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4提神饮料代码:周恩来何时为何而写《大江歌罢棹头东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8 02:46:27

1917年,总理赴日求学,临行前写的一首诗: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穷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
1917年9月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注释〕大江:长江。宋朝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句子。
邃密:深入研究。群科:各种学科。
面壁:达摩大师住在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对着墙壁修行。这里形容刻苦磨练。破壁:破,使……毁坏。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之腾去上天,二未点睛者在。”这里指实现理想。
蹈海:指乘船航海。一说赴海、投海。〔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周恩来: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原籍浙江省绍兴县(今绍兴市)。1917年6月,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9月,赴日本留学。1919年4月,离日本回国。参加并领导天津爱国学生运动,参与发起成立觉悟社。1949年10月,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这首诗是周恩来东渡日本前夕所作。1919年3月,周恩来为了投身到祖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去,他毅然决定回国。临行前,为好友张鸿诰先生书赠此诗以作留念。
〔赏析〕周恩来1917年东渡日本求学时,因为他把自己出国求学看作是对自己的淘洗磨炼,所以引用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典故,并赋予了积极的含义,表达了自己立志救国的抱负和向日本寻求真理的决心。“济世穷”是“济世之所穷”的省略,意思扶助救济世上所缺少的东西。周恩来认为当时中国社会所缺少的是国魂、国性,也就是群众的觉悟。而提高群众觉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选择就是学习各科知识,当然也包括西方的先进思想、并用来改造中国社会的“举国痴顽”状态;用科学文明对群众做启蒙工作。
“面壁十年图破壁”这句诗是“邃密群科济世穷”句的发展,讲的是“济世穷”(即对群众做启蒙工作)时所遇到的困难和周恩来所表现出来的不怕困难的毅力。
周恩来在1919年5月《给留日南开同学的信》中肯定了即使“为社会所不容”也要做“为社会开路的事情”的精神。做启发群众觉悟的事情而又暂时“为社会所不容”,不正是诗中所说的“面壁”吗?这句诗中的两个“壁”字代表一件事物,那就是借喻尚未觉悟的群众。周恩来同志当时东渡日本,准备求学济世,启发社会群众的觉悟。但当时群众尚未觉悟。而周恩来下决心,要以坚韧的毅力,坚持工作,经过长期的教育,最后感化群众,提高他们的觉悟,实现自己唤起民众的理想。“蹈海”指乘船航海。到了晚清,出洋也称“蹈海”。“难酬蹈海”意为“无法满足出洋留学的要求”。这句诗同上句联系起来,是说,我们都有“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宏伟志愿,只要大家都有这种精神,即使不能出洋留学也是“英雄”。这是周恩来同志给送别的同学所留赠言,有共同勉励之意。
这首诗气势宏大、用典自然,充分表现了青年周恩来心系人民和国家的博大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