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特甘斯布被奥利奥:神圣罗马帝国是怎么一回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7 02:41:31

神圣罗马帝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德语: 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 , 拉丁语: 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封建帝国。早期为统一的国家,中世纪后演变为一些承认皇帝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自由市的政治联合体。其历史可追溯至罗马帝国。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49年,军事将领凯撒夺取了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从此进入帝国时期。

公元前1世纪,就有凯尔特人在莱茵河流域西部居住,他们也被古罗马人称为高卢人,居住的地方在今法国、比利时、意大利一带,被称为高卢。公元前58年到公元前51年,克拉苏之后、罗马帝国后来的国家元首恺撒率军征服高卢,使之成为帝国新的一部分。公元3世纪后,帝国势力开始衰退。

而在公元前5世纪,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也居住着另外一些部落,他们被古罗马人称为日耳曼人。后来,大部分日耳曼人定居在莱茵河以西、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阔地区,这一地区被罗马人称为日耳曼尼亚(Germania)。

公元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土崩瓦解,其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然而罗马人在巴黎地区地统治一直持续到公元486年,那一年日耳曼人法兰克族墨洛温王朝的国王克洛维彻底打败了罗马人,建立了法国的前身法兰西亚(Francia)。其后法兰克王国不断发展壮大,到公元800年王国在加洛林王朝的查理大帝的统治之下达到鼎盛,统一了今法国、德国、低地国家、瑞士、北意大利、奥地利西部、西班牙东北角的领土,史称查理曼帝国。

公元840年,查理大帝去世,他的帝国也随之分崩离析。公元843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订立凡尔登条约,分全国为三部分。其中查理大帝的长孙洛塔尔(795年—855年)承袭皇帝称号,并领有自莱茵河下游以南、经罗纳河流域,至意大利中部地区的疆域,称为中法兰克王国。而他的弟弟路易(804年—876年),被称为日耳曼人路易,分得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为东法兰克王国。另一个弟弟秃头查理则领有除此之外的西部地区,称为西法兰克王国。这些基本上是后来意大利、德国和法国三国的雏形。

基本上在差不多时候的9世纪早期,于5世纪从欧洲大陆进入不列颠的日耳曼人盎格鲁、萨克逊等部落的后裔也在不列颠岛上形成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962年~973年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

公元1157年,这一帝国得到了“神圣帝国”的称号,公元1254年,帝国第一次开始使用头衔“神圣罗马帝国”,此后作为官方名称沿用直至1806年。

11 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年)是中世纪欧洲封建帝国。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加冕,成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1034年帝国正式称为罗马帝国。1157年称神圣帝国,1254年称神圣罗马帝国。

到1474年,神圣罗马帝国被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帝国在不同时期包括德意志,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奥地利,匈牙利,法国东部,捷克,荷兰和瑞士。它是由具有不同政治制度、法律和传统的封建王国和公国,教会领地和自由城市组成的松散联盟。1806年,对法战争失败后,弗兰茨二世被迫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这一帝国便不复存在了。

11 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年)是中世纪欧洲封建帝国。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加冕,成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1034年帝国正式称为罗马帝国。1157年称神圣帝国,1254年称神圣罗马帝国。

到1474年,神圣罗马帝国被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帝国在不同时期包括德意志,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奥地利,匈牙利,法国东部,捷克,荷兰和瑞士。它是由具有不同政治制度、法律和传统的封建王国和公国,教会领地和自由城市组成的松散联盟。1806年,对法战争失败后,弗兰茨二世被迫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这一帝国便不复存在了。

公元962年,奥托一世建立,想当于现在的德国、奥地利、捷克等国。但是,帝国建立后不久就分裂了。皇帝也由五个最大的邦选出。其中最大的两个分别是奥地利和普鲁士。但从15世纪开始,皇位一直由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占有。1804年,拿破仑逼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退位,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结束。最后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把奥地利从德国的版图上也给开了出去。

神圣罗马帝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德语: 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 , 拉丁语: 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封建帝国。早期为统一的国家,中世纪后演变为一些承认皇帝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自由市的政治联合体。其历史可追溯至罗马帝国。

从罗马帝国到法兰克王国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49年,军事将领凯撒夺取了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从此进入帝国时期。

