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车站恐怖事件视频:镇江三山各自的风格特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6 17:43:57
三山的主要风景名胜

镇江风光旖旎多姿,具有真山真水的独特风貌,金山之绮丽,焦山之雄秀,北固山之险峻,丰姿各异,人称"京口三山甲东南";南郊的鹤林、竹林和招隐三寺,山岭环抱,林木幽深,又延伸入城,被誉为"城市山林"。镇江又是长江中下游的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享誉千古的金山江天禅寺,久负盛名的焦山碑林,别具风情的宋元古街,精巧独绝的过街石塔,隐于苍松翠柏中的昭名太子读书台,沧桑岁月记下了这座古老城市的漫长足迹,也吸引了无数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

  金山,雄峙在镇江市区西北的长江南岸,原名氐无山,又名金鳌岭,也称浮玉山,唐代起通称金山。金山高60米,周520米,占地面积10公顷,原系屹立于长江中的江心岛屿,唐张祜曾有诗云:“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即是当年写照。后因长江水流变迁,清道光年间始与南岸相连。山势巍峨,风景优美,有“江南诸胜之最”的美誉。历代以来相继建成了芙蓉楼、塔影湖、百花洲、镜天园等诸多景点,景区内陆水相连,泉、湖、洲、园、寺等相得益彰,呈现出一幅"楼台两岸水相间,江北江南镜里天"的诗情画意。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多次游历金山,与佛印、宝觉、圆通等法师交往甚密。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东坡携友重游金山,江涛滚滚,月色如画,东坡一挥而就咏出千古名作《水调歌头.中秋》。

  金山寺依山而建,从山脚到山顶,殿宇楼堂幢幢相衔,阶梯成叠,长廊蜿蜒,台阁相接,构成丹碧辉映,绚丽精巧的古建筑群:慈寿塔、江天一览亭耸立山巅,留玉阁、大小观音阁围绕山顶,七峰亭、妙高台、楞伽台联缀山腰,天王殿、藏经楼、紫竹林等庞大建筑傍依山根。通过曲廊、回檐、石级有机串连,形成楼上有楼,楼外有阁,阁中有亭的精巧建筑,把整个山密密地包裹起来。远望金山寺,只见金碧辉煌的寺庙建筑群和高耸入云的慈寿塔,看不见山,素有“金山寺裹山”之称,形成了一种盛极一时的建筑流派,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承德避暑山庄的"天宇咸畅",以及扬州瘦西湖的“小金山”等都借鉴了这“山被寺裹”、“塔拔山高”的建筑艺术。

  车到金山,红瓦黄墙,寺庙宝塔都掩映在江南的轻烟薄雾中。顺着大道来到尽头,眼前出现“江天禅寺”四个大字。新建的大雄宝殿既保持了佛教寺庙的建筑特色,又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歇山重檐,飞椽斗拱,雕梁画栋,坚固庄严。红色廊柱,黄色琉璃瓦,内外是精美的彩绘。把殿堂内外装饰得金碧辉煌。内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三尊大佛,仪态安详,端坐在正中的莲花座上。两边是十八罗汉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大佛背后是巨大的海岛塑像,十方三世佛、菩萨、护法诸天隐现其间。海面上有十八尊者像,海岛观音独占鳌头,两侧侍立善财、龙女,法像庄严。大殿正中悬挂着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大雄宝殿”金字匾额。寺内还有天王殿、伽蓝殿、祖师殿、华藏楼、枕江楼、观澜堂、永安堂、海岳楼等主要殿堂,还有大彻堂、三禁堂、玉鉴堂等。

  在“天下第一江山”题刻照壁的辉映中,甘露寺的寺门轻轻开启,二边是清末名书画家苏涧宽用篆书所写的一副楹联:“地窄天宽江山雄楚越,沤浮浪卷栋宇自孙吴”,既表达了北固山的雄秀气势,又点出了甘露寺的建筑年代,其上的横披则为“南徐净域”,可谓言简意深,寄托无限。甘露寺的建筑特点与金、焦二山不同,采用了“以寺镇山”的手法,故有凌空飞阁之势,形成了“寺冠山”的特色。在寺中众多的建筑中,最著名的是清晖亭、铁塔、多景楼和祭江亭。

  铁塔在清晖亭东。此塔系唐卫公李德裕于宝历元年(825年)所建,故又名卫公塔。原为石塔,约在乾符年间(874—888年)石塔倒坍湮没。至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甘露寺僧主持为了扩充庙宇,掘得李德裕建石塔时埋入塔基的遗物,在旧址兴建九级铁塔,建于宋熙宁九年(1016年),成于宋元丰元年(1078年)。在重瘗唐代遗物金馆、银椁及李德裕亲书的碑记石刻等的同时,并又增添舍利子,石函等物。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因海啸、雷击而毁,后仿原式复制为七级铁塔,高约13米,仍有尖顶、相轮,耸峙崇山,成为北固山胜景。清代乾隆皇帝所写的“长江好似砚池波,提起金焦当墨磨。铁塔一枝堪作笔,青天够写几行多。”形象地描绘了“京口三山”风光的美妙。至光绪年间“雷坠铁塔四层”。现在见到的铁塔为四层,约8米高。塔基及一、二层为宋代原物,三、四层为原塔的五、六层,系明代所铸。现存的塔基(即莲座)和塔身均有精美的图案,塔座为须弥宝座式,上镌如意水纹、卷浪等图案,佛座束腰的每一面雕有壸门和佛像,塔身每层皆八面四门,上铸飞天、莲座、云水纹、莲瓣双雀、游龙戏珠、、坐佛、站佛佛像等,造型精美,生动逼真,栩栩如生。

