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gram解封:1孝观念的产生时间。2忠观念的产生时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8 15:23:01
1孝观念的产生时间。2忠观念的产生时间。

孝忠观念应当都产生于商周时期,通常这而这都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传统的社会关系由尊卑、贵贱、长幼构筑,相应的观念是尊尊、长长、亲亲,忠孝观念则是集中的体现。孝观念主要是维护亲亲,忠观念是维护尊尊。在发展中,忠孝逐渐一体化,移孝于忠,到了战国后期,忠的观念上升,秦汉以后,忠更重于孝。如果忠孝发生矛盾,孝要服从忠,即所谓大义灭亲。忠孝一体化与家国一体化是相匹配的。忠孝对维持社会与家庭秩序都有其积极意义,比如孝道中对父母的敬、养,忠对社会公共理性的恪守与尽职等,在历史上与现实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历史上的忠孝都具有绝对化的内容,比如孝道的极致是孔夫子说的“无违”;忠的极致是“危身奉上”、“专心事于主”。忠孝的最高精神是“顺”,顺的初层是服从,进而到盲从,一切都听“上”的,“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墨子·尚同上》)最高的是献身致死,即“尽忠报劳以致死”,“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忠孝培养的是对权威的绝对崇拜,这种崇拜是以臣民的绝对服从与自罪为基础的。反过来说,没有臣民的绝对服从和罪感意识,绝对的权威主义是难于建立起来,也难于实行。

周围环境影响着"身体力行","身体力行"又影响着周围事物,进而又影响着"身体力行".
其实也就是一种信仰吧,信仰可以领导群众,"历史上的忠孝都具有绝对化的内容,比如孝道的极致是孔夫子说的“无违”;”就是人们对孔子的绝对信仰。领导给群众一个可行的希望,群众就推崇他,尊敬他,甚至为他拼命。然而“反过来说,没有臣民的绝对服从和罪感意识,绝对的权威主义是难于建立起来,也难于实行。”毕竟这种制度还是过分了点,所以这种王朝今天不存在了(现说的中国历史) ,信仰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探讨,它在不断地变化着,它没有绝对性,但是人类的发展需要有信仰的指引,它是人类前时的动力。

昏,离题了,不说了,只是来凑个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