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头的名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谢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10 09:18:16

《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以“博学笃行”为校训,并非只取“博学”和“笃行”四字,而是包括“审问、慎思、明辨”在内的,由“博学”而“笃行”的内在统一、相联互动的过程。民政人以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天下大同”为己任,非有过人之本领无以担此重任。以“博学笃行”为做学问之道,方能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爱众亲仁”才不至于流于口号,流于形式。

我个人经验:一门学问(宗教),光学习接受不行,得领悟,得在学习所得的基础上发挥出自己的见识.也就是说,得体验,得在生活中亲身去实践.

、做事要广泛的学习,仔细的探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最后要切实的去实行。
广泛地学习,仔细地询问,严谨地思考,清楚地分辨,坚定地行动。
《四书》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做事要广泛的学习,仔细的探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最后要切实地去实行。

学习要五步:
1.博览群书
2.提出问题
3.思考所提问题
4.明白其中道理
5.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中

博学之,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选自《中庸》,讲的是治学求进的道理。意思是: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实行。

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宝器。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注意“切”在这里读第一声)
选自东汉王充《论衡·量知篇》,意思是:人的学问、知识、能力,就像加工骨(角)、象牙、玉石,要经过反复切磋琢磨一样,须经反复磨练、研讨才能形成。分两层,先说骨(角)、象牙、玉、石这些材料要经过切磋琢磨,才能加工成宝器,再说人的知识、才能也跟“骨象玉石”一样,要经过反复磨练才能形成。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选自《荀子·劝学篇》,是说,无论治学、办事,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也分两层意思,每层都有两个分句。先说,好的马一下也不能跳出十步远,差的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放弃。然后说如果半途而废,即使是一块朽木,你也刻不动它;然而只要你一直刻下去不放弃,哪怕是金属、石头,都能雕刻成功。

注释供参考。

博:广博,广泛。审:详细,周密。慎:谨慎,慎重。

明:明白,清楚;明确。笃:坚定。

犹:如同,好像。骐骥: 骏马,好马。驽马:劣马。

锲:刻。舍:放弃。镂: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