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之谷怎么转复仇者:我收集有关 三叶豚草 的所有资料(最好附带多的照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8 19:28:03
种类,学名,特征等

是三裂叶豚草吧

1、三裂叶豚草的发生及其分布

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是菊科杂草,原产北美洲,现已传播到世界大部分地区,在国内主要分布东北地区。80年代中后期,北京市海淀区、通县、昌平县、朝阳区、丰台区曾有零星发生,其中通县发生面积8hm2,昌平县发生面积13.3hm2。1990年7月在北京市郊区顺义县马坡乡发现了面积更大的三裂叶豚草,县政府拨专款连治3年,但因经费不足,疫情尚未得到控制,并有所蔓延扩散,据1993年5月份调查,在马坡乡10个自然村的、路、渠、村旁荒地、个别农户及单位院内发现了三裂叶豚草,其范围20km2,从小孙各庄到西丰乐,马坡到向阳的公路两旁,京承铁路部分地段,均有发生,发生面积320hm2,其中粮田发生面积133.3hm2。

2、三裂叶豚草的为害

三裂叶豚草是危害人类健康和作物生产的危险性杂草,被许多国家列为检疫对象,由于该草的花粉中含有水溶性蛋白,与人接触可迅速释放,引起过敏性变态反应,它是秋季花粉过敏症(枯草热症)的主要致病原,每年8~9月,大量三裂叶豚草花粉在空气中飞扬,当花粉密度达到40~50/m3时,人们吸入后就会感染,导致咳嗽、流涕、哮喘、眼鼻奇痒或出现皮炎,每年同期复发,病情逐年加重,严重的会并发肺气肿、肺心病乃至死亡。在美国、加拿大及欧洲使上千万人致病受害,有的地方人群发病率高达30%,美国豚草的花粉年产量大约有100万t,花粉过敏症患者1460万,年治疗费高达6亿美元;在日本大阪地区,每到秋天豚草花粉症流行时,大批居民离家外出逃避;沈阳地区是我国三裂叶豚草发生严重地区之一,1987年沈阳市空气中三裂叶豚草花粉的含量是1983年的38倍,人群发病率为1.52%。

三裂叶豚草大约在本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适应期,近10年正以异常态势迅速蔓延,向农田、果园、城镇、绿化带、公路和铁路沿线及山坡荒野入侵,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在有些地段三裂叶豚草成为优势杂草种群,随着三裂叶豚草在一些地区的蔓延,其花粉对空气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三裂叶豚草不但影响农业生产,还威胁人类健康。顺义县马坡乡是旅游开发区,80年代后,这里相继建成了高尔夫球场、乡村赛马场和乡村乐园等旅游景点,旅游收入也是马坡乡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如果放任三裂叶豚草蔓延,将影响马坡乡旅游的发展,三裂叶豚草为害的潜在严重性已引起了政府、农、医和环境保护部门的关注。

三裂叶豚草混生于大麻、洋麻、玉米、大豆、向日葵等作物田间。侵入农田后,每公顷产量降低300~495kg,甚至使玉米形不成雌穗,造成无收,前苏联传入三裂叶豚草后,造成大面积农田草荒,为了防治该草,前苏联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组织调查和消灭三裂叶豚草,虽经多年努力,但至今三裂叶豚草仍是他们的重点防治对象之一。

3、防治三裂叶豚草工作的情况

(1) 三裂叶豚草为我市植物检疫对象。1993年经过调查,摸清了马坡乡三裂叶豚草发生范围,将马坡乡划为三裂叶豚草的疫区,采取封锁、消灭措施,防止三裂叶豚草继续扩散、传出。为了掌握三裂叶豚草生物学特性和最佳防治方法,市、县植保站和马坡乡农业公司成立了三裂叶豚草攻关协作组,对三裂叶豚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进行药剂防除试验。通过4年的研究,基本摸清了三裂叶豚草在北京地区的生长发育规律,掌握了生态学特性,筛选出了安全有效的除草剂,确定了最佳施药时期。经过4年连续除治,三裂叶豚草已由1993年306株/m2降为1996年的0株/m2,原来发生严重的地块现在基本上见不到三裂叶豚草,达到了封锁除治的目的。