公元前1世纪,就有凯尔特人在莱茵河流域西部居住,他们也被古罗马人称为高卢人,居住的地方在今法国、比利时、义大利一带,被称为高卢。公元前58年到公元前51年,克拉苏之后、罗马帝国后来的国家元首凯撒率军征服高卢,使之成为帝国新的一部分。公元3世纪后,帝国势力开始衰退。

而在公元前5世纪,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也居住著另外一些部落,他们被古罗马人称为日耳曼人。后来,大部分日耳曼人定居在莱茵河以西、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阔地区,这一地区被罗马人称为日耳曼尼亚(Germania)。

公元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西罗马帝国於公元476年土崩瓦解,其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然而罗马人在巴黎地区地统治一直持续到公元486年,那一年日耳曼人法兰克族墨洛温王朝的国王克洛维彻底打败了罗马人,建立了法国的前身法兰西亚(Francia)。其后法兰克王国不断发展壮大,到公元800年王国在加洛林王朝的查理大帝的统治之下达到鼎盛,统一了今法国、德国、低地国家、瑞士、北义大利、奥地利西部、西班牙东北角的领土,史称查理曼帝国。

凡尔登条约与三分帝国
公元840年,查理大帝去世,他的帝国也随之分崩离析。公元843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订立凡尔登条约,分全国为三部分。其中查理大帝的长孙洛塔尔(795年—855年)承袭皇帝称号,并领有自莱茵河下游以南、经罗纳河流域,至义大利中部地区的疆域,称为中法兰克王国。而他的弟弟路易(804年—876年),被称为日耳曼人路易,分得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为东法兰克王国。另一个弟弟秃头查理则领有除此之外的西部地区,称为西法兰克王国。这些基本上是后来义大利、德国和法国三国的雏形。

基本上在差不多时候的9世纪早期,於5世纪从欧洲大陆进入不列颠的日耳曼人盎格鲁、萨克逊等部落的后裔也在不列颠岛上形成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萨克森王朝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
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宗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962年~973年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

公元1157年,这一帝国得到了「神圣帝国」的称号,公元1254年,帝国第一次开始使用头衔「神圣罗马帝国」,此后作为官方名称沿用直至1806年。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哈布斯堡王朝时的帝国徽章自奥托一世由教宗加冕以来,每一位德意志国王都希望获得皇帝名号。在萨克森与法兰克尼亚两朝,皇帝拥有实际的权力,并时常因主教叙任权问题与教宗发生冲突。然而随著德意志各诸侯离心倾向的加剧,皇帝的地位不断下降。卢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颁布黄金诏书以后,皇帝实际由选侯选举产生,形同虚设。十六世纪时哈布斯堡王朝试图重振皇权的努力,也因欧洲各国的联合反对而作罢。

法国大革命与帝国覆亡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神圣罗马皇帝利奥波德二世的妹夫,法王路易十六被推翻。而他妹妹,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被法国共和政府处决,再加上共和思潮的扩散,利奥波德二世极力联合欧洲各国君主,以武力保卫法国的君主制。1792年利奥波德二世正式与普鲁士缔结同盟,准备以武力干涉法国。他却在这时暴毙,不过他的儿子,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继续了他的政策,更於次年与普鲁士、萨丁、英国、荷兰和西班牙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但这个联盟在1797年,因联军被拿破仑所率领的法国义大利方面军打败,被迫议和而土崩瓦解。

1799年,欧洲列强趁法军猛将拿破仑的军队被困埃及的契机,再次发起反法战争。这次帝国联同英国、土耳其、俄罗斯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但同年底拿破仑只身返国,发动雾月政变并取得法国军政大权,成为法国第一执政。此后拿破仑亲自指挥义大利方面军,回头对付反法各国,於1800年打败联军,帝国不得不与拿破仑议和,解散反法同盟。而拿破仑在政变结束后三周发表的公告中,宣布「大革命已经结束」,令欧洲列强稍微安心,再加上他们的实力受损,因而暂时放弃反法的行动。但拿破仑的野心令欧洲在几年再起干戈。

