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兰高校男公关部番外7:20世纪荒诞派戏剧作家作品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22:55:47

荒诞派戏剧absurd theatre
现代戏剧流派之一 。荒诞 (absurd )一词由拉丁文(sardus)( 耳聋 )演变而来 ,在哲学上指个人与生存环境脱节。荒诞派戏剧一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它拒绝用传统的、理智的手法去反映荒诞的生活,而主张用荒诞的手法直接表现荒诞的存在。其艺术特点为:①反对戏剧传统,摒弃结构、语言、情节上的逻辑性、连贯性。②常用象征、暗喻的方法表达主题。③用轻松的喜剧形式表达严肃的悲剧主题。

代表作家及代表作: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1952)、《美好的日子〉(1961)
阿达莫夫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1953)、《塔拉纳教授》(1953),
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1950)、《椅子》(1952),热内的《女仆》(1947)、《阳台》(1956)、《黑人》(1958)

《等待戈多》赏析

《等待戈多》是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于1952年创作的一部荒诞派戏剧,因为此剧贝克特获得196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 全剧共分两幕,上场的人物共有五人: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又称戈戈)和弗拉季米尔(又称狄狄),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还有一个男孩。故事发生两个黄昏。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在乡间小道的一棵枯树下焦急地等待戈多。第二天,他们又在原地等待戈多。戈多是谁?干什么?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他们就这样莫名其妙地等着,靠梦呓般的对话和无聊的动作消磨时光。在等待戈多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他们渴望戈多的到来能改变他们的处境。但戈多始终没来,接连两个晚上都是一个小男孩——戈多的使者前来传讯:“戈多先生今晚不来了,明天准来。”他们绝望了,两次上吊都未能如愿。他们只好继续等待,永无休止地等待。
法国作家加缪在《西西弗斯的神话》中曾写道,西西弗斯因为背叛宙斯,死后被罚每天要将一块沉重的石头,从平地搬往山顶。西西弗斯每日推石头上山,每当石头推到山顶就滚下来,于是西西弗斯又得重新将石头往山顶推,如此不休。人生的荒诞在此表露无疑。因此,荒诞派戏剧的精神内涵与存在主义哲学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存在主义的基本原理——终极价值已经没有,人必须为自己寻找理由在该剧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两个主人公戈戈和狄狄已经成为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大机器下生产出的两个零部件,他们地位卑微,行为委琐,精神状态迷离恍惚,整日浑浑噩噩,他们生存唯一的目的就是等待戈多的到来,仿佛只要戈多到了,他们痛苦的生活就会结束,但生活的荒诞又只能让他们在一次次热切盼望中,等来的却是失望。两个人物没有特性,不具备戏剧作品中应有的性格特征,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当代西方社会一般大众的生存状态——徘徊在虚无缥缈的人生道路上,等待着不可知的命运,忍受着生与死的折磨。这两个流浪汉永无休止而又毫无希望的等待,表现了现代西方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剧中反复出现下面这段对白:
爱斯特拉冈 咱们走吧。
弗拉季米尔 咱们不能。
爱斯特拉冈 为什么不能?
弗拉季米尔 咱们在等待戈多。
戈多在剧中多次被提到,但全剧从始到终却从没出现过,所以,戈多就可以被理解为是西方人在精神迷茫的情况下的一种寄托,是即将掉入悬崖时抓住的一跟救命稻草,它很渺茫,有时使人绝望,人们认识到等待只能是无望而又无可奈何的等待。因为戈多根本不存在,戈多是人们为了安慰自己而编造出来的幻想。但是,人的一生也只是在等待,或许等待一件事物,或许等待一个人,甚至也有可能是死亡。等待戈多的过程便是荒诞的人生所经历的过程。
二次大战后,西方世界一片残垣断壁,整个社会正处于重建的过程中,但是,战前和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许多问题却得不到解决,人民生活困难、经济凋敝、道德沦丧,一大批知识分子对于当时的社会感到不满,但苦于找不到出路,他们只好用一种悲观、失望的态度去看待整个世界。贝克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等待戈多》,借此折射出西方世界深刻的精神危机。全剧于半个世纪前在巴黎上演,受到不同的反响。据说,在当时的巴黎,有人问站在路边的人在干什么,那人回答说等待戈多,可见这部作品的影响。作为一位严肃的艺术家,贝克特将内容的荒诞和形式的理性奇妙的统一起来,为我们描绘出了现代西方人的精神世界。他的作品对于生活在当代社会的中国青少年也很有借鉴意义。在商品化大潮冲击下,怎样才能做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至于迷失自我,成为一个失去灵魂的“人”,《等待戈多》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启迪与思考。

尤金·尤涅斯库生于1912年,读完中学后,进入布加勒斯特大学,毕业后,为许多家杂志撰写评论。

尤涅斯库从小受法兰西文化的熏陶。由于他自幼酷爱戏剧,早在13岁时就曾写过一部爱国主义戏剧。1949年他真正开始戏剧创作,并相继发表了30多个剧本。1970年被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他现在被公认为是荒诞派戏剧的创始者之一。《秃头歌女》是尤涅斯库主张反对传统形式戏剧,自成一套“反戏剧”戏剧理论的第一部作品。

《秃头歌女》于1950年在巴黎首演时,引起人们的注意和争论。此剧描写了一对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夫妇与他们的朋友——另一对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夫妇之间的无聊的对话。

一位男士和一位女士相对进行着奇异的对话,随着对话的“递进”,出现了他们之间一次次不可思议的巧合:他们竟住在同一条街道,住在同一幢房子里,住在同一个房间,直至发展到双方明白了对方是谁,原来他们是一对感情淡漠到如同陌生人一样的夫妇。

尤涅斯库通过反复的夫妇对话,表述了他认为“人生是荒诞不经的”这种看法。看似无聊、平淡、荒唐的对话,却印证着他极深刻的人生体验,进而揭示出人类精神生活的空虚和相互之间的不理解。表现了“二战”后西方的一种精神危机和社会中人们走投无路的绝望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