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督察流程图:急!科学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8 00:31:21
番薯块根长出茎和叶的时间和状况 马铃薯块茎的发芽情况
求观察记录

番薯原产于美洲热带山区,后扩种到亚热带和暖温带,主产区北纬40度至南纬40度之间。中国番薯种植遍及热带和温带地区。番薯是广东的主要旱粮作物,播种面积仅次于水稻而居粮食作物第二位。全省各地均有种植,以粤西南、粤东面积最大。1992年全省种植番暮473.74公顷,占旱粮面积72%,平均每公顷产鲜薯17974公斤,总产851.47万吨(折稻谷170.28万吨)。与1978年相比,面积减少108.33千公顷,减18.6%,总产增246.4万吨,增长40.7%,每公顷提高7275公斤,增长67.8%。其中1992年粤西南的湛江市种植面积达72.67千公顷,茂名市58千公斤。粤东的产量最高,每公顷产量汕头市达38475公斤,其次是潮州、揭阳市30000公斤左右,粤西单位产量不到粤东的50%。
(一)番薯对气候环境的要求和反应
1、喜高温,怕霜冻。温度在15℃以上才能生根,故在10厘米土温达到16℃以上才能栽插薯苗。光合作用适宜温度为23-33℃,生育期中适温为20-30℃,其中茎叶生长要求稍偏高,适温为25-30℃,而薯块的发育要求稍低,适温为21-26℃。据试验,生育期间>=15℃积温在1000℃以上,生育期100-120天以上,才易取得较好的产量。积温值高,薯块产量和生物产量相应的提高,日较差大更为有利,温度越高含糖分越多,反之,含淀粉较多。但气温高于35℃对生长不利,也不利于薯块膨大。低于15℃生长停止,10℃以下开始受影响,而受寒害的指标是:当日平均气温8℃以下,最低气温2℃(或地面温度0℃)开始受寒害,日平均气温5℃以下,最低气温0℃,则番薯茎叶萎亡,薯块也会受冻害。所以各地应根据番薯对温度条件的需求,调节栽培和收获期。
2、较耐旱怕涝渍。番薯生育前期要求一定水分,后期则喜干燥;薯块形成后,遇旱停止生长,以后遇雨和较高的温度仍可恢复生长,对丘陵旱地有较好的适应性。番薯属需水较多的中生型作物,全生育期蒸散量为450-750毫米,植株含水率占70-85%,每形成一斤鲜番薯,需水100-170斤。番薯又是耐旱作物,根系发达,入土根深一般可达100厘米以上,在砂壤旱地上生长末期根可达240厘米以上。由于番薯体内胶体束缚水含量高,使在干旱环境下耐脱水,因此,夏季高温下萎蔫现象出现迟。水分过多易徒长,长期积水造成烂薯,遇涝渍则受害,长期干旱则严重减产,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排灌。
3、喜光短日照作物。强光有利于薯块形成,在遮荫条件下,茎叶容易徒长,产量与品质下降。一般品种在光照8小时左右,可以促进开花,在12小时左右,有利于薯块膨大。当叶面积指数在3-5之间,能有效地利用光能可获得高产。
4、喜通气良好的砂壤土,耐轻酸。块根形成和膨大时需要有足够的氧气。土壤通气良好,块根长得快,产量高,一般种于通透气良好的砂壤土比种于粘质土产量高质量好。另外,它具有耐轻酸(PH5.6-6.5),不耐盐、碱的特点,是改良红壤的先锋作物。
5、抗灾能力较强。遇风灾后往往叶片、叶尖遭大量损伤,但因多数品种茎叶具有无限生长习性,茎尖受伤后还可使植株分枝多。灾后采用补充水,肥等措施,能长出新茎叶,最后仍能获得较好的收成。