(2) 三裂叶豚草生育期观察。1993年,对田间和不同播期生长的三裂叶豚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一般最早出苗是在4月1日~10日。由于北京地区春季干旱,土壤干燥,上半年降水量少,夏季6~8月降水集中,据我们观察,三裂叶豚草在北京地区出苗与降雨量呈正相关,一般每次降雨后,都有三裂叶豚草出苗,可一直持续到8月上旬,并可结实。8月上旬出苗的三裂叶豚草可结实8~30粒,北京地区三裂叶豚草最早现蕾于7月15日,花期40天左右,每株最多可结实种子6652粒,一般每株结种子2300~3200粒,种子于9月20日~10月5日成熟。且种子生活力可保持至少5年。

当年收获的三裂叶豚草当年播种,第二年出苗率能达到25%,6月1日前播种的出苗率占整个三裂叶豚草出苗率85%。因此,封锁防治三裂叶豚草的重点也应放在6月1日前出土的三裂叶豚草。
(3) 防治三裂叶豚草药剂筛选试验。为了找到防除三裂叶豚草的最佳药剂和最佳用量,我们连续二年进行了三裂叶豚草药剂筛选试验,第一年首先进行了不同药剂防除三裂叶豚草试验,试验地点在马坡乡农业公司院内,播期是4月9日,播种深度2~3cm,行距20cm,试验共设5个处理,即20%2,4-D丁酯1050ml/hm2,2,4-D丁酯2100ml/hm2,10%草甘膦15000ml/hm2,20%百草枯4500ml/hm2,ck小区面积15 m2,重复三次,每公顷用水量450kg。用工农-16型手压喷雾器均匀喷雾,施药日期是7月11日。从试验结果看,2,4-D每公顷用1050ml和2100ml,药后5天就可表现症状,顶端弯曲,畸形,施药第10天调查,生长点叶片变黄,药后15天叶片上出现黑色干枯,药后25天调查,每公顷用1050ml防效62.9%,每公顷用2100ml防效73%。草甘膦每公顷用15000ml,药后5天植株顶端生长点开始发黄,底部叶片翠绿,药后10天生长点变黄,茎上出现褐色斑点,药后15天生长点黑色干枯,叶片黄色,茎上褐色斑点扩大,药后25天生长点死亡,上部叶片出现黄色丝状畸形,茎大部是黑褐色。百草枯每公顷用4500ml,药后5天叶片及上部茎发黑干枯,药后10天,防效95.6%。药后35天调查,2,4-D 1050ml防效95%,2100ml防效96.4%,草甘膦防效100%,百草枯防效98%。从本试验看出,2,4-D丁酯两个处理防治三裂叶豚草效果都很好,由于施药时植株较高(平均株高80cm),所以植株全部死亡所需时间较长(35天),实际应用时的植株还可降低,每公顷用1050~1500ml即可达到理想防治效果,草甘膦和百草枯两个处理防治三裂叶豚草效果也很好,在株高不超过80cm,10%草甘膦每公顷用量11250ml,20%百草枯每公顷用量3750ml。

