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大理石地板砖:冀中的地道战的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4/28 13:52:35

冀中的地道战示意图http://gz.dayoo.com/gb/content/2005-08/08/content_2168785.htm

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中部清苑县冉庄民兵挖筑地道对日伪军进行的作战。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进入困难阶段,日伪军"扫荡"日益残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装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开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对日伪军进行斗争。冬初,清苑县冉庄民兵先在自己家中挖了单口隐蔽洞(俗称蛤蟆蹲),很快遭到日伪军的破坏。民兵把单口隐蔽洞改造成能进能出的双口隐蔽地道,但仍不能有效地进行战斗,多数地道又遭到破坏。

1942年夏季反"扫荡"开始后,中共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号召冀中人民普遍开展挖地道的活动,地道的构造不断改进和完善,初步形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既能隐蔽、转移,又便于依托作战的地道网络,成为长期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斗争的坚强地下堡垒。冉庄的地道也有较大的发展,共有4条主要干线、24条支线,村内户户相通,向外可通往孙庄、姜庄、隋家坟、河坡等村,全长30余华里。地道一般宽1米、高1.5米、顶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内设有了望孔、射击孔、通气孔、陷阱、活动翻板、指路牌、水井、储粮室等,便于进行对敌斗争。

冉庄民兵依托地道,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在多次战斗中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1943年1月7日,30名日伪军进村抢掠,冉庄民兵利用地道进行作战,毙伤其4人。

1945年4月1日,日伪军500余人向冉庄发动进攻,冉庄民兵20余人利用地道进行作战,毙伤日伪军13人,迫其撤退。6月20日,驻保定日军率伪军第14团千余人向冉庄进犯,冉庄民兵30余人先在村边进行阻击,尔后迅速转入地道,通过了望孔观察到一群伪军冲到村东企图破坏地堡工事,当即拉响地雷,炸死伪军数人。与此同时,村北老母庙、南口地平堡、东街碾子堡和十字街的民兵,也纷纷从暗室和高房工事等向日伪军射击,经数小时激战,毙伤其29人,日伪军被迫撤退。23日,日伪军又调集2000余人的兵力,再次进犯冉庄,先用迫击炮向村内猛烈轰击,随后,步兵迅速向村内冲击,当其进至村口时,踏响了民兵用水壶、铁桶等就便器材制造的地雷,日军数名被炸死。日伪军进村后,见四处空无一人,便东冲西撞,盲目射击。一群伪军刚进至东街,其中一名伪团长就被小庙工事里的民兵击毙,1名伪军去拖曳尸体,又被击毙。当大批日伪军进入村北布雷区时,守候在暗室里的5名民兵立即拉响11颗地雷,炸死日伪军多人。接着,民兵又用步枪毙其10余人,日伪军乱作一团,分头溃逃。数十分钟后,20余名伪军前来收尸,民兵再次拉响地雷,又炸死其5人。经13小时激战,冉庄民兵仅以轻伤1人的代价毙伤日伪军33人,打退了日伪军的进攻。从1942年至抗日战争胜利,冉庄民兵共进行地道战11次,毙伤日伪军96人,并缴获许多武器、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

冉庄地道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平原抗日军民的一个创造,是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一种有效的作战形式。

这里还有一些课本的下载http://www.bgy.gd.cn/wenbo/101.htm

希望我的回答让你满意 :)

说起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的地道战,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可说起一位美国军人曾参加中国地道战,知道的人就不那么多了。
  
  抗日战争后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取得了辉煌战绩,引起盟军的高度重视。1944年夏天,美军派出观察组前往延安进行考察。它的任务是了解共产党军队的抗战情况,搜集日军在华北的情报以及为盟军海空军作战收集气象资料。不久,美军观察组的一部分人被分派到晋察冀各军区开展工作。被派往冀中抗日根据地的是一位名叫布鲁克·多兰的陆军上尉。他受到时任冀中军区司令员杨成武的热情欢迎。 1945年1月21日,多兰在冀中军区联络科科长高存信等7名八路军官兵的陪同下,来到任丘县考察。为安全起见,他头裹白毛巾,身穿深蓝色棉袄棉裤,一副中国百姓的打扮。一路上,当地军民向他详细介绍了利用地道战打击日寇的情况,并带他参观了各式各样的地道。多兰尽管对中国的地道战颇感新奇,但他对这种战法能否奏效表示怀疑。
  
  当晚,多兰和高存信一行寄宿在皮里村一户百姓家中。由于旅途劳累,他们很快进入了梦乡。凌晨4点多钟,一阵激烈的枪声将多兰等人从梦中惊醒。接着,窗外传来了杂乱的马蹄声,原来是日军采用突然袭击的方法,展开对任丘县的“扫荡”。
  
  在房东大娘的家里,有一个地道口,设于夹壁墙中。高存信立即命令大家下地道。多兰由于身材高大,从来没有钻过地道,耽误了一段时间。等其他人下地道时,日军已经冲进院子。高存信等人与日军展开激烈枪战。院子里的日军越来越多。高存信等人寡不敌众,边打边下地道。当高存信最后一个钻入地道时,已经来不及掩盖洞口。日军随后冲进屋里。
  
  进屋的日军不仅发现了洞口,还发现了多兰来不及带走的照相机、笔记本、地图等物品。他们断定地道里一定有西方人。他们将房东老大娘抓起来,逼问她地道干线、支线的走向、其他洞口的位置以及西方人的去向。老大娘一言不发。残暴的日军挥刀砍断了她的手臂。接着,日军使出浑身解数,试图杀死地道里的人。
  
  他们先向地道里扔手榴弹,但蛇形的地道抑制了四处飞溅的弹片,地道里的人安然无恙;他们又向地道里灌水,水顺着沟渠流进早已挖好的蓄水坑;他们又用烟熏,滚滚浓烟顺着烟道慢慢排出。这一切都未威胁到多兰等人的生命安全。日军仍不死心,又到处挖掘洞口,但始终没有找到。
  
  多兰平生从未遇到过这样的战斗。他坐在地道中也不知干啥好,只能静静地观察事态的变化。其他人不停地忙碌着。他们脱下棉衣,摘下毛巾,挖一些土,准备防毒、防水、防烟。高存信则有条不紊地指挥,有时还悄悄移动到洞口,冷不防向日军射击。几个小时过去了,高个的多兰在狭窄的地道中感觉到了压抑和疲劳。他蜷曲着双腿显得十分痛苦,偶尔活动一下也只能靠匍匐来完成。此时地道里仍然还能听到外面的枪声和日军的叫骂声。多兰看其他人还在忙碌着就默默地告诫自己,一定要像这些勇敢的中国人那样坚持到底。
  
  下午5点多钟,无计可施的日军放弃了战斗,撤出了村子。高存信等人获悉战斗已经结束,纷纷爬出地道。这时,天已经大黑了。多兰听着人们对这次日军突袭的讲述,看着血肉模糊的房东老大娘,心中久久难以平静。他伸出大拇指敬佩地说:“伟大!伟大!日本必败,中国必胜!八路军必胜!”
  
  几天后,多兰被送回延安。这次冀中之行使多兰增加了一次难忘的经历。在短短的时间里,他了解了冀中八路军与日军作战的情况,了解了人民军队与群众的血肉关系,也了解了地道战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在延安,他逢人便自豪地说:“地道战,我是美国军人中第一个参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