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现在个子矮吗:西柏坡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10 08:37:18

1实事求是2两个“敢于”、两个“务必”(“敢于斗争,敢于胜利”)3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4西柏坡精神是全党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
5西柏坡精神具有指导现实、昭示未来的不朽意义

西柏坡精神刍议

阎保印 宋乐恒

时值党中央进驻西柏坡50周年,西柏坡——这个党领导的“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自然成为人们瞻仰的必去之地,西柏坡精神也自然成为专门研究者的热门话题。笔者曾试图在概括西柏坡精神上做出贡献,但终因阅历和资料有限,未理出头绪,今将学习研究中所想到的写成此文,以求对西柏坡精神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西柏坡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唯物辩证法认为,革命精神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只有建立在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上的革命精神,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和促进力。西柏坡精神作为历史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后人不论从何种角度去概括总结,都不能超越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周恩来同志曾经指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三大战役和七届二中全会都是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件,在西柏坡这个农村指挥所里,党中央,毛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吹响了彻底埋葬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的号角,这就是历史事实;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革命形势急剧高涨,群情振奋,胜利在望,这就是革命精神产生的客观物质条件。
正是在如火如茶的革命高潮中,产生了两个“敢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两个“善于”(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两个“坚持”(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创业精神等多种革命精神,但这些革命精神的精髓只能是实事求是,是实事求是在不同方面的表现。正确地分析敌情、我情、友情,适时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动员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光辉思想;正确分析中国国情和革命胜利后的形势,提出夺取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因此务必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光辉思想;深入调查研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建立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前方打老蒋,后方搞上改、建政权等无不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光辉思想。总之,实事求是是研究西柏坡精神的指导思想,也是西柏坡精神的精髓。
二、西柏坡精神的本质特征是两个“敢于”、两个“务必”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对于物质的每一个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①革命精神是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后者是包容了前者,因此,历史愈向前发展,革命精神的内容愈丰富。不,“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就只能笼统的称为革命精神,而不能区别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了。
研究西柏坡精神的本质特征,就是具体分析西柏坡精神产生的历史条件。西柏坡精神是在战略决战的殊死搏斗中产生的,是夺取全国胜利的前夜产生的,是党中央在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的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因此,西柏坡精神有大决战硝烟的洗礼,有迎接胜利喜悦的撞击,有摧毁旧政权、建设新政权的各种困难的挑战,有长期从事农村工作得心应手、炉火纯青经验的升华。这一历史阶段虽然短暂(不足一年,连同中央工委在西柏坡的活动不到两年),但由于这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是中国历史上最生动、最活跃、最威武雄壮的一幕,因而,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革命精神更具有创造力和表现力,应该有别于被逼上井冈山产生的井冈山精神,有别于被迫踏上长征路的长征精神,有别于极端困难条件下依靠自力更生发展壮大产生的延安精神。
党中央进驻西柏坡期间,解放战争已进入第三年,敌我力量对比虽然在数量上仍然表现为敌优我劣,但如果加上人心向背和质量对比,我则已占优势。正是这种形势下,我们党发出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号召,用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鼓舞人民,藐视敌人,夺取胜利,毅然发动了三大战役,展开了空前决战;三大战役胜利后,夺取全国胜利己成定局,面对纷杂万端的社会矛盾,我们党一方面要求全党、全军再接再励,将革命进行到底,不要半途而废,另一方面提出两个“务必”,要求在夺取政权后,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两个“敢于”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革命主义精神,两个“务必”体现了积极进取不断革命的精神。这两种精神贯穿于党中央在西柏坡期间革命斗争的全过程,成为最突出的特点,并且两种革命精神互相辉映,相得益彰,成为夺取胜利,迎接解放,战胜困难,实现转变的强大精神支柱。这一时期还有许多鼓舞军民奋斗的革命精神,诸如,着眼大局服从大局,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坚持团结统一,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立新世界等革命精神,这些革命精神是以往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围绕两个“敢于”、两个“务必”革命精神的展开,并为其服务的。总之,西柏坡精神尽管有多种概括,但其本质特征,应该是两个“敢于”、两个“务必”。
