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atch表带价格:长征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6 02:41:39

20世纪30年代,乌云笼罩着中华大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蒋介石在“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下,相继对中央苏区发动了四次军事围剿,均遭到了惨重失败。
  蒋介石为彻底消灭中国工农红军,遂又亲自部署了第五次围剿,待到1934年4月,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成了蒋介石的进攻重镇。时任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的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不顾朱德、毛泽东等同志的反对,调红一、三军团会同原驻守广昌的红九军团共九个师的兵力,在广昌以阵地战与蒋介石的数十万大军拼消耗,致使广昌保卫战死伤红军过万人。
  1935年4月28日,广昌陷落于蒋介石之手,中央苏区的北大门被打破。然而,李德、博古并未吸取教训,仍然按此办法布置了建宁保卫战,结果使中央苏区的东大门也告失守。
  面对中央苏区逐渐缩小的危局,共产国际同意中央红军突围转移,并组成李德、博古、周恩来“三人团”,负责实施突围、转移的具体计划。
  毛泽东为使红军主力能够安全转移,受周恩来委托,自荐在于都地区进行考察,为党中央及主力红军选择转移方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毛泽东坚决反对不让女同志随军转移的决定,并为瞿秋白等人随军转移请命。但毛泽东的努力没有成功,瞿秋白等怀着复杂的心情与转移的红军依依惜别。陈毅因身负重伤被留下任中央留守处主任。
  1934年10月,大队红军从于都出发,渡过于都河,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通过了敌人的第一、二、三道封锁线。与此同时,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胜利会师,完成了突围西征的任务。博古和李德过高地估计了红军的军事力量,依然按红六军团渡湘江的路线前进。结果演出了血战湘江的悲剧!鲜血染红了江水。
  中央红军在抢渡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后仅剩三万多人。红军指战员在惨痛的失败面前思索着,希望毛泽东出来指挥红军。在蒋介石企图在湘西实现他的“口袋战”时,中央红军突然挥师西去,相继攻占通道、黎平,并召开了重要会议。
  根据黎平会议决议,中央红军抢渡乌江,攻占遵义。在遵义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清算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军事路线,并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因土城战役失利,当机立断,提出迅速结束土城战役,出敌不意地从土城渡过赤水河西去。当国民党追兵赶到赤水河边,只有望着汹涌的赤水河兴叹!
  中央红军在川、滇、黔交界处的鸡鸣三省稍事休息;于2月9日到达扎西地区集中,进行精简整编。接着挥师东进,二渡赤水河,攻战娄山关,再克遵义,击溃黔军王家烈八个团,重创吴奇伟两个师,俘敌三千余人,取得长征以来第一个重大胜利,毛泽东吟出"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绝句。接着,毛泽东指挥红军实行大迂回、运动战,使红军胜利完成三渡赤水、 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直逼昆明、巧渡金沙江的战略行动,终于突破了强大敌军的重围,为中央红军北上争取了主动。为使红军顺利通过彝区,中革军委组成先遣队,刘伯承任司令。毛泽东叮嘱刘伯承"先遣队不是打仗,而是宣传党的政策。用政策的感召力与彝民达到友好。"为了完全彻底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尽快通过彝族区,刘伯承与彝族头领小叶丹结盟,使中央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区。十红四团飞夺泸定桥,为红军过大渡河开辟了前进的通路。中央政治局在5月31日召开会议,商定兵分三路夺取天全、芦山,实现同红四方面军会师。6月12日我英勇的红军翻越积雪千年的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合。6月17日,毛泽东、周恩来、朱总司令等中央首长率中央红军胜利翻越夹金山,震天动地的欢呼声响遍了达维镇。两大主力会师后,党中央决定北进。
  为了北上抗日,毛泽东跟随部队向荒无人烟的大草地行进。英勇的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难,忍饥挨饿,终于胜利地走出草地。但也有不少的红军指战员永远地留在了草地上。接着,我红一、四方面军共同发起包座战役,并取得了胜利。 张国焘坚持南下,率右路军再次穿过草地。党中央于9月12 日开完俄界会议后,毛泽东就随一军团前进。为打通北去陕、甘的大门探路。9月16日腊子口战役打响。9月17日晨,终于占领了天险腊子口。进住哈达铺的红军受到了热烈欢迎。
  10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骑着马走进吴起镇,这一天被正式定为中央红军结束长征的日子。就在中央红军与西北红军实现会师的同时,我英勇无敌的红四方面军二过草地以后,被迫在川康边发起一个又一个战役,广大指战员浴血奋战,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由八万锐减到四万。广大的指战员逐渐认清了张国焘南下路线的错误,要求北上同中央会合!接着,在甘孜实现了红二、红四两大红军的会师。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终于在会宁、将台堡和兴隆镇相继胜利会师! 从此,这支伟大的军队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肩负起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历史使命,建立了新中国。同时,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集体。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保存自己的实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靠着自己的双脚,走过了十一个省,行程2500余里,完成了举世无双、惊天动地的万里长征。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长征是指中国共产党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央苏区的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二军团和第六军团会合后组成)和第四方面军,主要是第一方面军和党中央从中央苏区向陕甘撤退和转移的历史事件,因为路程有两万五千里,又成为二万五千里长征。

