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镇建设方案:希特勒2战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4 20:16:47

希特勒德国失败的10大原因-转贴
第一:德军在西线战役时没有歼灭敦克尔克的30万英法联军,使之成为日后盟军反扑的中坚力量。
第二:德国的资源无法承受长时间的战争消耗。
第三:德国没有在战争初期消灭英国皇家空军,导致德军在不列颠空战中的失败,海狮计划的泡汤,致使德国在今后处于和一战时期同样的两线作战的泥潭。
第四: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的爆发,使一直处于孤立主义中的美国觉醒,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唤醒了美国强大的军事和工业实力。
第五:德国没有在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的第一年将苏联击败,使德军与苏联陷于长期的拉锯战,苏联国土辽阔有着极大的战略纵身,人口众多工业实力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德军只有在战争的第一年战胜苏联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
第六:如果就算没有在第一年击溃苏联,但是可以迅速攻占莫斯科这个苏维埃政权的心脏,就会对苏联军民的抵抗意志产生极大动摇。但是由于希特勒对战局的错误指挥,没有听取古德里安的先攻打莫斯科的意见,而是命令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大军攻打基辅再打莫斯科,使德军浪费的两个月的宝贵时间,等到德军在回师莫斯科的时候德军的士气以大打折扣,装甲部队也有大量损失,在加上冬季的来到,朱可夫已经在莫斯科正面建立了一道纵身100多公里的防线。使得德军丧失了在战争初期攻占莫斯科的最佳时机,等德军到达莫斯科城下时以是强弩之磨。
第七:德国最高统帅部对盟军到底是在诺曼底还是加莱登陆的判断失误 ,将盟军的登陆地点判断成加莱导致对诺曼底地区防守的空虚,所谓的大西洋壁垒更是与戈培尔所吹嘘的相差甚远,使盟军轻易上岸。
第八:盟军登陆后,由于盟军绝对的空中优势,致使德军的4个装甲师没有及时赶到诺曼底海滩。
第九:德国最高统帅部对德军反击的4个装甲师的部署存在严重失误,希特勒将部队部署在距诺曼底海滩数十公里以外的内陆地区,而且这4个师的调动必须得到希特勒的同意。使得德军的装甲部队丧失了最佳的反击机会。
第十:德军阿登反击的失败使德军丧失了其所有的装甲部队加速了第三帝国的灭亡。

http://hearst1982.blog.sohu.com/1301220.html
===============================

http://book.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 00:13 新浪读书

连载:希特勒档案 作者:[德]亨·埃伯利 马·乌尔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1943年7月10日,英美部队在西西里岛登陆。7月25日,凯特尔和约德尔带着希姆莱的联络员、党卫军副总指挥卡尔·沃尔夫激动地来到希特勒的掩体里,要求立即向元首通报。他们被请进会议室。几分钟后希特勒在京舍的陪伴下出现了。他神色迷茫。自从库尔斯克攻击战失败之后希特勒一直害怕新的噩耗。

凯特尔迎向希特勒,脱口叫道:“元首,墨索里尼他……”

“……被推翻了。”

凯特尔将意大利总司令部的一封信递给希特勒。希特勒从他手里夺过信,迅速戴上眼镜,低声读道:“墨索里尼政府下台了。国王陛下委托巴多格利奥元帅重组内阁。意大利忠心信守它的联盟义务,将站在德国一方,继续战斗,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希特勒脸色发白,大口地喘气。

“墨索里尼现在哪里?有什么他的消息吗?”他最后问道。

“没有。”众人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希特勒将信捏成一团,怒吼道:“他们会杀死他的!这些意大利人!这帮叛徒!罗阿塔那个流氓竟成了总参谋长!”

希特勒长期以来就像痛恨瘟疫似地痛恨意大利的罗阿塔将军。他知道,指挥巴尔干半岛上的意大利军队,负责同希腊、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游击队进行战斗的罗阿塔由于贪财,将武器卖给游击队,挣了一大笔钱财。

“他们全同英国人合穿一条裤子!”希特勒继续吼道,“这个该死的王室!这位菲利普亲王,国王的女婿,他坐在我这里装得象个白痴似的!他什么都知道!我会让他受到惩罚的!”

