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胶板抗弯强度设计值:请问大家,在日本侵华的时候,希特勒对华和对日本的态度是如何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1 15:17:32

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关系很复杂,尤其是在太平洋战争之前,存在很大变数。在中国问题上,德国也并非对日本一边倒。因为德国是个资源紧缺的国家,正需要从中国取得战略资源,日本如果完全征服中国,对德国也不是很有利。所以在抗日战争初期,德国多次在中、日之间调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德国才被迫采取了一边倒的政策。

我只知道当时抗日的国民党军队有几种师级编制
“德式师”“德装师”“德训师”
第一种为德式装备、德国教员、德国式管理
第二种为德国装备
第三种为中国装备(汉阳造为主加上些轻、重机枪以及冲锋枪火装备美式装备)德国教官,主要出现在抗日战争后期
德国教官均为纳粹党公派

希特勒好像曾要求日本出兵苏联 两线夹击苏联 但是日本没有答应 所以希特勒是很痛恨小日本的 其实小日本当初要是答应希特勒 现在可能.......莫斯科还是俄罗斯的吗???

其实日本和德国之间在二战时是互相很不信任的

本与其轴心国伙伴德国和意大利的关系,表面上受到它们在1942年12月11日 所订条约的支配。条约规定了三国将“以一切可以采用的有力手段共同战斗”,直 至战胜英国和美国为止。他们保证“如果没有相互的完全谅解”,不对英国和美国 单独休战或媾和。它们也都同意在战争胜利后,在以1940年9月27日三国公约为基 础建立的世界新秩序中,继续保持紧密的合作。 根据该公约,日本承认德国和意大利在欧洲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而其他两方 也同样承认日本在大东亚的98领导权。三国同意在努力建立各自的新秩序方面进行 合作,并在它们中间任何一方受到未卷入欧洲战争或中日冲突的国家的攻击时,务 必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互相援助,但明确规定本条款对苏联不起作用。三国公约 还规定建立联合技术委员会来讨论有关执行公约的细节问题。 在这些政治协议之外,还补充了一项军事协定。这项军事协定是1942年1月18 日在柏林签订的,签字的有凯特尔将军、马拉斯将军(根据三国公约建立的三国军 事委员会的意大利首席委员)以及日本的坂西将军和野村直邦海军大将,他们分别 为驻德国首都的陆军和海军武官。当时的日本外相东乡茂德后来宣称这项协定是对 他保密的。协定规定了日本作为一方,德国和意大利作为另一方的军事行动范围。 旧本的范围是“自东经70度左右向东到美洲大陆西海岸的海域,以及位于以上 海域中的大陆和岛屿——澳大利亚、荷属东印度群岛和新西兰”。它还包括大约间 一经度以东的大片亚洲陆地。 但是日本根据以后和其盟国的协议,可以超出这个协定中所规定的区域。 协议还规定,如果英国和美国的海军力量主要集中在大西洋地区进行活动,日 本将派出部分海军前去同德国和意大利的海军会合。反过来,如果英美海军主要集 中在太平洋地区,那么,这两个欧洲盟国的部分海军也将派到太平洋来帮助日本。 1月18日的协定还规定,三国公约国在计划和执行重要军事行动方面要保持 联络,并交换军事情报。他们还要在进行经济战争中以及发展德、意、日空中和海 上交通中共同合作。 但是,尽管有这些条约,德国和日本都选择了单独进行战争的做法。两国都各 自走自己的路,追求自己的目标。很少关心其盟国在做什么以及自己的行动对盟国 的利益影响如何。