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申根国家:整个唐朝有哪些番将?他们有何作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6 05:27:50
有知道的高人,请讲述他们的事迹!

1、执失思力:生卒年不详,突厥人,娶唐高祖李渊女九江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封安国公。执失思力原为东突厥颉利可汗的心腹爱将,曾率兵侵略唐朝,后投降。贞观九年(635年)闰四月、十九年(645年)二月、二十年(646年)正月,执失思力领军分别在居茹川、夏州等地,大败吐谷浑军和薛延陀部,使唐北部边境从此得以安定。唐高宗永徽四年(654年)二月初三,执失思力因房玄龄次子房遗爱谋反一事受到牵连,流配巂州(治今四川西昌)。龙朔(661—663年)中,复官为归州刺史,不久病卒。
 2、阿史那社尔:(609年-655年):突厥人,唐朝初年名将。阿史那社尔是东突厥汗国处罗可汗次子。贞观二年(628年),阿史那社尔击破西突厥汗国,自立为都布可汗。之后,他引军攻击薛延陀,战败,逃奔高昌。贞观九年(635年),阿史那社尔因畏惧西突厥的报复,率部万人投奔唐朝,被封为左骑卫大将军,娶唐太宗之妹衡阳公主为妻。贞观十四年(640年),阿史那社尔任行军总管,同侯君集攻灭高昌,因功被封为毕国公。其后,他又参与唐朝对高句丽、薛延陀的战争,屡立军功,并有清廉之名。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任命其为昆丘道大总管,负责对西域的军事行动。他同契苾何力等人率领铁勒、突厥部众十万人击败了龟兹,并迫使于阗国王臣服。唐太宗去世后,阿史那社尔请求殉葬,被唐高宗阻止。永徽四年,官拜镇军大将军。永徽六年(655年)去世,年四十七岁,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陪葬昭陵。唐高宗命人把他的坟冢修成葱山的形状,并立碑,以表彰他平定龟兹之功。
3、契苾何力:(620-677年):铁勒族人,祖父与父亲都为可汗。契苾何力九岁那年父亲去世,贞观六年(632年),与母亲率领本部一千余人归属唐朝。贞观九年(635年),唐朝派契苾何力等人至赤水川讨伐吐谷浑。契苾何力见机行事,挑选精兵一千余名,突袭吐谷浑王帐,俘获了吐谷浑王后,并获骆驼、马、牛、羊二十余万头(只),取得重大胜利。太宗于是下诏,任命他为北门宿卫,检校屯营事,并将临洮公主嫁给他。贞观十六年(642年),契苾何力回凉州看望母亲和弟弟时,被劫持到薛延陀部,他大骂薛延陀可汗,面向东方大呼:“岂有大唐烈士受辱番庭?天地日月,愿知我心!”当即割下自己左耳,以示对大唐的忠心。契苾何力回到唐朝后,先后被授予左骁卫大将军、昆丘道行军副大总管、弓月道行军大总管。太宗亲征高丽,他为前军总管,攻城时被长矛刺中,伤势严重,太宗亲自为他敷药。唐太宗去世,契苾何力请求以身殉葬,以侍卫陵寝,被唐高宗阻止。 仪凤二年(677年),契苾何力因病去世。唐高宗追赠他为辅国大将军、并州大都督,并陪葬昭陵,谥曰毅。
4、黑齿常之:(630—689年):百济(今朝鲜半岛西南部)人。黑齿常之早先在百济国任达率(百济官名)兼郡将(相当于唐朝刺史一职)。龙朔元年(661年)至三年,刘仁轨率军多次击败百济军,黑齿常之遂率部降唐。不久,黑齿常之被调回国内,任左领军员外将军、洋州(治在今陕西西乡)刺史。仪风三年(678年)正月,黑齿常之率领500兵士组成敢死队,深夜偷袭吐蕃兵营,杀死300余人,使唐军化险为夷。唐高宗闻报后,嘉赏黑齿常之之功,擢其为左武卫将军,兼检校左羽林军,充河源军(今青海西宁东南)副使,并赐黄金五百两、绢五百匹。调露二年(680年)七月,黑齿常之率部击退吐蕃军,因功被擢升为河源军经略大使,并赏物四百匹。黑齿常之任职后,在该地置烽燧70余所,开屯田5000余顷,每年收粮达500余万石,军粮充足,河源防线更为牢固,成为抗御吐蕃的中坚力量。光宅元年(684年)十一月,黑齿常之作为江南道行军大总管,帮助将军李孝逸击败李敬业,平定了叛乱。垂拱二至三年,(686至687年),黑齿常之两次打败东突厥军。永昌元年(689年)九月,周兴诬陷黑齿常之与人谋反,被捕入狱。十月初九(即公元689年11月26日),黑齿常之在狱中自缢而死。
5、高仙芝:(?-755年):高句丽族人。高仙芝少年时随父亲到安西(即龟兹),20余岁时即拜为将军。天宝六年(747年)三月,唐玄宗下制,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军万人,征讨小勃律。高仙芝兵分三路,会攻吐蕃(今青藏高原)在中亚的阵地连云堡(今阿富汗东北部喷赤河南源兰加尔),斩首5000级,俘虏千余人,缴获战马千余匹,衣资器甲数以万计。高仙芝亲率大军疾行三日,依计俘获小勃律众大臣,使小勃律王携公主出降,其国遂平,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服。天宝八年(749年),高仙芝入朝,加特进,兼左金吾卫大将军同正员,一个儿子也被授五品官。