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太油烟机清洗服务:如何念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9 10:59:50
在念佛时,应念南无阿弥陀拂还是念那摩阿弥陀佛

“南无”二字是梵语音译,读那摩,NaMo
【南无】
梵语namas,巴利语namo。又作南牟、那谟、南谟、那摩、曩莫、纳莫等。意译作敬礼、归敬、归依、归命、信从。原为‘礼拜’之意,但多使用于礼敬之对象,表归依信顺,含救我、度我、屈膝之意。如称南无三宝,即表归依佛法僧三宝之意。如称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妙法莲华经等,将‘南无’两字冠于佛名或经名前,亦表归依之意。

“阿弥陀佛”中的“阿”字正确读音是a(同“啊”)

【阿弥陀佛】
梵名Amita -buddha ,西藏名Dpag-tu-med, Dpag-yas 。为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又作阿弥多佛、阿弭跢佛、阿弭亸佛。略称弥陀。梵语amita,意译无量。另有梵名Amita^yus ,音译阿弥多廋,意译无量寿;梵名Amita^bha ,音译阿弥多婆、阿弥亸皤,意译无量光。

念佛过程中如有疑问,可到东林祖庭网上咨询,有法师在线答疑,听得很清晰。
http://www.donglin.org/

想成佛最简单...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如何念佛
万缘放下,单提念佛号(正念)
·何为“看破”“放下”“自在”
念佛时,须经常用功“观照”。即口念、耳听、心想,使一句佛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杂其他的妄想。
若欲“放下”万缘,必须看破娑婆一切,没有一点是靠得住的,都是“无常”的,都是“苦”的。看破“无常”、“苦”,是为了要使心地清净,不生自私贪著心 ,才能慈悲一切,积极行善。“放下”,就是放下自私贪著心!不贪著就叫“放下”。放下业报身心我执!‘自私贪著’的病根,在于有(身见)“我”,就“执着”我“所”,“我的”,贪著这个是“我的”,那个也是“我的”,天下都是“我的”。于是放不下;由于放不下,苦便产生了。知道(觉悟)无常苦,才能厌离婆娑苦,“放下”现在的六道貌岸然业报身心和依报,而欣往西方乐,莲花化生, 即法身,不受苦,也不分别乐,得大自在。此即“看破、放下、自在”之真实义也。
自性清净心除妄想(因),除烦恼(果),放下一切,放下憎爱,至诚心念号(正念)
·何为“至诚心”念佛?
·“清净心(自离修)”念佛与“至诚心(他力修)”念佛。
·何为“不随境转”?!
·“不起憎爱”即“清净心”!!!
·“不取相分别”即“至诚心”。
·“不变随缘”与“随缘不便”。
除去妄想(因)、烦恼(果)以后,心才得清净;以自性清净心念佛,念一声是一声的功德。静坐下来的时候,起起“观照”,观照是不是从自性清净心中所起的佛号。若能从无妄想、无烦恼的自性清净心中,单起一声佛号,维持二十分钟,就可得到很大的“受用”(正受),“贪欲和身见”,真能放下,不贪著了,就是自性净心,就是无妄想,无烦恼,如此才是“至诚心”念佛;能“至诚心”念佛,自然也能放下“贪欲和身见”所产生的诸苦。要不然,念佛仅是“修舌根”。自性清净心除烦恼是“自力修”,至诚心起念佛号是“他力修”,念佛法门贵在自力他力成就也 。所以平时就要锻炼放下“我”和“人”的想法、“是”和“非”的想法、“好”和“恶”的想法。放下“人、我”,“是、非”,“好、恶”,并不是不辨“人、我”“是、非”“好、恶”,而是要你虽然明辨“人、我”“是、非”“好、恶”却不随“人我”转,不因人我起憎爱二心,不随“是非”转,不起憎爱二心,不随“好恶”转,对净秽不起憎爱心。这就是“不为境转”。不为境转就不生烦恼,就是自性清净心,便可一心念佛了。这样放下一切、放下憎爱心,不取相分别,即以至诚心念佛;以这种至诚的念佛心,对待“人我”不起憎爱,对待“是非”不起憎爱,对待“好恶”不起憎爱,就叫自性清净心除烦恼矣。这种修行方法禅宗说,就是“分别一切法,不作分别想。”菩萨便叫“不变(念佛一心)随缘(不生烦恼);随缘不变”。即“一心念佛,不生烦恼;不生烦恼,一心念佛”。就是“念佛心打成一片”也,定可得往生。
六根清净,一心念佛法