例如,从1940年12月到1945年5月德国投降这段时期内任德国驻 东京大使馆陆军武官的冯·99克雷奇默尔在东京法庭上说,在太平洋成争前和太平 洋战争期间,德国和日本之间不够开诚布公。他本人并不知道德国打算在1941年进 攻苏联。他还接到指示,如果日本参谋部问起有关这事时应进行辟谣。日本人也同 样不告诉他日本人的战争计划,包括对珍珠港的袭击在内。 克雷奇默尔说,事情发生时,“德国不得不尽量设法应付1941年12月8日日本 制造的局面,正如日本不得不迁就德国在1941年6月22日所制造的局面一样。”这 种事态在整个战争期间始终存在。三国公约中曾规定,应在柏林和东京两地各建立 一个旨在交换军事、经济和一般性情报的委员会。克雷奇默尔声称,在东京只举行 过两次会议,一次在1943年墨索里尼即将倒台前,另外一次是在1944年。在这两个 场合,日本人对他们的德国和意大利同事作了一次对太平洋形势的纯粹宣传性的叙 述。一个日本证人在国际军事法庭上讲了一个关于柏林委员会的同样的情节。他就 是小松将军,1941—1943年期间曾在柏林任助理武官,后来继板西将军任正式武官。 小松声称,柏林的三国委员会在1941年到1943年初开了“两三次会”,在这些 会议上,德国人对他们的军事形势和前途作了乐观的叙述。根据小松圆忆,以后再 没有开过会。 冯·克雷奇默尔说,他曾试图使双方真诚地说明自己的处境并有效地进行合作, 但是没有成功。“我为敦促德国和日本最高统帅部更密切合作所作的努力全都失败 了。看来两国的最高司令部都一心一意只管自己打仗。” 其原因之一是联合行动有实际困难。除了通过潜艇,以及偶然突破海上封锁的 船只外,欧洲轴心国无法和它们的东方盟国通过海上进行联系,而德苏战争又排除 了陆上联系的全部可能性。它们本来也许还可通过土耳其、波斯和阿富汗取得空中 联系,尽管这是有危险的。电报通讯是可能的,但是有被人截取和破译的危险。100 考虑到这一障碍的严重性,为什么德国和日本并没有尽更大的努力来协调它们的战 争行动以便互相建立联系,正象它们根据1942年1月8日的协定所规定的那样去做 呢?那年春天,有个很好的机会摆在日本人面前。海军大将南云冲进印度洋,那里 的英国舰队由于在力量上大大不如日本海军,撤退到了东非洋面。印度洋的控制权 似乎落在日本人手中了。1942年4月15日,丘吉尔警告罗斯福,日本海军对西印度 洋的控制“将造成我们在中东整个局势的崩溃,这不仅是由于这样就阻止了我们去 中东和印度的海上运输,并且还由于中断了来自阿巴丹的石油供应:没有石油,我 们就不能维持我们在印度洋地区的无论是海上或陆上的地位。”就在那时,德国人 盼望着日本占领锡兰和马达加斯加。3月23日,里宾特洛甫告诉大岛,日本应占领 锡兰并在马达加斯加取得基地。德国人非常愿意让日本超越其原定范围的界限,进 攻当时在法国维希政府部队手中的这个法属大岛。日本的这一行动将和隆美尔在的 黎波里的进军以及德国即将对俄国南部和高加索的进攻相配合。日本如果切断了英 国经红海达埃及的交通线,从而有利于强悍的非洲军团的挺进,那么很有可能同它 的轴心国伙伴会合。但日本并没有这样做。海军大将南云率领他的航空母舰和战列 舰舰队回到了日本,印度洋上就没有再出现过一支相当强的日本海军力量。日本舰 队后来行动时,是向太平洋前进得更加深远,也就是向远离它的欧洲同盟者的方向 前进。接着日本在珊瑚海和中途岛战役中的失败,使日本海军失去了攻击力量。这 时日本就被削弱到进行战略防御了;在企图救援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日本军队时, 它更加消耗了自己的力量。虽然这不过是事后聪明,说来容易,但现在看来,如果 日本当时能满足于战争初期它在太平洋地区得到的利益,而在印度洋上进行一次可 能成为决定性的打击,那才是日本的上策。由于日本没有这样做,德国和日本之间 的联系一直是很薄弱的。1942年夏,德国军械专家尼默勒上校乘着一艘德国船胜利 地通过了同盟国两面夹攻的封锁线而来到日本。