(4) 防治三裂叶豚草的最佳时期。在同一地点进行了不同药剂在不同生育期防治三裂叶豚草试验,试验分三个时期施药,苗期(6叶1心),现蕾前和现蕾后,试验地采用人工播种,播期为3月18日,播深2~3cm,播前用水泡地,保证土壤墒情,4月7日,开始出苗,齐苗期为4月15日,4月24日小苗拉十字,5月2日4片真叶,5月9日大部为6片真叶,株高4~6.5cm,第一次施药为5月9日,每公顷用水量450kg,第二次施药为7月16日现蕾前,株高为70~150cm,每公顷用水量600kg,第三次施药为8月4日现蕾后,株高150~250cm,每公顷用水量750kg,试验共10个处理,小区面积15m2,未设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幼苗期施药,2,4-D 1050ml,现蕾前每公顷用2100ml,防效可达99%~100%,药后20~30天,植株全部死亡,现蕾后用2,4-D 3000ml,药后30天,防效97%,但由于植株高大,死亡时间太长,生产上难以推广,20%百草枯幼苗期每公顷用3000ml,现蕾前每公顷用4500ml,现蕾后每公顷用6000ml,药后4天防效88%~100%,但未死亡的植株长出新芽,并开花结实,所以应补治一次,10%草甘膦苗期每公顷15000ml,现蕾前每公顷用22500ml,现蕾后每公顷用30000ml,苗期施药30天防效达到97%,后两个时期效果均不理想,每公顷用41%农达6000ml效果更不理想,防效仅为70%。

通过二年试验证明,防治三裂叶豚草最佳时期是株高50~70cm(7月8日~16日),使用药剂是2,4-D丁酯1500~2250ml/hm2,或20%百草枯3000~3750ml,这时期既便于防治,三裂叶豚草苗也基本出齐,又省农药又省力。

(5) 1993~1996年防治三裂叶豚草效益。在掌握三裂叶豚草生物学特性基础上,1991~1996年连续三年在三裂叶豚草最佳防治时期(株高50~70cm)用2,4-D丁酯1500ml/hm2进行防治,防效为100%,对施药困难的地块采用人工割除,2,4-D丁酯成本仅为3元,而用草甘膦每公顷成本35元,所以使用2,4-D丁酯能大大降低用药成本。马坡乡三裂叶豚草的封锁除治工作有力地促进了马坡乡乃至顺义县旅游事业的发展,据统计,马坡乡高尔夫球场、乡村赛马场和乡村乐园收入逐年提高,1993年、1994年、1995年和1996年上半年总计收入4980.9万元。4年共防除粮田三裂叶豚草533.3hm2,每公顷按挽回产量450kg计算,共挽回产量损失24万kg,折合人民币24万元,投资与受益比为1:178。

豚草

豚草(Ambrosiaspp)菊科,豚草属植物的通称。一年生草本。叶对生或互生,全缘或有裂。头状花序小,单性,雌雄异株;雄头状花序在枝端密集成无叶的穗状或总状花序;雌头状花序在上部叶腋单生或密集成团伞状;雄头状花序有多数不育的两性花,总苞片5~12,基部结合;雌头状花序仅1个无被的雌花,总苞背面有瘤或刺。瘦果倒卵形,藏于坚硬的总苞中。本属约数10种,主产于美洲。豚草(A.artemisifolia)叶互生,羽裂。三裂叶豚草(A.trifida)叶对生,掌状3~5裂。二种均原产北美,近年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均见逸生成杂草,二者均列入我国检疫杂草,其花粉是导致花粉致敏症的主要致敏源。

1、三裂叶豚草的发生及其分布

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是菊科杂草,原产北美洲,现已传播到世界大部分地区,在国内主要分布东北地区。80年代中后期,北京市海淀区、通县、昌平县、朝阳区、丰台区曾有零星发生,其中通县发生面积8hm2,昌平县发生面积13.3hm2。1990年7月在北京市郊区顺义县马坡乡发现了面积更大的三裂叶豚草,县政府拨专款连治3年,但因经费不足,疫情尚未得到控制,并有所蔓延扩散,据1993年5月份调查,在马坡乡10个自然村的、路、渠、村旁荒地、个别农户及单位院内发现了三裂叶豚草,其范围20km2,从小孙各庄到西丰乐,马坡到向阳的公路两旁,京承铁路部分地段,均有发生,发生面积320hm2,其中粮田发生面积133.3hm2。

