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实验 ppt:黑潮是怎麽回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12 17:55:26

黑潮

北太平洋中部表层环流系统中的西边界流。是世界大洋的著名暖流。因其水色深蓝,远看似黑色,故而得名。黑潮是北赤道流在菲律宾群岛以东向北流动的一个分支延续而来的海流。源地位于中国台湾省东南和巴士海峡以东海域。它沿台湾东岸北上,进入东海,主流沿东海陆架外缘大陆坡向东北流动至北纬30°附近,称东海暖流。然后分为两支,一支为进入日本海的对马暖流;另一支出吐噶喇海峡进入日本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并沿日本诸岛沿岸流向东北,到北纬35°附近,折向东流,直至东经160°附近,全长约6000公里。后延伸为北太平洋暖流。狭义的黑潮仅指台湾东南海域至日本群岛东岸北纬35°一段紧沿陆坡流动的高速带状水流。黑潮具有流量大、流速快、高温高盐和变异性复杂等特征。黑潮流幅在台湾东部宽约125~170公里,向北流幅渐窄、厚度达700米左右,最大流量达4200万立方米/秒,表层最大流速可达每秒2米。水温夏季高达29℃,冬季20℃左右,水温向北递减,盐度为34.2~34.85‰。黑潮是一支在流量、流速和路径,流束位置等都有较大变化的洋流系统,其变化周期不等。黑潮路径多次出现周期为几年或十几年的“大弯曲”现象。受黑潮暖流的影响,其流经的附近海域及途经其上方的气团,均增温增湿。在北纬40°附近海域,黑潮与南下的亲潮相汇,形成了寒暖流系十分显著的锋面,渔业资源丰富,为著名渔场。

黑潮是怎么回事?

黑潮是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向北流动的一支强西边界海流,它因水色深蓝似黑色而得名。相对于所流经的海域来说,它具有高温、高盐的特征。黑潮起源于菲律宾东南,是北赤道流的一个向北分支的延伸。主流沿巴士海峡东侧北上,经台湾东岸苏澳至与那国岛之间进入东海,然后沿东海陆架边缘与陆坡毗连区域流向东北,至奄美大岛以西约北纬29°、东经128°附近折向东,经吐噶喇和大隅海峡离开东海返回太平洋,并沿日本南岸东流。

黑潮在东海的途径终年比较稳定,它相当于100或200米层上的温度水平梯度最大的地带。可以用100米层上的20℃等温线或200米层上的18℃等温线来表征。

黑潮以流速强、流幅窄和厚度大而著称。吕宋岛附近海域的最大流速有2节,在巴士海峡和台湾以东,其流速为3节或以上。进入东海后,流速有所减小,通常为1—2节,至北纬26°30′、东经126°附近,流速又增大,表层流速可达2.5—3节。至屋久岛西南,其表层流速可达3—4节。

黑潮的流幅较窄,约为150公里,大于0.8节流速的黑潮主流宽度变化在70—110公里之间。黑潮的厚度在东海为800—1000米。

在黑潮右侧存在向南的逆流。巴士海峡以东的逆流主要与终年存在的暖涡有关,流速最大为1—2节。在冲绳、奄美大岛附近,逆流流速不大,约0.3—0.5节,厚度较浅。

若以1200米深度作为参考面,黑潮的平均流量为28*106米3/秒。如以700米深度作为起算面,则黑潮在东海的平均流量约为21*106米3/秒。东海黑潮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是,秋季的流量最小,冬季较高,春季最高,夏季次之。东海黑潮流量的短期变化也较明显,半月中的变化可达10%。黑潮右侧逆流的流量较小,一般在黑潮的三分之一以下。

---摘自《中国海洋地理》 王 颖主编,科学出版社,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