但他无法再回去了,因此他留下来 专门组织那些被101切断归路留在日本的德国工程师,把他们编成一组,在军备生 产方面给予日本技术帮助。除了做其他事情以外,他们还帮助日本人生产雷达设备, 并组织他们的防空保卫工作。即使这样,日本也还不能在技术方面跟上最新的发展; 在这方面他们还远远地落后于自己的敌人,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唯一 的其他合作行动是,曾经有一些德国潜艇被派遣到印度洋和太平洋。他们的船员同 日本人相处得不好,特别是在战争的后几年中,那时日本油船的损失和储备油的耗 尽,使德国潜艇指挥员很难得到其同盟者的石油供应。1943年德国人迫切要求日本 人在德国潜艇战役中合作,派出他们的潜艇部队去袭击同盟国的商船,而不是袭击 军舰。但日本的潜艇并不是为这个目的设计的,他们的船员也缺乏必要的作战训练, 因此1943年春,希特勒给了日本两艘德国潜艇,用来作为日本建造新潜艇的样品。 mpanel(1); 然而此事效果很小,这与其说是日本海军不愿意,还不如说日本海军没有能力 建立和训练一支能有效地攻击商船的潜艇舰队。确实是这样,他们在失去海面控制 权后,竟然把自己的潜艇用作运输工具,以竭力维持对他们在太平洋岛屿上已被孤 立的部队的供应。 在德国和日本之间没有做到真正有效的合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为各自 在心里怀疑和不信任对方的结果。关于这一点,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的几年里,就 有足够的证据。日本在1937年进攻中国,德国起初是不赞成的,而日本则强烈抗议 德国人卖武器给中国以及德国军事顾问在蒋介石军队中活动。1938年德国在这些事 情上向日本做出让步,站到了日本一边,但结果发现并没有得到它想要的报偿—— 它希望在日本占领下的中国给予德国工商业特惠地位。1938—1939年间,德国、意 大利和日本之间的三国联盟谈判失败,因为日本不愿意严格承担义务保证对英国和 法国作战。于是德国暂时抛弃日本,不让日本知道德苏互不侵犯协定谈判成功。签 订这一协定的消息使日本感到非常恼怒,并且导致当时的日本政府倒台。的确,日 本和西方民主国家之间曾经一度102有过恢复友好关系的趋势。1940年夏天,当德 国似乎肯定会在欧洲取得胜利的时候,日本人很担心,惟恐德国会谋求荷属东印度 群岛作为其战利品的一部分。根据1940年9月缔结的三国公约,德国承认了日本在 东亚的霸权。这个公约暂时减轻了日本的担忧。但是德国人已经表明,日本人也曾 希望,这个公约的缔结将促进苏联放弃它对自由中国的外交上的支持,并成为三国 公约国的朋友。当情况并非如此,而德国完全改变了其政策并进攻苏联时,日本再 次感到惊讶和恼怒。日本拒绝照德国那样做;在和美国的会谈中,如果能够使美国 按照日本所希望的方式解决远东问题,那么即使不是在形式上,至少在实际上,日 本是会抛弃三国公约的。当日本没有能达到目的时,它没有和德国商量,自己作出 了作战的决定;而且东京意识到德国有可能拒绝正式和美国开战,但这并没有影响 日本的作战决定。希特勒决定对美作战,显然不是为了顾及日本,而是为了想借此 放手派其潜艇部队给予英美海上交通以决定性的打击。希特勒对日本在太平洋战争 中的最初胜利的反应是:既为美国和英国的军队受挫感到高兴,又为以后白种人在 亚洲的威信降低感到忧虑。的确,在纳粹德国这个北欧日耳曼民族优越观的拥护者, 和日本这个自命为反对西方帝国主义的亚洲捍卫者,这两个同盟国家之间存在着一 种基本矛盾。1942年1月27日,约瑟夫·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美国正在拚命 想使我们卷入有关种族问题的讨论中去。特别是关于日本。