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少见的10个姓氏:李白的趣闻轶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10 08:57:09
现在要!!!!!!!!!!!!

李白对联戏秀才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初春,大诗人李白因安史之乱辅助永王李璘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正安县),途经南浦县(今重庆万州区)。时值州县官为一友人赋诗送别,遂请李白作序,李白遂在万州作了短暂停留。

  一日,李白在西山与诗友们饮酒赋诗,一名叫胡木的秀才自恃学识渊博,想难倒李白,遂走到李白面前说:“久闻先生才华横溢,在下有一上联,请先生玉成。”说完,提笔在桌上写道:梁山栽大竹无须淋水。

  胡木这句上联是三个当时的县名组成,并都是附近的几个县。梁山即今重庆梁平县,大竹即今重庆大竹县,淋水即今四川邻水县。李白看了看,提笔写下: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

  众人一看,拍案叫绝。

  原来不但对仗工整,还夸奖、祝愿了南浦人一番。长寿即今重庆长寿县,丰都即今重庆丰都县,丰都被称为鬼门关,迷信的说法,传说人死后都要到鬼门关丰都报到。

  直到今天,不少当地的青年都拿李白这对联给自己提劲、吹牛:说李白都称赞咱们长寿,死算个球!

  胡木无话可说,眼睛贼溜溜直打转,看到墙上挂有一幅画,画上有一个鹤发童颜的老神仙,环抱一只打酒坛,睡在半山腰,酒顺着坛口往下流。李白素好酒,时年又已59岁,眉头一皱,胡木写道:酉加卒是醉,目加垂是睡,老神仙环抱酒坛枕山偎,不知是醉还是睡。

  李白看了看肥胖如猪的胡木,写道:月加半是个胖,月加长是个胀,胡秀才挺起大肚当中站,不知是胖还是胀?众人一看胡木那模样,不禁捧腹大笑。

  胡木受了嘲笑,非常恼怒,但是自己先理亏于人,只好自认倒霉。

李白起名
李白的名字,得来有趣,名字的诞生就充满了诗情画意呢!那是李白七岁时,父亲要给儿子起个正式的名字,无论是眼下读书,将来任职,有个好名字是必要的。李白的父母亲就酷爱读书,他们要培养儿子做个高雅脱俗的人,有高层次的思考,做有益于人民的事。

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现在孩子七岁了,父亲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选带孩子在庭院散散步,考考他作诗的能力。他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

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诗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续下去。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

这七岁稚童的精彩诗句一出口,父母惊呆了。他们决定把妙句的头尾“李”“白”二字做了孩子的名子!

诗童李白
鄢烈山/文
张典画

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当其供奉翰林、名动朝野之时,先是友人贺知章誉之为“谪仙人” ,上流社会将其列为“饮中八仙”,李白觉得很受用,亦以“谪仙”、“酒中仙”自况。“诗 仙”之名,若是夸赞其丰姿俊秀潇洒,诗风飘逸豪放,不为浮泛无根;若是以之指称其出处行藏和整个的精神风貌,则离真人实情甚远。

李白并非不食烟火的神仙,甚至不是视功名富贵如敝屣的隐士。当他奉诏入京时,情不自禁 地唱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进京》)仕途受挫,被迫 离开朝廷,他说:“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送蔡山人》)安史之乱爆发,他自比东山再起的谢安,要为朝廷“谈笑静胡沙”。仙逝前一年,听到李光弼率军讨代安史余孽的消 息,他不顾年迈体衰,慨然请求从军。其用世之意不可谓不强烈。终以诗人名垂后世,岂是 他的本心?苏轼在《李太白碑阴记》里说他:“戏万乘(皇帝)若傣友,视俦列如草芥。”后一句是真的 ,前一句则未必。虽有恃宠撒娇,如杜甫说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样的时候,但总的来说,正如他在《玉壶吟》中所述,他是揄扬“(赞扬)九重万乘主,谑浪(戏 谑不敬)赤墀青琐(宫廷)贤(大臣)?。从五代玉会裕撰的《开元天宝遣事》所载“任人如市瓜 ”一则,可以看到李白是怎样“揄扬”皇上的。“明皇召诸学士宴于便殿,因酒酣顾谓李白曰:‘我朝与天后之朝何如?’白曰:‘天后朝政出多门,国由奸幸,任人之道,如小儿市 瓜,不择香味,惟拣肥大者;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用,皆得其精粹者。”这么露骨的吹捧,是稚拙,还是反讽?连唐明皇也觉得太夸张,笑曰:’学士过有所饰。”至于李白 精心构撰的那些应制诗,更元仙风道骨可言。《唐诗三百首》所选的“清平调”,即众所周 知的谀词。