(黑森的菲利普亲王被交给了柯尼斯堡的盖世太保算账,他的妻子、意大利公主玛法尔达,被关进了集中营。)

希特勒捶着桌子,叫个不停:“我要给他们厉害瞧瞧!我要解除意大利军队的武装!约德尔,哪支部队能胜任这项任务?”

约德尔低声回答说:“我的元首,我们可以派蒂洛尔和施泰尔马克的山地炮兵补充团去。他们离意大利边境不远。虽然他们只是刚刚训练出来的新兵,但对付胆小的意大利人绝对足够了。”

过了一会儿,希特勒认为约德尔提议的山地炮兵团没有能力解除意大利人的武装。“这种事只能由我的旗卫队去做。”希特勒说道,“它反正必须补充兵员。”

他当场下令将党卫军的“阿道夫·希特勒”旗卫队从东线调往德意边境上的因斯布鲁克地区。然后约德尔向希特勒汇报西西里岛上同英美部队的战斗。希特勒动作很猛地摘下眼镜,双手在背后扭来拧去,直到一只镜片破碎了。每当他暴怒和神经质时,他常会这么做。他将碎镜片和眼镜架掷在桌子上,以鄙视的腔调说道:“我觉得这样做是胆小鬼,这个丘吉尔和艾森豪威尔!如果我是他们我会在热那亚登陆,甚至在汉堡,而不是在对我们最不具危险的西西里岛。我们在苏联流血牺牲,丘吉尔这个酒鬼高兴地坐收渔翁之利……”

希特勒从总参谋部的报告中得知,英国人故意拖延开辟第二战场。这些报告依据的主要是驻伦敦的西班牙大使通过英国的官方渠道获得、定期发给总参谋部的情报。由驻伦敦的西班牙大使阿尔巴公爵和他的武官阿尔方索·巴拉送交马德里的西班牙总参谋部,再由他将它们转交给德国武官。都是些有关英国总司令部对军事形势的估计和英国兵力分布的情报。德国总参谋部在给希特勒的报告中写道,他们从这些情报中得出结论,英国在西线继续采取守势。伦敦故意散布这些情报,好让德国将它的全部力量继续集中在东线。在德国总司令部里,由西班牙传来的这些情报代号为“阿尔巴报告”。

希姆莱走进会议室。希特勒十分激动,竟然没有发觉他。经过京舍的提醒后,他猛然转过身,简短地问候了希姆莱,问道:“希姆莱,怎么可能发生这种事?墨索里尼不可能是自愿引退的,太可笑了。一定动用了武力。”

希姆莱汇报说,有关意大利发生的事件他至今只收到了不完整的情报。但从中可以推断,意大利法西斯领导层的大多数人,包括墨索里尼的女婿齐亚诺,都反对墨索里尼。他们支持王室的方针,要求意大利退出战争。

希特勒蹲在桌旁,对围在他身边的凯特尔、希姆莱、约德尔、沃尔夫和京舍说,他一直认为齐亚诺是个骗子。希特勒知道,齐亚诺在占领阿尔巴尼亚时侵吞了大矿山的股票。他身为外交部长,还领导着在全意大利经营妓院的“信托公司”。希特勒称齐亚诺的妻子、墨索里尼的女儿埃达是个放荡的女人。出访德国时,为了供她“娱乐”始终“派去”特别强壮的党卫军军官。希特勒叹息道:“我真为墨索里尼难过。如果他还活着,希姆莱,就请您查出他被关在哪里。我们必须营救他!”

没过几天,意大利驻柏林武官马拉斯将军来到“元首大本营”。墨索里尼下台不久他就被任命为巴多格利奥政府驻德国的外交代表。他是来向希特勒递交国书的。凯特尔和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德恩贝格将马拉斯和陪他前来的意大利外交部工作人员带到希特勒的掩体。希特勒正好在会议室里,他们不得不在会议室门外的走廊里等候。传令兵拿走他们的大衣。林格向希特勒通报马拉斯来了。他从桌旁站起来,摆出适合这一场合的阴郁表情。林格开门请马拉斯进去。他犹豫了一下,想让凯特尔先进。可凯特尔意识到在这里他是主人,他让马拉斯先进。见到希特勒后,马拉斯胆怯地回头望他的陪同人员。他手捧国书,向希特勒行了一个军礼。还没等马拉斯讲话,希特勒就冲他吼道:“将军先生,我随随便便就能让人立即逮捕您!您的行为近乎背叛!”

