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 英语作文:关于"五一创新素质实践行"的有关信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1 02:16:01
急用!!!重赏:如何显示以及有关信息?

变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在教学方面面临三大改革:教学内容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这三项改革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和考试评价的改革不断推进,受教学内容和考试评价制度制约的教学模式应如何变革?这是教育界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教学模式变革的思路,并总结了武汉市依据此基本思路实施的“创新素质实践行”教改实验。

  一、变革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路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1)重负低效。传统教学模式“加时之风”、“题海之术”、“灌输之道”盛行,结果教师累、学生苦、家长难,教学成本 (代价)高、效率低。教学走进了“低效率——重负担——低效率”的怪圈。(2)物式灌注。 知识本位的物式目标成了教学的惟一目标,全盘讲授的物式灌注成了教学的惟一方法,量化评分的物式评价成了评价的惟一手段,整齐有序的物式管理成了组织教学的价值标准。这种物式灌注的教学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被挪用,自主思维的空间被挤占。(3)教师主宰。 现在教学模式逐渐由“三中心”演化为“五中心”,即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教学以讲解为中心,教师讲解以教材为中心,教学价值以应试为中心。“五中心”导致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单向传输的关系,致使学生自学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思想自律能力缺乏。(4)主体缺失。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教学的社会价值而忽视其促进个人发展的价值,教学活动被看作是为社会生产人才“标准件”的流水线,按照固定的模式,把千差万别的学生经过反复的打磨,最后塑造成一个个标准“产品”,学生没有真正被看作学习的主体。(5)知能脱节。传统教学为实现较高的智育目标,一直比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最终形态的掌握水平。反映在教学方法上是重接受、轻探究;重用脑、轻动手(实践);重记忆、轻应用;重结果、轻过程,使得知识只能以孤立的形态而不是以相互联系的形态为学生所接受。(6)发展畸形。教学中单纯重智能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只训练了学生的即期应试能力,对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须的非智力因素(也有人称作人格因素)的培养比较忽视,以致于不少学生表现出智商高而情商低的畸形状态。

  针对上述弊端,笔者认为变革传统教学模式需要采取以下思路。

  (一)增效减负,创建“低耗一高效”的教学模式

  从经济学意义上理解的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教学效率,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课堂教学中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用的课时越少,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在一定的课时内,教学的内容越多,学生的收获越大,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有学者认为,课堂教学实际教学时间是有效教学时间、无效教学时间和负效教学时间的总和。实际教学时间是教师和学生投入课堂教学中的时间总量,有效教学时间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取得直接学习收获所消耗的时间,而在课堂教学中与完成教学任务无关的时间消耗,甚至发生负作用的时间耗费,则称为无效教学时间和负效教学时间。值得强调的是,所 谓有效、无效和负效教学时间都只是相对概念,只有当教育者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规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教学时间才能得到放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长时间练习之后会发生“高原现象”,即当练习达到一定的时间后,练习效果不再随练习时间增长进一步提高的现象。由于过长时间的练习,练习者的兴趣降低,影响积极性或创新精神的发挥。①在传统的教学中,教育者的学习要求与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不总是相匹配的,简单灌输式的教学使学生极易产生心理疲劳,感到学习负担沉重。“高原现象”发生的规律,提示着教育者,教学模式的变革应首先从摒弃时间的绝对增量等同于有效教学时间增量的教学指导思想做起,把自主时间还给学生。尽量减少甚至消除无效教学时间和负效教学时间,尽量增加有效教学时间。要合理分配时间;不能随意延长学生的课业时间;不能剥夺学生的自由发展和体育活动时间;不能人为地挤占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不能掠夺学生生理所需要的时间。要精心设计作业,控制作业总量,达到少而精;实行弹性作业制度,按“必做”和“选做”提出不同要求;禁止布置惩罚性作业;要改变传统的单一性作业方式,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做作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②为了增效减负,要注意合理教学搭配,要提倡“六减六增”,即减不必要的机械记忆的负担,增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减硬性统一的课业负担,增弹性作业;减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学生的生活能力培养;减“接受”性负担,增“探究”性活动;减苦学负担,增乐学情感;减被动负担,增主动发展。

  (二)“重学善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武汉市教科院一项关于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调查表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在回答“你认为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师因素主要是: A. 教学态度;B.学识水平;C.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问题时,同学们的选择结果是:A.191人,占17%;B.151人,占13%;C.811人,占70%。可见同学们认为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教学态度,最后才是学识水平。这就告诉我们,在研究制约教学效率的外在因素时,要特别重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这是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也曾敦促我们教师,“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③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必由之路。“重学”的关键是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讲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善导”的关键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认知基础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教学方法与艺术,减少时空占领,浓缩教学内容,应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问题上,实施精讲的方式。通过教学使学生由“讲三得一”转变到“讲一得三”,真正使学生获得系统有序、结构合理的知识,以利于他们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三)以人为本,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边教育