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称帝。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见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崛起加剧了德国诸城邦的分化,担心法国再次扩张,与神圣罗马帝国抗衡。因此,他决定纠合英国,俄国,瑞典和那不勒斯,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年,帝国在俄军支援下入侵法帝国盟国巴伐利亚。而那不勒斯则和帝国军一道,进攻拿破仑在义大利的盟国。不过拿破仑迅速做出反应,自本土挥军渡过莱茵河。12月2日,法、俄、神圣罗马三国皇军,在奥斯特利茨 (Austerlitz)打了一场「三皇会战」。拿破仑最后不但守住巴伐利亚,更攻入哈布斯堡领地摩拉维亚,更将帝国军赶出义大利,并在普鲁士境内打败俄援军。

12月16日,法国和帝国最终签订《普勒斯堡和约》。和约签订后,拿破仑决定成立以自己为护国公的莱茵邦联,以整固自己在德意志地区的盟友。1806年7月12日,在拿破仑的威逼利诱下,16个神圣罗马帝国的成员邦签订了《莱茵邦联条约(Rheinbundakte)》,脱离帝国,加入邦联。此举严重削弱奥地利在德意志地区的领主地位,令弗朗茨二世大为不快。拿破仑为了吸引更多国家加入邦联,决定亲手终结神圣罗马帝国。因此他对奥皇弗朗茨二世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解散神圣罗马帝国,并且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和德意志国王的称号。最后弗朗茨二世於1806年8月6日放弃神圣罗马帝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号。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灭亡。

历史学家的两种说法
有人认为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的加冕标志著神圣罗马帝国的开端,然而大多数人还是认为那时的帝国应该叫做法兰克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表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欧洲中世纪时的一个王公头衔。严格地说,持续到近代的神圣罗马帝国其全名应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其皇帝头衔始於奥托一世;但是在帝王世系的正式排列中,通常是将查理曼时代的历代皇帝也包括在内。加洛林王朝的诸位皇帝,其正式称号是罗马人民的皇帝,均是由教宗加冕赋予。因此这个头衔也可看作是一个义大利王公头衔,而且往往与义大利国王相等价。但是联系到伟大的古罗马帝国,也就使这些皇帝的头上环绕著泛欧洲统治者的光辉。由奥托一世所创建的帝国,其皇帝称号虽然也来自於教宗,但其本质却是德意志民族的国家,皇帝通过征服义大利来取得「罗马皇帝」的合法性。帝国的所谓选帝侯,其直接选举的当为罗马人民的国王(实际即是德意志国王),而非皇帝。因此,并非每一位德意志统治者都可以成为皇帝,只有进军义大利,接受教宗加冕的强者,才可获得这一殊荣。当哈布斯堡家族垄断王位之后,选帝侯的实际作用几乎消失,而皇帝也不再需要教宗加冕,於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乃成为奥地利-德意志君主的一般称号。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皇帝列表
皇帝名号 加冕日期 加冕地点 加冕者
加洛林王朝
查理一世 800年12月25日 罗马 良三世,教宗
路易一世 816年 兰斯 斯德望五世,教宗
洛泰尔一世 823年4月5日 罗马 帕斯卡尔一世,教宗
路易二世 872年5月18日 罗马 艾德里安二世,教宗
查理二世 875年12月25日或12月29日 罗马 若望八世,教宗
查理三世 881年2月9日之前 ? 若望八世,教宗
斯波莱托家族
圭多 891年2月21日 罗马 斯德望六世,教宗
兰贝托 892年4月 帕维亚 福尔摩塞,教宗
加洛林王朝
阿努尔夫 896年 罗马 福尔摩塞,教宗
路易三世 901年2月 罗马 本笃四世,教宗
贝伦加尔一世 915年1月 罗马 若望十世,教宗
萨克森王朝
奥托一世 962年2月2日 罗马 若望十二世,教宗
奥托二世 967年12月25日 罗马 若望十三世,教宗
奥托三世 996年5月21日 罗马 额我略五世,教宗
亨利二世 1014年2月14日 罗马 本笃八世,教宗
法兰克尼亚王朝
康拉德二世 1027年3月26日 罗马 若望十九世,教宗
亨利三世 1046年12月25日 罗马 克莱孟二世,教宗
亨利四世 1084年 罗马 克莱孟三世,敌对教宗
亨利五世 1111年4月13日 罗马 帕斯卡尔二世,教宗
苏普林堡家族
洛泰尔二世 1133年6月4日 罗马 依诺增爵二世,教宗
霍亨斯陶芬王朝
腓特烈一世 1155年6月18日 罗马 艾德里安四世,教宗
亨利六世 1191年4月15日 罗马 塞莱斯廷三世,教宗
韦尔夫王朝
奥托四世 1209年10月4日 罗马 依诺增爵三世,教宗
霍亨斯陶芬王朝
腓特烈二世 1220年11月22日 罗马 霍诺留斯三世,教宗
卢森堡王朝
亨利七世 1312年6月29日 罗马 克莱孟五世,教宗
维特尔斯巴赫王朝
路易四世 1328年1月17日 罗马 斯齐亚拉·科伦纳,罗马元老
卢森堡王朝
查理四世 1355年4月5日 罗马 依诺增爵六世,教宗
西吉斯孟 1433年5月31日 罗马 尤金四世,教宗
哈布斯堡王朝
腓特烈三世 1452年3月18日 罗马 尼各老五世,教宗
马克西米连一世 — — —
查理五世 1530年2月24日 博洛尼亚 克莱孟七世,教宗
斐迪南一世 — — —
马克西米连二世 — — —
鲁道夫二世 — — —
马提亚斯 — — —
斐迪南二世 — — —
斐迪南三世 — — —
利奥波德一世 — — —
约瑟夫一世 — — —
查理六世 — — —
维特尔斯巴赫王朝
查理七世 — — —
哈布斯堡-洛林王朝
弗朗茨一世 — — —
约瑟夫二世 — — —
利奥波德二世 — — —
弗朗茨二世 — — —