http://book.sina.com.cn/nzt/his/xiteledangan/51.shtml

希特勒在攻陷法国后,没能完全阻止敦克尔克的联军大撤退.联军的撤退,致使英国极大的保存了实力.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天险英吉利海峡,就像现在的台湾海峡一样.戈林的轰炸机群不分昼夜的轰炸,但许多炸弹都落在沙滩上.两国空军在英吉利海峡上空做着殊死的搏斗.
另外英国是老牌的海上帝国,海军力量极强,也坚持抵抗,封锁海峡天险.这样一来.天上,海上两条路都行不通,而刚占领的法国,波兰,捷克.苏台德等地区又频频有地下武装抵抗,后方不稳,希特勒就放弃了对英国的占领,转为监视和打击,想最后再收拾他.著名的伦敦大空袭记录了那日日夜夜的灾难.

希特勒不是不知道在一战期间,德国就是失败于两线作战.因此他之前还与苏联签定了互不侵犯条约,生怕两边夹击,但由于斯大林利用欧洲的战事倒卖物资大发其财.给欧洲(英国等)以物资供应,扰乱了希特勒希望切断其物资补给的计划,使得希特勒很恼火,再加上他又需要高加索的石油和煤炭资源以弥补战争军需,并且知道最后的战略对手肯定是苏联,就下定决心,开启了"巴巴罗萨'(红胡子)计划,以闪电战的方式大举入侵苏联.
希特勒估计的兵力可以勉强应付两线作战,因为其时欧洲大部分已经臣服,在他的掌控之下.但终于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由此把最强大的美国扯进了二战的旋涡并加入同盟国,同时对轴心国宣战.这样德国就增加了一个强大的对手.而这是希特勒最不愿意看到的后果.
此前,希特勒一直极力反对日本进攻美国,据说在偷袭珍珠港后,希特勒气的捶胸顿足,大骂日本坏了他的全球战略计划.

这样一来,战争的局面顿时逆转,天平逐渐倾向盟国.希特勒回天无力.据后来的贴身护官回忆,元首在最后的岁月里,经常面对墙上悬挂的腓特烈大帝的画像,流泪不语,像个迟暮的老人.
楼主喜欢历史,这很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唐太宗语).尽管历史的真相往往被迷雾所掩盖,但在我们知道的部分中,还是可以作出一定推断的.