(二)、广东各造番薯的气候条件与生育特点
广东的番薯按其栽培季节可分成夏、秋薯、冬薯和春薯。其中以夏、秋薯和冬薯为主,春薯不多。不同季节种植番薯,其气候条件不同,生育特点也不一样。
1、夏、秋薯
(1)气候特点 于7、8月种植,12月至次年1月收获。其生育期气候特点是气温由高到低,雨量由多到少,整个生育期阳光充足,太阳辐射能大,有效积温多,生育前中期气温较高,利于茎叶生长,生育中、后期日夜温差大,利于薯块膨大,较高产、稳产;在合理安排作物品种的情况下,早植与适当延期收获,适当延长番薯生育期,能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种植夏、秋薯适于我省耕作栽培制度,如水田的稻、薯轮栽,或稻、豆、薯轮栽,旱地的花生,番薯轮栽,或大豆、番薯轮栽等,对土地利用改良,发挥各类作物长处,实践证明效果良好。但由于夏、秋薯前期高温多雨多湿,利于薯瘟病的发生发展;后期干旱少雨,特别是遇严重秋旱的年份(尤以北部),对夏、秋薯生育和产量形成不利。为此,在栽培上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尽可能提早植期,夏、秋薯在初霜前收获,种植愈早,生育期愈长,愈能提高产量 。②根据植期长短,采用相应措施。如小暑至大暑种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利于茎叶生长,故在栽培上要采取"前控后促"的措施,以防茎叶徒长而影响产量。如处暑后种植,则茎叶生长适温期短,茎叶生长量不足,在栽培上必须采取"以促为主"的措施,如插足苗数,施足基肥,及时灌溉等。③选择相应的优良品种,如早夏、秋植的宜选用耐高温、高湿的高产良种,晚夏、秋植的则选用早熟耐寒的高产良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则必须选用优质品种,即除干物率较高外,要香、甜、粉、软,维生素和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
(3)夏、秋薯在全省各地均可以种植,产量也比较稳定,但是,根据气候、土壤等条件,我省的东南部沿海和西南部地区最适宜发展。一是这些地区气候温暖,可充分发挥番薯高产性能;二是沿海地区土质多为砂壤土,成为高产番薯分布地区;三是番薯较耐风害,易稳产高产。
2、冬种番薯
(1)、气候适应性:冬薯一般在"立冬"前后种植,"清明"至"小满"收获。生育期处于全年气温最低、降水和日照最少的时期,气温、降水和日照都是两头高,中间低,呈V型变化过程。当气温降至18℃以下时,冬薯茎叶只能缓慢生长,因此,晚稻收获后早种的茎叶生长适温期仅一个月左右,仅能建立一定的茎叶基础或结成小薯,迟种的茎叶生长适温期更短,只能完成发根还苗期,还未来得及进入分枝结薯期。"冬至"至次年"雨水"前一段时间,冬薯种植区的北部、中部地区旬平均气温在15℃左右或以下,并可有霜冻出现,冬薯在这一段时间,生长极其缓慢,甚至停顿,基本处于无效生长时期,直至"惊蛰"以后,气温才能回升至18℃左右或以上,茎叶才恢复生长,薯块逐渐膨大。因此,可以认为,冬薯种植区大致从12月上旬至次年2月下旬为冬薯缓长期,以后随气温上升,雨水增多,茎叶生长逐渐旺盛,随之薯块才迅速膨大。可见,冬薯整个生育期虽长达5个多月,但缓长期和基本无效生长期长达2个多月,真正适宜冬薯生长的时间仅3个月左右,加上日照较差,故冬薯产量一般比秋薯低,如遇到寒害严重的年份,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失收。
(2)、冬薯气候区划分
影响冬薯的主要气象因子主要是冬季低温霜冻,广东冬季在寒潮入侵时,偏北地区可见冰、雪,中部地区会出现严重的霜冻,故北部冬薯无法越冬,中部地区产量低而不稳,就是南部地区也以冬薯改晚秋薯更为有利。若遇冬春连旱年份,如不及时灌溉,也会严重影响冬薯的产量。因此,主要是利用我省西南沿海冬季气候温暖的地区种植冬薯。根据各地冬季气候条件,将我省划分为三个冬薯气候区。
Ⅰ适宜区:位于汕头、陆丰、深圳、台山、信宜一线以南的所有地区,1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4℃以上,多数年份冬薯可以安全越冬,遇强寒潮年分仍大部分没有死蔓,春季回暖早,因此番薯恢复生长较快,可在"清明"至"谷雨"收获,产量也较高。
Ⅱ次适宜区:位于Ⅰ区以北,饶平、揭阳、惠州、番禺、肇庆、罗定一线以南所有地区。1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3℃以上,由于冬季气温较低,冬薯地上部常受冻害,但地下部分可安全越冬,但遇强寒潮年分,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失收。由于本区冬季比Ⅰ区冷得早,春季回暖慢些,需延至"小满"前后收获,产量也不稳定。
Ⅲ不适宜区:位于Ⅱ区以北的本省其余地区,除避寒暖区的有利地形可选地小面积种植外,大部地区不宜种植。 3、春种番薯
春植番薯主要是利用早稻秧地,冬绿肥留种田栽种,或仅作为繁育良种薯苗用。其生育期的气候特点是,气温由低到高,雨水、日照由少到多。此特点与番薯各生育期要求不大协调,如种植前期气温较低,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茎叶生长慢,对块根的分化和形成不利,而中、后期高温多雨,易造成茎叶徒长,不利养分积累,产量低,品质差。

马铃薯块茎内水分含量高,其呼吸强度远远超过一般粮食作物,所以在贮藏时必须注意通风与温度调节,否则在薯堆内会大量积聚水分、二氧化碳和热量,妨碍块茎的正常生理活动,促进微生物大量繁殖,致使质量剧烈变化甚至腐烂。
马铃薯的安全贮藏取决于温度和湿度,尤其是温度。块茎在0摄氏度以下受冻害;在1摄氏度时,淀粉极易转化为糖,降低了使用价值;而2-5摄氏度是贮藏马铃薯的适宜温度,块茎呼吸强度很弱,重量损失亦小,度过休眠期的块茎不萌芽;在8摄氏度时呼吸最强,皮孔张开,感病的块茎开始变化,湿度小时则变成干腐,湿度大时则变成湿腐,渡过休眠的块茎开始萌芽;在15摄氏度以上时呼吸强烈,湿度小时,块茎失水较多而开始皱缩;湿度大时,湿腐病迅速发展。因此,为了保持马铃薯的加工品质,在入窖10-14天中应保持13-18摄氏度之间的温度,相对湿度为85%-95%。有良好的空气流通条件,以利于伤口栓质化及愈合。栓质化后应尽快降低温度,最适度为3-6摄氏度,贮藏温度如果提高到7-10摄氏度,块茎呼吸旺盛,导致淀粉的损失。

供贮藏用的马铃薯应尽量避免机械损伤,严格剔除受病虫危害或经日晒及受冻的马铃薯。因为经曝晒的马铃薯容易腐烂,不耐贮藏;而受冷冻的马铃薯也会失去本身的保护能力,容易遭受各种病原体的侵害,致使变质和腐烂。

入选的马铃薯应放在阴凉通风的场所2-3星期,让水分蒸发一部分,使皮层坚硬,然后再入窑,窖内不应堆放过厚,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如通风不良,堆放过厚的块茎会因缺氧呼吸而产生黑心。

经过长期贮藏的块茎,粉质显著减少,淀粉含量降低。据试验,贮藏2-3个月的马铃薯的出粉率可达12%以上,但贮藏12个月以后,就降低到9%。如果块茎腐烂或发芽,淀粉的损失率可达12.5%。发芽的马铃薯,芽体中也会含有较多的龙葵素,势必使块茎中龙葵总含量增加。此外,由于水分的蒸发而引起重量的损失,这比因呼吸造成干物质损失要大10倍以上。为了安全地贮藏马铃薯,必须创造有利条件,保证马铃薯中的营养物质损失最少,重量损耗也最低,达到不腐败、不变质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回答者:海月倾城 - 秀才 二级 5-27 12:13