到1474年,神圣罗马帝国被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帝国在不同时期包括德意志,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奥地利,匈牙利,法国东部,捷克,荷兰和瑞士。它是由具有不同政治制度、法律和传统的封建王国和公国,教会领地和自由城市组成的松散联盟。1806年,对法战争失败后,弗兰茨二世被迫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这一帝国便不复存在了。

神圣罗马帝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德语: 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 , 拉丁语: 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封建帝国。早期为统一的国家,中世纪后演变为一些承认皇帝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自由市的政治联合体。其历史可追溯至罗马帝国。

从罗马帝国到法兰克王国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49年,军事将领凯撒夺取了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从此进入帝国时期。

公元前1世纪,就有凯尔特人在莱茵河流域西部居住,他们也被古罗马人称为高卢人,居住的地方在今法国、比利时、义大利一带,被称为高卢。公元前58年到公元前51年,克拉苏之后、罗马帝国后来的国家元首凯撒率军征服高卢,使之成为帝国新的一部分。公元3世纪后,帝国势力开始衰退。

而在公元前5世纪,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也居住著另外一些部落,他们被古罗马人称为日耳曼人。后来,大部分日耳曼人定居在莱茵河以西、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阔地区,这一地区被罗马人称为日耳曼尼亚(Germania)。

公元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西罗马帝国於公元476年土崩瓦解,其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然而罗马人在巴黎地区地统治一直持续到公元486年,那一年日耳曼人法兰克族墨洛温王朝的国王克洛维彻底打败了罗马人,建立了法国的前身法兰西亚(Francia)。其后法兰克王国不断发展壮大,到公元800年王国在加洛林王朝的查理大帝的统治之下达到鼎盛,统一了今法国、德国、低地国家、瑞士、北义大利、奥地利西部、西班牙东北角的领土,史称查理曼帝国。

凡尔登条约与三分帝国
公元840年,查理大帝去世,他的帝国也随之分崩离析。公元843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订立凡尔登条约,分全国为三部分。其中查理大帝的长孙洛塔尔(795年—855年)承袭皇帝称号,并领有自莱茵河下游以南、经罗纳河流域,至义大利中部地区的疆域,称为中法兰克王国。而他的弟弟路易(804年—876年),被称为日耳曼人路易,分得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为东法兰克王国。另一个弟弟秃头查理则领有除此之外的西部地区,称为西法兰克王国。这些基本上是后来义大利、德国和法国三国的雏形。

