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了还能长高么:焦点访谈4月30日到5月4日的主要内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7 02:52:14
我想要焦点访谈4月30日到5月4日的主要内容(2006年)
要主要内容 标好时间 谁主持的

4月29日
《这里还在建高尔夫球场》
主持人 翟树杰:
在我们国家土地是十分稀缺的资源,为了执行保护土地的基本国策,国家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土地保护措施。2004年1月10号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在新的政策出台之前,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一律不得批准建设新的高尔夫球场项目。2004年1月之前未办理合法手续,以及获得审批但是尚未动工建设的一律不得开工,可是在江苏省的江阴市,一家高尔夫球场的扩建工程却就要开工了。

解说:

来到江苏省江阴市澄江镇黄山村,一眼就能见到村里荒着的这一大片地。4月的江南已是春暖花开,这地里的荒草自然也就枝繁叶茂地长到了大半个人高。

记者:

怎么这地都荒成这样?

江苏省江阴市澄江镇黄山村村民1:

我们这个地方要叫我们老百姓拆迁,拆迁好几年了,他就叫我们稻子不要种,种下去就收不到稻子了。

江苏省江阴市澄江镇黄山村村民2:

还有的人,我们这里准备想把这开起来养鱼,他说你养了鱼本钱都不够,他叫你荒着,叫你不要养鱼,鱼苗都放了,后来人家没有敢养鱼。

记者:

你们这里有一片有多大面积的土地?

江苏省江阴市澄江镇黄山村村民2:

我们这里总共加起来300多亩地。

解说:

300多亩的地,在人多地少的江南可不是个小数目。那么这么大块的稻田怎么一荒就荒了好几年呢?在黄山村一户居民家的墙上,记者看到3月10日江阴市有关部门刚贴不久的一张告知书,从告知书上可以看出,这片荒地可能不久就要新建什么项目了。

盛达生 江阴市澄江镇黄山村村委会主任:

应该就是高尔夫球场用地。

记者:

你们听说要做高尔夫球场,要征用?

盛达生:

对。

解说:

在黄山村,和这片荒地一路之隔的地方的确可以看到有一个高尔夫球场。可是据记者了解,高尔夫球场项目全国早在2004年就已经停止审批和新建了,而且国务院办公厅的这份文件还规定,2004年以后即使是项目经过审批,用地手续已经办好,但尚未开工的项目也都不准再动工了,那么江阴市的这个高尔夫球场怎么还要扩建呢?在这里记者看到,这家占地上千亩的龙涛国际乡村俱乐部共有三块球场,以江阴著名的要塞山为中心,几乎全部处在国家级的江阴要塞森林公园内。那么这家高尔夫球场又是怎么建到森林公园里来的呢?记者首先来到了负责球场立项工作的江阴市发改局。

章湛 江阴市发展和改革局社会发展科:

我们的江阴市政府按照程序向上报,当时建设叫球类运动中心,又叫国际乡村俱乐部。

记者:

当时市里面既然非常想在当地搞一个高尔夫球项目,为什么没有直接以高尔夫球项目来申报,而是以俱乐部的名义来报呢?

章湛:

可能是这样,市政府考虑到各方面的情况,觉得是不是申请高尔夫球场,一时可能也没拿定主意,所以我们就报了一个球类运动中心,随后在建设过程当中不断做了改变。

解说:

本来要建一个球类运动中心,可现在却变成了一个高尔夫球场,那么在建设过程中究竟是因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呢?在江阴市发改委,由于种种原因记者始终没能见到江阴市要塞山附近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国际乡村俱乐部的立项方案。不过,在这份2003年的江阴市政府市长会议记要上我们可以看到,在省有关部门批准建设球类运动中心的计划以后。2003年4月,江阴市政府就定下了要建一座高尔夫球场的计划。在江阴市国土资源局的盛达土地储备中心,记者见到了这680多亩地的用地协议和一些涉及到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审批材料,其中就包括了黄山村现在还荒废着的那300多亩地。

记者:

600多亩地是什么时候开始办的征用手续?

凌柏松 江阴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副主任:

征用手续是2003年。

解说:

在现场,记者看到的是一个占地上千亩的高尔夫球场。可是在国土局我们却只看到了680多亩地的相关用地手续,那么其它的地又是谁的呢?

凌柏松:

这块土地可能是租用的。

记者:

租用哪个单位的?

