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的最小倍数:吴承恩是哪个朝代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8 15:34:05

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男,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因随祖辈迁徙至淮安府人。吴承恩因随祖辈从祖籍安徽桐城高甸是后来迁到迁徙至淮安府(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明代小说家

明代

他是明末清初小说家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
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他所创作的《西游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少年时,就已名冠乡里,他除奋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野史,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潜默化中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
步入青年时代的吴承恩是狂放不羁、轻世傲物的年青人。社会地位的低下,贫穷困苦的处境,使这位大才子狂放不羁,招来了纷至沓来的笑声,被人交口称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吴承恩约二十岁时,与同乡一位姓叶的姑娘结婚,婚后感情甚笃。吴承恩虽然狂放不羁,但他品行端 ,忠于自己的妻室。
嘉靖十年,吴承恩在府学岁考和科考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取得了科举生员的资格,与朋友结伴去南京应乡试。然而才华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这位誉满乡里的才子竟名落孙山。
第二年春天,他的父亲怀着遗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败的教训,吴承恩在以后三年内,专心致意地在时文上下了一番苦功,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试中却仍然没有考中。吴承恩羞恨交加,这年冬天,竟病倒了。
两次乡试的失利,再加上父亲的去世,对吴承恩的打系是沉重的。在他看来,考不取举人,不仅付资无由,而且愧对父母,有负先人。但他并不以为自己没考取是没本事,而只是命运不济,他认为"功名富贵自有命,必须得之无乃痴?"
生活困顿给吴承恩带来的压力并不小于科考的失利。父亲去世以后,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开支,但他却没有支撑门户的能力,更没有养家活口的手段。家中生活来源,除了每月从学府里领回六斗米外,只能坐食父亲所留遗产了。
品尝了社会人生酸甜苦辣的吴承恩,开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虑社会人生的问题,并且用自己的诗文向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抗争。
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离开了人世。
他虽然终身未能腾达,但他和他的《西游记》,在中国学史上取得了光辉而崇高的地位,永将光照千秋。

明的。。。。。

史料上记载,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大约生活于明弘治十三年至万历十年(公元1500年至1582年)。他生活于一个由文职小官而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其曾祖父当过“余姚训导”,祖父做过“仁和教谕”,父子皆为学官,终生未大显达。吴承恩的父亲是个极好读书却不善经营的“卖彩缕文毂”的店铺小老板,凡“六经诸子百家,莫不浏览”,“又好谈时政,意有所不平,辄抚几愤惋,意气郁郁”。由于常遭官府如狼似虎胥吏的敲诈,故对社会现实颇多不满,这无疑对其儿子吴承恩后来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吴承恩受家庭影响,自幼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凡坊间说部,皆广为涉猎。大量的读书,拓展了他的文思,因此,“髫龄即以文鸣于淮”(少年时即以文才捷敏扬名于淮安一代),野史说他“性敏而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复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由于满腹经纶无所施展,直到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四十多岁的吴承恩才补了个贡生。由于其清廉耿介,独傲自高,难以见容于世俗,故境遇拮据,贫困潦倒,因此常遭那些以衣冠取人的趋炎附势之辈的冷眼,所以蹭蹬仁途,直到六十多岁时,才为生活所迫不得已作了长兴县丞。吴承恩置身官场,更加深刻地看到了官场的腐败与社会的黑暗,因不肯随波逐流,耻为五斗米折腰,故未几即拂袖而去,专意著述。除《西游记》外,其作品尚有《射阳先生存稿》和《禹鼎志》等,可惜多已散佚,吴承恩老贫无子,晚年流寓南京,靠卖诗文糊口,潦倒而终。

关于吴承恩的生平,国内外流传的多种文字材料均没有完整的定论,也没有吴承恩任新野知县一说。而新野这次发现的《清·康熙五十一年新野县志》、《清·乾隆十九年新野县志》均有关吴承恩的记载。其载曰:“吴承恩,贡生,安徽明淮安山阳人,明嘉靖三十年

(1551年)接任新野县知县。” 1981年上海古迹出版社出版的胡光舟同志《吴承恩与西游记》一书对吴承恩的生平作了一些史料的佐证和补充,这些史料不仅证明新野知县吴承恩和《西游记》的作者是同一人,而且对吴承恩在新野的任职时间也作了肯定。据胡光舟称,生计窘迫的吴承恩,在同乡名宦李春芳的“敦谕”下,于嘉靖二十九 年(1550年)春夏之交入京候选。状元第一的李春芳不久便为他募到了新野知县卑微官职,旋即于翌年到新野赴任。故吴承恩任新野知县的时间应为嘉靖三十年至三十六年,即1551年至1557年。

乾隆十九年(1754年)编纂的《新野县志》九卷中,有五卷记载了知县吴承恩在新野修建行台察院,尊经阁,增修儒学,表彰贞节,兴办水利等德政事迹。

为了充分进行历史考证,新野县文史研究员张成立、陈宏修、丁文豪、陶国光等人,查证了大量文史资料,进行论证。

一、姓名考证。明代贡生官职的委任是经过吏部核准,一般情况下,在同一时间内任命的知县不可能有重名重姓。现经查阅中国古代宦官名最全面、最权威的《古今同姓名大辞典》,在该书记录的民国以前1.6万余个姓名、6万多个人物中,未见两个吴承恩之说。

二、出身考证。胡光舟同志的《吴承恩与西游记》一书中称,吴承恩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中岁贡,就是由府州县选送廪生,入京都国子监肄业为贡生。这与史学界公认的“始补岁贡生”的年限和出身的说法相同。《新野县志》卷三秩官志和卷四名宦志中,均称吴承恩为“贡生”,与上述记载一致。

三、任职时间考证。据《新野县志》卷三秩官记载,知县吴承恩“嘉靖年任”。卷二建置老公署中,“行台察院在县治东……嘉靖三十年知县吴承恩修;学校中,“儒学在县治东子城内……嘉靖……三十六年知县吴承恩增修。由此可知吴承恩任新野知县应在嘉靖三十年(1551年),卸任应在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以后。

四、文学素材考证。新野县在明朝时就被誉为猴艺之乡,而小说中的主人公孙悟空,系猿猴化身。吴承恩在新野任知县时,深入百姓,真实感受生活,获取了大量素材。经过猴艺的耳濡目染,因而塑造出了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五、离任考证。1979年版《辞海》称吴承恩于“嘉靖末隆庆初任浙江长兴县丞”。《新野县志》卷四名宦志称其“尤洞悉水利原委,兴修陂堰,民被其泽,以荐升潞安通判。去之日,民塞道垂其送之。”据《新野县志》记载,吴承恩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由河南布政司举荐,由吏部批准,升任山西潞安通判,主管粮运、督朴、水利等事务。嘉靖四十七年(1564年)左右又作了长兴县丞,时间不长,即在隆庆初年卸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