基本上在差不多时候的9世纪早期,於5世纪从欧洲大陆进入不列颠的日耳曼人盎格鲁、萨克逊等部落的后裔也在不列颠岛上形成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萨克森王朝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
公元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宗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962年~973年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

公元1157年,这一帝国得到了「神圣帝国」的称号,公元1254年,帝国第一次开始使用头衔「神圣罗马帝国」,此后作为官方名称沿用直至1806年。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哈布斯堡王朝时的帝国徽章自奥托一世由教宗加冕以来,每一位德意志国王都希望获得皇帝名号。在萨克森与法兰克尼亚两朝,皇帝拥有实际的权力,并时常因主教叙任权问题与教宗发生冲突。然而随著德意志各诸侯离心倾向的加剧,皇帝的地位不断下降。卢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颁布黄金诏书以后,皇帝实际由选侯选举产生,形同虚设。十六世纪时哈布斯堡王朝试图重振皇权的努力,也因欧洲各国的联合反对而作罢。

法国大革命与帝国覆亡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神圣罗马皇帝利奥波德二世的妹夫,法王路易十六被推翻。而他妹妹,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被法国共和政府处决,再加上共和思潮的扩散,利奥波德二世极力联合欧洲各国君主,以武力保卫法国的君主制。1792年利奥波德二世正式与普鲁士缔结同盟,准备以武力干涉法国。他却在这时暴毙,不过他的儿子,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继续了他的政策,更於次年与普鲁士、萨丁、英国、荷兰和西班牙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但这个联盟在1797年,因联军被拿破仑所率领的法国义大利方面军打败,被迫议和而土崩瓦解。

1799年,欧洲列强趁法军猛将拿破仑的军队被困埃及的契机,再次发起反法战争。这次帝国联同英国、土耳其、俄罗斯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但同年底拿破仑只身返国,发动雾月政变并取得法国军政大权,成为法国第一执政。此后拿破仑亲自指挥义大利方面军,回头对付反法各国,於1800年打败联军,帝国不得不与拿破仑议和,解散反法同盟。而拿破仑在政变结束后三周发表的公告中,宣布「大革命已经结束」,令欧洲列强稍微安心,再加上他们的实力受损,因而暂时放弃反法的行动。但拿破仑的野心令欧洲在几年再起干戈。

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称帝。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见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崛起加剧了德国诸城邦的分化,担心法国再次扩张,与神圣罗马帝国抗衡。因此,他决定纠合英国,俄国,瑞典和那不勒斯,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年,帝国在俄军支援下入侵法帝国盟国巴伐利亚。而那不勒斯则和帝国军一道,进攻拿破仑在义大利的盟国。不过拿破仑迅速做出反应,自本土挥军渡过莱茵河。12月2日,法、俄、神圣罗马三国皇军,在奥斯特利茨 (Austerlitz)打了一场「三皇会战」。拿破仑最后不但守住巴伐利亚,更攻入哈布斯堡领地摩拉维亚,更将帝国军赶出义大利,并在普鲁士境内打败俄援军。

12月16日,法国和帝国最终签订《普勒斯堡和约》。和约签订后,拿破仑决定成立以自己为护国公的莱茵邦联,以整固自己在德意志地区的盟友。1806年7月12日,在拿破仑的威逼利诱下,16个神圣罗马帝国的成员邦签订了《莱茵邦联条约(Rheinbundakte)》,脱离帝国,加入邦联。此举严重削弱奥地利在德意志地区的领主地位,令弗朗茨二世大为不快。拿破仑为了吸引更多国家加入邦联,决定亲手终结神圣罗马帝国。因此他对奥皇弗朗茨二世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解散神圣罗马帝国,并且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和德意志国王的称号。最后弗朗茨二世於1806年8月6日放弃神圣罗马帝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号。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灭亡。

