(1368年)攻克元大都(今北京),转攻太原。二年与李文忠率师北征,攻克开平。师还病卒,追封开平王,谥忠武。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人每称他为“天下奇男子”。

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汉族,怀远县常家坟永平岗人。祖籍河南省南阳府,于宋朝南渡时迁来怀远,到他已第七世了。父常六六,母高氏。弟兄二人,弟名遇贤,任凤阳千户。妻蓝氏,生三子三女。
常遇春,生于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贫苦农民出身,青年时给地主家打过长工。23岁时,适值元末至正十二年。是时,朝政日非,天下大乱,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常遇春也在家乡附近平阿山区加入了刘聚的起义军。由于他状貌奇伟,英勇善战,深受刘聚的器重。后来,他对刘聚不分善恶,一味掠夺的盗寇行为十分反感,于公元1355年初率领数十人赶到和州投奔了朱元璋。时值朱元璋正想渡江南下,常遇春自愿请为前部先锋。及至渡江,兵分三路,轮攻采石。第一路郭英先攻,第二路胡大海再攻,均不捷败退。惟第三路常遇春,奋发了神武,飞登矶上,敌众丧胆,四散溃逃,遂拔采石。又乘胜取了太平,始授总管府先锋。不久又升任总管府都督。从此,威名大振,遐迩传闻。
公元1355年3月,随朱元璋攻下建康(今南京),功居诸将先。之后,又协同徐达,转战江南,一鼓而克镇江。同年4月,在攻常州的战役中,徐达被围于牛塘,常遇春出奇兵以解其围,生擒伪吴枭将张将军。11月任统军大元帅。接着攻克宁国、池州、婺州、衢州、安庆等数十座城池。因战功卓著,先后升任中书省都督、马步水军大元帅等职。
公元1361年,常遇春随同朱元璋等率舟师进人鄱阳湖,与陈友谅(蕲水义军叛徒)进行了三十六天的大恶战。结果常遇春射走了敌帅张定边,陈友谅也中流矢阵亡,敌全军覆没。在这次战役中,常遇春也是功勋卓著。
公元1365年7月,常遇春再同徐达攻取庐州。8月遂自将兵平定临江之沙坑、麻岭、十渝、牛坡等诸寨,复又攻取赣州、湖州、杭州、南安、南雄、韶州、安陆、泰州等十多郡。1367年8月,亲率全军,围攻平江。9月城破,活捉降元叛逆张士诚。至此,扫平了江南群奸。加授中书平章军国重事,疏封鄂国公。
1367年10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大将军,各率精兵二十余万,分路北伐。翌年正月,朱元璋称帝于金陵,国号大明,改元洪武。这时常遇春已取下了山东诸郡,继又攻破汴梁以及河南诸城池。同年7月,渡大河,攻克河北诸郡。8月2日,大破燕都,元君北奔。跟踪追攻太原、大同、永平,惠州、大宁等郡。1369年6月,全师围剿开平,元军又北奔,追至北河,俘其宗王三人及平章鼎住等,凡得士马辎重无算。遂奏凯还师。7月7日师次柳河川,得暴疾身亡,终年仅40岁。 .
朱元璋闻讣大痛,立即震悼罢朝。翌日诏中书定议:“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日忠武。”8月朔日,柩车至龙江。朱元璋亲往祭奠,扶灵大哭。并泣咏挽诗一首:“朕有千行铁液汁,平生不为儿女泣,昨日忽闻常君薨,一洒乾坤草木湿。”咏罢,又开棺睹容,遂脱下龙袍,盖其遗体之上。后又亲为选择葬地——南京钟山北麓,至10月9日始葬,举行了隆重葬礼。复又追封其上三代皆为开平王,并命礼部监修王陵(墓地在怀远贾村,即今常家坟),赐立碑碣和王爵应有的石器二十余具。巍峨严整,雄伟壮观。从此古老的贾村便改名为常家坟了。
常遇春的生平事迹及其性格品德,曾受到明、清皇帝及历史名人的高度评价:
朱元璋的题词是“开国元老,异姓真王”。又谓大学士宋濂曰:“朕东抚高丽,西抵吐番,北际沙漠,南来交趾占城,莫不稽首奉命。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而言,王(指常遇春)盖居其七八。”
明初大学士宋濂赞曰:“王之为人,守谦而不矜,有功而无过。筹决胜之方,不学而能。其从将军东征西伐,而能遵守节制,及其自将兵,则所至无不克捷,由其智识明而才力雄,故施之各得其宜。”
《康熙御批纲鉴》记载(摘要):常遇春世为农家,赋性刚毅,膂力绝人。虽不习诗书,用兵辄与古合,故每战必胜。世人称为奇男子。又常自谓“我能将兵十万,可以纵横天下”,人皆呼以常十万。尤能善抚士卒,严律军纪,所到之处,百姓皆箪食壶浆以迎。临阵身先士卒,智勇兼施,故所向披靡。不愧常胜将军之称。
清朝乾隆皇帝的题词:“勇动风云。”并令其嫡裔建祠于本籍永平岗。祠成,特遣制台尹继善躬诣致祭,并御撰祭文:“维尔英姿奋发,雄略建勋。拔身于草泽之中,择君而事。斫阵于危疑之顷,振旅凯旋。贾勇有余,整军容于后劲;追奔逐北,励士气以前驱。锡茅土以酬壮猷,赐封茔而光殊烈。朕时巡南国,莅止江城,传镌崖之异绩,钟山古墓,命修祀以存磐,灵爽犹存。庶其歆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