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脂肪隆下巴后遗症:苏轼小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18:31:03

继欧阳修之后而为北宋文坛盟主的,是那位才高学富,四川眉山县籍的苏轼.
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我们无法找出第二人来和他相比.无论诗,无论词,无论散文,他都有极高的造诣:他的代表词作水调歌头和大江东去 他的前后两篇赤壁赋 宋代几位皇帝都称他奇才,他在词这一方面是豪放派的开山大师,在诗这一方面后世推许他为李杜以后的第一大家.此外.他有很高的政治才干,所写政论有卓越的见解,画得一手好画,也写得一笔好字,晚年对於佛学也有精透的参悟.
他是一位天才,从小绝顶聪慧,七岁知书,十岁就能作很好的文章.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足当时的学者兼文学家,人称「三苏」,同在古文唐宋八大家之列.幼年时父亲出外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兄弟俩读书.当时苏轼读后汉书,他羡幕汉那位不避权贵,身陷党锢之祸的范滂,便慨然叹道:「我若当范滂,母亲愿意吗 」母亲表示如果儿子愿做范滂,她就当那位眼看范滂为正义斗争,死而不恨的贤母.这可见他少时文化教养之深以及抱负之非凡了.
读到二十岁时,已经博通了经史,每天写几千字的文章.他最喜欢汉贾谊,唐陆贽的著作,这对於他日后好作政论大行关系;他又好庄子的书,曾说「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这影响了他的为人及以后诗文的作风.不久,父亲游学归来,带著两个儿子晋京赶考,父子三人,一日而名满京华.二十一岁他中了进士,那时正是欧阳修做主考官,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欧阳修一见苏轼的文章大惊,想取为第一,因恐为门人曾巩所为,而招非议,乃抑为第二.他的文中有:「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阳修不知出自何书,后来问他,他道:「曹操灭袁绍,以袁熙妻赐其子丕.孔融曰:昔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何经见,融曰:「以今日之事观之,意其如此.尧,皋陶之事,某亦意其如此.」欧阳修退而大惊道:「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欧阳修可谓慧眼识英雄,给他说中了.苏轼一生以师礼事之.欧阳修死后,他在诗词中很多抒发对於这位老前辈的怀念.他比那位同样被欧阳修赏识提拔,而后来恩将仇报,反而排挤欧阳修,不近人情的王安石是强得多了.
他和王安石是政敌.王安石在神宗朝做了宰相,实行新法,因操之过急,又如用人不当,以致全国骚动.苏轼极力反对新法,乃遭受贬谪,南北奔波,不遑宁处;有一次逮捕入京,打算问他死罪;有一次被贬到遥远的海南岛.他一生虽也曾在京做过翰林学士,兵部尚书,但究竟还是以外任为多.他所到的地方,有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扬州,定州,惠州,昌化,廉州,永州,.结果是死在常州.这样一个忧患失意的境遇,他却能逆来顺受,用藐视的态度对无理的迫害作著默然的反抗.他是坚强的,他绝不因一时的失意,就沉溺於酒色而不能自拔;他有高远的理想,他善於在逆境中解脱他的苦闷,拯救他的灵魂.山水田园之趣,友朋诗酒之乐,哲理禅机的妙悟,都是他精神上的补药.所以他无论处於何种难关,他都保持他的正常的人生.
他贬在各处都有很好的治绩,如在徐州的防水,在杭州的浚湖,筑堤,开医院,都是有名的故事.他在黄州时曾筑室於东坡(田园),遂自号东坡居士.他的字是子瞻,死諡文忠.他很好交游,友情都极深厚,那位几度相从的和尚朋友参寥子还愿陪著他到南海岛去.他的作品对当代及后世的影响都极深广,当时有所谓「苏门四学士」,即张文潜,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再加上李方叔和陈履常,更称「苏门六君子」.他的著作有东坡先生诗二十五卷,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六十卷,东坡乐府一卷.