天宝九年(750年)二月,高仙芝击败了竭师国的军队,俘虏了竭师王勃特没。天宝十年(751)正月,高仙芝入朝,献其所俘获的突骑施可汗、吐蕃(今青藏高原)酋长、石国王、朅师王。玄宗以高仙芝功勋卓著,加授开府仪同三司。不久,又任命他为武威太守、河西节度使。四月,高仙芝亲率蕃、汉兵3万攻打大食,战败,仅率数千人逃回,高仙芝被解除了安西四镇节度使之职,入京任右金吾大将军。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二月一日,高仙芝从长安出发,进屯陕郡(治陕城,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抵御安史叛军。高仙芝看到叛军实力勇猛,率军退守潼关。玄宗得报后,令监军边令诚斩杀了高仙芝及其手下封常清。
6、哥舒翰:(?—公元757年),突厥人,世居安西(今新疆库车),是哥舒部落首领的后裔,母亲是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王的公主。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哥舒翰任大斗军副使,开始独挡一面,对付吐蕃的入侵。在苦拔海一战中,哥舒翰的长枪折断了,就持半截枪与敌人搏杀,所向披靡,三路吐番军都被打跨,自此,名声大振。唐玄宗让哥舒翰担任陇右节度支度营田副大使,充任陇右(今青海乐都)节度使。哥舒翰采取步步为营的方略,在青海(今青海湖)修建了神威城和应龙城,互为掎角,战势由消极防御变为主动进攻。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六月,哥舒翰带领六万三千人,不惜一切代价,攻下了吐蕃占领的石堡城。唐玄宗十分欣慰,拜哥舒翰为特进、鸿胪员外卿,一个儿子成为五品官,赐物千匹,赐庄园一座。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又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大唐以此为契机,全部收复了九曲部落,大唐与吐蕃的分界线已经推进到青海湖至黄河河曲以西一线。天宝十三年七月,哥舒翰在新收复的九曲设置了洮阳(今甘肃临潭西南)、浇河(今青海贵德境)二郡,成立了宛秀、神策二军。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二月,哥舒翰突然中风,只好在长安的家中养病。唐玄宗下令斩杀攻打安史叛军不力的封常清、高仙芝后,加封哥舒翰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其带领部队据守潼关,并率百官为他饯行。潼关在哥舒翰的经营下,固若金汤,安禄山主力部队对潼关发起进攻达半年之久,都劳而无功。首相杨国忠不断建议哥舒翰率领军队出关进攻。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阴历六月四日,哥舒翰“恸哭出关”,唐军被诱入埋伏圈,哥舒翰遭到平生未有的失败,手下将哥舒翰的双脚绑在马腹上,投降了安禄山。哥舒翰归顺叛军,后被安庆绪杀死。唐诗《哥舒歌》写道:“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这首诗的内容充分地反映了唐代居住在陇右的黎民百姓对哥舒翰的信赖和赞颂。
7、李光弼:(708~764年),契丹族人。其父原为契丹酋长,武则天时归顺唐朝。天宝八年(749年)唐玄宗任命李光弼为朔方节度副使,知留后事,封蓟郡公。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及部将史思明反叛,唐玄宗诏命李光弼摄御史大夫,河东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又兼云中、魏郡太守。他的第一个目标是为大唐收复常山郡(今河北正定)。李光弼接受降将意见,守城不出,把军队分成四对,以劲弩五百轮番射敌,叛军死伤惨重,退兵。当叛军在野外吃饭时,李光弼派轻骑数千,突然袭击,一举消灭叛军五千,收复常山郡九县中的七县。后与郭子仪会师,在嘉山与叛军决战,斩首四万,俘千余人。至德元年(756年)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授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又特命他为北都太原留守。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叛军十万人进攻太原。当时李光弼手中只有一万人。他让战士从城中挖地道通城外,打击敌军,此是中国最早的地道战;他还在城上安装石炮(抛石器)击毙叛军十分之二三;地道后来挖到史思明大营,俘斩叛军一万多人。