番薯原产于美洲热带山区,后扩种到亚热带和暖温带,主产区北纬40度至南纬40度之间。中国番薯种植遍及热带和温带地区。番薯是广东的主要旱粮作物,播种面积仅次于水稻而居粮食作物第二位。全省各地均有种植,以粤西南、粤东面积最大。1992年全省种植番暮473.74公顷,占旱粮面积72%,平均每公顷产鲜薯17974公斤,总产851.47万吨(折稻谷170.28万吨)。与1978年相比,面积减少108.33千公顷,减18.6%,总产增246.4万吨,增长40.7%,每公顷提高7275公斤,增长67.8%。其中1992年粤西南的湛江市种植面积达72.67千公顷,茂名市58千公斤。粤东的产量最高,每公顷产量汕头市达38475公斤,其次是潮州、揭阳市30000公斤左右,粤西单位产量不到粤东的50%。
(一)番薯对气候环境的要求和反应
1、喜高温,怕霜冻。温度在15℃以上才能生根,故在10厘米土温达到16℃以上才能栽插薯苗。光合作用适宜温度为23-33℃,生育期中适温为20-30℃,其中茎叶生长要求稍偏高,适温为25-30℃,而薯块的发育要求稍低,适温为21-26℃。据试验,生育期间>=15℃积温在1000℃以上,生育期100-120天以上,才易取得较好的产量。积温值高,薯块产量和生物产量相应的提高,日较差大更为有利,温度越高含糖分越多,反之,含淀粉较多。但气温高于35℃对生长不利,也不利于薯块膨大。低于15℃生长停止,10℃以下开始受影响,而受寒害的指标是:当日平均气温8℃以下,最低气温2℃(或地面温度0℃)开始受寒害,日平均气温5℃以下,最低气温0℃,则番薯茎叶萎亡,薯块也会受冻害。所以各地应根据番薯对温度条件的需求,调节栽培和收获期。
2、较耐旱怕涝渍。番薯生育前期要求一定水分,后期则喜干燥;薯块形成后,遇旱停止生长,以后遇雨和较高的温度仍可恢复生长,对丘陵旱地有较好的适应性。番薯属需水较多的中生型作物,全生育期蒸散量为450-750毫米,植株含水率占70-85%,每形成一斤鲜番薯,需水100-170斤。番薯又是耐旱作物,根系发达,入土根深一般可达100厘米以上,在砂壤旱地上生长末期根可达240厘米以上。由于番薯体内胶体束缚水含量高,使在干旱环境下耐脱水,因此,夏季高温下萎蔫现象出现迟。水分过多易徒长,长期积水造成烂薯,遇涝渍则受害,长期干旱则严重减产,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排灌。
3、喜光短日照作物。强光有利于薯块形成,在遮荫条件下,茎叶容易徒长,产量与品质下降。一般品种在光照8小时左右,可以促进开花,在12小时左右,有利于薯块膨大。当叶面积指数在3-5之间,能有效地利用光能可获得高产。
4、喜通气良好的砂壤土,耐轻酸。块根形成和膨大时需要有足够的氧气。土壤通气良好,块根长得快,产量高,一般种于通透气良好的砂壤土比种于粘质土产量高质量好。另外,它具有耐轻酸(PH5.6-6.5),不耐盐、碱的特点,是改良红壤的先锋作物。
5、抗灾能力较强。遇风灾后往往叶片、叶尖遭大量损伤,但因多数品种茎叶具有无限生长习性,茎尖受伤后还可使植株分枝多。灾后采用补充水,肥等措施,能长出新茎叶,最后仍能获得较好的收成。

