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交易记录保存多久:肖邦的音乐历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30 00:34:23
肖邦的身平,音乐创作风格以及他的代表作品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Fryderyk Fanciszek Chopin,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在七岁时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b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 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闱俊?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他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肖邦 F.F.Cchopin 1810-1849,波兰作曲家,有一半的法国血统。他的父亲从法国移居华沙,教贵族子弟学法语。肖邦在孩童时代就显示了音乐天才,并就学于新成立的华沙音乐学院。在校期间,他恋上了年轻的歌手康斯坦西娅.格拉特科芙斯卡。十九岁时他写下了《f小调钢琴协奏曲》,据说就是这位少女激发了肖邦的创作灵感。1831年9月,肖邦来到巴黎,他的余生便和这座城市的艺术生活联系在一起。肖邦在沙龙中与许多杰出的艺术家来往,如音乐家李斯特、柏辽兹,文学家雨果、巴尔扎克、乔治?桑、海涅,画家德拉克洛瓦。通过李斯特,肖邦结识了“有一双忧郁的眼睛”的奥罗尔.杜德旺夫人,也就是闻名于世的小说家乔治.桑。肖邦对她的第一印象并不好,但不久就被她的魅力征服。在一种他从未经历过的激情支配下,他的音乐想象力达到高度兴奋的程度。其后的八年中,每年的夏天肖邦都是在诺昂乔治.桑的别墅里度过的。这些年也是肖邦创作最旺盛的时期。但他的健康逐渐变坏,他和乔治.桑的关系也走向破裂。在他最后的信件充满了孤独的绝望。1848年他在英国演出,返回巴黎后几个月便逝世了,时年三十九岁。他的葬礼在莫扎特的《安魂曲》和他自己的《葬礼进行曲》中举行。他被安葬在拉雪兹公墓,一位朋友在他的墓上撒下了波兰的泥土。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风格完全是他自己的,绝不会把他的风格与其他人的相混淆。在第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从一开始,他的想象就献给了键盘,他在这狭窄的结构中创造出了一个世界。他的天才甚至把钢琴的局限性也转变成美的源泉。不能演奏任何时间长度的持续音当然是钢琴的主要局限,肖邦却巧妙地克服了这些局限。对于现代钢琴风格的形成,他的功绩是不下于任何其他音乐家的。肖邦用踏板把低音部相隔很宽的和弦持续下去,形成萦绕着迷人旋律的音群。他告诉学生:“必须让每个音符都歌唱起来。”在他的音乐中,精致的装饰——颤音、装饰音、轻盈的过渡句——魔术般地把那些单音延长了。所有这些总是安排得很顺手的,音乐几乎像是自己演奏出来的。