至德二年(757年)二月,李光弼率敢死队向叛军发动进攻,歼敌七万多人,平乱战争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乾元二年(759年)七月,唐肃宗任命李光弼代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治灵州,今宁夏吴忠市境内)、天下兵马副元帅。后来,李光弼以火攻、智取等手法夺得了河阳战役的胜利,保障了潼关和长安的安全。乾元三年(760年)正月后,唐肃宗又加李光弼太尉兼中书令、河南副元帅,统率河南等八道行营节度,出镇临淮,克许州(今河南许昌)和徐州(今江苏徐州)。宝应二年(763年)正月,史朝义走投无路自杀身亡。历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平息。《新唐书》称赞李光弼在平息安史之乱中,“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李光弼功劳盖世,却遭到宦官鱼朝恩等人的嫉妒和陷害。唐代宗两次下诏,李光弼害怕宦官加害,不敢去长安见驾。广德二年(764年)七月,李光弼病逝。
8、仆固怀恩:(?~765年),铁勒族人。安史之乱初,仆固怀恩随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李光弼连败叛军,收复两京,封丰国公。乾元二年(759),任朔方行营节度,进封大宁郡王。宝应元年(762),为天下兵马副元帅,领兵再次夺取洛阳,歼史朝义部8万余人,并乘势追击,仅半年讨平河北。随后,仆固怀恩又携子仆固玚战郑州,降汴州,下滑州,破卫州,平定幽燕,最终迫使史朝义兵败自杀。仆固怀恩因功升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河北副元帅、朔方节度使、加太子少师衔,实封一千一百户、大宁郡王。广德元年(763年),仆固怀恩奉命护送自己的女婿和女儿(即回纥的登里可汗和光亲可敦)回漠北,宦官、监军骆奉先误信辛云京的谣言,竟向朝廷诬告仆固怀恩与回纥勾结。看到功勋大于自己的郭子仪、李光弼被明升暗降地被剥夺了兵权,勇将来瑱因为得罪了宦官被贬赐死,仆固怀恩感到了恐惧。在手下的劝说下,仆固怀恩决定反叛。仆固怀恩为人忠勇,逢战必跃马横枪争先入阵,战功显赫,威震敌胆。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仆固怀恩一家四十六人为国殉难,可谓满门忠烈。永泰元年(765年)九月,仆固怀恩声称代宗去世,引吐蕃、回纥、吐谷浑、党项、奴剌等部总共数十万人来犯唐朝。永泰二年(764年)十月丁酉(初八)日,仆固怀恩暴死于军中。
 9、白孝德:(714一780):安西(今新疆库车)胡人。龟兹国的王子。唐朝发生“安史之乱”后,唐肃宗向安西、北庭二都护府及西域各国征兵“勤王”,白孝德响应号召,率龟兹国精兵三千,随安西、北庭名将李嗣业入关,先后隶属于郭子仪、李光弼的麾下,为裨将,收复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唐军九节度使领20万众围攻安庆绪于邺城,史思明率军13万救援。史思明派骁将刘龙仙到城下挑战。刘龙仙依仗勇力过人,举起右脚搁在马鬃上,辱骂李光弼。李光弼转过头看着各位将领说:“谁能杀了那个人?”…… 左右的人说:“裨将白孝德可以前去。”白孝德请求出战。李光弼说:“你需要多少兵马?”白孝德回答说:“让我一个人去战胜他。”光弼问他需要什么帮助。孝德回答:“希望挑选五十名骑兵出营门作我的后援,并请大军在我后面擂鼓呐喊来鼓舞士气。”刘龙仙看见白孝德一人前来,不把他当回事。白孝德睁大眼睛愤怒地对刘龙仙说:“叛贼认识我吗?”刘龙仙说:“你是谁?”孝德说:“我是白孝德。”刘龙仙说:“你是什么猪狗东西!” 白孝德挥矛跃马冲上搏杀。城上唐军也擂鼓呐喊,五十名骑兵跟着杀过来。刘龙仙来不及拉弓发箭,绕着跑上长堤。白孝德追上他,砍下他的头颅,拎着回到军中。白孝德后来任北庭行营节度使、邠宁节度使,参加了对仆固怀恩的平叛,与吐蕃、回纥兵大战于赤沙,斩获甚众。 建中元年(780),白孝德死于长安城。
 10、浑瑊:(736~800) ,铁勒族人。曾任中郎将、左厢兵马使、大都护、节度使、左金吾卫大将军等职。善骑射,屡立战功,以忠勇著称。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先后出战河北,收复两京,讨史朝义。唐永泰年间,吐蕃20万大军攻唐,他戍奉天,率200骁骑领先冲入吐蕃营,生擒蕃将,勇冠诸军。经多次激战,斩5000余人。大历年间,屡破吐蕃兵进扰。后又击退回纥军对太原的进攻,升检校工部尚书、单于大都护等职。建中四年(783),泾原叛军占据长安,德宗李适逃入奉天,浑瑊领兵数千坚守危城,凿地道,烧云梯,击退数万叛军的围攻,保住了奉天。不久,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也叛变,浑瑊护卫德宗逃往梁州。兴元元年(784年),浑瑊任行营兵马副元帅,在武功击败叛军一部,协同李晟所领的神策军,攻克了叛军占领的咸阳。贞元三年(787年),浑瑊奉命与吐蕃相尚结赞会盟,因无戒备为吐蕃军所劫,只身逃归,入朝请罪。德宗不予追究,令还河中。贞元十五年十二月卒。

