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征服中国人:郑板桥的书法为什么叫“六分半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22:43:47

“六分半书”是清代郑燮(郑板桥)书法的别称。郑板桥的书法,本来是学黄庭坚的,后来参以“八分”(“八分”即指东汉时期成熟的隶书,称作“八分书”), 再加入兰竹笔意,就建立了自己的书风。这种书体已不是原来的“八分隶书”,而介于楷隶之间,又有少许兰竹成分,所以称“六分半书” 。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1693—1765),清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擅画兰、竹、石。生平以画为第一生命,死后书家名声却高于画家的名气。郑板桥书法,世称之为“六分半书”,书中真隶行书相参、布局上字形大小不一,书体有架势,有笔力,金石味浓,扑茂劲拔、奇秀雅逸、方方圆圆、正正斜斜、疏疏密密,排列穿插得十分灵巧和别致。这种创格和变体,一改当时书法界“滑熟”、“媚俗”的风气,对当时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清?农在郑板桥道情十首书卷题跋为:“板桥先生一代之奇人也。其文奇、其字奇。观其文,迹其字,而先生跃跃见于纸上。篆者吾知其为篆,隶者吾知其为隶,六朝吾知其为六朝,真行草三体,吾知其为真行草三体。若不论其为篆为隶为六朝为真行草,而一以贯之,合无数眷属为一眷属,而其意中并不知有无数眷属,直视为一眷属,于先生外,吾见亦罕。”清何绍基亦题跋曰:郑板桥“一生跌宕牢骚,奇趣横溢……字傲山谷(黄庭坚),间以兰竹意致,尤多别趣。山谷草法源于怀素,素师得法于张长史(张旭)其妙处在不见起止之痕。”而清代才子袁枚亦曾讥笑郑板桥的书法为“野狐禅”,有失“国色天香”的自然之情。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1693—1765),清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擅画兰、竹、石。生平以画为第一生命,死后书家名声却高于画家的名气。郑板桥书法,世称之为“六分半书”,书中真隶行书相参、布局上字形大小不一,书体有架势,有笔力,金石味浓,扑茂劲拔、奇秀雅逸、方方圆圆、正正斜斜、疏疏密密,排列穿插得十分灵巧和别致。这种创格和变体,一改当时书法界“滑熟”、“媚俗”的风气,对当时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清?农在郑板桥道情十首书卷题跋为:“板桥先生一代之奇人也。其文奇、其字奇。观其文,迹其字,而先生跃跃见于纸上。篆者吾知其为篆,隶者吾知其为隶,六朝吾知其为六朝,真行草三体,吾知其为真行草三体。若不论其为篆为隶为六朝为真行草,而一以贯之,合无数眷属为一眷属,而其意中并不知有无数眷属,直视为一眷属,于先生外,吾见亦罕。”清何绍基亦题跋曰:郑板桥“一生跌宕牢骚,奇趣横溢……字傲山谷(黄庭坚),间以兰竹意致,尤多别趣。山谷草法源于怀素,素师得法于张长史(张旭)其妙处在不见起止之痕。”而清代才子袁枚亦曾讥笑郑板桥的书法为“野狐禅”,有失“国色天香”的自然之情。

清代郑燮(板桥)法书的别称。郑燮以隶书笔法形体掺入行楷,又时以兰竹画笔出之,...此书体介于楷隶之间,而隶多于楷,隶书又称“八分”,因此郑燮谑称自己所创非隶非楷的书体为“六分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