(二)、广东各造番薯的气候条件与生育特点
广东的番薯按其栽培季节可分成夏、秋薯、冬薯和春薯。其中以夏、秋薯和冬薯为主,春薯不多。不同季节种植番薯,其气候条件不同,生育特点也不一样。
1、夏、秋薯
(1)气候特点 于7、8月种植,12月至次年1月收获。其生育期气候特点是气温由高到低,雨量由多到少,整个生育期阳光充足,太阳辐射能大,有效积温多,生育前中期气温较高,利于茎叶生长,生育中、后期日夜温差大,利于薯块膨大,较高产、稳产;在合理安排作物品种的情况下,早植与适当延期收获,适当延长番薯生育期,能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种植夏、秋薯适于我省耕作栽培制度,如水田的稻、薯轮栽,或稻、豆、薯轮栽,旱地的花生,番薯轮栽,或大豆、番薯轮栽等,对土地利用改良,发挥各类作物长处,实践证明效果良好。但由于夏、秋薯前期高温多雨多湿,利于薯瘟病的发生发展;后期干旱少雨,特别是遇严重秋旱的年份(尤以北部),对夏、秋薯生育和产量形成不利。为此,在栽培上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尽可能提早植期,夏、秋薯在初霜前收获,种植愈早,生育期愈长,愈能提高产量 。②根据植期长短,采用相应措施。如小暑至大暑种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利于茎叶生长,故在栽培上要采取"前控后促"的措施,以防茎叶徒长而影响产量。如处暑后种植,则茎叶生长适温期短,茎叶生长量不足,在栽培上必须采取"以促为主"的措施,如插足苗数,施足基肥,及时灌溉等。③选择相应的优良品种,如早夏、秋植的宜选用耐高温、高湿的高产良种,晚夏、秋植的则选用早熟耐寒的高产良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则必须选用优质品种,即除干物率较高外,要香、甜、粉、软,维生素和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
(3)夏、秋薯在全省各地均可以种植,产量也比较稳定,但是,根据气候、土壤等条件,我省的东南部沿海和西南部地区最适宜发展。一是这些地区气候温暖,可充分发挥番薯高产性能;二是沿海地区土质多为砂壤土,成为高产番薯分布地区;三是番薯较耐风害,易稳产高产。
2、冬种番薯
(1)、气候适应性:冬薯一般在"立冬"前后种植,"清明"至"小满"收获。生育期处于全年气温最低、降水和日照最少的时期,气温、降水和日照都是两头高,中间低,呈V型变化过程。当气温降至18℃以下时,冬薯茎叶只能缓慢生长,因此,晚稻收获后早种的茎叶生长适温期仅一个月左右,仅能建立一定的茎叶基础或结成小薯,迟种的茎叶生长适温期更短,只能完成发根还苗期,还未来得及进入分枝结薯期。"冬至"至次年"雨水"前一段时间,冬薯种植区的北部、中部地区旬平均气温在15℃左右或以下,并可有霜冻出现,冬薯在这一段时间,生长极其缓慢,甚至停顿,基本处于无效生长时期,直至"惊蛰"以后,气温才能回升至18℃左右或以上,茎叶才恢复生长,薯块逐渐膨大。因此,可以认为,冬薯种植区大致从12月上旬至次年2月下旬为冬薯缓长期,以后随气温上升,雨水增多,茎叶生长逐渐旺盛,随之薯块才迅速膨大。可见,冬薯整个生育期虽长达5个多月,但缓长期和基本无效生长期长达2个多月,真正适宜冬薯生长的时间仅3个月左右,加上日照较差,故冬薯产量一般比秋薯低,如遇到寒害严重的年份,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失收。
(2)、冬薯气候区划分
影响冬薯的主要气象因子主要是冬季低温霜冻,广东冬季在寒潮入侵时,偏北地区可见冰、雪,中部地区会出现严重的霜冻,故北部冬薯无法越冬,中部地区产量低而不稳,就是南部地区也以冬薯改晚秋薯更为有利。若遇冬春连旱年份,如不及时灌溉,也会严重影响冬薯的产量。因此,主要是利用我省西南沿海冬季气候温暖的地区种植冬薯。根据各地冬季气候条件,将我省划分为三个冬薯气候区。
Ⅰ适宜区:位于汕头、陆丰、深圳、台山、信宜一线以南的所有地区,1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4℃以上,多数年份冬薯可以安全越冬,遇强寒潮年分仍大部分没有死蔓,春季回暖早,因此番薯恢复生长较快,可在"清明"至"谷雨"收获,产量也较高。
Ⅱ次适宜区:位于Ⅰ区以北,饶平、揭阳、惠州、番禺、肇庆、罗定一线以南所有地区。1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3℃以上,由于冬季气温较低,冬薯地上部常受冻害,但地下部分可安全越冬,但遇强寒潮年分,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失收。由于本区冬季比Ⅰ区冷得早,春季回暖慢些,需延至"小满"前后收获,产量也不稳定。
Ⅲ不适宜区:位于Ⅱ区以北的本省其余地区,除避寒暖区的有利地形可选地小面积种植外,大部地区不宜种植。 3、春种番薯
春植番薯主要是利用早稻秧地,冬绿肥留种田栽种,或仅作为繁育良种薯苗用。其生育期的气候特点是,气温由低到高,雨水、日照由少到多。此特点与番薯各生育期要求不大协调,如种植前期气温较低,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茎叶生长慢,对块根的分化和形成不利,而中、后期高温多雨,易造成茎叶徒长,不利养分积累,产量低,品质差。

马铃薯块茎内水分含量高,其呼吸强度远远超过一般粮食作物,所以在贮藏时必须注意通风与温度调节,否则在薯堆内会大量积聚水分、二氧化碳和热量,妨碍块茎的正常生理活动,促进微生物大量繁殖,致使质量剧烈变化甚至腐烂。
马铃薯的安全贮藏取决于温度和湿度,尤其是温度。块茎在0摄氏度以下受冻害;在1摄氏度时,淀粉极易转化为糖,降低了使用价值;而2-5摄氏度是贮藏马铃薯的适宜温度,块茎呼吸强度很弱,重量损失亦小,度过休眠期的块茎不萌芽;在8摄氏度时呼吸最强,皮孔张开,感病的块茎开始变化,湿度小时则变成干腐,湿度大时则变成湿腐,渡过休眠的块茎开始萌芽;在15摄氏度以上时呼吸强烈,湿度小时,块茎失水较多而开始皱缩;湿度大时,湿腐病迅速发展。因此,为了保持马铃薯的加工品质,在入窖10-14天中应保持13-18摄氏度之间的温度,相对湿度为85%-95%。有良好的空气流通条件,以利于伤口栓质化及愈合。栓质化后应尽快降低温度,最适度为3-6摄氏度,贮藏温度如果提高到7-10摄氏度,块茎呼吸旺盛,导致淀粉的损失。

供贮藏用的马铃薯应尽量避免机械损伤,严格剔除受病虫危害或经日晒及受冻的马铃薯。因为经曝晒的马铃薯容易腐烂,不耐贮藏;而受冷冻的马铃薯也会失去本身的保护能力,容易遭受各种病原体的侵害,致使变质和腐烂。

入选的马铃薯应放在阴凉通风的场所2-3星期,让水分蒸发一部分,使皮层坚硬,然后再入窑,窖内不应堆放过厚,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如通风不良,堆放过厚的块茎会因缺氧呼吸而产生黑心。

