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条约是什么:刀杆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8 20:15:56

僳僳族

刀杆节
僳僳族农历二月八日的刀杆节,相传是纪念一位对僳僳族施以重恩的古代汉族英雄。僳僳族人民把这位英雄献身的忌日定为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并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征仪式,表达愿赴汤蹈火相报的感情。刀杆节这天,几名健壮男子先表演“蹈火”仪式。他们赤裸双脚,跳到烧红的火炭堆里,表演各种绝技。第二天,他们把磨快的36把长刀,刀口向上分别用藤条横绑在两根20多米高的木架上,成一刀梯。表演者空手赤足,从快刀刃口攀上顶端,并在杆顶表演各种高难动作。如今,这项惊险的传统祭奠仪式,已演变为僳僳族好汉表演绝技的体育活动。

刀杆节,是僳僳族的传统节日,农历二月八日举行,主要流行于腾冲县古永、明光和盈江县一带。刀杆节的主要内容是“上刀山、下火海”。
节日前夕,熊熊烈火映红天际,声声芒锣在山谷回荡。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火堆,参加刀杆节的开幕式——“跳火海”。在阵阵鞭炮 和锣鼓声中,参加“跳火海”的人们脱去鞋补救,光着脚板跳进火堆。他们毫不畏惧地在火堆里跳来跳去,并将烧红的铁链在手上传来传去, 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
第二天中午举行上“刀杆”活动。这天,竖着两根四丈来长的栗树杆子,杆子绑着一把把刀刃向上的锋利长刀,每把相距一尺左右, 每十把中又用两把长刀交叉起来,这便是“刀杆”。在鞭炮和锣鼓声中,那些“跳火海”的人们,仍然赤着脚上“刀杆”。他们双手抓着 刀梯,脚板蹬在锋利的刀刃上,一步一步往上爬。上到杆顶后,燃放鞭炮,表演动作,并把杆顶插着的小红旗抛向四方。最后,上“刀杆” 的人齐聚杆顶,以示胜利。
据说,明代兵部尚书王骥,为了保护边民,率领部下作战异常英勇,“刀山敢上,火海敢下。”僳僳族人民非常敬佩这种精神。为了 纪念王骥和他的将士,便立下了这个“刀杆”节。

僳僳族农历二月八日的刀杆节,相传是纪念一位对僳僳族施以重恩的古代汉族英雄。僳僳族人民把这位英雄献身的忌日定为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并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征仪式,表达愿赴汤蹈火相报的感情。刀杆节这天,几名健壮男子先表演“蹈火”仪式。他们赤裸双脚,跳到烧红的火炭堆里,表演各种绝技。第二天,他们把磨快的36把长刀,刀口向上分别用藤条横绑在两根20多米高的木架上,成一刀梯。表演者空手赤足,从快刀刃口攀上顶端,并在杆顶表演各种高难动作。如今,这项惊险的传统祭奠仪式,已演变为僳僳族好汉表演绝技的体育活动。

喂,楼上的朋友,我们抄的一样啊!呵呵

"刀杆节",是云南边陲轮马山一带僳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时间是农历二月初八。刀杆节的来由有这样一个传说:明朝时候,朝廷派兵部尚书王骥来边疆安边设卡。工尚书到职后,体察边民的疾苦,积极帮助僳僳族人民发展生产,使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受到僳僳族人民的爱戴。后来,王尚书遭奸臣的诬告,被调回朝廷。在二月初八的洗尘宴上,王尚书被奸臣用毒酒害死。当这个不幸的消息传到僳僳山寨时,气得人们磨拳擦掌,为了给王尚书报仇。僳僳族人民决定将五尚书遇害的二月初八定为操练武功的日子。
每年这天,练武者苦练本领,传授先进功法。于是代代相传,形成刀杆节。节日这大,儿十里内外的僳僳族群众,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方八面汇集到羊肠河畔的刀杆场。在夜暮降临大地时,刀杆场上的里里外外燃起许多火堆。忽然,广场中央燃起的四个大火堆的熊熊烈火腾空而起,照射春满场的人群。接着鋩锣当当响,刀杆场上的人们互相拉起手来,围着明亮的火堆,跳起轻快的三弦舞。当场上四堆烈火燃得只剩下红红的火炭时,活动的主持者宣布"跳火海"开始。这时,五个赤着双脚的骠勇汉子立即闯入场上的火海,在里面不停地弹跳,急促的脚步踩起无数的火花四处飞溅,好似飞逝的流星。
接着,闯火者以闪电般的速度,个个手棒通红的火炭,分别在脸上和身上擦洗,然后又让火球在他们手中飞炔地翻滚、搓揉。围观的群众时而欢快,时而紧张,时而赞叹,时而惊讶…迸进发出阵阵喝彩声。经过一阵紧张激烈的表演雌堆火炭被踩成碎粒,火焰已奄奄一息时,"跳火海"活动方告结束。第二天,刀杆场上竖起两根二十余米高的红花树杆,树间交叉着三十六把刀刃朝上的长刀。晌午时刻,欢乐的人群再次挤满广场。随着主持者一声令下,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昨晚"跳火海"的五名雾大头戴蓝布帽,身装大、红袍,赤脚冲至刀杆树下,各自斟满一杯壮胆酒一饮而尽。随即纵身跳上刀杆,双手紧抓上层的刀面,赤脚斜踩于下层锋利的刀刃上,运用平时练就的气功本领撑着脚掌,手脚交替,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当勇士们登上高高的杆顶时,场上簇拥的观众,个个瞠目结舌,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