凌柏松:

这个倒不太清楚。

记者:

不太清楚?

凌柏松:

不太清楚:

解说:

一个占地上千亩的高尔夫球场,办土地出让手续的只有680多亩,剩下的好几百亩地市国土资源局方面居然都不知道是谁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还是在2003年市里筹建球场的协调会议记要上,记者发现参加会议的除了江阴市国土部门以外,江阴市农林局和江阴林场的主要负责人也都参加了会议。那么建球场需要另外的地是不是由林业部门提供的呢?

唐京东 江阴龙涛国际乡村俱乐部有限公司总经理:

整个球场土地取得是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通过挂牌拍卖拿到的土地,这部分土地大概是在700亩不到,600多亩。另外一部分是通过合法手续取得的租用的林地,租用期是40年。

记者:

租用林地的这一块是跟哪个部门租的?总共有多大面积?

唐京东:

总共的面积是871.4亩,我们跟江阴农林部门租的。

解说:

在龙涛国际乡村俱乐部,记者见到了一份2003年3月3日由江阴市农林局颁发的林权证,林权证上清楚地表明江阴市农林局将要塞山森林公园871.4亩的林地,以及林地上面森林树木的使用权转让给龙涛国际乡村俱乐部,转让期限40年。

记者:

这个证在什么情况下办的?你们的依据是什么?

夏源秋 江阴市农林局局长:

办林权证很简单的,林权证法律上规定,我是林木所有者,我向你申请,申请以后我们查清楚你的权属问题,这个林地是你的,经过公告以后就可以发给你。

记者:

这个林地的所有者是林场是没有错,但是它是用来给这家公司使用的,而且很显然它是作为高尔夫球项目来做的话这也可以吗?

夏源秋:

这是给他使用,按照文件上面怎么规定我就怎么批,是这样意思。

解说:

江阴市农林局的夏局长说的文件就是这份林权证上提到的江苏省林业厅2002年林政第27号文件。在文件上记者看到,省林业厅要求在不改变林地性质的情况下,江阴林场可以把这871亩地租给新加坡的这家公司40年,以合作新建江阴要塞生态旅游渡假村。

王晓南 江苏省林业局计财处副处长:

实际上是联合开发,实际它的本质是联合开发,也不是转让。

记者:

你觉得现在乡村俱乐部建这么一个高尔夫球场也属于合理利用开发范围之内吗?

王晓南:

这个当时报批的时候是以生态旅游的名义,而且是经过计划部门审批。我们林业同时批他以后,我们给它做了特别限定的条件,一个不得随意变更林地的性质,第二不得随意把林地变为非林地。

记者:

目前你们看原来的林地现在性质变了没有?

王晓南: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我2002年11月份我就换了岗位了,我就不干这个事了。

解说:

省林业厅林政处原来的这位处长说,由于工作调动,所以他不清楚那里的情况。那么现在林政处的领导又了解不了解这租出去的地如今的状况呢?

吕祥生 江苏省林业局林政处处长:

这个问题我是新上任的处长,林政处长。

记者:

您到任……?

吕祥生:

到任一年时间。对原来的这个情况我不太清楚。

解说:

发个文件,871亩地就这样租出去了,可这块地会用来做什么呢?却谁都说不清楚。这样一来,文件上说的不要改变林地性质,转为建设用地要依法申报的要求实际上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顾迅建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政策法规处处长:

林地它也是作为农用地的范围,涉及到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话,应该由土地部门统一管理。它这个情况,建高尔夫球场应该属于转用了,涉及到改变原来的土地用途了,应该办理土地审批手续。

解说:

这样,在江阴市政府的协调之下,龙涛国际乡村俱乐部高尔夫球项目所需要的1500亩土地,江阴市国土局以新建球类活动中心的方式申报来了682亩,江阴市林场以合作共建江阴要塞旅游渡假村的方式转让了871亩,两块地凑到一起,一个18洞高尔夫球场的土地问题就顺利地解决了。而接下来,地一到手之后,江阴市有关部门大笔一挥,便把其中的120亩地另派作了其它的用场。

记者:

我们看到在这其中有这么一项,一个商住的面积是120亩,这个是怎么定下来的?