……我甚至已经禁止德 国新闻界提到这些相当棘手和微妙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对日本和东亚问题的 立场是相当不坚定的,因为我们在种族观点方面的意见是不可调和的。 戈培尔写道:他曾被迫采取“有力措施”去阻止在德国进行关于黄祸的任何讨 论。他谈到了希特勒对于白种人在东亚遭受的重大损失深表遗憾。根据冯·哈塞尔 的《日记》,据说希特勤在1942年3月曾经说过,他将乐意派遣二十个师去帮助英 国击退黄种人。无论他是否确实表达过这种意见,毫无疑问,这是他的真实感觉, 而且很多德国人也有同样的感觉。德国并不真正希望看到日本在亚洲胜利,而日本 也担心在欧洲已占优势的德国今后在远东会谋求些什么。 可是,希特勒象他的主要对手丘吉尔和罗斯福一样,的确是从总体上来看世界 冲突的,并且把握了全球的战略。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他和他的外交部长里宾特 洛甫曾经几次警告日本人,三国公约国必须坚定地站在一起,否则它们将被各个击 败。但是日本的眼光比较短浅。 日本的战略家似乎曾经认为,并且心里希望,西方几个大国会自相残杀到大家 筋疲力尽为止。这样就能够使旧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巩固其既得利益。因此,日 本人宁可打自己的仗,而让其他轴心国打它们的仗。1940年三国公约缔结后,德国 人曾经迫切要求日本人参加反对英国的战争,并进攻新加坡。虽然日本大本营那时 口头上答应照此建议办理,但心里决意按兵不动,除非德国真能入侵和征服英国, 那时再作考虑。甚至连叫喊得最响的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在1941年春访问希特勒时, 也在这方面回避作出任何具体的承诺,尽管他表示他个人是热烈赞同这个意见的。 接着,德国进攻苏联,这在德国和日本政府之间引起了持久的政策分歧。随着 时间的推移,它们之间的隔阂也就扩大了。也许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德国和日本在1942 —1945年期间缺乏合作的最主要原因。最初,希特勒以为他能迅速地压倒苏联—— 的确,在同盟国军界中也是这样想的。但是日本人一开始就对此怀疑。他们曾经在 张鼓峰和诺门坎同俄国人交战过,在后一次战争中遭到了惨败。这使他们对苏联的 武装力量有所畏惧,他们宁愿观望一下,而不愿投入到德国一方。1941年7月,日 本政府在一系列会议以后同意了日本最高统帅部的意见,他们将不进攻苏联,除非 等到德国在欧洲对俄国人取得决定性胜利时,再作考虑。在那种情况下,日本可以 稳稳当当地采取行动,在苏联远东地区捞到几块土地。再不然,只有在莫斯科允许 美国在苏联远东领土上建立空军基地的情况下,日本才去打。1941年余下的一段时 间内,日本人一直坚持这个决定。实际上,当日本人要求德国参加他们和美国之间 即将爆发的战争时,倘使德国提出要日本参加对苏联作战作为条件的话,日本是准 备放弃德国的援助的。希特勒并没有提出这个要求,显然是因为在这个时候他相信 自己已经大大削弱了苏联的战斗力,使之无法恢复了。他未能攻下莫斯科,而且后 来在1941—1942年冬天俄国反攻期间,他的军队又处于危险境地,这样就很快使他 醒悟过来。他总算把受挫的德国军队集中起来,避免了由德国人重演法国人在1812 年的悲剧。但他是花了很大的代价才做到这一点的。因此他在1942年决定在俄国发 动一场新的进攻时,他希望得到日本人的援助,以便尽其所能使新的打击起决定性 作用。 1942年1月,日本政府授权驻柏林大使大岛将军同德国讨论关于两国间可能发 生的所有一般政治性和战略性问题,只留下一些技术细节问题让三国委员会去讨论。 所以,3月23日里宾特洛甫就总的轴心国战略问题同大岛进行了讨论。里宾特 洛甫指出,虽然日本在太平洋地区获益很大,但是只有彻底打败其敌人,才有希望保 持这些利益。