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铝电阻率大小:哪位能给我电视剧红楼梦的剧情介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8 01:52:04
陈晓旭欧阳奋强的那个
没集的剧情,会比较长,所以给我链接就可以了,谢谢

剧情介绍 (经典版 大剧院版)
  经典版
  根据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改编。写林黛玉幼失双亲,寄居外祖母家,心情忧郁,体弱多病。表兄贾宝玉与她两小无猜,情投意合,心心相印。但宝玉祖母不许他俩联姻,而要宝玉与薛宝钗成婚。于是王熙凤用调包计撮合宝、钗。黛玉得悉,旧病加剧,烧毁生平诗稿,含恨而死。宝玉在洞房之夜明白骗婚真相,惊愤交加,急奔黛玉灵前哭悼后愤然出走。
  该剧由原上海越剧院二团排演,编剧徐进,艺术指导吴琛,导演钟泯,作曲顾振遐、高鸣,布景设计苏石风、许惟兴,服装造型设计陈利华,灯光设计吴报章、明道宣。徐玉兰饰贾宝玉、王文娟饰林黛玉、陈兰芳饰薛宝钗、唐月瑛饰王熙凤、周宝奎饰贾母、徐慧琴饰贾政、郑忠梅饰王夫人。该剧于1958年2月18日至3月31日,首期公演于共舞台及大舞台,连演54场,场场爆满,观众达86 343人次。1959年,该剧作为国庆10周年献礼剧目晋京演出,周恩来总理莅临观剧并接见编剧及主要演员,对该剧加以肯定和鼓励。1959年春,上海越剧院携该剧赴越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胡志明主席观剧后接见全体演职员,合影留念。1961年,刘少奇主席在沪观看该剧后接见了剧组演职员。1960年,去香港演出,角色调整为金采风饰王熙凤、吕瑞英饰薛宝钗。1961年4月,周总理陪同金日成到杭州进行国事活动,该剧奉调赴杭招待演出,周总理、金日成观后接见了徐玉兰、王文娟。1961年9月,上海越剧院携该剧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访问演出。1962年,该剧被朝鲜国立民族艺术剧院移植为唱剧。1960年,上海越剧院首次携该剧赴香港演出。80年代以后,该剧分别以不同的演出阵容,先后赴日本、法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演出。1962年,海燕电影制片厂和香港金声影业公司将该剧摄制成上、下两集的彩色戏曲艺术片,由岑范导演。影片在国内外放映大受欢迎。该片在1962年11月21日起,在香港连续映出38天400余场,观众近40万人次。香港报纸在1个多月内发表了香港文艺界人士撰写的评论文章达100多篇。1978年,该片在国内重映,轰动全国,不少地方昼夜不停地放映,观众之多,创历史纪录。上海文艺出版社在1959年8月,出版了该剧的单行本,又于1979年4月、1982年10月,再版发行,并被收入《越剧丛刊》第一集。1961年,香港万里书店将该剧编入《越剧精华》第一集出版。
  1993年,被选入王季思主编的《中国当代十大悲剧集》。1978年9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根据该剧电影选编的摄影连环画册。戏中唱腔,多次被中国唱片社及音像出版单位,制成唱片和音带,发行国内外。该剧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事件,歌颂他们的叛逆性格,揭露了封建势力对新生一代的束缚和摧残。剧本文词优美,雅俗共赏,音乐声情丰满,布景富丽堂皇,表导演细腻,成功地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母、贾政、紫鹃等一系列艺术形象,受到国内外观众的赞美。它是上海越剧院优秀保留剧目,徐玉兰、王文娟代表作之一,有剧种代表作之称。建国前,大中华唱片公司灌制了尹桂芳演唱的"贾宝玉哭灵"和玉牡丹用〔四工调〕演唱的"焚稿"唱片。民国26年(1937年),胜利唱片公司灌制了支兰芳演唱的"黛玉葬花"唱片。