  要革除前述教学“五中心”的弊端,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以人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的。现代教学体现以人为本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学的中心应由教师转移到学生;另一方面,教学工作应反映出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④因此,教学模式的变革应强调教学参与者的多边互动和多种学习方式的共存发展。教学参与者多边互动的具体要求:一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与学生分享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学习收获与灵感;二是教师要能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发现和提出问题,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表达研究成果;三是教师要努力创造生生之间的彼此交往、互相质疑的机会,让学生的新发现和新思维能够互相影响、互相激励,产生链式反应。多种学习方式共存发展要求:一是要确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育人目标,充分认识多种学习方式的教学价值;二是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实现因材施教;三是要提供一种跨越时空和突破教与学界限的学习平台,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基于丰富资源的学习”、“基于真实情景的学习”、“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访问的学习”、“任务驱动式的学习”、“互动合作的学习”等等,摸索出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面向“三个世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认识世界的范畴也发生了改变。他们面对的世界,除了单纯的语言文字世界之外,还有被许多教育者所忽视的经验世界和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网络虚拟现实世界。学生认识客体的这一变化,决定了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也要作出相应的变化,同时也要求教育者要根据这一变化实现教学模式的超越和突破。除向书本学习外,要使学生通过体验,增强对现实世界的认识;通过“从做中学”,增强知识的应用水平,提高综合能力;通过网络学习,增强认识网络虚拟现实世界的能力。可以说,面向“三个世界”的学习,已成为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改变“听多、问少、动手差”的局面,把实践看作是教学活动的必要环节,提倡体验教育和“手脑”并用。体验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思想。只有经过体验,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⑤在构建新教学模式的工作中,要特别重视学习载体的营建工作。

  (五)注重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传统教学忽视探究性学习,接受性学习“一统天下”。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使学生在进行接受性学习的同时,加强探究性学习。重视探究性学习就是要改变“容器”式的物式灌输,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一个充满激情的“火炬”。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形式。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既不起因于主体(成熟论者所强调的),也不起因于客体(行为主义者所强调的),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⑦在教学当中,这种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就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探究而不是教师的直接传授(行为强化)。对象性活动理论认为,现代教学“试图通过活动来引发学生主体与环境客体之间互相作用,从而塑造和建构教学活动主体,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⑧。其观点表明,探究本身不仅有助于知识的掌握,更直接促进了主体精神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灌输”、“识记”的“填鸭”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让他们去观察、去发现、去感悟、去思考。充分尊重青少年的探究本能和个性,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自主时间还给学生。把学生引入到“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活动。

  (六)关注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鲜明的个性

  成功与否的因素包括:智商、情商、心商、交际商、适应商的高低。在个人获取成功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贡献率大大高于智力因素的贡献率。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像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等。非智力因素指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意志力是成才的柱石。高尔基说:“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有力。”⑩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建设:激发动机、引导兴趣;培养情感、增强自信心;培育意志力;重视良好性格的塑造,培养全面发展、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人。

  二、变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为了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武汉市在国家教改精神的指导下,依据上述思路,于2001年初全面启动了以“创新素质实践行”为主题的教学改革实验。“创新素质实践行”是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和社会开展实践活动为途径,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实行学校与社会、课堂与生活、知与行相结合的一种开放性创造性教育改革。它是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学的弊端而实施的一种教与学的变革,是集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和学习方法为一体的一种教育范式,是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抓手”或载体。这项改革力图实现以下六个结合。

  (一)学校与社会、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使各学科知识在学生实践中延伸、综合、重组、提升;让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各学科教学中拓展和加深。“创新素质实践行”注重课内教育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求知,在社会中成长,使学生在面向语言文字世界、经验世界和网络虚拟世界中发展。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咨询、帮助和服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和能力,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运用探究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投入生活、亲身实践、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强调在“做中教”、“做中学”,主张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或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模拟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扩展视野、增加知识、发展兴趣和爱好,形成健全的人格。充分尊重青少年的探究本能和个性,引导学生学会从复杂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发现新问题、获取新信息、探索新规律。在教学中,打破学科教学“条块分割”的状况,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武汉市第十一中学组织学生开展了“走出长江,了解长江”系列活动,对长江多条支流源头的生态状况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支流对长江的直接影响。校外社会调查和独特的实践教育使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且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锻炼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相结合

  提倡生活体验教育和城乡交流学习,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创新素质实践行”在体验教育方面强调“五重”,即重体验——强调直接经验在学习和学生成长中的价值。重过程——强调对学习过程的重视。知识掌握的数量与质量不是教学活动的惟一追求,学习过程本身在学生成长中的价值要得以认定,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应受到重视。重应用——学以致用是活动的基本准则。如学生撰写的“呼唤‘绿色实验’”一文,对实验室污染提出了极有价值的解决办法,获全国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银奖。重参与——主张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如“请关注社会底层”、“敬老院调查”等报告,表现出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参与管理的主人翁意识。重合作——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如“关于东湖水污染的调查和防治建议”、“关于武汉街头废弃物的调查报告”等,都是学生团体合作研究的成果。