因此三国公约国应该采取大胆的、进攻性的军事行动。至于德国,它 打算在1942年给苏联一个致命的打击。如果日本加入这场战争而进攻符拉迪沃斯托 克并向贝加尔湖挺进的话,这将大大有助于彻底打垮苏联。然后德国将在中东推进, 以便和日本会合。这样就能决定战争的胜利,因为这样一来英国将达到崩溃的地步, 而美国也就无法作出任何严重不利于三国公约国的事情了。根据里宾特洛甫所述, 大岛回答说,他还没有接到有关他的政府意向的消息,但是他个人完全同意里宾特 洛甫的说法,并将尽力说服东京介入反苏。大岛本人在东京法庭上受控而为自己辩 护时,说在这次和以后的几个场合,他除了向东京转达里宾特洛甫的建议这一项本 份工作以外,没有做过其他任何事情,但是这种答辩是没有什么份量的。4月19日, 德国国务秘书魏茨泽105克会见了大岛,并告诉他来自波斯的有关苏联对日本准备 插手而感到不安的报道。根据魏茨泽克所述,大岛回答说,这样就必须分散日本的 海军力量,因此日本政府似乎至今尚未决定在什么时候同苏联作战。魏茨泽克提出, 驻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俄国潜艇部队并没有什么可怕。 大岛答道,他正在努力工作,以便结束在德国和苏联打得难解难分之际而日本 仍与俄国和平相处这种完全反常的局面。 但是这并不是大岛第一次和他的政府有争论。日本大本营和外务省都十分不愿 介入反苏,竟然非常一致地都愿意在德国和苏联之间进行调解。1942年3月,日本 海军参谋部派了一个密使去试探驻东京的德国海军武官的意见。日本的使者宣称, 按照海军参谋部的看法,只有同苏联和平谈判才能使德国不致于耗尽力量而灭亡。 虽然他们没有从莫斯科接到关于同德国接触的任何请求,但是日本海军当局相 信俄国人是不会断然拒绝接受调停的建议的,因为苏联政府为了日本在马来亚和菲 律宾的胜利曾向日本在莫斯科的代表祝贺过。这个德国海军武官显然是根本就不赞 成同苏联打仗的许许多多德国军官中的一个。他抓紧时间立即向海军上将雷德尔汇 报了这次谈话的情况,以便转告希特勒;但是希特勒恼火了,结果他受到了连累。 这个不幸的武官被告知说,元首不接受日本主动提出的这种荒唐的建议,他怀疑这 是由于这个武官流露出了失败主义情绪而促使日本提出的。 日本海军没有再作任何试探。但是1942年6月底(按照1941年以后担任德国驻 东京公使的埃里希·科尔特所述),日本陆军参谋部指示最干练的年轻参谋官之一 ——辻中佐提出调停建议。辻中佐通过一个德国中间人同科尔特进行接触。日本参 谋部提议派出由一个将军和一个日本内阁成员率领的日本特别代表团乘飞机到柏林 去讨论关于德国和苏联之间取得和平的可能性。 这项计划准备对驻柏林的日本大使馆保密。科尔特106对此很感兴趣,但对要 使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同意则不存多大希望。他告诉辻中佐,这个使团的目的应当 说成是就如何进行战争的问题进行商讨。于是就照他的话办了;驻东京的德国大使 奥特拍电报给里宾特洛甫,告诉他关于日本建议派遣代表团前往的事。据科尔特说, 里宾特洛甫起初很热心,同意为这次旅行提供一架远程飞机;但是,接着里宾特洛 甫拍来第二个电报,询问日本提出的访问究竟目的是什么。显然,他心中产生了怀 疑。科尔特没有具体提到这些电报的日期,所以,事情发生的前后进程是不清楚的。 但是,里宾特洛甫最初知道日本提议派代表团一事,大概是在7月初。那时, 德国在俄国南部进行的大规模夏季进攻刚开始大踏步前进,里宾特格甫可能猜想日 本是想来讨论关于日本从远东进攻俄国的问题,这件事是里宾特洛甫一直迫切希望 的。 但是,大岛在7月27日接到自己政府的指示,并在三天以后把指示内容转达给 里宾特洛甫。日本政府声称,日本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军事行动已使美国和英国受 到严重打击,因此,这对总的战斗的胜利具有重大贡献。