我这样“揭”李白的“老底”,既不是跟李白过不去,也不是跟特别推崇李白的郭沫若或别的什么人过不去。实际上,我自己就很喜欢李白。既喜欢他的“锦心绣口”,也喜欢他的“ 明月肺肠”。(我可不想学时下某些人的轻薄,对前人完全不屑于作“同情性理解,仿佛自 己是无私无畏的圣人,实未敢直面现实批逆鳞,却以圣贤标准去苛责前辈)。

我认为,真实的李白,不是“诗仙”而是“诗童”。李白有的只是孩子气的媚态——小孩子 也会讨好的,为了哄到想要的东西,他也会甜甜地笑,乖乖地叫你叔叔阿姨;但李白绝无世 俗的心机与诡诈——不是他的智商不够,而是他耻于向这方面发展。所以,他给韩荆州上书求荐,也只是以文相求,并不失矜持的本色,而不肯去行贿,去通关节。所以,入朝之后,对奸佞当道,“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的现实失望,他就掏不住对权贵们的鄙夷与轻慢 ,宁作“凤孤飞而无邻”,也不虚与委蛇,同“鸡聚族以争食”。所以,他终于高吟“安能 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颜”,“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重新踏上了漫游之路。

其实,人生就是选择。经世致用做一个好的政治家,也要善于喜怒不形于色,隐忍待时;要 善于“调和鼎鼐”,包容和调处各种口味的人。而做一个怡情养性的诗人,则贵明澈真率, 奔放无羁,所谓鸢飞鱼跃一派生机。后者,用李贽的话说,最宝贵的是有一颗纯真的童心。以李白的个性,根本不是做政治家(更勿论厚黑的政客)的料。难得的是,他既不失童心,又有赋诗的天才。

于是,我们庆幸,中华文明史上有了李白,有了这样一个天真无邪的“诗童”。

诗童李白
鄢烈山/文
张典画

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当其供奉翰林、名动朝野之时,先是友人贺知章誉之为“谪仙人” ,上流社会将其列为“饮中八仙”,李白觉得很受用,亦以“谪仙”、“酒中仙”自况。“诗 仙”之名,若是夸赞其丰姿俊秀潇洒,诗风飘逸豪放,不为浮泛无根;若是以之指称其出处行藏和整个的精神风貌,则离真人实情甚远。

李白并非不食烟火的神仙,甚至不是视功名富贵如敝屣的隐士。当他奉诏入京时,情不自禁 地唱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进京》)仕途受挫,被迫 离开朝廷,他说:“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送蔡山人》)安史之乱爆发,他自比东山再起的谢安,要为朝廷“谈笑静胡沙”。仙逝前一年,听到李光弼率军讨代安史余孽的消 息,他不顾年迈体衰,慨然请求从军。其用世之意不可谓不强烈。终以诗人名垂后世,岂是 他的本心?苏轼在《李太白碑阴记》里说他:“戏万乘(皇帝)若傣友,视俦列如草芥。”后一句是真的 ,前一句则未必。虽有恃宠撒娇,如杜甫说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样的时候,但总的来说,正如他在《玉壶吟》中所述,他是揄扬“(赞扬)九重万乘主,谑浪(戏 谑不敬)赤墀青琐(宫廷)贤(大臣)?。从五代玉会裕撰的《开元天宝遣事》所载“任人如市瓜 ”一则,可以看到李白是怎样“揄扬”皇上的。“明皇召诸学士宴于便殿,因酒酣顾谓李白曰:‘我朝与天后之朝何如?’白曰:‘天后朝政出多门,国由奸幸,任人之道,如小儿市 瓜,不择香味,惟拣肥大者;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用,皆得其精粹者。”这么露骨的吹捧,是稚拙,还是反讽?连唐明皇也觉得太夸张,笑曰:’学士过有所饰。”至于李白 精心构撰的那些应制诗,更元仙风道骨可言。《唐诗三百首》所选的“清平调”,即众所周 知的谀词。

