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指示植物:庄子的身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7 23:37:07
想知道而已~

庄子,名周,战国初人,生活年代大致在孔子之后,与孟子同时。家蒙县,春秋时属宋国,地方是现在的河南商丘县东北,与老子故里相去不远。

庄子身世贫约,曾经做过一回“漆园吏”,官有多大,无从查考。但是,庄子似乎并不缺少“发达”的机会。楚威王闻其贤名,厚而迎之,许以为相,庄子笑对楚使说:千金,重利;卿位,尊位。你难道没有见过祭祀用的牲畜吗?精心豢养多年,衣以文绣,最终入太庙成牺牲,这时,想不被人豢养已是不可能的了。走吧,我宁可游戏污读而自快,宁可象活着的乌龟曳尾烂泥途中,也不想作神圣的牺牲。

看得出来,庄子的时代,变故不少,人命无常。如果以自由和生命作为抵押换取远大前程,庄子并觉得有任何意义,何况这远不能解除庄子心中那种仿佛源于洪荒远古的“出神入化”的冲动。

梁惠王也曾经召见过庄子,庄子破衣弊履。礼贤下士的梁惠王同情地说:先生为何如此潦倒。庄子答道:人有道德不能行,那才是潦倒,衣衫滥缕,说不上是潦倒。况且我生错了年代,碰上国君短智,宰相缺德,有何办法。出言如此不逊,庄子是自绝财路。由此可见,他并非无是非好恶,而是太多是非好恶,谴责世道而放弃竞奔。庄子只能是一个放浪的审美者和思想者,发自灵魂的精神诱惑,如同乡愁,如同永恒的家园之想,有时身不由已。

庄子哲学,象是另外一种哭泣,其本质在于他从眼前无可奈何的苦难和苦痛,想到了整个生命的无助、渺小和孤独,这并不是身外之物的增长所能免除的。

庄子有一位与他心智相称的朋友-惠施。惠施博学雄辩,在魏国作宰相十余年,主张兼爱寝兵,为此多方奔走。庄子对惠施的作为不感兴趣,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穷究生命和互相诘难。惠施曾讽刺庄子为盛五石水的大葫芦、臃肿卷曲的大樗树。庄子不以为然,认为正因为无所可用所以不被人利用,可以保存,正因为措大无当,所以能浮游于江海,栖息于其下,得其所哉。

他们之间除了最著名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外,还有一个关于[有情与无情]的对话:
惠施:人真个无情吗?
庄子:是。
惠施:没有情,怎么算人?
庄子:自然给了容貌,上天给了形象,怎么能不算人呢?
惠施:既然叫人,哪能无情?
庄子:这不是我所说的无情,我所说的无情,是不要以好恶伤了本身,顺其自然,不在生命上添加什么。
惠施:不在生命上添什么,怎么会有了身体?
庄子:自然给了容貌,上天给了形象,不要以好恶伤害自己,而你现在劳神于外,累得立不住,靠着树还想唱,趴在桌上就睡着了,上天给你形体,你却以诡辩知名!

取向不同,又步步紧逼,但卓越的理解力和领悟力互相激发,可以消除智性的贫困与麻木,这种贫困与麻木对于真正的思想者来说,才是真正不堪忍受的。

惠施死于庄子之前。有一次经过惠施坟地,庄子向跟随的人讲了一个故事,说从前郢地有一个泥水匠,鼻尖上沾了一点白沫,薄得象苍蝇的翅膀,他叫一个名石的木匠用斧子削去这层白沫,石木匠挥动斧子象风一样,结果白沫去了,鼻子毫无损伤。泥水匠也面不改色,一动不动。宋国国王听说了,召见木匠,要他再表演一次,木匠说:我确实那样做过,可我的对手已经死了,我无法再试。庄子黯然感叹惠施死后自己没有谈话的对手了。