  (三)社区服务、基于社会资源的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

  开展假期社会实践和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所谓基于社会资源的学习,就是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的配合下,通过对各种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完成在学校以及走向社会的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过去,在假期,孩子走出校门没有欢呼雀跃的笑容,“补习”、“培优”成了他们假期的主旋律,孩子被压得透不过气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各区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假期非课业学习实践活动。武汉市桥口区古田路中学与军事经济学院,共建了少年军校;东方红小学与海军工程大学共建了少年海校;新合村小学与消防中队共建了少年消防学校;桥口路小学与交通大队共建了少年警校等,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展“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武汉市新洲区第一中学自2001年以来有30多个学生社团开展大规模的“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如“社区关注者”协会深入社区,访贫问苦;“时政沙龙”关心时政,尽显当代中学生报国热忱;“(文昌园)编辑部”参与校报的撰写、编辑;“学生记者团”积极投身环保,关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此外,学校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完善学校网站,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在网络背景下开展自主性学习提供了良好外部条件。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量大的特点,学习对资料的检索与分类,感受到网上收集资料的乐趣,获得信息判断、筛选等能力的锻炼。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参加网上征文活动,许多学生还设计制作了突出自己个性的主页。

  (四)科技教育、创新实践与创造发明相结合

  通过科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为了通过科技教育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一些学校在必修课中渗透科技教育,选修课中开设科技教育专题,活动课中强化科技教育,校外加强科技发明创造的综合实践活动,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技发明四个方面推进科技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武汉市邀请中科院院士袁隆平教授等一大批科学家为中小学生作科普报告,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增强了学生科技创新的意识。一些学校还大力鼓励学生参加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劳动体验,强调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和操作能力。如武汉市江岸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指导各校成立了各类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活动兴趣小组。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陶冶了学生性情、发展了个性。目前有30余件小发明、小论文、科幻画和环保实践活动获市级评比一等奖,并被选送参加省、全国创新大赛的评比。根据武汉知识产权局的统计,2002年全市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2260余件专利申请中,有近百件专利申请人是中小学生。省实验中学高一学生邱羽中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液晶数码在对称变换下的不变性研究”,在第52届国际工程与科学技术大奖赛中获优秀奖。科技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的天空,展开创新的翅膀自由翱翔。

  (五)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与教材建设相结合

  在学科教学中使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相联系,把“创新素质实践行”理念和方法有机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去。一些中小学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将“创新素质实践行”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纳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体系,从时间和空间上为“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单位、中小学纷纷组织力量,编写有关地方、校本教材和读物,提出适应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参考选题,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小学“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课题系列。作为湖北省惟一的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武汉市武昌区,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以“创新素质实践行”为抓手,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在课程设置上,明确把“创新素质实践行”纳入课程计划,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时间安排上,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3课时。如武汉市首义路中学、首义路小学和中山路小学通过辛亥革命武昌起义90周年“首义寻踪”实践活动,形成了“首义文化”课程系列。

  (六)教学模式变革、激励机制创新与考试评价改革相结合 为使改革实验具有制度保证和坚实的社会基础,推动“创新素质实践行”的深入开展,我们改革了招生考试制度,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纳入考评指标体系,制定并落实优录政策,形成了学生参与“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的激励机制。两年来,根据“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的要求,武汉市对中考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2001年,重点改革了中考招生制度,打破升学常规,实行考试与保送并举的招生办法。一批优秀学生享受了优录政策,其中一部分特别优秀学生免试进入重点中学。2002年,在完善优录政策的同时,深化考试制度改革,中考学科从命题指导思想到考察内容都作了调整。例如政治学科要求学生联系“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谈个人的亲身体会、感受和收获;语文学科加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语文能力的考察,引导学生“在成长中读写,在读写中成长”,体现在实践中创新的要求;数学学科强调结合现实情境问题和开放性试题,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英语学科在内容上贴近学生生活,要求学生运用社会实践经验来认识材料、分析处理材料;物理学科注重教学内容同重大的科学、技术、社会问题密切联系,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实践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学科结合社会生活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考察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学科则要求学生结合社会实际,作出自己对历史问题的思考。激励机制的建立,极大地调动了中小学生参与“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的积极性,赢得了社会的广泛支持,为全面推进“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注释:

  ①李维.心理学百科全书(2).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447。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2]黄煜峰,雷雳.初中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3]熊启风.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刍议[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1(11)(增刊).