·“空心(转凡情)(真空)”与“不空法(成境智)(妙有)”。
·用“圆镜智”(亦即是“心法”<智><境>)导发“境智”(所念)(能念)。
·何为“佛心”与“三途心”?
·往生之“因”!!!
·“母子互忆”则“感应道交”!!!
·用“平等性智”导发“境智”。
·用“我所作智”(愚痴凡夫所修行法)导发“境智”!!!
修行法门,总是要对治烦恼。其他的三昧,只能对治一种烦恼。唯有“念佛三昧”,能对治一切烦恼,一切罪障。所谓“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不过烦恼来时要至诚恳切念佛才行。不管顺境或逆境来时,心总是空空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虽然心空空的,但是一句“阿弥陀佛”始终不离心。--心空空的叫“空心”,佛不离心叫“不空法”。空乎心,可以转凡情;不空法可以成“境智”。如是“因”(不空法,一心念佛),则得如是“果”(即清净念与极乐相应)。如果被境转,就叫“识心造业”。所以念佛人的“心”要和“太虚空”或“圆镜”一样,顺逆境都能包容与彻照,但什么都不能染污它,一点影相不留,是清清净净,这叫“大圆镜智”。这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佛心”。念佛的人,也就是“用大圆镜知导发境智”。念“阿弥陀佛”是“境(法)”又曰 “法(境)”; 能念佛的“念(心)”叫“智”,又曰“心(念)”就“心(念)”和“法(境)”来说,便是“心(念)外无法(境),法(境)外无心(念)”。就(法)“境”和(心)“智”来说:(真空)“佛”本是无即(真空),心念故(妙)有;(具空)心本是无,佛(境)的“心(念)”,是“缘”阿弥陀佛之佛号“所”起的(境),如果“佛(境)不起心(念),那么这“心”(念)必是被杀、盗、淫等恶缘“所”起,那就不是“佛心”了,而是“三途心”。同时“佛”也不是独立的,是因为(真空)“心念”才有的,要是(真空)“心”不念“佛”(境),外面的境必现其他各种“业道”。所以,“(真空)心因不孤起,佛(境)”。我们是以自己的(妙有)“佛心”(真空)念自己的(真空)“心佛”(妙有),因此,欲求往生,绝对没有不往生的道理。“心”(真空)念“佛”起( 真空)“心”称作“境(佛)的智(心)”。当我们用“智(心)”去照“境(佛)”的时候,也正是“境(佛)”(发)起“智(心)”的时候,就是说,正当我们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也正是阿弥陀佛(发)起我们这一念的时候,即母子互忆感应道交之时也。阿弥陀佛(发)起我们的这一念,叫做“境(佛)的智(心)”(如发射台,从未停止发射信号),母常忆念子也。我们(逃子)至诚恳切念佛(忆母),必能引发“境(佛)智心”。如果引发“境(佛)智(心)”,那便是阿弥陀佛(母)和我们(子)的念佛心(智<心>境<佛>)起相应了。“相感则通,”即佛和我心相应,才能往生净土。因此,修念佛三昧,就是要求启发这种“境(佛)智(心)”。就是说,“佛”以心而有,“心”以佛而立。
第一辈众生,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用这个心,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例如文殊、龙树等),定让“常寂光土”。他们是以“大圆镜智”,导发“境(佛)智(心)”,不是凡夫所能办到的。
第二辈众生,以“平等性智”导发“境(佛)智(心)”,生在“实报庄严土”,也可分证“寂光土”。
第三辈众生,以“妙观察智”导发“境(佛)智(心)”,生在“方便有余土”。
第四辈众生,就是我们,一切愚痴凡夫,甚至五逆十恶,只要真心念佛,至诚恳切,以“成所作智”,导发“境(佛)智(心)”,生“凡圣同居土”。“成所作智”,就是前五根,仅仅成其所作的功德,不掺杂别心和邪念。就是说,眼、耳、鼻、舌、身五根,只分清楚色、声、香、味、触,没有憎爱二心,即“分别一切法,不作分别想”,便转“识”成“成所作智”。这种“成所作智”,虽是我们凡夫所修习的,但是它的功德与“大圆镜智”是相同的!这是我们“念佛”用功的要紧处!!!要特别注意!!!
一定要“五根清净”用“成所作智”导发“境(佛)智(心)”,定可往生!!!这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深秘处也!!!
