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至尊休闲会所全套:写《祭侄文稿》的时代背景有那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8 00:00:08
我要写一篇从《祭侄文稿》的时代背景方面入手的论文,有谁有这方面的资料的或是范文的请帮我一下,非常的感谢各位.

颜真卿(七○九-七八五)字清臣,开元二十二年(七三四)中举进士,历任户部侍郎、尚书左丞、刑部尚书诸职,曾受封为鲁郡公,任平原郡为太守,后世遂称颜鲁公、颜平原、颜太师。祖籍山东临沂,景龙三年出生於长安。先世中如五代祖颜之推,祖父辈颜勤礼、颜师古、颜育德,均是经史训诂名家,并工篆籀隶草,母舅殷仲容也是当时书法名家。鲁公三岁丧父,由母亲殷氏教养,二兄颜允南课读。天宝年间(七四二-七五六),鲁公往来长安洛阳间,向当时在洛阳裴儆家中的张旭请教书法,传为〈张长史十二意笔法〉一篇,就是颜真卿根据他与张旭谈笔法的记录。此时也结识从学於张旭的怀素与邬彤,书法术语「折钗股、屋漏痕」之词,就是他们谈笔法时所提到的名句。唐代初期书风承隋朝,兼容南北,太宗又特别推重王羲之。以楷书为范围,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都是直接承袭六朝碑版的遗意,也宗师二王,严肃凝重含有流美飞扬之美。惟历经百余年,开元天宝年间,盛唐时期雍容伟壮风格产生,鲁公书风,雄伟气象,正是代表人物,其影响历经千年,至今不衰。
天宝十四年(七五五)十一月安禄山叛乱,河北二十四郡均为攻陷,独颜真卿固守平原郡,鲁公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贼兵进逼,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以至城破,颜杲卿与子颜季明罹难。所以文中说,「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事后鲁公派长侄泉明前往善后,仅得杲卿一足、季明头骨,乃有〈祭侄文稿〉之作,时年鲁公五十岁。年七十五岁建中四年(七八三),淮西都统李希烈叛乱,鲁公奉命前往谕降,贞元元年(七八五)八月三日,以不屈殉节。
评论书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说。鲁公一门忠烈,生平大节凛然,精神气节之反应於翰墨,本卷最为论书者所乐举。黄庭坚谓:「鲁公祭季明文,文章字法皆能动人。」本卷以行书作字,法度却以楷书奠基,笔调圆浑厚重,显现端庄持敬,一见如瞻仰盛德君子於眼前,油然生起敬畏。通篇使用一管微秃之笔,以圆健笔法,有若流转之篆书,自首至尾,虽因墨枯再蘸墨,墨色因停顿起始,黑灰浓枯,多所变化,然前后一气呵成。行笔段落自文章起首「维乾元」墨浓,第二行已现枯涩,至第三行「军事」墨以已乾为第一次行笔。自「蒲州」墨又再浓润,则为的二次行笔之始,这是很容易认出的。这也是一篇基於国恨家仇的文章,书写时情绪的起伏也跃然纸上。就整篇行笔,文章前六行是第一段,祭文说明时间与关系人的职称,因为有固定必备的格式遵循,写来情绪尚称稳定,字之结体也就匀称。第二段「惟尔挺生」一行,进入本题,字之结体显然开张,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也较宽敞无拘束,情绪已渐波扬,蘸墨书写,因措辞构思,墨之浓淡与行笔停进,其间较难区分出段落,但笔势已加重,悲怀积郁,情跃纸上。倒数五、六行,「吾承天泽」起,字之结体,笔划之使转,相对於前段之端正规矩,字字灵动,正是情激义愤,至最后一行「呜呼哀哉。尚飨。」纵笔如草书,已然不能自节。切肤之恸,放怀高哭,椎心泣血,莫此为甚。本卷既是起草文稿,其中删改涂抹,正可见鲁公为文构思,始末情怀起伏,胸臆了无掩饰,当是存世鲁公手书第一名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