在肖邦的身上,母亲的血统占着优势,他是在自己的音乐中强烈地突出斯拉夫民族因素的第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从此以后,斯拉夫民族因素归入了欧洲音乐的主流。在肖邦的战争气氛的波罗涅兹中,波兰民族的血液沸腾得格外有力,它们那矫健勇猛而拱起的旋律犹如折弯的钢条。那骑士般的玛祖卡闪烁着火热而辉煌的姿态;甜蜜的柔情和风趣的卖俏贯穿在圆舞曲之中。除了这些精神化了的舞曲形式之外,肖邦还写了幻想曲、谐谑曲、叙事曲、即兴曲、前奏曲、奏鸣曲。他抒发感情有时象魔鬼般地神秘莫测,有时又象水妖般地令人销魂,但却永远是心血温暖而慈祥的。通过他的抒情而成为一种普遍语言的灵性在他那些光辉灿烂的练习曲中庆祝着最大的胜利,而那些夜曲则是他在孤独中的梦幻,他向静夜倾诉着一个人的最恳切的渴望。他虽然在表面上是幸运的宠儿,但实际上,却和他那浪漫主义的许多同代人一样,也是一个饱经生活苦难的人。

肖邦 F.F.Cchopin 1810-1849,波兰作曲家,有一半的法国血统。他的父亲从法国移居华沙,教贵族子弟学法语。肖邦在孩童时代就显示了音乐天才,并就学于新成立的华沙音乐学院。在校期间,他恋上了年轻的歌手康斯坦西娅.格拉特科芙斯卡。十九岁时他写下了《f小调钢琴协奏曲》,据说就是这位少女激发了肖邦的创作灵感。1831年9月,肖邦来到巴黎,他的余生便和这座城市的艺术生活联系在一起。肖邦在沙龙中与许多杰出的艺术家来往,如音乐家李斯特、柏辽兹,文学家雨果、巴尔扎克、乔治?桑、海涅,画家德拉克洛瓦。通过李斯特,肖邦结识了“有一双忧郁的眼睛”的奥罗尔.杜德旺夫人,也就是闻名于世的小说家乔治.桑。肖邦对她的第一印象并不好,但不久就被她的魅力征服。在一种他从未经历过的激情支配下,他的音乐想象力达到高度兴奋的程度。其后的八年中,每年的夏天肖邦都是在诺昂乔治.桑的别墅里度过的。这些年也是肖邦创作最旺盛的时期。但他的健康逐渐变坏,他和乔治.桑的关系也走向破裂。在他最后的信件充满了孤独的绝望。1848年他在英国演出,返回巴黎后几个月便逝世了,时年三十九岁。他的葬礼在莫扎特的《安魂曲》和他自己的《葬礼进行曲》中举行。他被安葬在拉雪兹公墓,一位朋友在他的墓上撒下了波兰的泥土。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代最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风格完全是他自己的,绝不会把他的风格与其他人的相混淆。在第一流的艺术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创作生活集中于钢琴上的大师。从一开始,他的想象就献给了键盘,他在这狭窄的结构中创造出了一个世界。他的天才甚至把钢琴的局限性也转变成美的源泉。不能演奏任何时间长度的持续音当然是钢琴的主要局限,肖邦却巧妙地克服了这些局限。对于现代钢琴风格的形成,他的功绩是不下于任何其他音乐家的。肖邦用踏板把低音部相隔很宽的和弦持续下去,形成萦绕着迷人旋律的音群。他告诉学生:“必须让每个音符都歌唱起来。”在他的音乐中,精致的装饰——颤音、装饰音、轻盈的过渡句——魔术般地把那些单音延长了。所有这些总是安排得很顺手的,音乐几乎像是自己演奏出来的。
在肖邦的身上,母亲的血统占着优势,他是在自己的音乐中强烈地突出斯拉夫民族因素的第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从此以后,斯拉夫民族因素归入了欧洲音乐的主流。在肖邦的战争气氛的波罗涅兹中,波兰民族的血液沸腾得格外有力,它们那矫健勇猛而拱起的旋律犹如折弯的钢条。那骑士般的玛祖卡闪烁着火热而辉煌的姿态;甜蜜的柔情和风趣的卖俏贯穿在圆舞曲之中。除了这些精神化了的舞曲形式之外,肖邦还写了幻想曲、谐谑曲、叙事曲、即兴曲、前奏曲、奏鸣曲。他抒发感情有时象魔鬼般地神秘莫测,有时又象水妖般地令人销魂,但却永远是心血温暖而慈祥的。通过他的抒情而成为一种普遍语言的灵性在他那些光辉灿烂的练习曲中庆祝着最大的胜利,而那些夜曲则是他在孤独中的梦幻,他向静夜倾诉着一个人的最恳切的渴望。他虽然在表面上是幸运的宠儿,但实际上,却和他那浪漫主义的许多同代人一样,也是一个饱经生活苦难的人。
1810年,3月1日: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出生于波兰热拉佐瓦·沃拉。 父亲是尼古拉·肖邦,母亲是嘉斯蒂娜·肖邦。
