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粉在哪买:有谁知道这句话的出处??我写论文要用 有关于鲁迅和契诃夫比较的一句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1 00:55:44
苏联作家法捷耶夫说过:“在同情并怜悯小人物但同时又了解他们的弱点这一点,鲁迅和契诃夫是相似的”我找不到作者,出处
有谁能告诉我?很急的!!谢谢!!

法捷耶夫

简介: 苏联俄罗斯作家。出身革命家庭。1908年,举家迁往远东。 1912年至1919年在海参崴商业学校学习期间,接近布尔什维克,参加革命活动,并于 1918年入党。1919年参加游击队,和白匪高尔察克以及日本干涉军作战。国内战争的锻炼和艰苦的斗争生活为他以后的创作提供了素材。 国内战争结束后,法捷耶夫同富尔曼诺夫、肖洛霍夫等一起进入文学界,成为刚诞生不久的苏联文学的主力军。1923年发表短篇小说《逆流》,1924年发表中篇小说《泛滥》。但最有名的,是反映十月革命后远东游击队战斗生活的、他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毁灭》(1927)。 30年代,他的主要文学成果是长篇小说《最后一个乌兑格人》(1929一1940)。这部小部描写十月革命影响下开始觉醒的少数民族乌兑格人,展示了滨海边区广阔的生活画面,但未能写完。 卫国战争期间,法捷耶夫一面积极组织作家参加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斗争,同时作为《真理报》的记者,写了一系列歌颂苏联人民英勇战斗的政论和特写。1944年,出版了他的特写集《封锁期间的列宁格勒》。1943至1951年,法捷耶夫创作了他另一部代表作 ——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它是同时期最优秀的小说之一。 法捷耶夫还多年担任苏联作家组织的领导工作,曾任“拉普”的领导人(1926~ 1932)、苏联作协筹委会副主席(始于1934年)、作协书记(1939一1944)、作协总书记兼理事会主席(1946~1954)、作协书记处书记(1954一1956)等职。在此期间,他对苏联多民族文学和文学遗产问题发表过许多文章。1957年出版了作者在世时亲自整理的论文集《三十年间》。
他早期作品如中篇小说《泛滥》(1922)、《逆流》(1924)和长篇小说《毁灭》(1927),是他亲身参加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它们都以国内战争为题材,以共产党员的战斗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毁灭》生动再现1919年远东南乌苏里边区游击
队斗争生活:共产党员莱奋生率游击队与穷凶极恶的日本干涉军和白匪高尔察克展开浴血奋战,因寡不敌众,几乎全军覆没,但幸存的19名战士临危不惧,终于杀出重围。小说精心刻画了莱奋生光辉形象,也鞭挞了美契克极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动摇叛卖。鲁迅于1931年将《毁灭》译成中文出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曾极赞美这部小说。
30年代,法捷耶夫着手创作两部长篇小说《最后一个乌兑格人》和《黑色冶金业》,前者写一个不开化的民族在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变化;后者写苏联工业战线的斗争。
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后,他任《真理报》和新闻通讯社记者,发表充满战斗激情的政论文章和特写,1944年出版特写集《封锁时期的列宁格勒》。
1945年创作堪称其里程碑的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无论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堪称是战后苏联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小说通过克拉斯顿诺共青团地下组织“青年近卫军”同德寇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苏联人民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
义精神,塑造了性格各异、栩栩如生的青年英雄形象。
他亲自编选的文学评论集《三十年间》(1957)反映了他30年来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而进行的斗争和他对一系列文学问题的见解。
作为著名社会活动家,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任世界和平理事会副主席,苏联保卫和平委员会主席团成员。1949年10月曾率苏联文化代表团访华并发表随笔《在自由中国》。

法捷耶夫,(1901~1956)
前苏联作家,出生于农民家庭。父亲均曾参加过革命活动。1912至1919年在海参崴商业学校学习时,接近布尔什维克并参加革命活动。1918年入党。1919至1921年在远东参加红军游击队,出席党的第10次代表大会,见到了列宁。大会期间参加镇压喀朗施培德反革命叛乱负伤。同年秋入莫斯科矿业学院学习。1924年后受党派遣,先后在库班、罗斯托夫、莫斯科担任党的工作,从1927年起,一直在莫斯科专门从事文学运动,担任“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协会)、全苏作协领导工作,1956年自杀。
他早期作品如中篇小说《泛滥》(1922)、《逆流》(1924)和长篇小说《毁灭》(1927),是他亲身参加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它们都以国内战争为题材,以共产党员的战斗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毁灭》生动再现1919年远东南乌苏里边区游击
队斗争生活:共产党员莱奋生率游击队与穷凶极恶的日本干涉军和白匪高尔察克展开浴血奋战,因寡不敌众,几乎全军覆没,但幸存的19名战士临危不惧,终于杀出重围。小说精心刻画了莱奋生光辉形象,也鞭挞了美契克极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动摇叛卖。鲁迅于1931年将《毁灭》译成中文出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曾极赞美这部小说。
30年代,法捷耶夫着手创作两部长篇小说《最后一个乌兑格人》和《黑色冶金业》,前者写一个不开化的民族在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变化;后者写苏联工业战线的斗争。
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后,他任《真理报》和新闻通讯社记者,发表充满战斗激情的政论文章和特写,1944年出版特写集《封锁时期的列宁格勒》。
1945年创作堪称其里程碑的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无论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堪称是战后苏联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小说通过克拉斯顿诺共青团地下组织“青年近卫军”同德寇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苏联人民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
义精神,塑造了性格各异、栩栩如生的青年英雄形象。
他亲自编选的文学评论集《三十年间》(1957)反映了他30年来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而进行的斗争和他对一系列文学问题的见解。
作为著名社会活动家,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任世界和平理事会副主席,苏联保卫和平委员会主席团成员。1949年10月曾率苏联文化代表团访华并发表随笔《在自由中国》。

法捷耶夫

法捷耶夫

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