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系统应用的例子:佛教用语:“色”“ 相”“ 空”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6 07:43:48
具体详细

‘色'是指有形质的一切万物。此万物为因缘所生,并非本来实有,因此其当体是空。此谓之‘色即是空'。

  所以色即是空--相对人的认识的表象世界是空的,而空的表现形式是依附于心(例:人)的认识的--空即是色。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文[注一]
  唐三藏法师玄奘[注二]译

  色不异空, "色"即形色, 色身等。 也可以说就是前面说到的一切有形有相的有质碍的东西, 简言之, 一切物质形态。 "空"指虚空, 真空。 "空"的意思并不是说没有色就是空, 或者说"色灭为空", 不能说除掉了世间一切事物就可以达到空, 因为"空"并不是空无所有, 不是虚无。 "空"是实相, 实然之相, 实然本体。 空是绝对的相待性。 而相待性是世界的真相, 是它的依止。 世间一切事物无不具有相待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 无不依止于相待性, 离却相待, 也就是离却了"空", 事物就会堕入虚无, 堕入真正的无根无据无着落。 正是从此意义上, 才说"空即是色", 意思是:空与色本来就是不可以分析为二的。 色身借四大和合而成, 自体就是空, 本来就含有相对性。 不仅如此, 世间的什么事物又不是假借因缘而成的呢?就其相待性, 依赖性而言, 本来就是假, 就是幻。 而只是因为凡夫迷昧真性, 以假为实, 执色身为我所有, 于是起惑造业, 违背真心, 贪恋物质利养, 以为自己的一切可以安享百年而不坏, 殊不知人生犹如风中的烛, 犹如深秋枯树上的一片叶, 不定何时就会熄灭, 何时就会飘落, 哪里能够自恃呢?我们由四大所成的身体, 不过是假缘暂住, 给人一种虚幻的实在性而已。 究其实, 物质之色先天性地包含着不稳定, 包含着"短命", 所以说"色即是空"。 此句既是佛祖广释般若法真谛的开端, 更是佛教八万四千法门的要义。
  [注九]空不异色, 真空与形色并没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这样说呢?以色执著为实有的, 固然不应该; 而将空执著为虚无的, 同样也背离了释迦牟尼的教导。 要知道, 那怕凡夫的五蕴之身, 也是业力所成, 也是由于过去世的业力习气熏染才凝集而成。 从因缘的角度, 它不是无端呈现的, 人生的内在依据便是佛所教诲的缘生之法院, 世间 一切事物无不处于前后无际的因果系列当中。 一切色质均是因缘凑合而成。 这因缘凑合就是相待性, 就是空性, 因此才说空不异色。 空不异色是要强调世间因果的实在性, 是想说因缘果报的真实不虚, 是要说人类社会中的伦理道德所赖以成立的基础, 是不可以用空的理论来取消的。

“色”与“ 空”

色也。意思是说:即色宗认为,所谓万物,并非自己形成,所以看上去有万物,实际并不存在万物。一切事物的本性都是虚假不实,因此,如果说到万物,应该“当色即色”,即直接就万物的空性加以认识,何必要等到因缘和合为事物后,才认识到事物的本性是空呢?所以,即色宗虽然说明了事物并非自己形成,而是由因缘和合而成,所以无自性,本质是空。但是,它并未进一步认识到事物本来就是空、当体即空。僧肇的这一批评是有道理的。从大乘空宗即中观学派的角度看,一切事物的本质是空,而所谓“空”,是指性空、自性空、毕竟空。“性空”即缘起性空,或名“当体空”,以为万物无须分析,其自身本来就是空。但这种“空”,并不等于虚无,并非没有,并非不存在,而只是对独立实在性的否定,即无自性。“自性空”是肯定假有的现象(幻有)是存在的。“自性”是指自己作、自己成、自己有,是独立的、永恒的;“无自性”就是指无质的规定性、无永恒、独立的实体。僧肇认为,即色宗虽然在六家七宗中比较接近于般若学的本来意义,但仍与中观学派有一定距离。由于支道林等人当时还未掌握“有无双遣”的认识方法,所以也未能建立起般若学非有非无的本体论思想体系。这一任务,要由僧肇来完成。

如果单单从几个字而不是联系佛经来解释,我就不会懂得很彻底.

通俗一点讲
色就是物质
相就是物质的形态
空就是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