高仙芝
高丽族。幼时随父入唐。20岁时被授予将军。后任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等职。吐蕃占领小勃律,唐三次出兵不捷,遂于天宝六载(747)命他为行营节度使。率军出击,智取小勃律,升安西节度使。天宝九载进攻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先约和,后突袭,生俘其国王和部众。次年,石国引大食来攻,他主动出击,可惜在怛罗斯惨败,从此中国人再未踏足中亚。后入朝,授开府仪同三司,任右羽林大将军。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叛乱时,他以副统帅之职出征讨叛逆,前线失利 ,退守潼关,为监军宦官边令诚诬陷杀害。

哥舒翰
安西(今新疆库车)人,本出突厥族突骑施哥舒部落。40余岁后,从军河西,为节度使王忠嗣所重。天宝六载(747),将军董延光攻吐蕃石堡城(今青海西宁西南)不克,王忠嗣因事前不赞成进攻此城而遭诬告,被召到京推问,哥舒翰代其为陇右节度使,他尽力为忠嗣辩解,忠嗣才得免死。哥舒翰傍青海置军,于龙驹岛筑城,使吐蕃不敢近青海。八载,哥舒翰率军10万拔石堡城。十二载,因病解职到长安疗养。十四载,安禄山反,高仙芝受诬被诛,玄宗命哥舒翰将兵20万代高仙芝守潼关。宰相杨国忠怀疑他要回兵杀害自己,力劝玄宗促令他出战。十五载六月,哥舒翰被迫出关,战于灵宝(今属河南),遭敌伏击火攻,全军覆没。哥舒翰被部下执送安禄山,求致书招降唐将领以免死。唐将领复书拒降并谴责他不能死节。后为安禄山子安庆绪所杀。
阿史那社尔
唐朝突厥族将领。东突厥处罗可汗次子。以"智勇"闻名于突厥,11岁时即被任命为拓设,与颉和可汗之子欲谷设分统铁勒、回纥、仆骨诸部。公元635年率部归唐,授左骁卫大将军。640年任交河道行军总管,从侯君集率师出征高昌,以其地为西州,设置安西都护府,因功封毕国公。648年,任昆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兵10万,出征龟兹,克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虏龟兹王及其大臣百余人,降俘小城70余座。至此,唐朝基本控制今新疆南部地区,遂移安西都护府于龟兹,统于阗、疏勒、焉耆、龟兹四镇。655年,阿史那社尔病逝,追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陪葬昭陵。