我这样“揭”李白的“老底”,既不是跟李白过不去,也不是跟特别推崇李白的郭沫若或别的什么人过不去。实际上,我自己就很喜欢李白。既喜欢他的“锦心绣口”,也喜欢他的“ 明月肺肠”。(我可不想学时下某些人的轻薄,对前人完全不屑于作“同情性理解,仿佛自 己是无私无畏的圣人,实未敢直面现实批逆鳞,却以圣贤标准去苛责前辈)。

我认为,真实的李白,不是“诗仙”而是“诗童”。李白有的只是孩子气的媚态——小孩子 也会讨好的,为了哄到想要的东西,他也会甜甜地笑,乖乖地叫你叔叔阿姨;但李白绝无世 俗的心机与诡诈——不是他的智商不够,而是他耻于向这方面发展。所以,他给韩荆州上书求荐,也只是以文相求,并不失矜持的本色,而不肯去行贿,去通关节。所以,入朝之后,对奸佞当道,“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的现实失望,他就掏不住对权贵们的鄙夷与轻慢 ,宁作“凤孤飞而无邻”,也不虚与委蛇,同“鸡聚族以争食”。所以,他终于高吟“安能 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颜”,“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重新踏上了漫游之路。

其实,人生就是选择。经世致用做一个好的政治家,也要善于喜怒不形于色,隐忍待时;要 善于“调和鼎鼐”,包容和调处各种口味的人。而做一个怡情养性的诗人,则贵明澈真率, 奔放无羁,所谓鸢飞鱼跃一派生机。后者,用李贽的话说,最宝贵的是有一颗纯真的童心。以李白的个性,根本不是做政治家(更勿论厚黑的政客)的料。难得的是,他既不失童心,又有赋诗的天才。

于是,我们庆幸,中华文明史上有了李白,有了这样一个天真无邪的“诗童”。

李白是饲鸟高手

据史料记载,唐朝大诗人李白还是一位着手于训养禽鸟的高手。

李白20岁左右时,曾一度隐居在四川成都附近的青城山。他在山中除读书,练剑之外,就是精心驯养一大群禽鸟。他在他后来所作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一文中说:“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可见他饲养的禽鸟不仅数量惊人,而且他能令禽鸟听从他的号令在他的掌中取食,说明他的驯养禽鸟的技术是相当高超的。当地刺史知道这件事后很感举,曾到山上拜访李白并以李白“身怀道术”为名向朝延举荐了他。可是李白不愿作唐明皇李隆基的御用“法师”,不屑以此为进身之阶,终于没有应召。

李白喜养禽鸟终生不倦。即使他在政治上失意,到处漂泊之时,也乐此不疲,黄山隐士胡公养有一对白鹇,是由家鸡孵化,从小饲养长大的,十分驯服。李白在青城山时曾养过此鸟,但因此鸟野性较强而没有驯养成功。所以他对胡公的白鹇掩饰不住钟爱之情,表示了君子要夺人所好之意。胡公欣然答应奉送双鹇,但要求“谪仙人”亲笔题诗一首,李白欣喜若狂,马上写了带有序文的《赠黄山胡公求白鹇》王言律诗一首,并在序文中透露了他热衷此道的心情:“此鸟耿介,尤难畜之。予平生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辍赠于我,唯求一诗,闻之欣然。适合宿意,因援笔三叫,文不加点以赠之。“在诗中他以白鹇与白壁相提并论,以白锦喻白鹇毛色之美,表达出自己得到珍禽后的欣喜之情。

李白对驯养禽鸟的浓厚兴趣,折射出他热爱生命、崇尚自然的积极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