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儿童军事夏令营:寻找有关“愚孝”的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8 04:37:49
我想找寻更多的关于“愚孝”的资料,关于其起源,发展和现存的状态等

愚 忠 愚 孝

儒家提倡孝,特别是汉代独尊儒术,以孝治天下,每一个皇帝去世以后,在谥号前都加一个孝字,如孝文皇帝、孝武皇帝等。儒家也提倡忠,孔子讲:"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后代流行于世的一对口号是:君叫臣死,臣不死,臣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子为不孝。今人称此口号为愚忠愚孝。人们以为孔子孟子都是提倡这种愚忠愚孝的。其实不然。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君臣关系是对等的关系。虽然说"君为臣纲",但并不是绝对服从的关系。儒家有的说"君不正臣投别国",有的说无道之君,要诛之,或者换掉。关于孝的问题,孔子也不是主张愚孝。在《韩诗外传》有这么一个故事:孔子的学生曾参是著名的孝子。一天,曾参有了过失――锄草时,误伤了苗,他的父亲曾皙就拿着棍子打他。曾参没有逃走,站着挨打,结果被打休克了,过一会儿才渐渐苏醒过来。曾参刚醒过来,就问父亲:"您受伤了没有?"鲁国人都赞扬曾参是个孝子。孔子知道了这件事以后告诉守门的弟子:"曾参来,不要让他进门!"曾参自以为没有做错什么事,就让别人问孔子是什么原因。孔子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舜的事吗?舜作儿子时,父亲用小棒打他,他就站着不动;父亲用大棒打他,他就逃走。父亲要找他干活时,他总在父亲身边;父亲想杀他时,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现在曾参在父亲盛怒的时候,也不逃走,任父亲用大棒打,这就不是王者的人民。使王者的人民被杀害,难道还不是罪过吗?"
在父亲失去理智的时候,拿着大棒乱打,如果打死、打伤或者打成残废,他冷静后会感到十分懊悔。这会给父亲的心灵上留下沉重的阴影,永远无法摆脱。这是"不逃"给父亲造成的精神创伤。真正的孝子要逃避父亲的盛怒,避免给父亲造成精神伤害。不管当时鲁国人怎么夸奖曾参,孔子还是严肃地对待此事,以便给后人留下正确的意见。很显然,上述父叫子死的说法,孔子是不同意的。不该死的,就不能轻易地死去,即使有父命。
战国后期的大儒荀子认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荀子·子道》)当鲁哀公问孔子:"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孔子没有回答,出来告诉他的学生子贡说:"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同上)子从父,怎么能说是孝子呢?臣从君,怎么能说是贞臣呢?要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从命,才可以说是孝、是贞(忠)。可见,听话、盲从的,孔子不认为就是忠孝的臣子。

《二十四孝图》上有一个“埋儿奉母”的故事: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元代郭居敬虽把这个故事列入二十四孝,并极为推崇,但却有许多后来人对此并不赞赏。认为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孝经》云:“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谓之悖德。”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愚孝之所以为愚,是其只重动机,不重效果;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从根本上说,不是真正的孝道。孔子说孝敬父母很重要的是要看父母的脸色行事。当父母的绝不会让你去杀子以示孝的。父母要求的孝道与父母的爱子之心是矛盾的统一体,如果子女的孝举与父母的爱子之心相悖,造成了对父母的心理伤害,岂不是南辕北辙吗?《北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叫顾协的人,早在幼年他母亲就为他订了亲,盼望他早日成人,好抱孙子。谁知他还没成亲,他母亲就去世了,死前还一再嘱咐早接媳妇过来。为古礼他推迟婚期,守丧3年。3年过后,他应该结婚了,可他仍不办婚事,一直到了60岁才把老处女迎娶过门,老婆已不能生育了。两人直到死也没有生孩子。

“孝者,顺其心。”言行符合父母的心意,时时处处令老人高兴,才是真正的孝道。但过去有些人并没有真正领会孝道的真谛,却偏偏在孝的形式上动脑子做文章。特别是从汉代实行“举孝廉”以后,有人为了“孝廉”之冠,在孝字上大做表面文章,误导后人出现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所谓“孝子”。明代《国朝史余》上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个叫陈献章的孝子,每次进妻子的卧室之前,总要先去秉告母亲,说:“您的儿子献章想求个儿子,我要进妻子房间睡觉了”。他的上司听说后,当面严肃地批评他说:“你说什么话?你忘了你母亲是个寡妇啦!”羞得陈献章无言以对。他母亲是寡妇,内心难言之隐难以言表,他却每次和老婆睡觉都要当面报告,你这不是拿刀子捅母亲的心吗?某朝常熟县有个叫周木的人,每天早上父亲还没起床,他就去敲门问安。时间一长,父亲就火了。一天早上他又去敲门,父亲问:“谁敲门?”他答曰:“周木问安”。父亲大怒:“我正睡得香,谁用你来问安!”

后来人们把这两件事联在一起,编成对语,讽刺那些搞表面文章,对父母愚孝的人是“周木问安,献章求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