  场序
  一、黛玉进府 二、读西厢 三、会琪官 四、不肖种种 五、笞宝玉
  六、闭门羹 七、葬花 八、王熙凤献策 九、傻丫头泄密 十、焚稿
  十一、金玉良缘 十二、哭灵出走
  大剧院版
  豪华绝伦,精致幽雅的大观园建成了。显赫鼎盛的贾府家族忙着迎接入宫七年的元妃娘娘回府省亲。元妃建议:莫教此园闲置,可让府中姐妹随同宝玉、黛玉、宝钗等人搬进去住,读书玩耍。宝玉生活在一大堆姑娘丛中,却末按照家族对他寄于的厚望矢志苦读,"百尺竿头求上进",而是躲在沁芳桥畔和黛玉一起偷看禁书《西厢记》。书中张生和莺莺的叛逆行为激发了这对青年男女的自然天性,使娇逸任性的宝玉和寄人篱下却孤傲清高的黛玉暂时游离了戒律森严的现实,飘向另一个世界。青梅竹马,耳鬓厮磨,他俩逐渐萌发出爱情的幼苗。黛玉偶闻宝玉在袭人面前赞扬自己,深为所感。灵犀相通,她益发地把宝玉引为知己。宝玉和戏子琪官相交事发,贾父怒其不肖,狠命笞挞,惊动了溺爱孙子的老祖宗及合府上下。正当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薛宝钗等一行簇拥着老祖宗在沁芳桥畔游园赏春的时候,因对宝玉偶生误会而心情压抑的黛玉独自在园中一隅偷葬落花,借以抒发胸怀。恰好被宝玉撞见,向她吐露心曲,不仅前嫌尽释,而且挑明了久蕴未言的真情,互将对方视作终身伴侣。然而,在家长们的眼里,多愁多病,性情乖僻的黛玉不该是"宝二奶奶"的理想人选。他们看中了端庄温顺的宝钗,又恐宝玉闹出事来。于是,由王熙凤一手策划并得到老祖宗赞同的,让宝钗冒充黛玉和宝玉完婚的"调包计"出笼了。这个秘密虽然哄过了宝玉,但由于傻丫头无意中的泄漏,黛玉获悉后愤懑而病。病中,她焚了诗稿,别了紫鹃,"质本洁来还洁去",一缕芳魂郁郁地离开了尘世。当宝玉发现新娘竟然不是黛玉时,他不顾一切地奔出洞房,去"找林妹妹"。在黛玉灵前放声恸哭后,宝玉出走了……他出家为僧,在太虚幻境中仿佛又看到了昔日的林妹妹。可一切都已经消失了,永远地消失了--他那鼎盛的家族,显赫的门庭,和生命中的那一段情结。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该剧由徐进编剧,艺术指导徐玉兰、王文娟,导演童薇薇、孙虹江,作曲顾振遐、陈钧、左焕妽、黄佩勤,指挥詹敏、王永吉,配器朱立熹、庄德义、黄佩勤、左焕妽,技导刘永珍、阿斯、胡正洁,舞美指导苏石风,布景设计杨楚之、谢同妙、张惠中、耿海生,绘景设计浦立、吴惠国,灯光设计伊天夫、朱柳庄,灯光设计助理张伟、李世洲、刘海宝、王文琪,服装造型设计张豫美、黄耘瑛,服装造型设计助理钱紫华、许金妹、祝秀莲、张雪华,道具设计李其实,特技设计李宝龙。
  演出共分为4组,"尹、袁派"为交响乐伴奏。前3组为钱惠丽、郑国凤、方亚芬(尹派)饰贾宝玉,单仰萍、王志萍、华怡青(袁派)饰林黛玉,陈颖、唐晓玲饰薛宝钗,方亚芬、王志萍饰王熙凤,章海灵、张秋萍、郁丽群饰贾母,董柯娣(特邀)、黄慧饰贾政,董美华、葛佩玉饰王夫人,华怡青、单仰萍饰元妃,张咏梅、陈湜饰紫鹃,应国英、董美华饰袭人,1999年8月13日首演于上海大剧院。第4组艺术指导尹桂芳、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导演陈薪伊,作曲徐坚强、陈钧,指挥王永吉,配器徐坚强,导演助理兼技导刘永珍(舞美设计人员因与以上相同,故略)。赵志刚(尹派)饰贾宝玉、方亚芬(袁派)饰林黛玉、陈颖饰薛宝钗、王志萍饰王熙凤、章海灵饰贾母、黄慧饰贾政、单仰萍饰元妃、张咏梅饰紫鹃、郑国凤饰琪官、葛佩玉饰王夫人、应国英饰袭人,2000年2月22日演于上海大剧院。该剧被上海市委宣传部列入1999年度上海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优秀献礼作品。 2000年1月20日,获上海市文化局颁发的"上海市国庆50周年优秀献礼剧目优秀剧目奖"。