三、西柏坡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升华
党在领导革命斗争中产生的精神总是一脉相承的,这是由党的事业是在连续不断中开拓前进,后一时期总是包含前一时期斗争成果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一种革命精神一旦形成,就会转化为巨大的精神财富,具有长久的影响力。因此在概括某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革命精神的涵义时,总会包含以往革命精神的成分。如井冈山精神包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血肉相连的党群关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长征精神包容着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维护团结统一的高尚品德,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崇高思想;延安精神包含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其中各自包含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联系群众等革命精神都有其特定的内涵,但在其表述上却很难分开,且这些革命精神都是用实事求是这根红线,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目标联在一起的,本质上是一致的。
革命精神一脉相承的特点,决定我们在概括西柏坡精神时,应着眼于继承、发扬、发展、创新。所谓继承和发扬,就是看党中央在西柏坡这个历史阶段,有哪些老的、好的传统和精神发扬光大了;所谓发展创新,就是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哪些是新产生出来并形成巨大影响力的思想作风。继承和发扬了的革命精神,发展创新的革命精神,结合起来才能构成西柏坡精神的全部内涵。
总之,西柏坡精神是党直接从事武装斗争20余年积累了丰富斗争经验的产物,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的一次大检验、大总结、大发展,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锻造的革命精神的一次大升华,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在注重研究它的本质特征时,必须历史地、全面地概括它的全部内容。
四、西柏坡精神是全党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
西柏坡精神是与西柏坡紧紧连接在一起的,这是因为党中央在西柏坡,党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西柏坡,西柏坡同井冈山、延安一样是革命圣地。但是,如果仅仅考查西柏坡的地理环境、战略地位、风土人情,研究西柏坡军民的精神风貌,并据此概括西柏坡精神,那是不完全的。因为,西柏坡和井冈山、长征路、延安的特定的时代条件和地理环境不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是敌强我弱对比悬殊的条件下,红色政权被四面包围或者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的特定环境下产生的。艰难困苦的环境要求党领导下的军民,以顽强的革命意志,坚毅的革命精神,顶住压力,战胜困难,求得生存和发展,因此,与之相适应的革命精神是被逼出来的,有自发产生,逐步发展的特点。而西柏坡精神则是党已经取得了战略决战主动权的条件下产生的,它汇集了党的传统的革命精神,反映了党进行战略决战的决心,体现了全党和各解放区军民的精神风貌,具有主动性、集中性的特点。
党中央在西柏坡期间,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进入高潮,战略决战战场上军民浴血奋战,第二条战线的斗争持续不断,解放区人民分田地、建政权全力支援前线,国统区人民抗税反暴此起彼伏,这些汇成了时代的最强音,产生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因此,西柏坡精神是伟大时代的产物,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革命精神的象征。党中央所在地的军民固然在创造和实践着党的革命精神,并且成为全党和各解放区军民的典范,但如果仅从当地的环境和当地军民的奋斗中,概括西柏坡精神,会局限思路阻碍眼界,不能深刻揭示西柏坡精神的内涵。
五、西柏坡精神具有指导现实、昭示未来的不朽意义
革命精神是一笔财富,具有凝聚党心、军心、民心的巨大作用。概括西柏坡精神,既要尊重历史,总结出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革命精神的内涵,又要遵循历史为现实服务的方针,挖掘出在当时产生,但对现实和未来都有指导作用的革命精神的内涵,以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永久的精神财富。
凝结在西柏坡精神中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的是我国传统美德的反映,如艰苦朴素、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等;有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如爱国主义、维护国家统一等;更多的则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的汇集和发展,如坚定信念、敢打必胜、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服从大局、联系群众等。这些精神对夺取三大战役的胜利,对解放全国大陆,对顺利实现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对建立和巩固新生政权,对恢复国民经济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这些精神并非一时一地的产物,而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因而能够产生广泛影响,具有强大生命力,乃至对新时期推动四化建设,对在改革开放和实行市场经济中保持清醒头脑,对在取得改革开放巨大成就时刻跨入二十一世纪,迎接更大的挑战,都具有不朽的重要意义。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革命精神是十分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他还将我党、我军在长期斗争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概括为:“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③应该说,在西柏坡革命精神中,“五种革命精神”都有体现,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服从大局、严守纪律、自我牺牲的大公无私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则表现的更为突出。
西柏坡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作为不朽的丰碑,将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振兴中华而拼搏奋斗的精神支柱。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指挥学院)