  [4]吕型伟,阎立钦.面向21世纪我的教育观[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5]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该文的写作基于作者在武汉市任副市长时推动的教改实验。 武汉市政府陶宏斌同志和武汉市教科院张汉强同志参与了调研和讨论。

  作者简介:辜胜阻,武汉大学教授、湖北省副省长(武汉430072)

  ②陈剑华.中小学作业形式、作业评价问题的思考, www.edu.cn/20020128/.

  ③陈宗祥.创新教育: 教育改革的核心, www.edu.cn/20010830.

  ④王鸿江.现代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244-245.

  ⑤张卓玉.体验与探究: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N].光明日报2001—3—23.

  ⑥张崇善.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 www.edu.cn/20020124/,

  ⑦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

  ⑧张天宝,王攀峰,试论新型教与学的关系的建构 [J].教育研究,2001,(10).

  ⑨⑩人民教育出版社.家庭系列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www. pep.com.cn/200212/.参考文献:

  创新教育是当前热门话题。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什么关系,两者如何结合?本文就创新素质教育的提出 与实施,谈谈想法与看法,供研究与参考。
  一、关于创新素质教育的提出
  创新素质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的创造实践活动而产生,并逐步明确,逐步形成的。创新素质教育,是从创造 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不断衍化而生成的。
  有关创造教育的思想是本世纪初提出来的。1936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了提高职工的创造能力,首次开 设了《创造工程》课。它不去研究发明创造出来的成果,而是专门研究成果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后来人们把这 门科学叫做创造学。而把创造学运用到社会或学校教育上,则称之为创造教育。创造教育是创造学的分支,是 专门研究人类发明创造活动的规律及其运用的。
  在我国明确提出创造教育的是近代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于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 明确提出了创造教育的理论。设立“育才创造奖金”,发表《创造宣言》,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 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并提出对眼、手、脑、嘴、时、空的6大解放,还进行了大量创造教育的实践, 培养出了一批创造型人才。
  50年代,美国、日本等国先后建立了有关创造性教育学校,在普通学校里开设了相应课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11届3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教育三个面向及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 布以后,我国的创造教育研究与实施,在教育内部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成立创造学会等学术团体,就培养新 一代的创造能力的重要意义、培养目标、方法原则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产出了不少论文,出版了一些著述。但 没有生成热点,仅是少数研究部门与一些学校的实验活动。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严肃指出,教育必须克服“脱离实际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 向”,“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 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 ,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国家教育部指导下,基础教育大面积实施素质教育,开创了教育新局面,为创 造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与天地。
  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 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党的十五大,江泽民主席又多次提到创新。1998年 11月24日,江泽民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又强调“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 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造”。朱róng@①基于1999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科教兴国部分对教育又强 调指出: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 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 设者和接班人。国家领导关于创新

寒暑假,武汉市中小学生有一个重要的实践活动,就是创新素质实践行。但是,一些学生想实践,却苦于不知从何处入手。近日,武汉六中初中部的戴建勇老师就这一主题为全校学生作了一场报告。

五类实践内容

这几年学生所做的社会实践,可以分为社会热点、探究学习、发明创造、建议建言、关爱关注等五类。

沙市田家炳中学初三女生刘又嘉的爷爷连续两次经历肾结石的手术,伤口缝缝拆拆,十分痛苦,激起了刘又嘉发明“手术拉链”的灵感。经过反复实验,最后发明获得了成功。

近些年,学生们热衷申请专利,这一类发明创造的社会实践比较受中小学生的欢迎。2002年,武汉六中初二女生王昊上书副市长涂勇,建议绿化轻轨。王昊的家就在轻轨一号线旁。夏天,轻轨灰白色的高架桥裸露在炙热的阳光下,反射着强烈的光线,刺得人睁不开眼。王昊在北京和深圳旅游时,看到那里的高架桥全被绿色植物所覆盖。

假期,王昊到轻轨建设工地实地调查,并上网查阅资料,写了一份长达3000多字的《关于武汉轻轨建设适度超前绿化的建议》。事后,轻轨公司回信,已与园林部门商议,尽快拿出轻轨的绿化方案。最后,王昊的这份调查报告被评为武汉市创新素质实践行一等奖,中考获得加10分的优录。近年来,不少中小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向政府建议献言。

结合这五类实践内容,学生该如何确定选题呢?戴老师建议,学生可结合社会热点,如节约社会、和谐社会等;可结合自身实际,如乘车难、堵车严重;可结合时代发展变迁,如旧城改造;可结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如动漫、卡通书、网络;还可结合一个永恒的话题———环境保护,来做社会实践。

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当学生确定好选题,开始做实践时,要注意保留调查的问卷、图片、录音录像资料等。当实践完成,需要专家对其进行评价或者请专家论证其可行性时,一定要保留相关的证明材料。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调查时注意安全,学生在实践中应尽量避免受到伤害,例如暗访性的实践不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