安禄山\史思明
这两个不用说了吧

王思礼
高丽人,主要功绩是平安史之乱

仆固怀恩
铁勒族人,是个叛将,先助唐平安史之乱,后两次引吐蕃,回纥兵入侵中原,行军途中病死。

其余
李多祚\李怀光\李正己\李光进\李元谅
很多非王族的李姓多为番将,有些是自已是番人,有些是祖上是番人。

你要有兴趣可看看新唐书和旧唐书,上面会有你兴趣的东西。

以武将的节度使来说:番将任节度使者,在开元前只有二人。但在天宝间即骤升到九人、肃宗时八人、代宗九人、德宗十七人,直至唐末共八十五人。武将的最高位置如此,其下的番将数目可想而知了。
番将中最出名的可能就是发起安史之乱的安禄山跟史思明了,这两人不说了,番将也并不乏忠义之士:
契?何力的父亲是铁勒部的酋长,在他九岁的时候死去。他随母亲率众内附,被唐授以左领军将军职,击吐谷浑有功。其后去凉州省视其母和弟。那时薛延陀族很强盛,他旧时的部落都跟随了薛延陀。有人劝他也去。他说:「我弟沙门孝而能养。我以身许国,终不能去也。」众人就硬将他拽往薛延陀处。对着薛延陀的可汗,何力「箕踞而坐,拔佩刀东向大呼曰,岂有大唐烈士、受辱番庭、天地日月、愿知我心!」他将自己的左耳割下,以表其志之不可夺。可汗大怒,要杀他,幸可汗之妻力保未死。这边也有人对唐太宗说,人心各乐其土,何力今入延陀,犹鱼之得水,不会回来了。太宗曰:「不然,此人心如铁石,必不背我。」最后,太宗以许嫁公主之诺言,换回何力。而何力回来后,力劝太宗不要践嫁女之诺,说薛延陀是不会久长的,此话终于证明真实。何力又被拜为右骁卫大将军,在征辽东、高丽,击龟兹、九姓的战役中再立新功。太宗驾崩,何力欲自杀以殉,被高宗制止。