二万五千里长征

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连同后方机关人员8.6万余人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分别从江西的瑞金、雩都(今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出发,开始长征。长征初期,“左”倾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随军带上印刷机器、军工机器等一切笨重的器材,使部队行动迟缓,对于行军打仗极为不利。红军英勇奋战,连续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转移到湘江以西地区,但已损失过半。这时,蒋介石已察觉红军的前进方向是要到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立刻调集重兵,准备将中央红军一网打尽。在这危急关头,中共中央接受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12月15日,红军攻占了贵州黎平,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正式通过决议,放弃向湘西前进的计划,改向黔北挺进。黎平会议是红军战略转变的开始。12月底,红军进抵乌江南边的猴场(今草塘)。1935年1月1日,中央政治局在猴场召开会议,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提出首先在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创建川黔边新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会后,红军强渡乌江,把国民党的追剿军甩在乌江以东和以南地区,于1935年1月7日占领遵义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的指挥下,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忽东忽西,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敌方重兵之间。在贵州以西,曾四次渡过赤水河,使敌人疲于奔命。随后,出敌不意,南渡乌江,进逼贵阳,直入云南,抢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5月顺利通过大凉山的彝族地区,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翻过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于6月14日在四川懋功、达维地区与从川陕根据地转移的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两大主力会师后,6月26日中央在两河口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了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以便领导全国抗日运动的战略方针。但张国焘反对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确战略方针,而主张向川康边界少数民族地区退却。由于张国焘的阻挠,使红军在懋功和毛儿盖地区停留一个半月,致使胡宗南得以重兵控制经松潘北去的交通要道,红军陷于被动地位。8月4日,党中央在毛儿盖附近的沙窝召开了政治局会议,重申两河口会议确定的北上战略方针,对张国焘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鉴于松潘战役计划已被张国焘破坏,决定红军主力出敌不意,穿过草地,迅速夺取以岷州为中心的洮河流域,并依据这个地区东进,以便取得陕甘宁广大地区。毛儿盖会议以后,红军分为左、右两路军。右路军由毛泽东、周恩来、徐向前率领,穿过荒无人烟的茫茫草地,到达巴西地区,打开通向甘南的门户;左路军由朱德、刘伯承、张国焘率领,向阿坝地区开进。当左路军通过草地到达阿坝地区后,张国焘反党野心大暴露,拒绝执行中央北上方针,擅自率领左路军重过草地,向南退却到天全、芦山、大小金川等地,公然进行分裂红军的活动。张国焘还给右路军中的陈昌浩发密电,妄图以武力裹胁党中央和右路军南下。密电幸被右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发现,并报告给毛泽东同志。中央在巴西立即召开紧急会议,采取果断措施,率领一、三军团组成先遣支队(陕甘支队)迅速北上,渡过渭水封锁线,到达俄界。1935年9月12日,党中央在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张国焘分裂红军,违抗中央命令的严重错误。会议后,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迅速北上,攻占天险腊子口,到达甘肃岷县以南的哈达铺。在长征途中,中央偶然得知陕北有相当大的一片苏区和相当数量的红军。9月27日,政治局常委在榜罗镇开会,决定放弃创造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计划,而把陕北作为革命的大本营。1935年10月19日红军抵达陕北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11月初,与由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率领的陕北十五军团胜利会师。

红四方面军南下后,遭到国民党军队多次围攻袭击,被迫退向西康的甘孜一带。1935年11月,贺龙、任弼时率领的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于1936年7月2日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二、六军团改称为红二方面军。其领导人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坚决拥护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针,他们同朱德、刘伯承等一起与张国焘进行了斗争,张国焘被迫同意与红二方面军继续北上。1936年10月,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虽然此时红军已不到3万人,但这是红军和中国共产党极为宝贵的精华。

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用两年时间,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冲破国民党重兵的追堵,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胜利地完成了长征。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她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长征简介

1934~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就途。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然而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锐减。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尔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他们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红四方面军原在川陕根据地,为向川甘边发展,1935年3月28日至4月28日取得强渡嘉陵江战役的重大胜利。然而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等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亦称川陕苏区)向西转移。5月初,共八万余人开始长征,中旬占领了茂县(今茂汶)、理番(今理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以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为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跨过草地,抵达班佑、巴西地区。8月底,右路军一部在包座全歼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约五千余人,打开了向甘南前进的门户。9月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地区后,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方针,并要挟中共中央和右路军南下。毛泽东等于9月10日急率第一、第三军(后组成陕甘支队)继续北上,夺取腊子口,突破国民党军渭河封锁线,翻越六盘山,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先期结束了长征。11月21~24日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和红军扎根在陕北奠定了基础。

在国民党重兵对鄂豫皖根据地围攻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于1934年11月从河南罗山县开始西移,在鄂豫陕边建立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两次“围剿”。次年7月过陇东,9月与陕甘根据地的第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第十五军团。第一、三军团到达后,与之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军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转战湖南、贵州、云南三省,击溃国民党军的拦截,渡过金沙江,经西康、四川,于1936年6月底至甘孜,与张国焘率领的南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二、六军团合组为二方面军。7月,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在红一方面军接应下,10月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长征结束。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寻淮洲、方志敏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5年1月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城,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大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1935年6月到达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红2、6军团于1936年7月到达四川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以红2、6军团为主组成红二方面军。两军会合后,对张国焘的反党和分裂红军的错误进行了严肃斗争。随后,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方,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从此,中国革命开始了一个新局面。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