( 稿件来源: 《西柏坡研究文集》

西柏坡精神的精髓

(2004-06-14 10:36:40) 来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查看评论

中共平山县委阎保印、宋乐恒撰文认为,西柏坡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唯物辩证法认为,革命精神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只有建立在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上的革命精神,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和促进力。西柏坡精神作为历史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后人不论从何种角度去概括总结,都不能超越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周恩来同志曾经指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三大战役和七届二中全会都是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件,在西柏坡这个农村指挥所里,党中央、毛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吹响了彻底埋葬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的号角,这就是历史事实;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革命形势急剧高涨,群情振奋,胜利在望,这就是革命精神产生的客观物质条件。
正是在如火如荼的革命高潮中,产生了两个“敢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两个“善于”(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两个“坚持”(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创业精神等多种革命精神,但这些革命精神的精髓只能是实事求是,是实事求是在不同方面的表现。正确地分析敌情、我情、友情,适时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动员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光辉思想;正确分析中国国情和革命胜利后的形势,提出夺取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因此务必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光辉思想;深入调查研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建立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前方打老蒋,后方搞土改、建政权等无不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光辉思想。总之,实事求是是研究西柏坡精神的指导思想,也是西柏坡精神的精髓。

推荐给朋友:
· 牢记“两个务必”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即将在京开幕[组图]
· “西柏坡精神”到北京国博 公众可免费看10天
· “以文促经”富西柏坡
· 胡锦涛西柏坡视察纪行:平易近人亲如自家人(图)
· 革命老区西柏坡打造红色旅游通道
· 《西柏坡》普通邮资信封

西柏坡精神是什么?“七一”前夕,国内100多位党史研究专家两次汇集革命圣地西柏坡,召开“西柏坡精神研讨会”,将西柏坡精神概括为:牢记“两个务必”,把革命进行到底。