经过长期贮藏的块茎,粉质显著减少,淀粉含量降低。据试验,贮藏2-3个月的马铃薯的出粉率可达12%以上,但贮藏12个月以后,就降低到9%。如果块茎腐烂或发芽,淀粉的损失率可达12.5%。发芽的马铃薯,芽体中也会含有较多的龙葵素,势必使块茎中龙葵总含量增加。此外,由于水分的蒸发而引起重量的损失,这比因呼吸造成干物质损失要大10倍以上。为了安全地贮藏马铃薯,必须创造有利条件,保证马铃薯中的营养物质损失最少,重量损耗也最低,达到不腐败、不变质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番薯原产于美洲热带山区,后扩种到亚热带和暖温带,主产区北纬40度至南纬40度之间。中国番薯种植遍及热带和温带地区。番薯是广东的主要旱粮作物,播种面积仅次于水稻而居粮食作物第二位。全省各地均有种植,以粤西南、粤东面积最大。1992年全省种植番暮473.74公顷,占旱粮面积72%,平均每公顷产鲜薯17974公斤,总产851.47万吨(折稻谷170.28万吨)。与1978年相比,面积减少108.33千公顷,减18.6%,总产增246.4万吨,增长40.7%,每公顷提高7275公斤,增长67.8%。其中1992年粤西南的湛江市种植面积达72.67千公顷,茂名市58千公斤。粤东的产量最高,每公顷产量汕头市达38475公斤,其次是潮州、揭阳市30000公斤左右,粤西单位产量不到粤东的50%。
(一)番薯对气候环境的要求和反应
1、喜高温,怕霜冻。温度在15℃以上才能生根,故在10厘米土温达到16℃以上才能栽插薯苗。光合作用适宜温度为23-33℃,生育期中适温为20-30℃,其中茎叶生长要求稍偏高,适温为25-30℃,而薯块的发育要求稍低,适温为21-26℃。据试验,生育期间>=15℃积温在1000℃以上,生育期100-120天以上,才易取得较好的产量。积温值高,薯块产量和生物产量相应的提高,日较差大更为有利,温度越高含糖分越多,反之,含淀粉较多。但气温高于35℃对生长不利,也不利于薯块膨大。低于15℃生长停止,10℃以下开始受影响,而受寒害的指标是:当日平均气温8℃以下,最低气温2℃(或地面温度0℃)开始受寒害,日平均气温5℃以下,最低气温0℃,则番薯茎叶萎亡,薯块也会受冻害。所以各地应根据番薯对温度条件的需求,调节栽培和收获期。
2、较耐旱怕涝渍。番薯生育前期要求一定水分,后期则喜干燥;薯块形成后,遇旱停止生长,以后遇雨和较高的温度仍可恢复生长,对丘陵旱地有较好的适应性。番薯属需水较多的中生型作物,全生育期蒸散量为450-750毫米,植株含水率占70-85%,每形成一斤鲜番薯,需水100-170斤。番薯又是耐旱作物,根系发达,入土根深一般可达100厘米以上,在砂壤旱地上生长末期根可达240厘米以上。由于番薯体内胶体束缚水含量高,使在干旱环境下耐脱水,因此,夏季高温下萎蔫现象出现迟。水分过多易徒长,长期积水造成烂薯,遇涝渍则受害,长期干旱则严重减产,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排灌。
3、喜光短日照作物。强光有利于薯块形成,在遮荫条件下,茎叶容易徒长,产量与品质下降。一般品种在光照8小时左右,可以促进开花,在12小时左右,有利于薯块膨大。当叶面积指数在3-5之间,能有效地利用光能可获得高产。
4、喜通气良好的砂壤土,耐轻酸。块根形成和膨大时需要有足够的氧气。土壤通气良好,块根长得快,产量高,一般种于通透气良好的砂壤土比种于粘质土产量高质量好。另外,它具有耐轻酸(PH5.6-6.5),不耐盐、碱的特点,是改良红壤的先锋作物。
5、抗灾能力较强。遇风灾后往往叶片、叶尖遭大量损伤,但因多数品种茎叶具有无限生长习性,茎尖受伤后还可使植株分枝多。灾后采用补充水,肥等措施,能长出新茎叶,最后仍能获得较好的收成。