如今,日本希望采取措施, 消灭重庆政权,使之不再成为战争中的对手;日本还要防备美国反攻。对日本来说, 如果要对苏作战,那就有分散力量的危险,同时又有遭致美国反攻的危险。因此, 日本在始终防备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下,希望避免在北方增添麻烦,而想把自己的 力量集中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 大岛试图使里宾特洛甫不太失望,于是对他说,日本政府给他的这一指示并不 就是一个拒绝向苏联发动进攻的最后决定。日本仍然可能在1942年秋天或1943年春 天进攻苏联。当前,它还必须切断美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交通联络,并占领中途岛。 大岛和里宾特洛甫都相信了日本官方关于这些战役的说法,并不知道日本在珊 瑚海上的挫折和在中途岛所遭到的惨败。 德国大使馆在回答里宾特洛甫的询问时说,日本代表团是想来讨论有关共同作 战的问题。但是这次联系,就象他们询问这个使团是否可以启程一样,没有得到回 音,可见事情不妙。据科尔特说,在月底,里宾特洛甫又发来一个电报,从电报中 可以看出,真相已经泄露了。东京有惯常的泄密漏洞,而日本报纸上也登载着日本 想为德苏战争进行调停的谣言。看来大岛也知道了这回事,因为里宾特洛甫已和他 讨论过这件事情,并且对他说,日本参107谋部无权向德国提出这样的建议。德国 将在1942年彻底击败苏联,因而不想进行和谈。 不久,科尔特又得到达带来的消息。辻说,大岛已把自己和里宾特洛甫的晤谈 情况向参谋部作了汇报。里宾特洛甫明确指出,日本军队缺乏勇气。参谋部着实为 此烦恼,而且感到生气的是,大岛和坂西已经知道了这个调停计划,特别是他们也 指责这个计划,并认为德国肯定会打败苏联。辻说,日本参谋部认为德国将在俄国 耗尽力量而灭亡,但是,由于调停已遭到拒绝,日本人将不再为促进德苏和平而努 力,除非德国有这样的要求。科尔特又说,辻不久就调离东京了,在日本参谋部里, 对于德苏战争的政策很可能有过意见分歧。 这件事使里宾特洛甫更加怀疑德国驻东京大使奥特,此人本来就一直被纳粹党 认为不是自己的心腹。确实,起初委派他到东京担任武官,后来任大使,这与判他 流放没有什么两样。如今,奥特在试图促进日本参谋部的调停计划后不久,又激起 了柏林新的愤怒。1942年10月,奥特接到里宾特洛甫的指示,要求日本政府给英国 战俘戴上镣铐。希特勒已命令对在德国的英国战俘这样做,作为对英国命令其突击 队捆绑被俘的德国士兵的一种报复手段。希特勒要他的日本盟友也这样做,以表示 对他的支持。据科尔特说,这是因为当希特勒说“我们抓住的英国战俘要比他们抓 的德国战俘多”的时候,英国政府威胁说要把意大利战俘也包括在内,这样就使战 俘数目在对比上大大有利于他们。因此,希特勒想把日本的英国战俘也计算在内, 以达到平衡。科尔特说,奥特和他都认为这整个事情说明双方都有点发疯了,应该 加以阻止。因此,奥特回答里宾特洛甫说,由于日本军事当局的“武士道精神”将 不会允许他们对战俘采取这种手段,所以向日本政府提出这样一个建议是不可能的。 里宾特洛甫对于这个回答非常愤怒,特别是由于大岛好象已告诉过他,日108 本政府可能会同意这个建议。然而,英国政府宣布,他们已经取消了原来那个引起 希特勒愤怒的命令,因此整个不愉快的争论就此平息了。但是,里宾特洛甫并没有 忘记和原谅奥特的反对意见。1942年11月底,德国政府指示奥特征求日本政府同意 由海因里希·施塔默尔作为自己的继任者。奥特自己则不得回国,他接到命令要他 留在日本,但又不准他参加任何政治和外交活动。其表面理由是,奥特曾信任过一 个名叫理查德·佐尔格的海通社记者,并向他透露了秘密,而此人实际上是个苏联 间谍,因此奥特的柏林上级认为,日本再也不能把他看作是受欢迎的人了。