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斯理有声小说下载:关于中国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6 16:37:54
中国五千年历史,总共多少个朝代,多少位皇上?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蜀魏,吴三国、西晋和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和南宋、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18个朝代;有559个皇帝.

八品芝麻官- -

这县丞受的气比府经历(指府一级的首领官,和县丞同为正八品)还不同哩!这磕头叫人老爷是不消说的,遇著个歪憋刻薄的东西,把往衙里去的角门封锁得严严实实的,三指大的帖儿到不得你跟前,你买根菜都要从他跟前验过,闲的你口臭牙黄,一个低钱不见。

端午、中秋、重阳、冬至、年节、元宵,孩儿生日娘(女儿)满月,按著数儿收你的礼。你要送的礼不齐整,好麼,只给你个苦差:解胖袄(一种用棉花填得很厚实的棉袄,供军人们穿在皮甲内防箭。明清时由各地州县徵集解送边防地区)、解京边(押运输送到京城及边防地区的物资)、解颜料(押运输送至京城及大型工地的建筑颜料),叫你冒险赔钱。再要不好,开坏你的考语,轻则戒饬升王宫(官场隐语,升即「申」;王宫原指祭日的日坛,谐音转指弹劾的「弹」。暗指申奏弹劾),再好还是赶逐离任,再要没天理,拿问追赃!

明清时期地位下降

骆校尉的这段话淋漓尽致地说明了明清时县丞官职的苦恼。从理论上讲,县丞是一个县的「第二把手」,称之为「二堂」、「二尹」。丞字的原义是「秉承」,辅佐、助理的意思。自秦汉时起,每朝每代县都设县丞,作为长官的助手参与县政的管理,承上启下推行政务。唐朝文豪韩愈在《蓝田县丞厅壁记》中说:「丞之职,所以贰令,於一邑无所不当问。」可是明清时的县丞尽管号称「佐贰官」,却不再是这种承上启下、无所不问的官职。上文已经说过,明清时在基层确立了长官的个人专断负责制度,县丞不得过问全县的政务,在知县因病、丧、罢等等情况而离职的情况下,县丞未得上级委派,不得自动代行知县职务,非得等上级另行委派的署任(代理)到来。尤其是在制度上并非所有的县都必定要设县丞。《大明会典.吏部》规定,凡编户不满20里(2200户)的小县不设县丞,其余的县份也是「因事添设,无事裁革」。因此明代各地县丞已是「废置不常」,而据乾隆末年编的《历代职官表》统计,当时全国1297个县,才设了414位县丞,平均每3个县还摊不上一个。

专门负责跑龙套

明清时各地县丞的职务都被制度或沿革惯例规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里,比如在有的县份,县丞只管粮食秣草的徵集,称之为「粮厅」或「粮马县丞」;有的县份县丞专管巡逻治安,称之为「捕厅」或「巡捕县丞」;明代实行世袭兵制,所以州县经常要清点军户户口,这称「清军」,有的县份县丞就管清军,称之为「清军县丞」。明末小说《型世言》第20回里,主人公石不磷说「如今二衙不过是水利、清军、管粮三事」,就是这个意思。清代兵制不同,清军一项也被取消,县丞的职责更轻。知县不得轻易离境,所以凡是有需要一名县级官员离境处理的事务,最常见的就是押解漕粮及各种上供的物资,县丞就只能「责无旁贷」了。这种差使不仅奔波劳顿,特别是在押解物资有损失时,押运的县丞都要补赔,实在苦不可言。

尊称「父母」,低於「老父母」

县丞的衙署位於衙门建筑群的东侧副轴线的最北端,也是一个独立的院落。院落里有一个办公的厅堂,后面又是一个小小的院落,是县丞的住宅。由於处在衙门的东面,所以称「东衙」。因为县丞比知县低一级,所以又叫「二衙」。从座北面南的角度来看,县丞的衙署处在衙门建筑群的左侧,又称「左衙」。县丞在和知县一起坐堂时(这种情况很少有),要坐在知县的左手位置,所以也称「左堂」。东衙的进出都要走仪门两侧的便门,确实容易受到知县的监视。除了年节、迎接新官之类的大聚会,县丞平时可以和知县平礼相见,自称「学生」、「晚生」、「后学」等等的谦称,而称呼知县为「堂尊」、「堂翁」。重大节庆日,就要给知县行跪拜礼(一般知县应该赶紧侧身谦让,或扶抑其起身)、叫「老爷」。辖境内的绅士尊称县丞为「父母」,以示比知县的「老父母」低一级。老百姓们称其为「二太爷」、「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