(二)、广东各造番薯的气候条件与生育特点
广东的番薯按其栽培季节可分成夏、秋薯、冬薯和春薯。其中以夏、秋薯和冬薯为主,春薯不多。不同季节种植番薯,其气候条件不同,生育特点也不一样。
1、夏、秋薯
(1)气候特点 于7、8月种植,12月至次年1月收获。其生育期气候特点是气温由高到低,雨量由多到少,整个生育期阳光充足,太阳辐射能大,有效积温多,生育前中期气温较高,利于茎叶生长,生育中、后期日夜温差大,利于薯块膨大,较高产、稳产;在合理安排作物品种的情况下,早植与适当延期收获,适当延长番薯生育期,能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种植夏、秋薯适于我省耕作栽培制度,如水田的稻、薯轮栽,或稻、豆、薯轮栽,旱地的花生,番薯轮栽,或大豆、番薯轮栽等,对土地利用改良,发挥各类作物长处,实践证明效果良好。但由于夏、秋薯前期高温多雨多湿,利于薯瘟病的发生发展;后期干旱少雨,特别是遇严重秋旱的年份(尤以北部),对夏、秋薯生育和产量形成不利。为此,在栽培上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尽可能提早植期,夏、秋薯在初霜前收获,种植愈早,生育期愈长,愈能提高产量 。②根据植期长短,采用相应措施。如小暑至大暑种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利于茎叶生长,故在栽培上要采取"前控后促"的措施,以防茎叶徒长而影响产量。如处暑后种植,则茎叶生长适温期短,茎叶生长量不足,在栽培上必须采取"以促为主"的措施,如插足苗数,施足基肥,及时灌溉等。③选择相应的优良品种,如早夏、秋植的宜选用耐高温、高湿的高产良种,晚夏、秋植的则选用早熟耐寒的高产良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则必须选用优质品种,即除干物率较高外,要香、甜、粉、软,维生素和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
(3)夏、秋薯在全省各地均可以种植,产量也比较稳定,但是,根据气候、土壤等条件,我省的东南部沿海和西南部地区最适宜发展。一是这些地区气候温暖,可充分发挥番薯高产性能;二是沿海地区土质多为砂壤土,成为高产番薯分布地区;三是番薯较耐风害,易稳产高产。
2、冬种番薯
(1)、气候适应性:冬薯一般在"立冬"前后种植,"清明"至"小满"收获。生育期处于全年气温最低、降水和日照最少的时期,气温、降水和日照都是两头高,中间低,呈V型变化过程。当气温降至18℃以下时,冬薯茎叶只能缓慢生长,因此,晚稻收获后早种的茎叶生长适温期仅一个月左右,仅能建立一定的茎叶基础或结成小薯,迟种的茎叶生长适温期更短,只能完成发根还苗期,还未来得及进入分枝结薯期。"冬至"至次年"雨水"前一段时间,冬薯种植区的北部、中部地区旬平均气温在15℃左右或以下,并可有霜冻出现,冬薯在这一段时间,生长极其缓慢,甚至停顿,基本处于无效生长时期,直至"惊蛰"以后,气温才能回升至18℃左右或以上,茎叶才恢复生长,薯块逐渐膨大。因此,可以认为,冬薯种植区大致从12月上旬至次年2月下旬为冬薯缓长期,以后随气温上升,雨水增多,茎叶生长逐渐旺盛,随之薯块才迅速膨大。可见,冬薯整个生育期虽长达5个多月,但缓长期和基本无效生长期长达2个多月,真正适宜冬薯生长的时间仅3个月左右,加上日照较差,故冬薯产量一般比秋薯低,如遇到寒害严重的年份,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失收。
(2)、冬薯气候区划分
影响冬薯的主要气象因子主要是冬季低温霜冻,广东冬季在寒潮入侵时,偏北地区可见冰、雪,中部地区会出现严重的霜冻,故北部冬薯无法越冬,中部地区产量低而不稳,就是南部地区也以冬薯改晚秋薯更为有利。若遇冬春连旱年份,如不及时灌溉,也会严重影响冬薯的产量。因此,主要是利用我省西南沿海冬季气候温暖的地区种植冬薯。根据各地冬季气候条件,将我省划分为三个冬薯气候区。
Ⅰ适宜区:位于汕头、陆丰、深圳、台山、信宜一线以南的所有地区,1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4℃以上,多数年份冬薯可以安全越冬,遇强寒潮年分仍大部分没有死蔓,春季回暖早,因此番薯恢复生长较快,可在"清明"至"谷雨"收获,产量也较高。
Ⅱ次适宜区:位于Ⅰ区以北,饶平、揭阳、惠州、番禺、肇庆、罗定一线以南所有地区。1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3℃以上,由于冬季气温较低,冬薯地上部常受冻害,但地下部分可安全越冬,但遇强寒潮年分,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失收。由于本区冬季比Ⅰ区冷得早,春季回暖慢些,需延至"小满"前后收获,产量也不稳定。
Ⅲ不适宜区:位于Ⅱ区以北的本省其余地区,除避寒暖区的有利地形可选地小面积种植外,大部地区不宜种植。 3、春种番薯
春植番薯主要是利用早稻秧地,冬绿肥留种田栽种,或仅作为繁育良种薯苗用。其生育期的气候特点是,气温由低到高,雨水、日照由少到多。此特点与番薯各生育期要求不大协调,如种植前期气温较低,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茎叶生长慢,对块根的分化和形成不利,而中、后期高温多雨,易造成茎叶徒长,不利养分积累,产量低,品质差。

马铃薯块茎内水分含量高,其呼吸强度远远超过一般粮食作物,所以在贮藏时必须注意通风与温度调节,否则在薯堆内会大量积聚水分、二氧化碳和热量,妨碍块茎的正常生理活动,促进微生物大量繁殖,致使质量剧烈变化甚至腐烂。
马铃薯的安全贮藏取决于温度和湿度,尤其是温度。块茎在0摄氏度以下受冻害;在1摄氏度时,淀粉极易转化为糖,降低了使用价值;而2-5摄氏度是贮藏马铃薯的适宜温度,块茎呼吸强度很弱,重量损失亦小,度过休眠期的块茎不萌芽;在8摄氏度时呼吸最强,皮孔张开,感病的块茎开始变化,湿度小时则变成干腐,湿度大时则变成湿腐,渡过休眠的块茎开始萌芽;在15摄氏度以上时呼吸强烈,湿度小时,块茎失水较多而开始皱缩;湿度大时,湿腐病迅速发展。因此,为了保持马铃薯的加工品质,在入窖10-14天中应保持13-18摄氏度之间的温度,相对湿度为85%-95%。有良好的空气流通条件,以利于伤口栓质化及愈合。栓质化后应尽快降低温度,最适度为3-6摄氏度,贮藏温度如果提高到7-10摄氏度,块茎呼吸旺盛,导致淀粉的损失。

供贮藏用的马铃薯应尽量避免机械损伤,严格剔除受病虫危害或经日晒及受冻的马铃薯。因为经曝晒的马铃薯容易腐烂,不耐贮藏;而受冷冻的马铃薯也会失去本身的保护能力,容易遭受各种病原体的侵害,致使变质和腐烂。

入选的马铃薯应放在阴凉通风的场所2-3星期,让水分蒸发一部分,使皮层坚硬,然后再入窑,窖内不应堆放过厚,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如通风不良,堆放过厚的块茎会因缺氧呼吸而产生黑心。