苏德战争

1941年6月22日,德国集结前所未有的巨大兵力,包括其仆从国在内的190个师,3712辆坦克,7184门火炮,60万辆运输车和4950架飞机,共计五百五十万人,发动对苏联的突然袭击,该军事行动代号为“巴巴罗萨”(Unternehmen Barbarossa),苏德战争,这场二十世纪最经典最火爆的战争开始了。苏德战争开始后,苏联将这场战争称为“伟大的卫国战争”(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俄语意思是“伟大的爱国战争”),也叫苏联卫国战争。
而除了德国以外,意大利、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部队在希特勒的要求下也对苏联发动袭击。另一个参与进攻苏联的国家是芬兰,由于苏联在建立所谓“东方战线”的时候侵略芬兰,并割占了芬兰的部分土地,所以芬兰在1941年6月25日宣布将攻击苏联,以取回其在两年前的冬季战争中所丧失的土地。芬兰在战争初期夺回被苏联割占的土地后就停止了进攻。另外芬军亦参与了对列宁格勒的包围。这场被称为“继续战争”的冲突持续到1944年。
在战事的最初几个星期对苏联红军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由于斯大林对德国发动战争的时间和进攻方向估计的严重错误,加上许多红军将领在斯大林发动的肃反行动中丧生或者被流放而严重削弱了苏军的作战和指挥能力,苏联对德国发动的闪电战猝不及防,导致战争初期苏军损失惨重,战争前苏联着手建立的“东方战线”被德军坦克一碾而过,进而丧失了大片国土,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和乌克兰首府基辅等大城市相继被德国占领,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今天的圣彼得堡)也被包围,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值得一提的是1941年的基辅保卫战,苏军西南方面军在基辅被大规模围歼,苏军仅被俘人数就达60万人之巨,这一战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歼灭战,此战导致苏联西南防线的溃退。
虽然一开始德国人打得极其顺利,但巴巴罗萨计划本身就存在着重大的漏洞,其中最严重的缺陷是其后勤补给。苏联广袤的土地意味着如果德军行动过快,后勤补给将无法及时跟上。所以尽管1941年11月初,克里姆林宫已遥遥在望,苏联政府和外国使馆已迁往莫斯科以东800公里的古比雪夫(今萨马拉),但11月7日斯大林依然如往年一样在红场进行十月革命节阅兵,受阅部队(包括由远东及西伯利亚军区调来的部队)刚刚接受完检阅即被投入战场,到1941年12月5日德国人的攻势被遏止时,他们的后勤补给线已经达到极限,再加上战线后方苏联游击队的不断破坏,前线部队的进攻已经难以维继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就此粉碎。巴巴罗萨计划最初制订时认为苏联红军会在冬天来临之前就崩溃,但真实情况是苏联部队始终能够组织有效抵抗。这一错误的估计
严重影响了德国人的计划。另外,苏联人在撤退时采取了焦土政策,他们坚壁清野,令德国人的后勤问题更为突出。当冬天来临时,大量德国士兵因苏联严寒的冬天和苏联的反攻而死亡。
虽然德军最后不得不因供应短缺与寒冷的冬天而停止进攻计划,但他们还是占领了大片苏联西部领土,而苏联直到1944年末才完全收复失地。
当德军占领了大部分苏联东欧部分的土地后,这场战争中最大的悲剧开始了:围攻列宁格勒。当德国与芬兰的部队分别从南方和北方抵达列宁格勒外围后,希特勒下令必须“将列宁格勒从地球上清除”,命令消灭城内的所有人口。德军开始包围列宁格勒以切断来自外部的援救物资,同时用炮击和空军轰炸。包围持续了900天,在饥饿、严寒和恐惧的氛围中,大约100万平民死亡――其中80万死于饥饿;但列宁格勒始终没有向纳粹屈服。著名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为此创作了举世闻名的《第七交响曲》(又称《列宁格勒交响曲》)去表现苏联军民在列宁格勒保卫战当中的英勇抗争及为此而付出的巨大牺牲。
在忍受了1941年末1942年初寒冷的冬天后,德军开始准备进一步的进攻行动。原本进军莫斯科的计划现已经改为进攻伏尔加河地区的斯大林格勒(Сталинград,今天的伏尔加格勒)。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并在进攻过程中遭受了重大的损失。
希特勒的犹豫不决、高级将领们对改变计划的不满以及过长的补给线,以及苏军的顽强抵抗,令斯大林格勒的巷战成为德国士兵的恶梦。当苏联红军发动反攻时,20个师的德军(还有2个罗马尼亚师)被切断了退路,德国第六集团军被完全围困。随着食品、燃料和弹药的消耗,德军的阵地越来越小,直到最后一部分德军在1943年初投降。为了确保前线军官不会投降,希特勒提升第六集团军司令弗雷德里希·保卢斯(Friedrich Wilhelm Ernst Paulus )为陆军元帅(因为历史上的德国陆军元帅没有一个曾经投降过。保罗斯没有投降,但也没有遵照希特勒的命令“战到最后一兵一卒一枪一弹”,他本人最后被苏军俘虏)。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役而载入史册,双方的损失都很惨重,大约有200万人死亡,其中50万是平民。该战役与中途岛海战同时成为二战最重大的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之后,德军渐渐丧失战场的主动权,但苏联人也因为战争损耗太大而没有形成有效的进攻力量。1943年开始,苏军在战场上逐渐转入反攻。1943年夏天,苏德双方的军队集结于库尔斯克(Курск)突出部,德军由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将军(von Manstein)领导下准备发动大规模的攻势,库尔斯克战役打响。库尔斯克战役是德军在东线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攻势,也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役。由于苏联方面事先获得了情报,为库尔斯克突出部的防御制订了一个大规模计划。在他们的抵抗之下,德军装甲部队最多只前进了17英里。在该场战役以苏军的胜利结束后,红军就始终控制着战争的主导权,苏联人发动了一系列猛烈的攻势,直到1945年5月占领柏林。

希特勒在攻陷法国后,没能完全阻止敦克尔克的联军大撤退.联军的撤退,致使英国极大的保存了实力.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天险英吉利海峡,就像现在的台湾海峡一样.戈林的轰炸机群不分昼夜的轰炸,但许多炸弹都落在沙滩上.两国空军在英吉利海峡上空做着殊死的搏斗.
另外英国是老牌的海上帝国,海军力量极强,也坚持抵抗,封锁海峡天险.这样一来.天上,海上两条路都行不通,而刚占领的法国,波兰,捷克.苏台德等地区又频频有地下武装抵抗,后方不稳,希特勒就放弃了对英国的占领,转为监视和打击,想最后再收拾他.著名的伦敦大空袭记录了那日日夜夜的灾难.