凌柏松:

这个我们当时政府跟外商,新加坡的外商谈的时候,建一个高尔夫球场可以开发120亩土地的商品房,给他商品的开发使用权。

解说:

占地1500亩的高尔夫球场里面还可以建120亩的商品房。这么好的项目到手了,自然不能轻易放弃。这样到了2006年3月,也就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国暂停新建高尔夫球项目的通知下发三年以后,黄山村这搁荒了三年的380亩地便又开始复苏了。

记者:

按照江苏省土地管理的有关条例里面规定,像这种土地闲置两年以上要收回这一块,具体这个没有执行?

凌柏松:

没有执行。

记者:

还给他留着?

凌柏松:

对。

记者:

今年开始要开工使用了?

凌柏松:

对,是这个事。

主持人:

实行极其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珍惜和保护每一寸土地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可是在江苏省江阴市,一些负责土地管理工作的部门却想方设法不顾国家对于高尔夫球场项目审批的相关规定,把个别企业利益置于法律政策和农民的利益之上,从而损害了国家和当地群众的利益。

4月30日
《究竟有多少遇难者》
主持人 翟树杰:
4月26号晚上,河南省郏县大刘山煤矿发生了一起瓦斯爆炸事故。大刘山煤矿是一个技改矿,属于违法生产。矿难原本是一个不该发生的悲剧,但是记者在现场的调查表明,这起矿难发生后,却上演了一出更不该发生的闹剧。

解说: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的大刘山煤矿是一座国有整合煤矿。今年4月26号晚9点50分,这座煤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瓦斯爆炸事故。4月29日,记者赶到了这里。此时,救援工作已经结束,在矿里记者见到仍停放在这儿的四名遇难矿工的尸体。按照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当煤矿发生矿难时,矿方应该在第一时间如实地向当地人民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进行报告,以便组织开展有效的救援和抢险工作。但是,大刘山矿的负责人却在事故发生后隐瞒了情况,自己组织人员开始抢救。

记者:

救援工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李庆安 河南省郏县大刘山煤矿矿工:

救援工作从9点吧,就是9点40左右发生的瓦斯爆炸,直到1点我们才去了。

记者:

当时展开救援的是哪些人?

矿工:

4点班的人。

记者:

是本矿的人?

矿工:

嗯,本矿4点班的人。

记者:

有没有外来专业的救护队伍?

李庆安:

没有,没有报警。

解说:

据李庆安介绍,伤员被救上来之后并没有专业的医护人员立即救治,直到三四点钟矿上才派出车辆开始陆续往外运送伤员。由于李庆安的哥哥也受伤了,于是李庆安随同矿上的工作人员一起开着一辆小面包车拖着七名伤员送往医院。然而令李庆安不解的是,这辆面包车不是驶向15公里外的郏县,也不是50公里远的平顶山市,而是向着100多公里以外的郑州方向驶去。

李庆安:

农村人就是讲究一点实惠,就是抓紧时间,哪怕是早一会儿,病人能及时治疗这我都满足了,我并不要求啥。

解说:

据了解,大刘山煤矿是一座技改矿,按规定根本不能生产。但是事故发生时,这个矿正在进行违法生产。根据郏县有关部门公布的信息,当时井下共有66名矿工,根据郏县人民政府的这份“4.26”事故情况报告,这次事故死亡5人,伤7人。

王荣昌 河南省郏县煤炭工业局局长:

这个数字已经上报,逐级上报。

记者:

这两天的时间这个数字有变化吗?

王荣昌:

没有变化。

记者:

还是死亡5人,重伤7人?

王荣昌:

轻伤7人。

解说:

伤亡人数是划分安全事故等级的一个重要指标,也事关企业和有关方面责任的轻重。虽然当地政府明确公布了事故伤亡数字,但是奇怪的是,郏县煤炭工业局的局长却对这些情况似乎一头雾水。

记者:

受伤的矿工现在在哪儿呢?

王荣昌:

受伤矿工,据矿方说在医院治疗。

记者:

在哪个医院呢?

王荣昌:

可能是在,据我了解可能在……

记者:

在哪个医院,您知道吗?

王荣昌:

正在进一步核实。

记者:

所有的伤员在哪儿,难道作为你们主管部门还不知道在哪里治疗吗?还需要再进一步核实吗?人在哪儿?