经过长期贮藏的块茎,粉质显著减少,淀粉含量降低。据试验,贮藏2-3个月的马铃薯的出粉率可达12%以上,但贮藏12个月以后,就降低到9%。如果块茎腐烂或发芽,淀粉的损失率可达12.5%。发芽的马铃薯,芽体中也会含有较多的龙葵素,势必使块茎中龙葵总含量增加。此外,由于水分的蒸发而引起重量的损失,这比因呼吸造成干物质损失要大10倍以上。为了安全地贮藏马铃薯,必须创造有利条件,保证马铃薯中的营养物质损失最少,重量损耗也最低,达到不腐败、不变质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番薯原产于美洲热带山区,后扩种到亚热带和暖温带,主产区北纬40度至南纬40度之间。中国番薯种植遍及热带和温带地区。番薯是广东的主要旱粮作物,播种面积仅次于水稻而居粮食作物第二位。全省各地均有种植,以粤西南、粤东面积最大。1992年全省种植番暮473.74公顷,占旱粮面积72%,平均每公顷产鲜薯17974公斤,总产851.47万吨(折稻谷170.28万吨)。与1978年相比,面积减少108.33千公顷,减18.6%,总产增246.4万吨,增长40.7%,每公顷提高7275公斤,增长67.8%。其中1992年粤西南的湛江市种植面积达72.67千公顷,茂名市58千公斤。粤东的产量最高,每公顷产量汕头市达38475公斤,其次是潮州、揭阳市30000公斤左右,粤西单位产量不到粤东的50%。
(一)番薯对气候环境的要求和反应
1、喜高温,怕霜冻。温度在15℃以上才能生根,故在10厘米土温达到16℃以上才能栽插薯苗。光合作用适宜温度为23-33℃,生育期中适温为20-30℃,其中茎叶生长要求稍偏高,适温为25-30℃,而薯块的发育要求稍低,适温为21-26℃。据试验,生育期间>=15℃积温在1000℃以上,生育期100-120天以上,才易取得较好的产量。积温值高,薯块产量和生物产量相应的提高,日较差大更为有利,温度越高含糖分越多,反之,含淀粉较多。但气温高于35℃对生长不利,也不利于薯块膨大。低于15℃生长停止,10℃以下开始受影响,而受寒害的指标是:当日平均气温8℃以下,最低气温2℃(或地面温度0℃)开始受寒害,日平均气温5℃以下,最低气温0℃,则番薯茎叶萎亡,薯块也会受冻害。所以各地应根据番薯对温度条件的需求,调节栽培和收获期。
2、较耐旱怕涝渍。番薯生育前期要求一定水分,后期则喜干燥;薯块形成后,遇旱停止生长,以后遇雨和较高的温度仍可恢复生长,对丘陵旱地有较好的适应性。番薯属需水较多的中生型作物,全生育期蒸散量为450-750毫米,植株含水率占70-85%,每形成一斤鲜番薯,需水100-170斤。番薯又是耐旱作物,根系发达,入土根深一般可达100厘米以上,在砂壤旱地上生长末期根可达240厘米以上。由于番薯体内胶体束缚水含量高,使在干旱环境下耐脱水,因此,夏季高温下萎蔫现象出现迟。水分过多易徒长,长期积水造成烂薯,遇涝渍则受害,长期干旱则严重减产,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排灌。
3、喜光短日照作物。强光有利于薯块形成,在遮荫条件下,茎叶容易徒长,产量与品质下降。一般品种在光照8小时左右,可以促进开花,在12小时左右,有利于薯块膨大。当叶面积指数在3-5之间,能有效地利用光能可获得高产。
4、喜通气良好的砂壤土,耐轻酸。块根形成和膨大时需要有足够的氧气。土壤通气良好,块根长得快,产量高,一般种于通透气良好的砂壤土比种于粘质土产量高质量好。另外,它具有耐轻酸(PH5.6-6.5),不耐盐、碱的特点,是改良红壤的先锋作物。
5、抗灾能力较强。遇风灾后往往叶片、叶尖遭大量损伤,但因多数品种茎叶具有无限生长习性,茎尖受伤后还可使植株分枝多。灾后采用补充水,肥等措施,能长出新茎叶,最后仍能获得较好的收成。