  恝?何力身陷番营而不屈、大义凛然,可比执节苏武。同时君王贤明,知人善用。为爱将不惜以公主相赎,爱将自然也愿为主子肝脑涂地了。可惜这个好风气到了昏君奸相掌政的时代就变了。请看:
  北斗七星高,哥舒挥大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这是唐代诗人歌颂哥舒翰的诗。曾立下不少战功的哥舒翰是突厥人。安史乱起,叛军南下渡过黄河,占领洛阳,正图继续西进,以攻取长安时。大将哥舒翰于老耄之年,瘫痪之躯,被临危授命,去前敌御寇。当他莅临潼关亲目一看,天呀!给他指挥的士兵多半是些未经训练的市井之徒、乌合之众,而敌军却力量强大、气焰正张。老将军虽行动不便,但头脑清晰。凭他多年的征战经验,他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据险力守等待时机,切忌轻举妄动。其它的大将,如郭子仪等也有同样的看法。玄宗开始也是同意的。果然,潼关天险,在他坚守之下,叛军屡攻不克。如此过了半年,却急坏了宰相杨国忠。原来他害怕哥舒翰重兵在握、于己不利,便上言玄宗,妄说贼军现在不备,我军若不进击,将坐失良机。这位皇上正求胜心切,恨不得马上荡平贼寇。便一再下诏,要哥舒反守为攻。哥舒不得已,只有遵命。大军在出击前,他知道此去将凶多吉少,不禁捶胸痛哭。果然,作战的结果是大败而归。

  哥舒翰手下一位蛮族将领叫火拔归仁,劝哥舒翰投降安禄山。他说,「元帅率大军二十万,一次攻击中,全部丧失,何目见天子,未见高、封的下场乎?」哥舒翰拒绝了他的建议,竟被火拔归仁用绳子捆在马背上,押往安禄山处。

  高、封的下场是什么呢?高是指高仙芝,高丽人。封指封国清,两人都是因与安禄山作战失败而在潼关被斩的。高仙芝在临刑时说了两句话,「我兵败退却有罪,虽死不辞,然以我为裁减兵粮,则冤枉也!」

  原来高仙芝非常富有,但也善施。人有所求,无不应先,偏偏当时有位任监军的太监叫边令诚的,向他索求宝物被拒而怀恨在心,在玄宗前诬告,卒致杀高。
再看:
  仆固怀恩,铁勒部,其曾祖于贞观二十年率部来降。天宝中仆固受封为左领军大将军。及安禄山反、从郭子仪讨贼。曾在一次战役中,其子领头击贼,兵败而降,不久自拔而归,怀恩在叱骂他之后,把他斩了。怀恩的两个女儿,皆由肃宗作主,远嫁异域。他们父子宣力王室,攻城野战,无役不从。一举歼灭了史朝义,收复了燕、赵、韩、魏之地。他在最后上书给代宗时说:「兄弟死于阵敌,子侄没于军前,九族之亲,十不存一。(怀恩一门之中,死于王事者四十六人。)纵有在者,疮痍遍身。」「我朔方将士,功效最高,而皇上不别加优奖,却信嫉妒谤词。郭子仪已被猜忌,而臣今天又遭毁黩。我过去认为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并非其情,而今知乃是事实。」

  这是多么哀痛的陈述,人到此时没有二心也难了。仆固怀恩后来果然跟了他的女婿、回纥兵的头头登里可汗一起反唐。幸亏有郭子仪,此事闹不大,而且不久怀恩也病死了。

最著名的就是安绿山~
安史之乱毁掉了大唐的开元盛世

很多,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中有全面的统计
反正基本上那个时代的少数民族基本都有
李光弼是朝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