2、三裂叶豚草的为害

三裂叶豚草是危害人类健康和作物生产的危险性杂草,被许多国家列为检疫对象,由于该草的花粉中含有水溶性蛋白,与人接触可迅速释放,引起过敏性变态反应,它是秋季花粉过敏症(枯草热症)的主要致病原,每年8~9月,大量三裂叶豚草花粉在空气中飞扬,当花粉密度达到40~50/m3时,人们吸入后就会感染,导致咳嗽、流涕、哮喘、眼鼻奇痒或出现皮炎,每年同期复发,病情逐年加重,严重的会并发肺气肿、肺心病乃至死亡。在美国、加拿大及欧洲使上千万人致病受害,有的地方人群发病率高达30%,美国豚草的花粉年产量大约有100万t,花粉过敏症患者1460万,年治疗费高达6亿美元;在日本大阪地区,每到秋天豚草花粉症流行时,大批居民离家外出逃避;沈阳地区是我国三裂叶豚草发生严重地区之一,1987年沈阳市空气中三裂叶豚草花粉的含量是1983年的38倍,人群发病率为1.52%。

三裂叶豚草大约在本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适应期,近10年正以异常态势迅速蔓延,向农田、果园、城镇、绿化带、公路和铁路沿线及山坡荒野入侵,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在有些地段三裂叶豚草成为优势杂草种群,随着三裂叶豚草在一些地区的蔓延,其花粉对空气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三裂叶豚草不但影响农业生产,还威胁人类健康。顺义县马坡乡是旅游开发区,80年代后,这里相继建成了高尔夫球场、乡村赛马场和乡村乐园等旅游景点,旅游收入也是马坡乡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如果放任三裂叶豚草蔓延,将影响马坡乡旅游的发展,三裂叶豚草为害的潜在严重性已引起了政府、农、医和环境保护部门的关注。

三裂叶豚草混生于大麻、洋麻、玉米、大豆、向日葵等作物田间。侵入农田后,每公顷产量降低300~495kg,甚至使玉米形不成雌穗,造成无收,前苏联传入三裂叶豚草后,造成大面积农田草荒,为了防治该草,前苏联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组织调查和消灭三裂叶豚草,虽经多年努力,但至今三裂叶豚草仍是他们的重点防治对象之一。

3、防治三裂叶豚草工作的情况

(1) 三裂叶豚草为我市植物检疫对象。1993年经过调查,摸清了马坡乡三裂叶豚草发生范围,将马坡乡划为三裂叶豚草的疫区,采取封锁、消灭措施,防止三裂叶豚草继续扩散、传出。为了掌握三裂叶豚草生物学特性和最佳防治方法,市、县植保站和马坡乡农业公司成立了三裂叶豚草攻关协作组,对三裂叶豚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进行药剂防除试验。通过4年的研究,基本摸清了三裂叶豚草在北京地区的生长发育规律,掌握了生态学特性,筛选出了安全有效的除草剂,确定了最佳施药时期。经过4年连续除治,三裂叶豚草已由1993年306株/m2降为1996年的0株/m2,原来发生严重的地块现在基本上见不到三裂叶豚草,达到了封锁除治的目的。

(2) 三裂叶豚草生育期观察。1993年,对田间和不同播期生长的三裂叶豚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一般最早出苗是在4月1日~10日。由于北京地区春季干旱,土壤干燥,上半年降水量少,夏季6~8月降水集中,据我们观察,三裂叶豚草在北京地区出苗与降雨量呈正相关,一般每次降雨后,都有三裂叶豚草出苗,可一直持续到8月上旬,并可结实。8月上旬出苗的三裂叶豚草可结实8~30粒,北京地区三裂叶豚草最早现蕾于7月15日,花期40天左右,每株最多可结实种子6652粒,一般每株结种子2300~3200粒,种子于9月20日~10月5日成熟。且种子生活力可保持至少5年。