但是, 佐尔格及其间谍集团在一年多以前就被逮捕了,所以里宾特洛甫此时才作出这个结 论,实在是相当迟了。据科尔特说,1942年4月,里宾特洛甫确实曾拒绝奥特自己 提出的离职请求,也拒绝让他通过科尔特了解一下日本政府是否希望把他更换。科 尔特自己也被调职,派往南京。奥特后来到了北京,在那里过退隐生活,一直呆到 战争结束。 日本参谋部——或者是其中一部分人——试图劝使希特勒同意让日本为德苏战 争进行调停而没有成功,与此同时,日本外相东乡也一直在试图使莫斯科对这一调 停建议感兴趣。东乡自己在东京法庭上说,他曾希望在德国和苏联之间重建和平, 以此作为走向全面和平的一个步骤。他说,1942年2月天皇曾对东条说,他希望看 到战争行动尽早结束。东条没有把这件事传达给外相。东乡说,他是在1942年7月, 当他报告天皇,内阁决定拒绝德国提出的要求日本参加对苏战争的建议时,才从天 皇那里知道这件事的。 东乡是在被控阴谋加紧侵略时,为给自己辩护而说这番话的。但他确是一直赞 成保持日本和苏联之间的和平关系的。我们很可以相信,他确曾想促进德国和苏联 之间的和平,以便使日本摆脱一种尴尬处境,并在一种妥协的基础上促成全面和平。 甚至在日本进攻珍珠港以前,东乡就曾告诉苏联驻日大使斯米塔宁,日本愿意 尽力帮助恢复柏林和莫斯科之间的和平。1942年1月,斯米塔109宁正准备回莫斯 科休假时,东乡托他带信给莫洛托夫。这封信中重申:如果苏联政府愿意为了和谈 而同德国政府接触的话,日本愿意任调停人。苏联政府显然没有对这一提议作出反 应。 1942年2月。佐藤尚武接替建川任日本驻苏大使。据佐藤自己说,同年7月, 东乡要他一有机会就从外交使团的临时驻地古比雪夫到莫斯科去,看看他在促进苏 德之间的和平方面能做些什么。但是,佐藤回答说,按照当时的情况,他看不到有 什么成功的希望。在8月中旬,东乡寄给佐藤一份关于伺苏间新的捕鱼协定的草案。 东乡说,这将给佐藤提供一个借口,让他到莫斯科去一趟,在那里寻找机会提出日 本愿为德苏和平进行调停的建议。但在佐藤还没有来得及照这些指示去办时,东乡 就辞职了。这似乎暂时中止了日本外务省在这方面的努力。 还有一些迹象表明,日本陆军试图在莫斯科进行调停。据说,他们曾在1942年 9月向伏罗希洛夫元帅探听关于在恢复领土原状的基础上由日本在德苏之间进行调停 的可能性。根据那个说法,伏罗希洛夫回答说,苏联还要德国进行赔偿,承认罗马 尼亚和保加利亚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并默许苏联对土耳其提出的苏联与土耳其共 同管辖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的要求。但是,政治局指责伏罗希洛夫讲得 太多了,拒绝了日本的建议。 近卫亲王也似乎曾对促进德苏和平很感兴趣。1941年12月28日,意大利驻东京 大使英德利向本国政府报告了他和亲王的一次会晤情况,会晤中亲王向他提到了这 个问题。这个主意使墨索里尼感到兴趣,他也希望看到在俄国的战争结束。但是, 他作出了正确的估计,即同希特勒谈这个问题的时机尚未成熟。 因此,在1942年内,德国和日本在对苏政策上一直110是分道扬镳的。德国要 求日本进攻苏联,希望加上日本这股力量,选择时机,配合德国的进攻,就能使苏 联一败涂地。而在日本方面,则希望德国和苏联讲和,这样就可腾出手来对付英美。 若不这样,日本担心——这种担心是有理由的——德国会负担过重,腾不出手 来,因而要使日本单独对付西方民主国家的联合力量,后来的事实表明,情况也确 实是如此。 但是日本人自欺地认为希特勒或者斯大林可能或者愿意在1942年放弃这场斗争。 两人中无论哪一个,这样一做都不可能不损害自己的地位。对希特勒来说,在 他的部队

我猜想事支持日本的

wansfdjsdaj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