  多景楼在甘露寺的背后,位于北固山后峰顶上,是一座画梁飞檐楼阁。古名北固楼,亦称春秋楼、相婿楼、梳妆楼。它时古代“万里长江三大名楼”之一,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武汉市的“黄鹤楼”齐名。多景楼因米芾题书“天下江山第一楼”匾额而闻名。多景楼创建于唐代,楼名取自唐朝宰相李德裕《临江亭》“多景悬窗牖”诗句,楼为两层建筑,回廊四通,面面皆景。登上多景楼,极目远眺,山光水色,奇景多姿,真有凌空飞翔之感。“百年戌马三分国,千古江山一倚楼。”朝东眺望,滔滔江流,一泻千里,青翠的焦山在万顷碧波之中飘渺;西边,千峰万岭,山峦重叠,愈远愈淡,与碧空融为一体;近处的金山,由于背景鲜明,益发显得清丽;江对岸扬州的文峰塔隐约可见;楼脚下,使人诗情画意油然而生。陈毅同志当年登临北固山时曾感慨地说:“不要看画了,这里就是万里长江画卷!”

  焦山原名樵山,高150米,周2000米,位于市区东北,岿然耸立扬子江心,与对岸象山夹江对峙。相传东汉末年,陕中高士焦光隐居于此,皇帝三下诏书而不出,宋徽宗为纪念焦光赐名此山为焦山了。又因绿波环抱,林木蓊郁,绿草如茵,满山苍翠,宛然碧玉浮江,帮又有一名称“浮玉山”。 山东北有两座小山一近一远在江中洲上,叫作松廖山和夷山。好象两块石阙守卫在古代大江入海的海口,故而又称“海门”。

  焦山,系“京口三山”名胜之一,向以山水天成,古朴幽雅闻名于世,是万里长江中唯一四面环水的游览岛屿。焦山山水天然真实,焦山耸峙于江心,似“中流砥柱”、“镇江靖涛”,气势磅薄;加上山寺隐约,林木苍翠,水域广阔,环境幽美,宛若人间仙岛在水中缥缈。山上古木葱荣,石刻林立,寺庙建筑皆掩映于老树葱笼之中,所以有“焦山山裹寺”之说。古人曾以“金山以楼阁胜,焦山以树碑胜”来评价两山,看来不失公允。焦山藏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著名的古迹:摩崖石刻于世皆知,碑林墨宝之多,仅次于古都西安碑林,为江南第一大碑林。其中被称为“碑中之王”的《痤鹤铭》碑为稀世珍宝;焦山多禅寺精舍亭台楼阁。比较有名的有定慧寺、别峰庵等十多个庵寺。郑板桥有诗云:“静室焦山十五家,家家有竹有篱笆。”亭台楼阁有华严阁、观澜阁、吸江楼等,这些古建筑精华点缀江山,在自然山水中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因此,古人又称焦山十六景:华严月色,定慧潮音,山门松影,庵院槐阴,海云墨宝,石屋藏铭,西岸远景,东麓新林,江亭礼佛,岩洞寻仙,自然问道,安隐栖禅,危楼观日,枯木品香,香林花圃,别峰里园。焦山还具有珍贵的“四古”。分别是古寺庙定慧寺,古树六朝柏、宋代槐、明代银杏,古碑刻《痊鹤铭》和古摩崖石刻。

金山,原是江中的一座小岛,现为临江而立的一座孤山。金山寺始建于晋,建筑风格独特,寺庙依山而造,殿堂厅廓,幢幢相衔,楼阁亭台,层层相接,远远望去,只见庙宇、殿堂,不见山岩,因此,有“金山寺裹山”之说。金山寺、白龙洞、芙蓉楼、慈寿塔、传说是梁红玉击鼓战金山处的妙高台。
焦山位于长江江中,焦山上的主要建筑是定慧寺,焦山树木葱茏,该寺建筑隐于丛林中,因而有“焦山山裹寺”之说。有许多珍贵的碑刻,嵌在宝墨轩墙壁上的就有二百六十多块,焦山碑林题刻的字体有真草篆隶珍品如林。因此,焦山有“书法之山”之称。定慧寺、碑林、万佛塔、华严阁、壮观亭、抗英炮台、板桥书屋、三诏洞、摩崖石刻。
天下第一江山北固山。在镇江东北,山有三峰,其中北峰三面临江,山壁峭雄伟,形势险要,故名北固。梁武帝登此山曾写下“天下第一江山”六字。而极目远望,使人感到古人写的“金焦两山小,吴楚一江分”的诗句,甚为贴切。甘露寺、辛弃疾填词《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词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