当年收获的三裂叶豚草当年播种,第二年出苗率能达到25%,6月1日前播种的出苗率占整个三裂叶豚草出苗率85%。因此,封锁防治三裂叶豚草的重点也应放在6月1日前出土的三裂叶豚草。
(3) 防治三裂叶豚草药剂筛选试验。为了找到防除三裂叶豚草的最佳药剂和最佳用量,我们连续二年进行了三裂叶豚草药剂筛选试验,第一年首先进行了不同药剂防除三裂叶豚草试验,试验地点在马坡乡农业公司院内,播期是4月9日,播种深度2~3cm,行距20cm,试验共设5个处理,即20%2,4-D丁酯1050ml/hm2,2,4-D丁酯2100ml/hm2,10%草甘膦15000ml/hm2,20%百草枯4500ml/hm2,ck小区面积15 m2,重复三次,每公顷用水量450kg。用工农-16型手压喷雾器均匀喷雾,施药日期是7月11日。从试验结果看,2,4-D每公顷用1050ml和2100ml,药后5天就可表现症状,顶端弯曲,畸形,施药第10天调查,生长点叶片变黄,药后15天叶片上出现黑色干枯,药后25天调查,每公顷用1050ml防效62.9%,每公顷用2100ml防效73%。草甘膦每公顷用15000ml,药后5天植株顶端生长点开始发黄,底部叶片翠绿,药后10天生长点变黄,茎上出现褐色斑点,药后15天生长点黑色干枯,叶片黄色,茎上褐色斑点扩大,药后25天生长点死亡,上部叶片出现黄色丝状畸形,茎大部是黑褐色。百草枯每公顷用4500ml,药后5天叶片及上部茎发黑干枯,药后10天,防效95.6%。药后35天调查,2,4-D 1050ml防效95%,2100ml防效96.4%,草甘膦防效100%,百草枯防效98%。从本试验看出,2,4-D丁酯两个处理防治三裂叶豚草效果都很好,由于施药时植株较高(平均株高80cm),所以植株全部死亡所需时间较长(35天),实际应用时的植株还可降低,每公顷用1050~1500ml即可达到理想防治效果,草甘膦和百草枯两个处理防治三裂叶豚草效果也很好,在株高不超过80cm,10%草甘膦每公顷用量11250ml,20%百草枯每公顷用量3750ml。

(4) 防治三裂叶豚草的最佳时期。在同一地点进行了不同药剂在不同生育期防治三裂叶豚草试验,试验分三个时期施药,苗期(6叶1心),现蕾前和现蕾后,试验地采用人工播种,播期为3月18日,播深2~3cm,播前用水泡地,保证土壤墒情,4月7日,开始出苗,齐苗期为4月15日,4月24日小苗拉十字,5月2日4片真叶,5月9日大部为6片真叶,株高4~6.5cm,第一次施药为5月9日,每公顷用水量450kg,第二次施药为7月16日现蕾前,株高为70~150cm,每公顷用水量600kg,第三次施药为8月4日现蕾后,株高150~250cm,每公顷用水量750kg,试验共10个处理,小区面积15m2,未设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幼苗期施药,2,4-D 1050ml,现蕾前每公顷用2100ml,防效可达99%~100%,药后20~30天,植株全部死亡,现蕾后用2,4-D 3000ml,药后30天,防效97%,但由于植株高大,死亡时间太长,生产上难以推广,20%百草枯幼苗期每公顷用3000ml,现蕾前每公顷用4500ml,现蕾后每公顷用6000ml,药后4天防效88%~100%,但未死亡的植株长出新芽,并开花结实,所以应补治一次,10%草甘膦苗期每公顷15000ml,现蕾前每公顷用22500ml,现蕾后每公顷用30000ml,苗期施药30天防效达到97%,后两个时期效果均不理想,每公顷用41%农达6000ml效果更不理想,防效仅为70%。

通过二年试验证明,防治三裂叶豚草最佳时期是株高50~70cm(7月8日~16日),使用药剂是2,4-D丁酯1500~2250ml/hm2,或20%百草枯3000~3750ml,这时期既便于防治,三裂叶豚草苗也基本出齐,又省农药又省力。