与会专家认为,西柏坡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西柏坡时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思考的结晶,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我们要牢记毛主席在七届二次全会上的谆谆告诫:“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还要牢记江泽民同志参观西柏坡纪念馆时的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吴振华同志在纪念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5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4年3月5日)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座谈会,纪念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55周年。刚才,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代表回顾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重温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坚持“两个务必”的重要意义。大家讲得很好,很受启发。回顾党中央在西柏坡这段光辉的历史,我们又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蓬勃向上的革命朝气,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对做好今后各项工作是一个有力的促进。下面,我谈三点认识:
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55年前的今天,我们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这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当时,中国革命处于全国胜利的前夜,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即将完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历史任务,掌握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摆在了我党的面前。毛泽东同志在向全会作的报告中,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规定了全国胜利以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这个报告,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为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指导建设新中国各方面的纲领和政策集大成。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为保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的准备。
解放战争的全国胜利,使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目标都将发生巨大的转变。同时,党内出现的一些不良情绪,引起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警觉。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对未来形势的科学判断,基于对党的历史使命的充分认识和对党的队伍的全面了解,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是在中国革命伟大的历史转折关头,对党的革命实践过程、党的自身建设重要经验,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有政治品格的科学概括和总结,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结晶和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展示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和深厚的思想渊源。它集中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在夺取全国政权后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如何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如何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等一系列重大的历史课题,表明了我们党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防腐拒变的决心。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集中概括为“永不自满、艰苦奋斗”,其内容丰富深刻。西柏坡精神,不仅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全国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而且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激励全国人民夺取一个又一个巨大成就的力量源泉。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一以贯之地要求全党牢记“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江泽民同志曾两次来到石家庄,并为西柏坡纪念馆亲笔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集中体现了党的十六大精神,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加强党的建设的客观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西柏坡地处我市平山县,这是石家庄人民的光荣和骄傲。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定要把带头发扬西柏坡精神作为光荣的政治任务,以此永远鼓舞我们前进。
二、充分认识坚持“两个务必”的重大现实意义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对即将走上执政地位的共产党发出了“两个务必”的告诫。半个多世纪以来,全党认真实践“两个务必”的要求,夺取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应该看到,我们今天的“赶考”仍在继续,我们党仍然经受着执政的考验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与革命胜利前夕和建国初期的考验相比,今天我们面临的考验更为严峻。因此,继续大力弘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坚持“两个务必”,是我们党经受新的历史考验的需要。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党员队伍状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的形势下,有的党员干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侈之风有所滋长,艰苦奋斗的精神有所淡忘,甚至在少数人那里丢得差不多了。这些问题如不加以解决,或听之任之,任其蔓延,党的执政地位就不能巩固,就不能跨越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认识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两个务必”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把西柏坡精神发扬光大。
第二、坚持“两个务必”,是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现在,我们正处于新世纪头二十年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能否抓住机遇,战胜挑战,乘势而上,加快发展,领先于人,关键看我们能否牢记“两个务必”,永不自满,艰苦奋斗,开拓前进。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确定了我市翻两番、三步走,到2015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必须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坚持“两个务必”,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抢抓机遇,顽强拼搏,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胜利实现。
第三,坚持“两个务必”,是实践党的根本宗旨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除了人民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在新的历史阶段,进一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深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密切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对于我们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尤为重要。我们只有坚持“两个务必”,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才能真正获得推动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
第四,坚持“两个务必”,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自成立那天起,就始终保持着她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目前看,全市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成效明显,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日益增强,广大党员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弘扬了党的先进性,光大了党的形象。但有的党员还没有真正从思想上入党,有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淡薄、意志消退,有的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形不成坚强核心。因此,要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两个务必”教育,使他们牢记宗旨,始终保持革命本色,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三、以求真务实的实际行动和一流的业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今年1月12日,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要求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胡锦涛同志向全党提出这一要求,抓住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抓住了改进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要害,抓住了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根本。这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两个务必”要求,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的关键。对于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来讲,求真务实,就是求市情、县情之真,务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之实;求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之真,务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之实;求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之真,务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之实。因此,大力弘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求真务实,牢记“两个务必”,践行“三个代表”。只有这样,才能把我市的各项工作做深、做实、做好,才能交上一份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一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切实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问题、解决矛盾、推动工作。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我们从事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抄照搬。成绩只属于过去,“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还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任务十分艰巨。要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必须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用宽阔的眼界和发展的眼光观察世界的新变化,同时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市情、县情,努力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的破除思想和体制两大障碍的要求,坚决冲破计划经济思维定势的束缚,克服小农经济意识,改变墨守陈规的思想观念,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为加快发展、富民强市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体制保证。
二是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各级党委、政府在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要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正确处理好涉及全局的重大关系。要坚持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坚决克服和纠正单纯追求扩大数量、强调发展速度,忽视整体效益的片面发展思维;要坚持近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相衔接,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坚决克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一时发展的短视行为;要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防止和克服只注重物质文明建设,忽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思想倾向。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坚持“五个统筹”,更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破解发展难题,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做到为官一任、致富一方。创造政绩是为了发展,是为了造福人民。我们所要的政绩,是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创造的政绩,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而创造的政绩。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切实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造福于民作为追求政绩的唯一目的,把实现经济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内容,把开拓创新、政通业兴作为创造政绩的基本途径。要积极进取、量力而行,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盲目攀比;要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要淡泊名利,视个人名利淡如水,视人民群众重如山。从而,扎扎实实地把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和部署落到实处,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真正创造出人民群众拥护、赞成、高兴、答应的政绩。
四是要强化宗旨观念,切实转变思想工作作风。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十分注意警惕和防止可能生长的骄傲自满、贪图享乐,不愿再做艰苦工作的不良情绪,必须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坚决克服一些同志热衷于做表面文章、追名逐利、作风飘浮、工作不实的问题;坚决克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甚至掩盖矛盾的问题;坚决克服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当官做老爷、不关心群众安危冷暖的问题;坚决克服以权谋私、贪图享乐、奢侈浪费、追求低级趣味的问题。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遵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领导干部的基本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立身之本,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要把实现人民群众利益作为第一目标,把人民群众愿望作为第一追求,把人民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力量作为第一依靠,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端正思想态度,解决突出问题,强化督促检查,完善制度措施,促进各级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实现新的转变和进步。
五是要加强学习和实践,切实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我们党是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党,同时又是注重实践的党。特别是每当革命和建设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在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的时候,总是把学习的问题突出地摆到全党面前,强调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当今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们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的东西很多,情况复杂多变。我们要带领全市人民胜利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落实、落实、再落实。要广泛涉猎各类知识,要向书本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要向群众学习,从群众的创造中汲取营养;要向实践学习,不断总结新鲜经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积极探索解决新问题、新矛盾的途径和办法;坚持把上级精神同本地、本部门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抓发展保稳定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抓落实的能力,不断开创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光辉将永照后人,激励我们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市委要求,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作为石家庄精神大力弘扬,始终坚持“两个务必”,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开拓进取,真抓实干,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不断把我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1.破坏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是当时一切工作的中心。当时我们国家处在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时期。大转折是国民党反动派的即将被推翻、人民自己的新中国即将诞生的历史性转折,是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转折,是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的伟大转折。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时期,我们党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艰巨和复杂。既要同国内外敌对势力作斗争,同国民党军队进行决战,解放全中国,又要为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建设国家制定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方针政策;既要加强党和军队的自身建设,又要做好群众工作、统一战线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新中国而共同奋斗。这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破坏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而进行的。