王荣昌:

稍等会儿,我有点头晕,稍停一下。

解说:

局长不知道伤员在哪儿,经过一番打听,记者在120公里以外的新政市第一人民医院见到了在大刘山矿难中受伤的其中八名伤员。这八人当中4人严重烧伤、四人轻度烧伤,八个人伴有不同的合并症。仅按这个医院的情况就可以肯定绝不是县里公布的只有7人轻伤。那死亡五个人的数字是否是真实的呢?在采访中,记者从不少矿工和家属那儿听到了不同的说法。据他们说,在这次事故当中死亡的不止五人。为此,记者专门找到了负责核实死亡人员情况的郏县公安局副局长谢灿领。

5月1日
《“王啸飞燕”》
主持人 敬一丹:

观众朋友,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的时候,我们把《焦点访谈》的演播室搬到了这样一个特殊现场。说它小,它只有四平方米,说它大,它有16平方公里,现在我们是在青岛港新区的桥吊驾驶舱。驾驶舱在港口是做什么的呢?有人说它就像是心脏,可是我的初次体验,我觉得它更像是一只手。你看,这只手就在下面,这里离地面有将近50米,我们看看这个手是怎么动的。来,小伙子帮帮忙。你看,多像招手啊。

解说:

这个叫做小湛的桥吊司机说,他只是在进行最基本的操作,而他的师傅王啸才是桥吊司机里面响当当的高手。我们想象着这个响当当的高手该是个像黄飞鸿一样的大侠,但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个沉默的年轻人。

敬一丹:

刚才你徒弟小湛给我们展示了像招手一样的动作,他说你还有绝活呢?是什么绝活啊?

王啸 青岛港集装箱桥吊队桥吊司机:

这个绝活就是用我名字命名的“王啸飞燕”。

记者:

“王啸飞燕”?

王啸:

对。

记者:

就是这种工作方式是按你的名字来命名的?

王啸:

对。

记者:

这个绝活是怎么个讲法呢?

王啸:

就是我不但能用吊具又轻又快又稳地把集装箱吊起来,而且我在吊具四个角上放四个酒瓶子,在操作过程中酒瓶子不倒。

记者:

练这个是为什么呢?

王啸:

一个是为了稳,求稳,一个是快,稳、准、快,这就是我们桥吊操作的要领。

记者:

好,我们看看。

解说:

王啸除了能够在抓取货物的时候让站立在吊具上的四个酒瓶子纹丝不动,他还从一位叫赵显新的师傅那里学会了另一项叫“显新穿针”的绝活,就是在吊具上放一根钢针,从50米高空落下来,准确地插在放在地上的靶子的十环。这项绝活是为了能够在做运作的时候准确地抓取货物,说着王啸又为我们表演了起来。在50多米高的桥吊驾驶舱里,用沉重的吊具去完成这样精确的事情,真是让人难以置信。而要练成这样的绝活绝非一日之寒,所谓“十年磨一剑”,对于王啸来说,为了有这样的好身手已经付出了16年的努力。王啸的师傅许振超依然还清楚地记得16年前王啸刚刚来到青岛港时的情形。

许振超 青岛港集装箱桥吊队队长:

个子也不太高,脸色黑黑的,两个眼睛特别有神。但是他有一个特点,男孩子他害羞,我一看我就很喜欢,为什么啊?我觉得一个人要是有羞耻心他就可以塑造。

解说:

许振超开始暗中留意这个沉默、羞涩,但两眼炯炯有神的年轻人。果然,王啸很快从同一批的司机中脱颖而出。1995年,因为工作出色,王啸被挑选到了桥吊大队,成了一名桥吊司机。报道的第一天,21岁的王啸就被桥吊迷住了。

王啸:

当时刚上桥吊的时候,感觉这个桥吊又高又大,驾驶起来速度也快,手中一个手握着一个把子,感觉就跟打电子游戏似的,感觉非常刺激。

记者:

王啸开始像游戏攻关一样去攻克桥吊,当时的桥吊型号非常多,王啸就利用休息时候爬遍了所有的桥吊,暗中熟悉了各种机器的性能,跟着不同的师傅学习不同桥吊的操作。因为桥吊在码头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桥吊作业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码头货物的吞吐量,所以培养一个桥吊司机比较困难,一般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可两个月后王啸就以优异的成绩出师了。

王啸:

他们都觉得很惊讶,可以说当时也算是一个奇迹。

许振超:

哎哟,高兴。我觉得我还行,还挑对了这么一个好司机。

解说:

王啸一下在吊车司机里出了名,年仅21岁的王啸沉浸在成功的喜悦当中,难免有些沾沾自喜,干活儿也开始有些急躁,在一次装卸作业中他操作失误了。

王啸:

当时是一个重点舱位,箱量非常大,我就是在干的时候比较急,觉得自己在操作方面没有问题,因为在心情浮躁的情况下掉了舱盖,把船上两侧的栏杆都撞坏的。

解说:

王啸被师傅狠狠批评了一顿后,下定决心要沉下心来继续苦练基本功。从那儿以后,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钻研业务上,为了操作更加准确,他还细心地去研究过每一条停泊在码头上的货船。慢慢地,王啸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可他还是不满足,那时桥吊经常会出现故障,而大部分的故障都是因为起吊和落下的速度太快,钓具和集装箱碰撞造成的。对此,客户们意见非常大。于是许振超要求大家在操作中做到“无声响操作”。这时,王啸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王啸:

我就想怎么样才能够把这个“无声响操作法”练出来,当时就跟同事之间交流,我把啤酒瓶放在吊具上,练练试试,看看能不能做到吊具不晃的,啤酒瓶掉不下来。

王崇山 王啸的工友:

我们都觉得首先是没有必要,再就觉得不大可能。

解说:

尽管想要在让啤酒瓶在原本晃晃悠悠的吊具上屹立不倒,听上去像是一个天方夜谭,但王啸还是废寝忘食地练了起来。在驾驶舱里,经常一待就是10几个小时。

王啸:

可以说是去掉回家睡觉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单位。可以说当时把时间全部都用在了练绝活上。

王崇山:

他利用吃饭的时间,我们都上食堂去吃饭了,他自己带着饭在车上,自己钻研操作技术。有时候我们都下班了,他还留在单位上,去研究别人的操作技术。

解说:

桥吊司机在操作时必须弯着腰、低着头,在练习时,王啸要一直保持这样的姿势长达几个小时。经过几个月艰苦的练习后,王啸终于可以在操作过程中让立在吊具上的啤酒瓶纹丝不动了。2004年,青岛港的总裁在观看了王啸的表演后,大为赞赏,并以王啸的名字将这项绝活命名为“王啸飞燕”。

常德传总裁 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

形象化地讲,他操作起来就像一个艺术作品,在空中像燕子一样飞翔,而且非常稳重。因此我们形象化地命名,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王啸飞燕”。

解说:

王啸的故事也感染和激励着他的工友们。如今在青岛港,结合自己的岗位特点,创新学习方法,苦练绝活已经成了一种风气,一大批像王啸一样身怀绝技的技术工人不断涌现出来。2004年集团就以员工个人名字命名树立了十大员工品牌。

常德传:

一个港口的成败,关键在人,成也在人,败也在人。我们所有的员工,每个员工都身怀绝技,都能够在自己岗位有自己的硬功。那么他就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更好地使港口快速地发展。

解说:

在采访中,正好有一艘从瑞士过来的“维安娜”轮刚刚停泊在了青岛港,我们对这艘船的Merola Antonio大副先生进行了采访。

Merola Antonio 大副:

这是非常好的港口,有非常好的工人,他们训练有素,工作效率非常高,可以肯定的是和他们合作很娱乐。

解说:

身怀绝技的王啸和工友们,不仅凭借着精湛的技术赢得了客户们的尊重和赞扬,而且在工作效率上更加突飞猛进。2003年4月在地中海“阿莱西亚轮”的装卸作业中,王啸和工友们奋战六个小时,以每小时单击70.3箱和每小时单船339箱的成绩打破了世界装卸记录。

王啸:

我身为这个团队的一员,我非常自豪,因为我也是世界冠军。

主持人:

青岛港太大了,我们在这儿待的时间太短了,好东西还来不及细细体验。然而幸运的是我们见识了这些绝活,“王啸飞燕”、“显新穿针”这样富有诗意的说法,既表达了对工人的尊重,也让我们感受到劳动之美。如果说青岛港像一幅画,这些绝活就像画中的亮点,如果说青岛港像一篇文章,那么这些绝活就像文中的点睛之笔。

我想我们很多人也许不大有机会到港口来做亲身的体验,然而我们每个人都直接或者间接地享受着工人们的劳动成果。港口的工人们告诉我们说,这个节日他们不休息,多少年来,他们都是在劳动中渡过自己节日的。就让我们在这里对他们说一声“谢谢您”。