在庄子哲学中,最高的自由是无所谓自由,最大的幸福是不知幸与福为何物,超然如大鹏、凤凰,如梦中的蝴蝶,这实质上也就是一种匿名的保存与高度内向的扩张-同时是收缩,绝对私人化又绝对忘我。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蒙(一说是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庄子的简介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今城关镇东城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庄子做过蒙城漆园(在今县城涡河北岸的漆园故址)吏的小官,但不久辞去。他布衣草鞋,糁汤野菜,安居陋巷著书。生活难以维持时,曾向监河侯借过粮食。楚威王闻境内庄周是有学识而贤德的人,就遣使备千金厚礼前来漆园(蒙城),请庄子为楚国宰相。使者言明楚王许以为相的旨意后,庄子笑谓楚使说:“千金可算是重礼了,相位可谓尊贵至上。可是,你没见祭祀时的牛吗?人们把牛喂养肥了,祭祀时披红挂彩,还不是牵到太庙杀了作祭品?我宁愿在淡泊无为中度日,不去做牺牛”庄子在谈笑中“喻牛辞相”,终未为楚国宰相。 战国初年,诸侯兵戎相见,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学术流派竞相而起,形成了他独特的哲学体系和思想畔,相距仅百里,故又称他们的学术思想为“老庄涡河之学”。 庄子晚年常垂钓于濮水(今城南芡河)、涡水,游于濠梁(今安徽凤阳临淮城西南)观鱼,与鱼鸟共乐,甘于清静闲居的生活。唐天宝元年(742年),玄宗皇帝颁布沼书,赐号庄子为“南华真人”,称其书曰《南华真经》。历代均有一些研究庄子的学者,其著作数百种,近年又有《庄子白话》、《庄子现代版》等问世。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生卒年尚不能断定,约与孟子同时。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另说河南商丘)人,曾任漆园吏。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也被称为蒙吏、蒙庄和蒙叟。

生平
庄子曾做过漆园(今安徽蒙城县)小吏,生活很穷。据《庄子·外篇·秋水》记载,楚威王曾派人邀请庄周管理楚国政事。庄子以宁为泥里嬉戏的龟而不为庙堂之龟为由,拒绝了楚威王的邀请。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顺应自然,追求精神逍遥无待。一直过著深居简出的隐居生活。和惠施交好。

对於庄子的行为,有些人认为这是真正的逍遥,也有人认为是愤世嫉俗的表现,清代胡文英在《庄子独见》持此观点,他说:「人只知三闾之哀怨,而不知漆园之哀怨有甚於三闾也。盖三闾之哀怨在一国,而漆园之哀在天下;三闾之哀怨在一时,而漆园之哀怨在万世。」(三闾为屈原)

《庄子》一书和其哲学思想
庄子和其弟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庄子》一书中。《庄子》现存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传统上一般认为,《庄子》一书内篇为庄子所著,外篇和杂篇由庄子及其弟子以及后来学者所著。但也有人认为外篇和杂篇的大部分篇目仍为庄子本人所著,只是著述时期不同,后人托名的作品虽然也有,但是并不多。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有《齐物论》、《逍遥游》、《养生主》等。

庄子的哲学思想大体可归纳为以道为实体的本体论、「万物齐一」的相对主义认识论,并由此引发出其独有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和相对主义诡辩倾向。以此为基础,在深刻揭露「窃国者为诸侯」的政治现实的同时,庄子与老子一脉相承,主张一种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同时,庄子崇尚一种「天人合一」,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并且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得,是精神的自由,而非名利。这种本於自然的人性论与伦理观,为后世的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可能性。 庄子的哲学提倡破除肉身我与认知我,追求超然物外的审美态度,於事於物不著痕迹。

《庄子》的其文学贡献
庄子同时也采用了一种不同於其他诸子的论说风格的方式阐述自己的思想,就是寓言的方式。这种方式让庄子的思想像水一般,不会惧怕后人的肢解。同时让他的观点不会被历史湮没。不同的时期拜读,会得更新的意义。庄周梦蝶、混沌开窍、庖丁解牛……都是其出色的寓言。庄子的文字,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宛奇葩,将先秦散文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对老子而言,庄子的思想倾於对艺术及自由的追求。从庄周梦蝶、濠梁之辩(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等事情可见。

对后世的影响
虽然不像儒家一样被奉为经典,但庄子却对后世的中国有著重大的影响。与儒家对官方意识形态的塑造不同,庄子对后世的影响主要在非官方的意识形态。许多民间的行为方式、格言据考证均源出《庄子》:

江湖一词是对后世中国非官方社会的概括性名词,源出《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
「盗亦有道」,后世非官方社会的重要行为准则,源出《庄子·外篇·胠箧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