2.只有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时期,破坏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的任务才提上了具体日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把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她领导的中国革命的整个过程,都是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过程。然而,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主要是一种理想和信念。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探索革命道路,求得革命力量的生长。发展和壮大,主要是进行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为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准备条件。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新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任务,还没有提到日程上来。只有在解放战争开始后,特别是在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反动派全面反攻时,“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才作为现实的问题摆在了党和人民面前;只有在大决战以后,彻底砸碎国民党反动派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才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只有在这个时候,特别是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才能把如何建设一个新世界、应当采取哪些基本政策作为会议的基本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三大改造,终于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转变。

3.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集中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无私无畏、彻底革命的浩然正气和崇高风范。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也是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特别是在近代,中华民族受尽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蹂躏和压迫。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有组织、有纲领、有计划、有步骤地领导人民同三大敌人艰苦斗争二十多年,才夺取了中国革命在全国即将胜利的大好局面。为了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彻底砸碎旧世界,我们党制定了在战争、整党、土地改革、工商业、镇压反革命中的政策和策略,并对各方面工作做了周密的部署。全党全军团结一致,严守纪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克服了各种困难,终于解放了全中国,使国家政权回到了人民手中,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总结过去,展望未来,铿锵有力地说:“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这正是对西柏坡精神的最好解释,它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无私无畏、能够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为了民族的利益而英勇战斗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破和立是不可分割的。破中有立,立中有破,破是为了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就是为了破坏压迫、剥削人民的旧世界,建设人民民主、自由、幸福的新世界。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我们党即将成为执政党,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由战争转移到和平建设新中国。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柏坡精神也可以概括为建设一个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