1817年,肖邦开始在阿尔伯特·瑞夫尼的指导下学钢琴。
肖邦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洛乃兹》出版。
1818年,2月24日:8岁的肖邦在拉齐维尔宫举行第一次公开音乐会。
1822年,肖邦由华沙音乐学院院长约瑟夫·艾尔斯纳亲自授教。
1823年,13岁的肖邦进入了华沙文化学园。
1825年,俄国沙皇庆贺自己荣获波兰皇位,肖邦被召去为他演奏。
肖邦作《C小调回旋曲》。
1826年,肖邦考入华沙音乐学院。
1827年,4月10日:肖邦最小的妹妹爱米莉亚死于肺结核。
肖邦作《“把手给我”变奏曲集》。
1828年,肖邦访问柏林。他和艾尔斯纳一起作《克拉科夫回旋曲》。
1829年,7月:肖邦首次访问维也纳。
8月11日和18日:19岁的肖邦在维也纳歌剧院举行了两场公开音乐会。
肖邦写了《F小调协奏曲》,《降D大调圆舞曲》,《纪念帕格尼尼》(Souvenir de Paganini),他还写了第一首练习曲。
1830年,5月17日和22日肖邦在华沙国家剧院举行了两场音乐会。
11月2日:肖邦离开波兰去维也纳。
11月30日:华沙爆发了波兰人民反抗俄国统治的起义。
肖邦作《E小调协奏曲》,《G小调叙事曲》。
1831年,7月:肖邦离开维也纳。
9月:肖邦到达巴黎。华沙的起义被镇压。
肖邦作《C小调练习曲——革命》。
1832年,2月:21岁的肖邦和他的朋友卡尔克布雷纳、希勒和奥斯本一起在巴黎举行了首场音乐会。
肖邦被法国上层社会“发现”,开始在巴黎建立自己的事业。他以教钢琴课谋生。
1834年,肖邦写了4首《玛祖卡》和12首练习曲。
1835年,肖邦在巴黎举办了一系列音乐会。8月:肖邦在卡斯巴德与父母见面。然后在德累斯顿与沃德金斯基家住了一段时间,在那里他爱上了玛利亚·沃德金斯基。
肖邦在莱比锡见到了罗伯特·舒曼和克拉拉·维克。
1836年,8月:肖邦和玛利亚·沃德金斯基正式订婚。
肖邦与乔治·桑第一次见面。
肖邦写了两首夜曲和4首玛祖卡。
1837年,肖邦与玛利亚·沃德金斯基解除婚约。肖邦开始写《24首前奏曲》。
1838年,28岁的肖邦和34岁的乔治·桑的爱情故事开始。11月:肖邦、乔治·桑和她的孩子们动身去马略卡岛。
12月:肖邦和乔治·桑一家搬进马略卡岛上的Valldemosa。
1839年,2月:肖邦患了肺结核,和桑一家离开马略卡岛去法国马塞。
5月到9月:肖邦住在法国诺昂乔治·桑的家里。他作了《G大调夜曲》,《升F大调即兴曲》和三首《玛祖卡》。
肖邦搬回巴黎过冬。
1841年,4月26日:肖邦在巴黎普莱耶尔音乐厅举办一场音乐会。
1844年,5月3日:肖邦的父亲在华沙去世。肖邦的姐姐露易斯和她的丈夫一起来看望重病的肖邦。
肖邦的两首《夜曲》和三首《玛祖卡》出版。
1846年,肖邦和桑关系开始不和。
6月:乔治·桑的书《鲁克莱齐亚》出版,该书披露了她本人与肖邦的关系。《升F大调威尼斯船歌》和《波洛乃兹》出版。
1847年,桑的女儿索朗芝与奥古斯特·克莱辛格结婚。
乔治·桑、她的孩子们和肖邦之间的不和标志着桑和肖邦关系的结束。
1848年,2月:肖邦在巴黎举行了他最后一场音乐会。法国的革命动摇着巴黎。
3月:肖邦和桑偶然相遇,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4月:肖邦去英国旅行,在伦敦、曼彻斯特、格拉斯哥和爱丁堡举行多场音乐会。
11月:肖邦感觉不适,回到巴黎。
1849年,夏:肖邦的姐姐露易斯到巴黎看望肖邦。10月17日:凌晨两点,39岁的肖邦去世。
10月30日:在巴黎马德莱纳大教堂举行了肖邦的葬礼,他被安葬在拉雪兹神甫公墓。
代表作品 幻想即兴曲、英雄波兰舞曲 马祖卡舞曲、小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