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壳电镀有什么好处:刘备完全信任孔明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14 03:53:12

诸葛亮正是因为准确把握天下大势,投备刘备,为自己聪明才智发挥找到了广阔的空间。
  但诸葛亮开始并非一帆风顺,而且我认为诸葛亮终其一生也没得到刘备完全的信任(这点下文有述),这不能不说是他的失败。
  《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记载说“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也就是说刘备虽然对关张有鱼水之论,但一开始并没太把孔明当回事。按演义,刘备得庞统开解、定下取西川之意后才“请孔明,同议起兵西行”。但后来事实的发展、孔明的才干终于使刘备真正把自己的事业和诸葛亮的才能联为一体,并把自己的儿子连同事业一起交给了孔明。而孔明“鞠躬尽瘁”,以高才大智,事昏愦后主,为了“庑帝遗业”、“兴复汉室”,“死而后已”!
  在http://post.baidu.com/f?kz=70337596帖中,谢兄说诸葛架空刘禅,并论证说“刘备死后,由于刘禅年幼,由诸葛亮执政。当刘禅长大成人后,诸葛亮理应把大权移交给刘禅。但诸葛亮没有这样干,而是把军政大权进一步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更派人监视后主的一举一动。令刘禅敢怒不敢言,刘禅想抢回大权,但满朝都是诸葛亮的亲信,只好信任宦官黄皓,造成千古遗憾。”
  从演义看,似乎如此。但事不可执一而论,刘备临终曾嘱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章武三年春”,《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则诸葛掌权为承旨明矣,其殚精竭虑、誓死报国之心天日可表。后日诸君犹有以诸葛不反引以为憾者,何必言其拥兵自重!况且刘阿斗如何人物,书牍有在,自可稽知。设若刘禅有成王之才,则周公不得专美与前矣!
  至于诸葛亮派人监视后主,刘禅敢怒不敢言,想抢回大权之事,读书恨少,未见明史记载,不敢妄言。但信任黄皓是因为无人可信,此论犹奇。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怎么能设想刘禅会去亲近方正严良的人呢!《三国志·蜀书·后主传第三》后裴松之有评: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则为昬暗之后,此公平循实之论。
  倒是刘备,在临死之际还演了一场好戏,为自己不成器的儿子留下得意之作。他一边把话明白地说出来,一方面又扶正李严(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以牵制孔明。在这种形势下,诸葛亮也只好“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叩头流血。”
  作为一个乱世中人,诸葛亮奉行的是法家之术,而治乱世,关键就是骈除么情,对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不得手软。故某人认为以智谋大才,事暗弱庸君,顾 “托孤”琐情,遗千古大憾,此诸葛之一败。且诸葛亮终其一生,未得刘备的完全信任,亦不可谓有知人之明。

  “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晕死!这里是<魏略>裏面的诸葛自荐事件 你究竟是信三顾还是信他自荐呢?这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两种状态啊!依此如何能说明刘备不信任他?三国志也明说刘备说孤之得孔明如鱼得水 且素敬信亮!且在遗诏那里把"德"推至至高 且叫他儿子以孔明为榜样...这叫做得不到完全信任麽?@@~且若不信孔明便也不会有意识地照隆中对的部署来发展自己了!...

这个问题很难说啊,历来都有争论
个人认为刘备对孔明肯定是信任的,从三顾茅庐到白帝城托孤孔明对于刘备的帝业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刘备对孔明可谓是推心置腹,但是刘备只能说是个政治家远非军事家,但又有帝王的架子,也有觉得孔明碍事的时候,屡屡坏事,比如火烧连营
也就是最后的白帝城托孤令我觉得刘备的老谋深算,刘备托孤时说"能辅则辅,不能辅可取而代之"这句话令孔明感激涕淋啊,可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什么是能辅,什么是不能辅啊?这本来就是没有答案的,谁也不敢枉加议论的,退一步说在古代的封建君贵臣轻的思想下,试问孔明能妄想取而代之吗?同时,刘备又对子龙嘱咐道"早晚看好吾儿"(原话忘了)这个"看好"又是没有程度的,指的是生命安全还是蜀汉王位呢,呵呵,刘备的特点就是什么事情都不留下毛病,待人处事可谓圆滑至极.
都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可见在刘备把"情义"二子活用的游刃有余啊
不过这个还是求同存异,各自保留看法的好,呵呵

信任的,最后把他儿子阿斗都托付给他了。临死前说如果阿斗(是个傻冒)不可扶持,诸葛亮可以自立君主。

不是完全信任。刘备白帝托孤时"能辅则辅,不能辅可取而代之"的话就是在警醒诸葛,“别想着反我儿,我在黄泉之下盯着呢。”

好像不是,记得有一件事能说明他不是完全信任诸葛亮,但事件记不清了,我去查了再来.

帝王之术啊 利用\"三顾矛庐”体现情谊 然后利用孔明 企图统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