  场序
  一、元妃省亲 二、读西厢 三、不肖种种 四、笞宝玉 五、闭门羹
  六、葬花 七、王熙凤献策 八、傻丫头泄密 九、黛玉焚稿 十、金玉良缘
  十一、宝玉哭灵 十二、太虚幻境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纵有千年铁门槛 终须一个土馒头
偶因一回错 便为人上人

谈《红楼梦》中的对联和匾额

杨 颖

提要:《红楼梦》中有23副对联和数量更多的匾额,它们在构成形式上很有特点,在塑造人物性格和营造典型环境上则有着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红楼梦》 对联 匾额

《红楼梦》这部小说的一大特色就是其中的诗词韵文。在这些诗词韵文中有我们常见的一种民间文学体裁——对联,以及与之相配的匾额。而这些联、额出现在这样一部巨著中,便不仅仅是民俗学意义上的联、额了,它们还有特殊的功用。下面将就《红楼梦》中的联额的形式和功用两方面作一探讨。

一 从形式上看《红楼梦》的对联和匾额

对联是指悬挂、粘贴或刻制在门壁柱上的一对联语。《红楼梦》中共有对联23副。这23副对联多集中于两处:太虚幻境(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第一百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家,送慈柩故乡全孝道”后化为“真如福地”)和大观园(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两处分别有7副,已占去了总数的大半。
这23副对联多为14字联,即上下联各为7字,这样的对子共有17副。还有10字联,上下联各为5字,这样的对子仅2副。以上两种句式或是脱胎于五律或七律中的对偶句。另外,有22字联,上下联各11字,这11字又分两节,上4下7,这样的对子也有4副,分别见于“太虚幻境”、“元妃赐题”和“贾氏宗祠”。这样的句式或是演化于骈赋。《红楼梦》中没有句式更为复杂的对联。
《中国俗文学辞典》(以下简称《辞典》)中对联的名目种类多达44种,当然其中不乏名称不同但实质相同的重复。而且它仅仅是囊括了所有名目,并不是在同一基准上所作的分类,现就与《红楼梦》23联有关的术语名目作一解说。
“正对”,同“反对”并提,指上下联内容相似或相关(即只有一面性)的对联。从《红楼梦》23联的上下联关系来看,几乎都属于这个“正对”。
《辞典》介绍了“描述联”,指叙述或描述某一事物、景物、人物、表达某种意思或抒发某种思想感情的对联。《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对联则可以归为这一类。
《辞典》提到“格言联”,即以格言、警句构成的对联,多题于书房、卧室、案前,砥砺志气,加强修养,指导行动(《楹联丛话》中也有“格言”一目),如探春秋爽斋中一联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太虚幻境”中的对联亦多为此类。
《辞典》有“嵌典联”一条,即嵌用历史典故构成的对联,《红楼梦》23联中也不乏此类,将于下文分析。
《辞典》中的“双关联”,“潜意联”实为一类,即一语双关含有表里两层意思的对联。《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于“智通寺”所见一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即一语双关。另外,第三回“荣禧堂”一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中,“珠玑”“黼黻”一指穿戴的堂皇,二指文辞的美盛,外观钟鸣鼎食,内里诗礼书香。
《红楼梦》23联中并没有《辞典》中诸如“嵌字联”、“数字联”、“复字联”、“叠字联”、“同傍联”、“顶针联”、“谐音联”、“同文联”这等机巧之作。
清梁章钜《楹联丛话》将五代以来所集对联分为十目:故事、应制、庙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其中“应制”一目对解读《红楼梦》中对联颇多裨益。(《红楼梦》“大观园题对”颇多涉及应制,下文再提)“庙祀”一目,《红楼梦》中贾氏宗祠三联也可纳入。而言“胜迹”,则“大观园题对”亦与之有相通之处。
既有对联,则有横额。《辞典》有“横额”一条,亦称“横批”,对联术语,指横着书写的与竖写的对联相匹配的文字。除挽联一般不用横批外,其他对联常用。横额多高度概括联语内容。但也有不少建筑物联是用其名称作横批的。另有《对联写作与欣赏》中提到“从格式上看它(对联)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间有两个门框和一个门楣的特点,相应地由上联、下联、横额三部分组成”。
纵观《红楼梦》所提及之匾额,大大超过对联数,原因是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和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许多只题了额,而没有配之以联。另外,从清客到宝玉到元妃,在同一地题了不同的额。当然,清客们口头诌出而未被肯定的那些并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还有一点,《辞典》中提到“但也有不少建筑物是用其名称作横批的”,《红楼梦》中便有这样的实例,而且有时候作为概括联语内容的横批和作为建筑物名称的匾额同时出现,如“怡红快绿”赐名“怡红院”,“蘅芷清芬”赐名“蘅芜院”,“有凤来仪”赐名“潇湘馆”。
另有四处,有联而无额。其中三处,秦可卿房中,以“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配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秋爽斋中,以“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配米襄阳“烟雨图”;宁国府上房内间,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配“燃藜图”,这三处画幅均为所配联语之意象,也有横额之功用。另一处于“太虚幻境”之内,“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没有横额相配。
因联、额须相配的缘故,下文只谈有对联与之相配的匾额。有太虚幻境、智通寺、荣禧堂、孽海情天、薄命司、沁芳、有凤来仪(潇湘馆)、杏帘在望(浣葛山庄、稻香村)、兰风蕙露、蘅芷清芬(蘅芜院)、大观园(顾恩思义)、藕香榭、真如福地、福善祸淫、引觉情痴、贾氏宗祠、星辉辅弼、慎终追远。其中,太虚幻境、智通寺、荣禧堂、薄命司、潇湘馆、浣葛山庄、稻香村、蘅芜院、大观园、藕香榭、真如福地、贾氏宗祠构成相同,均是建筑物的名号(太虚幻境、薄命司、真如福地乃虚幻之所在,略有不同),而剩余的乃是为联语提点要旨,多为四字,只“沁芳”例外。