5月2日
《蜘蛛人》

主持人 翟树杰:
各位观众大家好,我现在是在广东省深圳市,我擦的这个楼叫做怡泰大厦。不过看了我这个打扮,观众千万不要误解,我并没有调换工作,只不过是我们今天的节目是要关注一些高空作业的清洁工人,所以我还特地穿上他们的服装,而真正的清洁工人在哪儿呢?大家顺着这个视线往上看,您看,因为他们爬的高,很多人管他们叫“蜘蛛人”。

解说:

这些工人正在清洗的这栋大厦有四十多层高,最高处距离地面大约有120多米。他们一天当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这样悬挂在高空中渡过的。为了更清晰地拍摄到他们工作的过程,我们把摄像机架设在对面高楼的阳台上,选择了与他们清洗层基本平行的角度进行拍摄。从这个角度我们更容易体会到他们和地面的关系。这时,他们已经从第四十层清洗到了第二十八层。普通人不要说这样悬挂在高空,就是站在这里从阳台上向下看一眼,都会感到有些眩晕,但“蜘蛛人”要在高空中拿着长长的刷子,不断地从身后的水桶里蘸取配制的药水,娴熟地完成各种动作,每两个人共用一根水管,互相从同伴手中交替到对方手中对刷过的墙面进行冲洗。为了能清洗到最大面积的墙面,他们经常要这样像蜘蛛一样不断地在高空中用脚来挪动身体,并倾斜着身体,以便让刷子够到最远的墙面。工人休息时,我们在楼顶上见到了他们。

翟树杰:

像你们这最长时间的干了多长时间了?

云志光(深圳深房物业清洁有限公司高空队队员):

队长时间最长。

翟树杰:

队长做了多少年?

郭世平:

1992年开始做这个。

云志光:

他是在高空队刚成立就开始了做这个。

翟树杰:

1992年到现在已经14年了。

郭世平:

14年了。

解说:

这几位师傅只是深房物业清洁有限公司高空队的部分队员。队长郭世平,14年前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工,现在已经是这里的领头人。他叫云志光,他清洗过的最高楼层是60层。他叫王胜,19岁就开始闯深圳。还有韩松、陈龙、王飞等几位队员,他们都是从外地到深圳来寻求出路的农民工,他们从事高空作业少则五六年,多则十几年。这种在常人看来非常惊险的生活,在他们自己却感觉很平常。4月26日这一天,经过管理人员同意,我们的摄制组和他们一起登上了大厦的顶部,清晨七点钟他们将从这里放下吊绳。

翟树杰:

这个绳子肯定很结实吗?

工作人员:

结实。

翟树杰:

这是什么材料?什么材料?

郭世平(深圳深房物业有限公司高空队队长):

腈纶。这个是三股,其中一股有的时候它会磨损,磨损它里面包着,包着一根直的,怎么磨都磨不到它。

翟树杰:

这有个直绳在中间?

郭世平:

对,它有好多股。

翟树杰:

一吨重。

工作人员:

承受的力量一吨重。绳子就扣在这上面。

翟树杰:

这个就是你们的吊板。

解说:

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吊板可以在空中起到承托和平衡身体的作用,人坐上去既要结实又要便于操作,因此绳索和吊板连接部位的打结有着特殊的方法。

翟树杰:

就是说它又可以拉得紧,那个扣又是活扣。

郭世平:

对,对。

翟树杰:

自己掌握放自己的速度和力量。

工作人员:

这个是会越放(绳)越紧的。这个螺口。

翟树杰:

就是在放绳子的时候,就是它这个绳子虽然是放,但是它是往紧的方向放。

郭世平:

对,往紧的方向。

翟树杰:

如果装反了就非常危险了。

工作人员:

不会反,丝扣不会反。

翟树杰:

这绳看起来挺简单,这里边有学问呀。这根绳子起什么作用吗?

工作人员:

副绳、保护绳。

解说:

为了以防万一,通常在高空作业时都是两人三根绳,除了分别承载各自身体重量的主绳外,每两人之间会有一根辅助的副绳。

云志光:

这个安全带挂在上面,它就这样挂上去,两个人挂一个,两个人一边一个。

翟树杰:

就是说这一根安全绳负责你们两个人辅助的安全。

云志光:

对,对。

www.CCTV.com上查一下。

http://www.cctv.com/program/jdft/01/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