(5) 1993~1996年防治三裂叶豚草效益。在掌握三裂叶豚草生物学特性基础上,1991~1996年连续三年在三裂叶豚草最佳防治时期(株高50~70cm)用2,4-D丁酯1500ml/hm2进行防治,防效为100%,对施药困难的地块采用人工割除,2,4-D丁酯成本仅为3元,而用草甘膦每公顷成本35元,所以使用2,4-D丁酯能大大降低用药成本。马坡乡三裂叶豚草的封锁除治工作有力地促进了马坡乡乃至顺义县旅游事业的发展,据统计,马坡乡高尔夫球场、乡村赛马场和乡村乐园收入逐年提高,1993年、1994年、1995年和1996年上半年总计收入4980.9万元。4年共防除粮田三裂叶豚草533.3hm2,每公顷按挽回产量450kg计算,共挽回产量损失24万kg,折合人民币24万元,投资与受益比为1:178。

入侵植物达到380多种

8月8日,记者在深圳蛇口赤湾港见到了一批搀杂着假高粱种子的大豆。这些大豆来自阿根廷,是汕头中兴油脂厂向德国一家期货公司购买的。记者看到,大豆中搀杂着一些类似黑芝麻的东西。蛇口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蒋云炳先生告诉记者,这种类似“黑芝麻”的东西就是生命力极强的入侵害草“假高粱”的种子。

所谓入侵植物就是指因人为或自然原因,从原来的生长地进入另一个环境,并对该环境的生物、农林牧渔业生产造成损失,给人类健康造成损害,破坏生态平衡的植物。

例如假高粱,它样子长得像高粱,但茎杆、籽粒中含有少量氰化物。这种植物的生命力极强,如果庄稼地里有假高粱,农作物将减产20%左右。不仅如此,假高粱的根有很强的穿透力,一株假高粱的根系加起来能有1公里多长,如果长在堤坝上,对堤坝的安全也会产生不小的威胁。因此,一旦假高粱落地生长,消灭起来难度很大。

有关文献查证,像假高粱这样的入侵植物还有很多。目前已知我国有入侵植物达380多种,其中对我国农业带来严重危害的植物有水葫芦、水花生、豚草、紫茎泽兰、飞机草、大米草、薇甘菊、银胶菊等。这些外来植物威胁着我国的农业生态系统、畜牧和鱼类的栖息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抢夺本地植物空间,带来意想不到的疾病

入侵植物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进入新环境后,生存能力非常强,抢夺了周围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养分。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能源生态建设处处长李景明告诉记者,水花生可使水稻减产45%。

在广东,薇甘菊往往大片覆盖香蕉、荔枝、龙眼、野生桔及一些灌木和乔木,致使这些植物难以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而死亡。在云南省昆明市的滇池草海,过去曾有16种本地高等植物,但随着水葫芦的大肆疯长,大多数本地水生植物如海菜花等失去生存空间而死亡,目前草海只剩下3种本地高等植物。

另外,入侵植物自身可能带有毒素,能给当地动植物带来意想不到的疾病。例如,紫茎泽兰含有的毒素能使马匹和羊患上气喘病,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曾因紫茎泽兰入侵而在一年内减少了6万多头羊,畜牧业损失达2100多万元。由于紫茎泽兰对土壤肥力的吸收力强,能极大地耗尽土壤养分,对土壤可耕性的破坏也极为严重。

铲除成本很高,威胁人类传统生活方式

入侵植物不易铲除,铲除成本也很大。如广东、云南、江苏、浙江、福建、上海等省市每年都要人工打捞水葫芦,上海市用于打捞水葫芦的费用一年就超过6000万元,而水葫芦带来的农业灌溉、粮食运输、水产养殖、旅游等方面的经济损失更大。