二 从功用上看《红楼梦》的对联和匾额

这里的功用主要是指它们在营造典型环境和刻画人物性格上的功用,所以,下面就结合黑格尔《美学》中的“情致说”来谈一谈。
“情致说”主要论证的是人物性格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在“情致说”中有四个关键术语:1.“一般世界情况”,是“艺术中有生命的个别人物所借以出现的一般背景”,是“把心灵现实的一切现象都联系在一起的”,即“教育、科学、宗教乃至于财政、司法、家庭生活以及其他类似现象的情况”;2.“普遍力量”,即“特定时代所流行的伦理宗教法律等方面的信条或理想”,即“理念”;3.“情境”,即一种“特殊的”揭开冲突,引起动作,显现性格的“机缘”;4.“情致”,是“存在于人的自我中而充塞渗透到全部心情的那种基本的理性的内容”。黑格尔认为,“一般世界情况”具体化为客观方面的“情境”;“普遍力量”具体化为主观方面的“情致”。[1]
《红楼梦》有两个大环境:超验的和现实的。
《红楼梦》的超验世界所表现的“一般世界情况”即是有着自身的恒定的秩序的仙界的情况。这种“一般世界情况”具体化为客观方面的“情境”。这里的“情境”则指女娲补天后所余之石与绛珠仙草之间的一段因缘,以及随后仙界放下一大批风流冤家助绛珠“还泪”的举措。“普遍力量”则体现在前后相继的7副对联上。这7副对联分别是:
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4联:1.“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横批“太虚幻境”;2.“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横批“孽海情天”;3.“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横批“薄命司”;4.“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第一百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送慈柩故乡全孝道”中3联(与以上前3联相应):1.“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横批“真如福地”;2.“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横批“福善祸淫”;3.“喜笑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
前后对照,很明显,“真如福地”是对“太虚幻境”的颠覆,“福善祸淫”是对“孽海情天”的劝诫,“引觉情痴”是对“薄命司”的提点,上下三联一一对应,字数句式均相同相当。
这7副对联所含的“理念”即流行于中国古代社会的佛教、道教中的部分观念,如因果报应、前世今生、真假有无等等。这种“理念”(即“普遍力量”)具体化为主观方面的“情致”。然而《红楼梦》中的大部分人物是不具备这种“情致”的。
《红楼梦》有两个世界:超验世界和现实世界。超验世界中的神仙于天机是尽知的,于人事是不沾的;而现实世界中的人物于自己的命数是浑然不晓的。他们都不是这种“普遍力量”具体化的结果。只有贾宝玉例外。他一方面经历了大观园中的种种美盛凄伤;一方面又两入仙界,看到了这7幅对联,听到了《红楼梦》曲子,甚至见到了身边的人的下场。他第一次入仙界时糊里糊涂,第二次则参悟到了对联词曲中的机括。他往返于超验和现实两个世界,以超验世界的“真假有无”、“情债因果”反观现实世界;又以现实世界的种种经历印证超验世界的“理念”——7幅对联。因此他依顺了这种“普遍力量”,先取功名后出家。可以说,作者借助于超验世界所要传达的“理念”在贾宝玉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完满的贯彻。这也就是“普遍力量”具体化为“情致”的过程。而那7幅对联又充分诠释了这一“理念”。
另外,薛宝钗也值得一提。作者行笔至刘姥姥游大观园时,提到薛宝钗的闺房像“雪洞”一般,内里陈设甚为简素。又贾府家变以后,连王熙凤都不复伶俐了,而薛宝钗却可以做到宠辱不惊,照旧仔仔细细地生活,深得贾母之心。且薛宝钗以前也看《西厢》等等,也能觉出其中的好,但成年便自捐弃了,虽然她不像贾宝玉,上天入地,但她自身的“情致”也可以说是那7幅对联的具体化的结果。
《红楼梦》的现实世界所表现的“一般世界情况”则是清代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背景。23联中,除去超验世界的7副,剩余的16副同书中的其他文学形式共同再现了那个特定时代的风貌。这种“一般世界情况”具体化为客观方面的“情境”。这里的“情境”就是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故事,选取的典型环境主要是宁、荣二府,其中又以大观园这个大庭院为主。这里“普遍力量”则是封建家族的一套宗法礼仪,以及血缘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一套准则。贾氏宗祠中的三联体现了这种“普遍力量”,同时也帮助构成了“一般世界情况”。这三联是:
1.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
2.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横批:星辉辅弼。
3.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宁荣。横批:慎终追远。
元妃题正殿匾额“顾恩思义”,联云:“天地启宏慈,赤子苍生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也不外乎这一类。
荣府正室“荣禧堂”中一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其中“珠玑”和“黼黻”二词一语双关(前文已有交待),点出贾府的不同凡响。
宁府正室一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应为时人的入世哲学。
人世的16联中,去掉以上提到的6联,再加上贾雨村于智通寺所见一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和秦可卿房中一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其余9联均在大观园中。这大观园中的9联,一方面是对大观园中实景的点染,大观园工程告竣后,贾政和众清客为何时题匾作对犯难:“这匾对倒是一件难事:论礼该请贵妃赐题才是。然贵妃若不亲观其景,亦难悬拟。若直待贵妃游幸时再行请题,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可见匾额之灵气,就这一点来说,对联匾额的字面便可感受完全,如“沁芳”亭处一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毋庸赘述。后一方面则要回到“普遍力量”具体化为主观方面的“情致”上来。
大观园中诸人物性格中的“情致”便表现为与上述那种凌驾于人世之上的“理念”的适合度。
贾宝玉是最极端的一个不合作者。但他又不是一个消极的抵制者,他以自己的才情睥睨一切。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完全是贾宝玉的个人展才。他不忘“应制”,措辞新雅,用典庄重。题“曲径通幽”时,他提到“新编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当贾政用欧阳修成句而题出“泻玉”二字时,宝玉以为“此处既为省亲别墅,亦当依应制之体,用此等字,亦似粗陋不雅”,后他拟出“沁芳”二字。他批评清客的“淇水遗风”、“睢园遗迹”,改题“有凤来仪”,典出《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并拟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至篱门外,他驳了众人“杏花村”的提议,而用明唐寅“红杏梢头挂酒旗”和晚唐许浑“柴门临水稻花香”成句,拈出“杏帘在望”和“稻香村”。又题了“新绿涨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浣葛”典出《诗经•周南•葛蕈》,《诗序》指出此诗乃“颂后妃之德”。这与元妃省亲暗合。“采芹”典出《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泮水即泮宫之水,泮宫即学宫,后人称考中秀才为“入泮”或“采芹”。下联可与元妃对贾氏诗礼之家的荫护暗合,亦暗指李纨对贾兰的关爱。众清客在后来的“蘅芜院”处题“兰风蕙露”,对了两个俗对。宝玉改额为“蘅芷清芬”,作对“吟成豆蔻诗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蘅芷清芬”典出《拾遗记》,指汉武帝与李夫人事迹。至此,贾宝玉的博闻和多才毕现。
然而,当贾宝玉参透机括后,他便一改性情,顺应了这种人世的“普遍力量”,如宗祠和禧堂中对联之旨,做起“仕途经济”。而到他考取功名后,又皈依了仙界的“理念”,即那7幅对联之所指,出了家。
林黛玉和贾宝玉不同。从她进入贾府,她便知道要步步留心。可见,她还是要同那种“普遍力量”进行调试的。但因为“目下无尘”的性情,她的这种调试不可能彻底,几近于无效,“潇湘馆”一联,“茶”、“棋”、“绿”、“凉”均衬了她处境的凄凉。
薛宝钗和林黛玉不同,她是仙界的“理念”的具体化,完全可以适应人世的“理念”。她在贾府可以说是游刃有余的。“蘅芜院”一联前一句赞其诗才,后一句“睡足荼蘼梦亦香”赞其性情。宋王琪《春暮游小园》有句“开到荼蘼花事了”。薛宝钗于“花事了”之时,犹能“睡足”,“梦亦香”,足见其镇定,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宠辱不惊。
李纨是完全吻合世俗的“理念”的,守寡教子,一丝不苟,因此给她一个“好云香护”的结束也是理所当然。
探春则是刚烈的,同宝玉的睥睨玩世不同,她事事都要较真。秋爽斋中那一幅“烟雨图”和那一联“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刚好是对她为人的一种反讽。