“都摄”,眼睛不乱看,耳朵不乱听,鼻子不乱嗅,嘴巴不乱说话,身子不乱起其他触念,还是很容易办到的也。这样念佛,不间断,就是“净念相继”,则“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啊有不往生的道理哉!
直心、深心、回向心念佛法
(三心即菩提心)
·“三心”“(菩提心)念佛法。
·“色(佛境)(妙有)有异空(心念)(真空)”,“空(心念)(真空)不异色(境佛)(妙有)”!!!“心、佛(真空、妙有)不二”!!!
·何为“佛知”、“佛见”与“我见”、“我知”?
“直心”,就是至诚恳切心,没有虚,没有假。就是念佛时,常起“观照”,照顾佛号,务必使它“发自于心”,“出之于口”,“入之于耳”。也就是心与口相应,心口如一,肯定能蒙阿弥陀佛加被。
“深心”就是信心。(信真心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成就此心,才是“深心”。求生天,求成二乘圣人,求成菩萨都不是“深心”。求生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一生成佛,才是深深的心。如此念佛,定能得到成就。
“回向心”,就是把愿力注向于西方极乐世界。亦即是把我所作的一切“功德”统通“回向”西方,愿生西方。因为一切功德从回向生。回向发愿心,就是菩提心。例如赚了钱,发愿养父母,即是把功德回向给父母;愿养妻子女儿,愿帮贫苦人,愿供养三宝……都是把功德回向了。最可怜是,赚了钱,锁到箱子里,不得受用,便一点功德没有了。所以有回向便有功德,不回向便没有功德。我们要把一切功德回向愿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回向人、天、二乘乃至菩萨,使这一念心,肯定可得往生。
“(境)佛,以(真空)心而(妙)有(真空)心,以(境)佛而立”。要论(真空)“心”的话,全(境)佛都是(真空)心,所以心外无佛;要论(境)“佛”的话,全(真空)心都是(境)佛,所以(境)佛外无(真空)心。就是说,“(境)佛不异(真空)心,(真空)心不异(境)佛。佛即是心(色)即是(空),心即是佛(空)即是(色)”。不二不别,不可偏求也。所以,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是我(真空)心中的(境)佛;我的念佛心,就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境)佛中的(真空)心。佛(境)是法界佛,心(智)也是法界心。所念的佛(境),横遍竖穷不可思议,能念的心(智),也横遍竖穷不可思议;所以“心(智)”与“佛(境)”不二不别。所以说,“佛(境)”是我的“心(智)佛(境)”;“心(智)”是我的“佛(境)心(智)”。“心”(智)不离“佛”(境),“佛”(境)不离“心”(智)。因此,念佛的人,就是以自己的“佛(境)心(智)”,念自己的“心(智)佛(境)”。若是妄起分别,妄生思议,向心外求佛,或向佛外求心,那都是“魔”也。
要想能念到了“心不异佛”,佛不异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的地步,唯有“直心不曲”,“深心不退,回向发愿,一心念佛”才能成功。因为“心与佛”不二不别,不可说有,不可说无,说有说无都是“我见”;离开我见,便不见有,也不见无了。全佛是心的时候,谓之“佛知”;全心是佛的时候谓之“佛见”。而“佛知佛见”,都不可思议。因为心与佛都是相待缘起,无所有(无自性),不可得矣。所以,不可以凡情见,妄生分别。有“我见”的人,偏偏要以思议心(主观心),于佛知佛见中,另立自己的“我知我见”“(主观见解)”。《楞严》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涅盘”。深思深思。然而,只要万缘放下,不计人我、是非、好恶,至诚恳切地直心、深心、回向心,一心念佛,仗一句阿弥陀佛的“扶持”,定能成功。这就是所谓“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只要信真愿切心去念佛,心念佛,心就是佛,心就作佛也。

“南无”应读成“那摩”。

南无阿弥陀拂 nan mo 念南无更能代表你的尊敬

老实念佛.

念南无就行[那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