希特勒不是不知道在一战期间,德国就是失败于两线作战.因此他之前还与苏联签定了互不侵犯条约,生怕两边夹击,但由于斯大林利用欧洲的战事倒卖物资大发其财.给欧洲(英国等)以物资供应,扰乱了希特勒希望切断其物资补给的计划,使得希特勒很恼火,再加上他又需要高加索的石油和煤炭资源以弥补战争军需,并且知道最后的战略对手肯定是苏联,就下定决心,开启了"巴巴罗萨'(红胡子)计划,以闪电战的方式大举入侵苏联.
希特勒估计的兵力可以勉强应付两线作战,因为其时欧洲大部分已经臣服,在他的掌控之下.但终于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由此把最强大的美国扯进了二战的旋涡并加入同盟国,同时对轴心国宣战.这样德国就增加了一个强大的对手.而这是希特勒最不愿意看到的后果.
此前,希特勒一直极力反对日本进攻美国,据说在偷袭珍珠港后,希特勒气的捶胸顿足,大骂日本坏了他的全球战略计划.

这样一来,战争的局面顿时逆转,天平逐渐倾向盟国.希特勒回天无力.据后来的贴身护官回忆,元首在最后的岁月里,经常面对墙上悬挂的腓特烈大帝的画像,流泪不语,像个迟暮的老人.
楼主喜欢历史,这很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唐太宗语).尽管历史的真相往往被迷雾所掩盖,但在我们知道的部分中,还是可以作出一定推断的.

