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玻璃的刮刀:古代怎样确定二十四节气具体在哪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14 04:10:47

二十四节气确实是在阳历里面有固定的位置,所谓阳历,就是以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作为日期划分标准。
  但是农历是一种阴阳历,也就是说,农历也是考虑到太阳的位置的。民间常提到的阴历,有两种含义,一个就是在口头上指农历;另外一种是仅以月亮和地球的相对位置来划分日期的历法。
  总之,农历里面的二十四节气正是农历作为阴阳历,在历法上的体现。
  具体的计算方法
  在古代大概有几种划分方法:比如在三千年前左右,一种方法是在天黑不久,黄昏的时候看北斗七星,以斗柄指向来定节气,斗柄指向东就是春分,指向南就是夏至,指向西就是秋分,指向北就是冬至。另外还有一种划法,也是在黄昏的时候,看天顶中天的时候是什么星座,比如黄昏中天的时候,七天左右中天的星,古书上叫做“大火”,也就是叫“心宿二”,就是夏天到了;另外如果黄昏的时候,看到的星座是昴星,也就是现在天文上的金牛座那个昴星团,就是冬至到了。第三种划法就是用土圭测日影,就是立根杆子看影子的长短,正中午的时候看影子长短,如果影子最短的时候,那就是夏至;影子最长的时候就是冬至。二十四节气在每年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比如春分这一天,一般都是在3月20日到22日,夏至这一天,一般都是6月21日或者22日,都是基本固定的。

古人推算和确定二十四节气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叫等分法,将一年平均分为二十四等份,即365.2422日/24=15.218日,即每两个节气的间隔,平均为15天;另一种叫“定气法”,由于太阳在黄道上每天移动的快慢不均匀,冬至前后移动快些,夏至前后移动慢些,这样,均分法就不尽合理,古人创造了用定气来规定节气的具体日期,使春分、秋分一定排在昼夜平分这一天,将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分作二十四段,分配在阴历十二月里,每月月首称“节气”,有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等十二个节气,月中称为“中气”,有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等十二个节气。

古人推算和确定二十四节气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叫等分法,将一年平均分为二十四等份,即365.2422日/24=15.218日,即每两个节气的间隔,平均为15天;另一种叫“定气法”,由于太阳在黄道上每天移动的快慢不均匀,冬至前后移动快些,夏至前后移动慢些,这样,均分法就不尽合理,古人创造了用定气来规定节气的具体日期,使春分、秋分一定排在昼夜平分这一天,将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分作二十四段,分配在阴历十二月里,每月月首称“节气”,有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等十二个节气,月中称为“中气”,有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等十二个节气。

古人推算和确定二十四节气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是叫等分法,将一年平均分为二十四等份,即365.2422日/24=15.218日,即每两个节气的间隔,平均为15天;另一种叫“定气法”,由于太阳在黄道上每天移动的快慢不均匀,冬至前后移动快些,夏至前后移动慢些,这样,均分法就不尽合理,古人创造了用定气来规定节气的具体日期,使春分、秋分一定排在昼夜平分这一天,将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分作二十四段,分配在阴历十二月里,每月月首称“节气”,有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等十二个节气,月中称为“中气”,有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等十二个节气。

古人推算和确定二十四节气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叫等分法,将一年平均分为二十四等份,即365.2422日/24=15.218日,即每两个节气的间隔,平均为15天;另一种叫“定气法”,由于太阳在黄道上每天移动的快慢不均匀,冬至前后移动快些,夏至前后移动慢些,这样,均分法就不尽合理,古人创造了用定气来规定节气的具体日期,使春分、秋分一定排在昼夜平分这一天,将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分作二十四段,分配在阴历十二月里,每月月首称“节气”,有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等十二个节气,月中称为“中气”,有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等十二个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