入侵植物的危害还不止于此。我国傣族、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周围都有其特殊的动植物资源和各具特色的生态系统。这些自然资源对当地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飞机草等外来入侵植物不断扩张、逐渐取代了本地植物资源,许多传统的农作物已逐渐消失,古老的生活方式正在被迫改变。

此外,外来入侵生物对人类健康也可构成直接威胁。每到豚草开花散粉季节,

体质过敏者便发生哮喘、打喷嚏、流清鼻涕等症状,体质弱者可发生其它并发症并导致死亡。豚草所引起的“枯草热”更是给全世界很多国家的人民带来麻烦。

盲目引进物种最易“引狼入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研究室主任万方浩博士告诉记者,外来有害植物的入侵主要有3种方式。一是靠植物自身的扩散传播力或借助自然力量传入。二是通过贸易、运输等方式将一些有害植物带入中国。记者在深圳蛇口赤湾港见到的假高粱种子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的。除此之外,国内有些机构和个人在对危害了解不清的情况下,为发展农业生产和美化景观而有意识地引进了一些植物。在这些植物中也有类似的有害植物。在这方面我国有过惨痛的教训。

20世纪60—80年代,中国从英美等国引进了旨在保护滩涂的大米草。近年来,这种植物在沿海地区疯狂扩散,其覆盖面积越来越大,肆意蔓延的大米草不仅破坏了近海生物的栖息环境,还使沿海养殖的多种生物窒息死亡。另外,这种植物还堵塞航道,影响船舶出港;阻碍海水流动,导致水质下降引发赤潮;与沿海滩涂植物竞争生长空间,导致本地植物死亡等等。因此,我们应该从源头上堵塞有害植物入侵渠道。

把有害植物挡在国门外

入侵植物危害不断显现,使人们意识到,“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一样值得重视。为了维护生态安全,一方面要把有害植物挡在国门之外,另一方面要治理国内的有害植物。

首先是从源头上杜绝有害植物入侵,加大检验检疫部门对有害植物的检查力度。目前,有关的检验检疫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受到了比较严格的专业培训,接受了相关专业的高等教育,再加上工作中积累的检验检疫经验,通常情况下,已知的有害植物很难逃过他们的眼睛。

另外,为了从检验检疫上更好地堵住有害植物的入侵,我国还经常派有关的检疫检验人员前往进口植物的原产地进行考察,了解当地的土壤里有什么污染、植物生长过程中有什么病虫害、田间有哪些害草容易混入产品等等。根据他们的了解,南美国家的田中就长有假高粱,估计大豆中混杂的假高粱种子是机器收割时一起打进来的。

生物防治是治理国内有害植物的最佳方法

对于已经侵入国内的有害植物,最常用的方法是人工拔除和使用化学药品。北京密云县在这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北京市密云县,三裂叶豚草这种入侵植物正威胁着当地的生态环境。

这种植物“身材魁梧”,最高的达到4米多。这里的三裂叶豚草长得密密匝匝,北京市农业局的同志介绍说,这种草的生命力很强,在恶劣的环境下可以存活5年,它的种子随风而走,一旦落地生根就不易铲除,其周围很难再生长其他植物。记者用手拔了一株,发现这种草长得很扎实,用手拔除很费劲。

据说,有的三裂叶豚草草茎有手腕那么粗,靠人力往外拔非常费劲,对付它们就得用刀来割,还要戴上保护手套,工作量很大。除此之外就是用化学药品,但局限性很大,因为有的豚草散布在其他作物中间,大规模用药不仅成本高,还有可能对其他植物造成危害。

万方浩博士正在研究用生物方法来对付入侵植物。为此,他走访了很多有害植物的原产地。因为原产地往往都有这些有害植物的天敌。如果把有害植物的天敌引到中国来,就有可能制约有害植物在中国的蔓延。

万方浩博士说,目前已经发现三裂叶豚草的天敌是一种美洲蛾子。经过试验,这些蛾子只咬三裂叶豚草,不会咬别的植物。因此,北京密云所面临的三裂叶豚草灾害有望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