苏德战争

1941年6月22日,德国集结前所未有的巨大兵力,包括其仆从国在内的190个师,3712辆坦克,7184门火炮,60万辆运输车和4950架飞机,共计五百五十万人,发动对苏联的突然袭击,该军事行动代号为“巴巴罗萨”(Unternehmen Barbarossa),苏德战争,这场二十世纪最经典最火爆的战争开始了。苏德战争开始后,苏联将这场战争称为“伟大的卫国战争”(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俄语意思是“伟大的爱国战争”),也叫苏联卫国战争。
而除了德国以外,意大利、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部队在希特勒的要求下也对苏联发动袭击。另一个参与进攻苏联的国家是芬兰,由于苏联在建立所谓“东方战线”的时候侵略芬兰,并割占了芬兰的部分土地,所以芬兰在1941年6月25日宣布将攻击苏联,以取回其在两年前的冬季战争中所丧失的土地。芬兰在战争初期夺回被苏联割占的土地后就停止了进攻。另外芬军亦参与了对列宁格勒的包围。这场被称为“继续战争”的冲突持续到1944年。
在战事的最初几个星期对苏联红军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由于斯大林对德国发动战争的时间和进攻方向估计的严重错误,加上许多红军将领在斯大林发动的肃反行动中丧生或者被流放而严重削弱了苏军的作战和指挥能力,苏联对德国发动的闪电战猝不及防,导致战争初期苏军损失惨重,战争前苏联着手建立的“东方战线”被德军坦克一碾而过,进而丧失了大片国土,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和乌克兰首府基辅等大城市相继被德国占领,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今天的圣彼得堡)也被包围,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值得一提的是1941年的基辅保卫战,苏军西南方面军在基辅被大规模围歼,苏军仅被俘人数就达60万人之巨,这一战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歼灭战,此战导致苏联西南防线的溃退。
虽然一开始德国人打得极其顺利,但巴巴罗萨计划本身就存在着重大的漏洞,其中最严重的缺陷是其后勤补给。苏联广袤的土地意味着如果德军行动过快,后勤补给将无法及时跟上。所以尽管1941年11月初,克里姆林宫已遥遥在望,苏联政府和外国使馆已迁往莫斯科以东800公里的古比雪夫(今萨马拉),但11月7日斯大林依然如往年一样在红场进行十月革命节阅兵,受阅部队(包括由远东及西伯利亚军区调来的部队)刚刚接受完检阅即被投入战场,到1941年12月5日德国人的攻势被遏止时,他们的后勤补给线已经达到极限,再加上战线后方苏联游击队的不断破坏,前线部队的进攻已经难以维继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就此粉碎。巴巴罗萨计划最初制订时认为苏联红军会在冬天来临之前就崩溃,但真实情况是苏联部队始终能够组织有效抵抗。这一错误的估计
严重影响了德国人的计划。另外,苏联人在撤退时采取了焦土政策,他们坚壁清野,令德国人的后勤问题更为突出。当冬天来临时,大量德国士兵因苏联严寒的冬天和苏联的反攻而死亡。
虽然德军最后不得不因供应短缺与寒冷的冬天而停止进攻计划,但他们还是占领了大片苏联西部领土,而苏联直到1944年末才完全收复失地。
当德军占领了大部分苏联东欧部分的土地后,这场战争中最大的悲剧开始了:围攻列宁格勒。当德国与芬兰的部队分别从南方和北方抵达列宁格勒外围后,希特勒下令必须“将列宁格勒从地球上清除”,命令消灭城内的所有人口。德军开始包围列宁格勒以切断来自外部的援救物资,同时用炮击和空军轰炸。包围持续了900天,在饥饿、严寒和恐惧的氛围中,大约100万平民死亡――其中80万死于饥饿;但列宁格勒始终没有向纳粹屈服。著名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为此创作了举世闻名的《第七交响曲》(又称《列宁格勒交响曲》)去表现苏联军民在列宁格勒保卫战当中的英勇抗争及为此而付出的巨大牺牲。
在忍受了1941年末1942年初寒冷的冬天后,德军开始准备进一步的进攻行动。原本进军莫斯科的计划现已经改为进攻伏尔加河地区的斯大林格勒(Сталинград,今天的伏尔加格勒)。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并在进攻过程中遭受了重大的损失。
希特勒的犹豫不决、高级将领们对改变计划的不满以及过长的补给线,以及苏军的顽强抵抗,令斯大林格勒的巷战成为德国士兵的恶梦。当苏联红军发动反攻时,20个师的德军(还有2个罗马尼亚师)被切断了退路,德国第六集团军被完全围困。随着食品、燃料和弹药的消耗,德军的阵地越来越小,直到最后一部分德军在1943年初投降。为了确保前线军官不会投降,希特勒提升第六集团军司令弗雷德里希·保卢斯(Friedrich Wilhelm Ernst Paulus )为陆军元帅(因为历史上的德国陆军元帅没有一个曾经投降过。保罗斯没有投降,但也没有遵照希特勒的命令“战到最后一兵一卒一枪一弹”,他本人最后被苏军俘虏)。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役而载入史册,双方的损失都很惨重,大约有200万人死亡,其中50万是平民。该战役与中途岛海战同时成为二战最重大的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之后,德军渐渐丧失战场的主动权,但苏联人也因为战争损耗太大而没有形成有效的进攻力量。1943年开始,苏军在战场上逐渐转入反攻。1943年夏天,苏德双方的军队集结于库尔斯克(Курск)突出部,德军由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将军(von Manstein)领导下准备发动大规模的攻势,库尔斯克战役打响。库尔斯克战役是德军在东线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攻势,也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役。由于苏联方面事先获得了情报,为库尔斯克突出部的防御制订了一个大规模计划。在他们的抵抗之下,德军装甲部队最多只前进了17英里。在该场战役以苏军的胜利结束后,红军就始终控制着战争的主导权,苏联人发动了一系列猛烈的攻势,直到1945年5月占领柏林。

关键一点,德国的战争资源不能支持德国和盟国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当德军在斯摩棱斯克会战遭苏军的成功阻击已标志着德国将陷入一场毫无希望的消耗战。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则表明德国已彻底失去赢得这场战争的最后希望,至于放走33万英军等等都是次要原因,德国在基辅会战中一次就俘获65万苏军士兵,在7月22日德国消灭的苏联部队已超200万,33万算什么?美国、苏联和英国三国的军火产量和人力资源都是轴心国的数倍之多。克劳塞维茨说过,在战争中数量优势永远是最基本的取胜要素。苏联T-34坦克一个厂一天可以装配22辆,而德国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的月产量的和都不满500辆,如何作战?

二战德军失败原因:
战线过长
没发展航母
动苏联过早,应该和日本配合夹击苏联
低估亚洲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