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怎么看车厢地标:中学生探险好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01:17:57
中学生探险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应该是弊大于利。
1,经验不丰富,很容易出事
2,体力不行,探险是需要力量的,在很多危险的时候,你要没了体力,说不定你就挂了!
3,思维不够敏捷,中学生还处于一个思维发展进步阶段,不要急着去探险。
4,为了一时的爱好或兴趣甚至是追求,拿生命做赌注,不值。
5,你可以先经常的参加夏令营活动,多在野外适应一下,为探险打基础。
6,多学一下探险方面的科普知识,知识丰富了,到哪能生存,要不染不懂这个是什么植物,被什么什么咬了,不知道怎么处理,那还不是玩命啊!
7,中学生现阶段还是以学习为重,大家可以搞一些小的活动,但不至于去探险[汗```]

题目好熟悉,上次老师让我们写的随笔内容阿!!
1910年6月,当“陆地之星”号轮船离开英国港口驶向南极时,人们对南极并非一无所知。但人们可以描绘出南极的地图和气象图,却无法测量出积雪和薄冰掩盖下的无数条巨大冰缝、茫茫冰原上来去无常的暴风雪,以及会吞噬人的生命的其他各种突发险情。在这里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从接近南极大陆的那一刻起,危险便已无处不在。脚下的浮冰随时可能因不胜重负而碎裂。 对于这来说,在全部历险中,冬季之旅是最可怕的经历。然而,在这样的季节,包括彻里在内的3人组离开大本营,向遥远的克罗泽角出发了,那里是皇企鹅的聚集地,他们要去解开皇企鹅冬季繁殖之谜。旅途苦不堪言:他们在黑暗中摸索;严寒把汗冻成冰,衣服和头套被凝固在身体上;狂风中帐篷的门帘刹那间迸裂成千百块小碎片,接着整个帐篷被吹走……以至于在绝望的时候,这里只求一死了之,甚至渴望掉下冰缝。但是,他们终于活着回来了,收获是三只企鹅蛋。
如果以为在南极探险只有苦难,没有欢乐,那就大错了。事实上,探险者们会品尝到许多不寻常的快乐。快乐的一个重要源泉是别的地方所看不到的景物。说得对:南极绝非一片纯白,到处呈现的是亮蓝、翠绿和紫红。到过南极的人也一定会熟悉他的这一感受:面对眼前的奇丽景色,人们很难回想起昨天还支配着自己的沮丧心情了。在南极生活还有另一种特殊的快乐,便是摆脱了对现代社会中所谓必需品的需要,不为物所累,真正做到无忧无虑。由于这个原因,彻里把在哈特岬度过的日子视为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
最感人的是这些遇难者在临终时日的表现。斯科特大约是最后一个死去的,他的日记坚持写到1913年3月29日。3月17日,他写道:“我们都希望自己能以相似的大无畏精神去迎接末日的到来,并且我们确信,终了之日已经不远了。”写完最后一日的日记,他加上一条补充:“看在上帝的面上,照顾好我们的家人。”在给英国公众写的告别信中,他说:“我并不后悔进行这次远征,它展示出英国人能够承受苦难,互相帮助,即便在面临死亡时也可以一如既往地保持坚忍和刚毅。”搜寻组看到的情景是:帐篷内十分整洁,三具尸体的表情和姿势都显得平静,各人的日记本以及气象日志、地质标本、摄影底片等物件安放得井井有条。一切迹象表明,他们是安详从容地离去的。 一个疑问在折磨着:这次探险到底值得吗?他的结论基本上是肯定的。他想明白了一点:驱使人们去南极的真正动力是精神上的需要,包括对新知识的渴望,也包括战胜自身弱点的愿望。世上并无天生的勇士,恐惧之心人皆有之,而正是在各种形式的探险活动中,人们以向恐惧挑战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勇敢。彻里在全书的结束语中说:“探险是精神动力在身体上的体现。”我想把这句话稍做改变,来表达我对探险的理解:探险是一项用身体实现的精神事业。

要看是什么性质什么范围什么规模的探险了,别像五一期间那些有勇无谋从新疆被解救出来大的“探险者们”一样无知就行^.^

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