(选自王序中国文学作家小传河洛图书出版社)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明代]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诗文有《东坡七集》,词有《东坡乐府》等。清代王文浩有《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继欧阳修之后而为北宋文坛盟主的,是那位才高学富,四川眉山县籍的苏轼.
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我们无法找出第二人来和他相比.无论诗,无论词,无论散文,他都有极高的造诣:他的代表词作水调歌头和大江东去 他的前后两篇赤壁赋 宋代几位皇帝都称他奇才,他在词这一方面是豪放派的开山大师,在诗这一方面后世推许他为李杜以后的第一大家.此外.他有很高的政治才干,所写政论有卓越的见解,画得一手好画,也写得一笔好字,晚年对於佛学也有精透的参悟.
他是一位天才,从小绝顶聪慧,七岁知书,十岁就能作很好的文章.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足当时的学者兼文学家,人称「三苏」,同在古文唐宋八大家之列.幼年时父亲出外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兄弟俩读书.当时苏轼读后汉书,他羡幕汉那位不避权贵,身陷党锢之祸的范滂,便慨然叹道:「我若当范滂,母亲愿意吗 」母亲表示如果儿子愿做范滂,她就当那位眼看范滂为正义斗争,死而不恨的贤母.这可见他少时文化教养之深以及抱负之非凡了.
读到二十岁时,已经博通了经史,每天写几千字的文章.他最喜欢汉贾谊,唐陆贽的著作,这对於他日后好作政论大行关系;他又好庄子的书,曾说「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这影响了他的为人及以后诗文的作风.不久,父亲游学归来,带著两个儿子晋京赶考,父子三人,一日而名满京华.二十一岁他中了进士,那时正是欧阳修做主考官,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欧阳修一见苏轼的文章大惊,想取为第一,因恐为门人曾巩所为,而招非议,乃抑为第二.他的文中有:「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阳修不知出自何书,后来问他,他道:「曹操灭袁绍,以袁熙妻赐其子丕.孔融曰:昔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何经见,融曰:「以今日之事观之,意其如此.尧,皋陶之事,某亦意其如此.」欧阳修退而大惊道:「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欧阳修可谓慧眼识英雄,给他说中了.苏轼一生以师礼事之.欧阳修死后,他在诗词中很多抒发对於这位老前辈的怀念.他比那位同样被欧阳修赏识提拔,而后来恩将仇报,反而排挤欧阳修,不近人情的王安石是强得多了.
他和王安石是政敌.王安石在神宗朝做了宰相,实行新法,因操之过急,又如用人不当,以致全国骚动.苏轼极力反对新法,乃遭受贬谪,南北奔波,不遑宁处;有一次逮捕入京,打算问他死罪;有一次被贬到遥远的海南岛.他一生虽也曾在京做过翰林学士,兵部尚书,但究竟还是以外任为多.他所到的地方,有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扬州,定州,惠州,昌化,廉州,永州,.结果是死在常州.这样一个忧患失意的境遇,他却能逆来顺受,用藐视的态度对无理的迫害作著默然的反抗.他是坚强的,他绝不因一时的失意,就沉溺於酒色而不能自拔;他有高远的理想,他善於在逆境中解脱他的苦闷,拯救他的灵魂.山水田园之趣,友朋诗酒之乐,哲理禅机的妙悟,都是他精神上的补药.所以他无论处於何种难关,他都保持他的正常的人生.
他贬在各处都有很好的治绩,如在徐州的防水,在杭州的浚湖,筑堤,开医院,都是有名的故事.他在黄州时曾筑室於东坡(田园),遂自号东坡居士.他的字是子瞻,死諡文忠.他很好交游,友情都极深厚,那位几度相从的和尚朋友参寥子还愿陪著他到南海岛去.他的作品对当代及后世的影响都极深广,当时有所谓「苏门四学士」,即张文潜,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再加上李方叔和陈履常,更称「苏门六君子」.他的著作有东坡先生诗二十五卷,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六十卷,东坡乐府一卷.
(选自王序中国文学作家小传河洛图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