以上列举了几个与大观园中对联直接相关的人物,以说明《红楼梦》中的联额在塑造人物性格和营造典型环境中的作用。
《红楼梦》中的对联和匾额作为民间文学的样式进入文人创作,无论在形式还是功用上都是相当出色的。

在古老的南京城里,有一个男孩口衔宝玉出生,一时成为奇谈。他就是荣国府的二少爷——贾宝玉。黛玉童年就丧母,贾母心疼这个外孙女,将她接到自己身边照料。在贾府珠围翠绕、锦衣玉食的环境中,黛玉唯一的知己就是犹如手足的宝玉。然而,这份情缘,由于宝钗的加入而遭到了挑战。
宝钗是宝玉的姨表姐姐,也是一个温柔端庄的大家闺秀。比起孤苦伶仃、清高自许的黛玉,宝钗更为熟谙世故,善于周旋关系,所以,赢得了更多人的赞赏。
宝玉背弃了家族铺设的功名富贵、荣宗耀祖道路,被家长们看成是一不肖的孽障~,只有和他自幼相处的黛玉真正理解他,从不劝说他经营仕途。与封建家庭的矛盾不断激化,使宝玉终于意识到黛玉才是自己心灵的港湾,爱情终于成为宝、黛两人的心灵默契和期许。
然而,大家族为宝玉挑选的媳妇却是薛宝钗。由王熙风操纵的调包婚礼举行之日,也正是黛玉在愁风愁雨中生命与爱情一起消殒之时。等到宝玉从婚姻的美梦中醒来,面对残酷事实,他不得不选择了离家出走这一无奈的归宿。

太多了,一下子怎么能说的清楚的呀,你还是找一本书去看吧,很好的!

不如看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