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焊热电偶校正:求纳兰荣康的《论当代文学精神价值的失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13 07:40:46

论当代文学精神价值的失落 文 / 纳兰荣康

  随着我国经济的全球化步伐加快,当今社会中娱乐低能化的趋势的蔓延,已经严重地影响着我国当代文学创作的思想艺术品位和发展方向。作为精神实践活动的文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抉择。文学的创作环境的恶化,文学精神价值的极度失落,已经成为一个让我们不得不对文学创作进行理性思考的问题,也是到了对文学特定的审美特性进行慎重审视的时候了。

  文学自身固有的使命,就是用最真实的描写记录和反映当今社会中的本来面目。文学精神价值的存在和体现,就是以冷静而深刻的文字,揭示人与社会的状态和内质,剖析人性的深刻与复杂,用真善美来启迪人们的心灵,在冷静思考中熔铸情感,在叙述描写中表现美的力量。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由于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诸如网络文学、多媒体图文信息、流行时尚、快餐文化等等新的元素的出现与加入,使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格局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在生活中衍生出了许多新鲜而良莠不齐的文化现象。在诸多文化潮流中,文学由强势逐渐走向弱势。网络文学的盛行,“快餐文化”的泛滥,和无头厘文化潮流的兴起,让许多引领潮流的主流作家们感到了巨大的失落的。一方面,严肃文学在一片指责声中渐渐地为迎合市场与消费的需求而痛苦挣扎着,另一方面,大量的以隐私揭秘、情色凶杀、江湖官场、闲情野趣等为内容的作品横扫文化市场,开掘着它的流行潜质。相反,那些表现青春励志、人间温情和展现我国优良传统中美德的影视文艺作品已经变得少而又少了。就在那些主流作家们为当代文学的精神价值失落而感到痛苦和茫然的时候,文学的主旨与使命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文学的审美在商业操作与文化消费的多重挤压之中彻底跌落。

  当下许多文学作品,虽然在题材上有了更广阔的拓展,在表现形式上有了更大的突破,在人性与对社会的认识开掘上也有了新的亮点,对情感的复杂艰深给了不少感性的诠释和偏执的剖析,但是,文学的精神价值即启迪人们真善美的社会作用,在不断地受到庸俗化、媚俗化和粗夷化的侵蚀中却大大降低了其应具有的底线。从《我爱我家》的生活幽默,到《炊事班的故事》中的即兴调侃,再到《都市男女》中的无头厘式的闹剧;从《马大帅》对农村生活的真实反映,到《别拿豆包不当干粮》中低能的故事情节和矫揉造作的搞笑,文学的商业化和低能化在当今社会的娱乐大潮中蜕变痕迹清晰可见。虽然,它们在有的时候也能放射出耀人眼目的光采,但终究难以产生震摄人的心灵和撼动人的情感了。

  近年来出现一种从“造”文学到“炒”文学,再到包装文学,最后“销”文学的市场化行为。这种行为是一种将商业活动的产入产出流程改良后套用在精神实践活动上,并以获取最大的物质利润为最终目的。文学作品作为一中文化消费商品,其除去物质利润外,占主导地位的应是比非物质化的意识价更高的精神价值。这种精神价值是远远高于任何一种物质价值并具有超时空的久远的生命力的。倘若将文学作品的重心偏向物质利润一边,文学实践活动的结果,便可能将逐步成为物质的附庸和利润的俘虏,彻底丧失其原有的特定精神价值,也将使读者陷落于浅表的阅知快感和盲动的时尚流行追捧之中,而文学的真正价值即思想启迪、认知功效和审美情趣,也便被彻底被抛弃了。《无极》和《艺伎》在今年奥斯卡金像奖的追逐中的惨败和遭受冷漠,就很有力的佐证了这一点。

  信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使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兴的文学创作样式也因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建立起来,如网络文学、“快餐文学”等。这一影响带来的直接结果不仅仅是文学创作主体于接受主体之间的关系多样化,由过去的主动变成了当下的主动与被动的结合互动关系,文学实践活动中的创作姿态变得沉潜而低位,而且使文学的社会文化地位与作用的回落,必须在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快速发展中,重新进行生存抉择和定位。

  在文学与市场消费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我们不应该牺牲文学的特性和品位来一味迎合某种流行的趣味,盲目地屈从于世俗乃至庸俗的需求,更不能湮灭文学的本质来对它的精神价值进行颠覆和丢弃。在这种关系中,不但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且会因为文学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调整、改变,会因为特定的精神价值不断地熔铸,更深入地表现人们的心灵与情感层面。实际上,文学与市场、消费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利于更好地建立和形成真正属于文学自己的生存位置与拓展空间。

  文学精神价值必须是一个社会状态的真实反映,这种真实性也只能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所以,一部优秀的作品,不仅是对文学作品主题与形式的选择,而且还有作者对生活的认知度和创作态度,往往会影响到这一时代特征的表达精准程度。如果一旦失去对生活的认知度和创作态度的精准把握,就是用再好的主题与形式,文学的精神价值一样会被湮灭甚至毁弃。

  文学粗夷化的泛滥,对文学自身发展的戕害是明显的,虽然还不能明确指出这种危害性有多么地深刻和持久。但是,那些以撷取时尚文化元素、迎合消费需求而采用“包装”“营销”的手段导入市场的流行文学,在给人们带来许多精神享受和快感的同时,即使是能在精神价值上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真善美的正确取向,也极有可能因为过多的炒作与一味的追捧,仍将使得这一价值判断或被遮蔽或被消解。

  很多投资者,他们借电视的影响,将文学作品蜕变成终端意义上的文化消费品来投放市场,以获取社会反响和利润。尽管这种投资有着不错的经济回报和市场效果,但是,这种以电视为载体的“文学快餐”,却给人们带来了不易察觉的审美损害:简单、粗糙,片断的表述方式和浅表性的阅读快感,严重侵蚀了文学固有的审美特性和本质。被艺术化了的色情追求,被低能化了的幽默和搞笑,被庸俗化了的大众语言……在这样粗糙、浅陋的文字叙事的展开之中,文学的精神价值极有可能被肢解。因为越是粗糙、浅表的阅读,越是能够刺激人们的猎奇和浮躁,片断的叙事与表述便可能导致主题与价值的分崩离析,人们所感受与记忆的往往是一种场景、一种情绪、一种奢华、一种刺激和一种人性。这就是文学精神价值在“快餐文学”中的消解。这种现象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大众整体文化素养的颓丧和道德观念的大滑坡。

  对于网络文学说来,它以虚拟、随意、情绪、互动的创作形式或方式,使得文学的精神价值产生了较大的弱化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形式对内容和价值的堙没。文学,是具有自律性的精神实践活动,假如不能正确地对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做出选择,而是一味地由着市场与消费的需求无限制地随“波”逐“流”,以流行文化的形态自居,那么,属于文学的精神领地也就有可能变得单一而贫瘠起来,不可能有着精神价值相应的凸显和张扬,文学会一步步弱化自己独特的审美愉悦和思想品位的高雅。

  纵观古今中外文学的发展命运,往往是受现实中很多因素的制约,而文学的精神价值却能始终贯穿于历史长河之中,它会超越现实和横跨时空,指引和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不管现在或将来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对文学做出怎样的影响和改变,但以真善美来启迪人们的心灵,对人与社会进行深层的剖析与本质的反映,对情感、心理等进行正确揭示,对美与崇高的熔铸和追求,都是不容湮灭与消解的。这就是文学的特定精神价值体现。也是文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动力。

  2006.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