历史学家的两种说法
有人认为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的加冕标志著神圣罗马帝国的开端,然而大多数人还是认为那时的帝国应该叫做法兰克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表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欧洲中世纪时的一个王公头衔。严格地说,持续到近代的神圣罗马帝国其全名应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其皇帝头衔始於奥托一世;但是在帝王世系的正式排列中,通常是将查理曼时代的历代皇帝也包括在内。加洛林王朝的诸位皇帝,其正式称号是罗马人民的皇帝,均是由教宗加冕赋予。因此这个头衔也可看作是一个义大利王公头衔,而且往往与义大利国王相等价。但是联系到伟大的古罗马帝国,也就使这些皇帝的头上环绕著泛欧洲统治者的光辉。由奥托一世所创建的帝国,其皇帝称号虽然也来自於教宗,但其本质却是德意志民族的国家,皇帝通过征服义大利来取得「罗马皇帝」的合法性。帝国的所谓选帝侯,其直接选举的当为罗马人民的国王(实际即是德意志国王),而非皇帝。因此,并非每一位德意志统治者都可以成为皇帝,只有进军义大利,接受教宗加冕的强者,才可获得这一殊荣。当哈布斯堡家族垄断王位之后,选帝侯的实际作用几乎消失,而皇帝也不再需要教宗加冕,於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乃成为奥地利-德意志君主的一般称号。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皇帝列表
皇帝名号 加冕日期 加冕地点 加冕者
加洛林王朝
查理一世 800年12月25日 罗马 良三世,教宗
路易一世 816年 兰斯 斯德望五世,教宗
洛泰尔一世 823年4月5日 罗马 帕斯卡尔一世,教宗
路易二世 872年5月18日 罗马 艾德里安二世,教宗
查理二世 875年12月25日或12月29日 罗马 若望八世,教宗
查理三世 881年2月9日之前 ? 若望八世,教宗
斯波莱托家族
圭多 891年2月21日 罗马 斯德望六世,教宗
兰贝托 892年4月 帕维亚 福尔摩塞,教宗
加洛林王朝
阿努尔夫 896年 罗马 福尔摩塞,教宗
路易三世 901年2月 罗马 本笃四世,教宗
贝伦加尔一世 915年1月 罗马 若望十世,教宗
萨克森王朝
奥托一世 962年2月2日 罗马 若望十二世,教宗
奥托二世 967年12月25日 罗马 若望十三世,教宗
奥托三世 996年5月21日 罗马 额我略五世,教宗
亨利二世 1014年2月14日 罗马 本笃八世,教宗
法兰克尼亚王朝
康拉德二世 1027年3月26日 罗马 若望十九世,教宗
亨利三世 1046年12月25日 罗马 克莱孟二世,教宗
亨利四世 1084年 罗马 克莱孟三世,敌对教宗
亨利五世 1111年4月13日 罗马 帕斯卡尔二世,教宗
苏普林堡家族
洛泰尔二世 1133年6月4日 罗马 依诺增爵二世,教宗
霍亨斯陶芬王朝
腓特烈一世 1155年6月18日 罗马 艾德里安四世,教宗
亨利六世 1191年4月15日 罗马 塞莱斯廷三世,教宗
韦尔夫王朝
奥托四世 1209年10月4日 罗马 依诺增爵三世,教宗
霍亨斯陶芬王朝
腓特烈二世 1220年11月22日 罗马 霍诺留斯三世,教宗
卢森堡王朝
亨利七世 1312年6月29日 罗马 克莱孟五世,教宗
维特尔斯巴赫王朝
路易四世 1328年1月17日 罗马 斯齐亚拉·科伦纳,罗马元老
卢森堡王朝
查理四世 1355年4月5日 罗马 依诺增爵六世,教宗
西吉斯孟 1433年5月31日 罗马 尤金四世,教宗
哈布斯堡王朝
腓特烈三世 1452年3月18日 罗马 尼各老五世,教宗
马克西米连一世 — — —
查理五世 1530年2月24日 博洛尼亚 克莱孟七世,教宗
斐迪南一世 — — —
马克西米连二世 — — —
鲁道夫二世 — — —
马提亚斯 — — —
斐迪南二世 — — —
斐迪南三世 — — —
利奥波德一世 — — —
约瑟夫一世 — — —
查理六世 — — —
维特尔斯巴赫王朝
查理七世 — — —
哈布斯堡-洛林王朝
弗朗茨一世 — — —
约瑟夫二世 — — —
利奥波德二世 — — —
弗朗茨二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