(二)、广东各造番薯的气候条件与生育特点
广东的番薯按其栽培季节可分成夏、秋薯、冬薯和春薯。其中以夏、秋薯和冬薯为主,春薯不多。不同季节种植番薯,其气候条件不同,生育特点也不一样。
1、夏、秋薯
(1)气候特点 于7、8月种植,12月至次年1月收获。其生育期气候特点是气温由高到低,雨量由多到少,整个生育期阳光充足,太阳辐射能大,有效积温多,生育前中期气温较高,利于茎叶生长,生育中、后期日夜温差大,利于薯块膨大,较高产、稳产;在合理安排作物品种的情况下,早植与适当延期收获,适当延长番薯生育期,能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种植夏、秋薯适于我省耕作栽培制度,如水田的稻、薯轮栽,或稻、豆、薯轮栽,旱地的花生,番薯轮栽,或大豆、番薯轮栽等,对土地利用改良,发挥各类作物长处,实践证明效果良好。但由于夏、秋薯前期高温多雨多湿,利于薯瘟病的发生发展;后期干旱少雨,特别是遇严重秋旱的年份(尤以北部),对夏、秋薯生育和产量形成不利。为此,在栽培上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尽可能提早植期,夏、秋薯在初霜前收获,种植愈早,生育期愈长,愈能提高产量 。②根据植期长短,采用相应措施。如小暑至大暑种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利于茎叶生长,故在栽培上要采取"前控后促"的措施,以防茎叶徒长而影响产量。如处暑后种植,则茎叶生长适温期短,茎叶生长量不足,在栽培上必须采取"以促为主"的措施,如插足苗数,施足基肥,及时灌溉等。③选择相应的优良品种,如早夏、秋植的宜选用耐高温、高湿的高产良种,晚夏、秋植的则选用早熟耐寒的高产良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则必须选用优质品种,即除干物率较高外,要香、甜、粉、软,维生素和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
(3)夏、秋薯在全省各地均可以种植,产量也比较稳定,但是,根据气候、土壤等条件,我省的东南部沿海和西南部地区最适宜发展。一是这些地区气候温暖,可充分发挥番薯高产性能;二是沿海地区土质多为砂壤土,成为高产番薯分布地区;三是番薯较耐风害,易稳产高产。
2、冬种番薯
(1)、气候适应性:冬薯一般在"立冬"前后种植,"清明"至"小满"收获。生育期处于全年气温最低、降水和日照最少的时期,气温、降水和日照都是两头高,中间低,呈V型变化过程。当气温降至18℃以下时,冬薯茎叶只能缓慢生长,因此,晚稻收获后早种的茎叶生长适温期仅一个月左右,仅能建立一定的茎叶基础或结成小薯,迟种的茎叶生长适温期更短,只能完成发根还苗期,还未来得及进入分枝结薯期。"冬至"至次年"雨水"前一段时间,冬薯种植区的北部、中部地区旬平均气温在15℃左右或以下,并可有霜冻出现,冬薯在这一段时间,生长极其缓慢,甚至停顿,基本处于无效生长时期,直至"惊蛰"以后,气温才能回升至18℃左右或以上,茎叶才恢复生长,薯块逐渐膨大。因此,可以认为,冬薯种植区大致从12月上旬至次年2月下旬为冬薯缓长期,以后随气温上升,雨水增多,茎叶生长逐渐旺盛,随之薯块才迅速膨大。可见,冬薯整个生育期虽长达5个多月,但缓长期和基本无效生长期长达2个多月,真正适宜冬薯生长的时间仅3个月左右,加上日照较差,故冬薯产量一般比秋薯低,如遇到寒害严重的年份,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失收。
(2)、冬薯气候区划分
影响冬薯的主要气象因子主要是冬季低温霜冻,广东冬季在寒潮入侵时,偏北地区可见冰、雪,中部地区会出现严重的霜冻,故北部冬薯无法越冬,中部地区产量低而不稳,就是南部地区也以冬薯改晚秋薯更为有利。若遇冬春连旱年份,如不及时灌溉,也会严重影响冬薯的产量。因此,主要是利用我省西南沿海冬季气候温暖的地区种植冬薯。根据各地冬季气候条件,将我省划分为三个冬薯气候区。
Ⅰ适宜区:位于汕头、陆丰、深圳、台山、信宜一线以南的所有地区,1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4℃以上,多数年份冬薯可以安全越冬,遇强寒潮年分仍大部分没有死蔓,春季回暖早,因此番薯恢复生长较快,可在"清明"至"谷雨"收获,产量也较高。
Ⅱ次适宜区:位于Ⅰ区以北,饶平、揭阳、惠州、番禺、肇庆、罗定一线以南所有地区。1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3℃以上,由于冬季气温较低,冬薯地上部常受冻害,但地下部分可安全越冬,但遇强寒潮年分,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失收。由于本区冬季比Ⅰ区冷得早,春季回暖慢些,需延至"小满"前后收获,产量也不稳定。
Ⅲ不适宜区:位于Ⅱ区以北的本省其余地区,除避寒暖区的有利地形可选地小面积种植外,大部地区不宜种植。 3、春种番薯
春植番薯主要是利用早稻秧地,冬绿肥留种田栽种,或仅作为繁育良种薯苗用。其生育期的气候特点是,气温由低到高,雨水、日照由少到多。此特点与番薯各生育期要求不大协调,如种植前期气温较低,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茎叶生长慢,对块根的分化和形成不利,而中、后期高温多雨,易造成茎叶徒长,不利养分积累,产量低,品质差。

马铃薯块茎内水分含量高,其呼吸强度远远超过一般粮食作物,所以在贮藏时必须注意通风与温度调节,否则在薯堆内会大量积聚水分、二氧化碳和热量,妨碍块茎的正常生理活动,促进微生物大量繁殖,致使质量剧烈变化甚至腐烂。
马铃薯的安全贮藏取决于温度和湿度,尤其是温度。块茎在0摄氏度以下受冻害;在1摄氏度时,淀粉极易转化为糖,降低了使用价值;而2-5摄氏度是贮藏马铃薯的适宜温度,块茎呼吸强度很弱,重量损失亦小,度过休眠期的块茎不萌芽;在8摄氏度时呼吸最强,皮孔张开,感病的块茎开始变化,湿度小时则变成干腐,湿度大时则变成湿腐,渡过休眠的块茎开始萌芽;在15摄氏度以上时呼吸强烈,湿度小时,块茎失水较多而开始皱缩;湿度大时,湿腐病迅速发展。因此,为了保持马铃薯的加工品质,在入窖10-14天中应保持13-18摄氏度之间的温度,相对湿度为85%-95%。有良好的空气流通条件,以利于伤口栓质化及愈合。栓质化后应尽快降低温度,最适度为3-6摄氏度,贮藏温度如果提高到7-10摄氏度,块茎呼吸旺盛,导致淀粉的损失。

供贮藏用的马铃薯应尽量避免机械损伤,严格剔除受病虫危害或经日晒及受冻的马铃薯。因为经曝晒的马铃薯容易腐烂,不耐贮藏;而受冷冻的马铃薯也会失去本身的保护能力,容易遭受各种病原体的侵害,致使变质和腐烂。

入选的马铃薯应放在阴凉通风的场所2-3星期,让水分蒸发一部分,使皮层坚硬,然后再入窑,窖内不应堆放过厚,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如通风不良,堆放过厚的块茎会因缺氧呼吸而产生黑心。

经过长期贮藏的块茎,粉质显著减少,淀粉含量降低。据试验,贮藏2-3个月的马铃薯的出粉率可达12%以上,但贮藏12个月以后,就降低到9%。如果块茎腐烂或发芽,淀粉的损失率可达12.5%。发芽的马铃薯,芽体中也会含有较多的龙葵素,势必使块茎中龙葵总含量增加。此外,由于水分的蒸发而引起重量的损失,这比因呼吸造成干物质损失要大10倍以上。为了安全地贮藏马铃薯,必须创造有利条件,保证马铃薯中的营养物质损失最少,重量损耗也最低,达到不腐败、不变质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先发芽,在待长,施肥 就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