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锅牌子哪个好用:最近读了“曾国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品牌网 时间:2024/05/05 22:53:00
其中有这样一句“中国人中有尧舜禹汤,也有共工蚩尤,有周公孔孟,也有管蔡盗跖。”,请问汤、共工、管蔡盗跖怎么解释?

商汤(约公元前16世纪)姓子名汤,又名履、天乙、大乙、武汤、武唐、天一汤等,史称“汤有七名”,是商朝的创建者。 契十四世孙。即位十七年克夏,号曰武王。王十三年崩,年百岁。谥曰汤。一曰成汤,一曰武汤。

  商族部落从契到汤14代,已发展成为夏朝在东方一个势力很强的诸侯国。汤从河南商丘徙居北亳(今曹县土山集一带),与有莘氏通婚,并任用有莘氏陪嫁的“滕臣”伊尹为相。在伊尹的辅佐下,商国人心安定,生产发展,国力日强,结果除了韦、顾 、昆吾外,许多诸侯、方国都归顺了商。
  公元前16世纪中期,汤联合诸部落,先灭掉夏的联盟昆吾、韦、顾等国,然后乘 势攻夏,夏兵大败。夏桀奔三(今定陶北),窜南巢(安徽巢县),全军覆灭,夏亡。经过11次战争近20年而取得天下,建立商朝,定都于亳。相传他在位13年而崩,葬于曹南山之阳(今曹县土山集)。现陵墓仍存。

  共工

  中国古代神话中炎帝的后裔。相传是古代的水神。传说共工人面蛇身朱发。关于共工的神话传说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共工与颛顼之战。《淮南子》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关于共工的传说还有禹逐共工,祝融与共工战等等。

  1.古代传说中的天神,与 颛顼 争为帝,有头触 不周山 的故事。
  2.古史传说人物。为 尧 臣,和 驩兜 、 三苗 、 鲧 并称为“四凶”,被流放于 幽州 。
  3.古代官名。工官。本谓供百工之职,后为官名。
  4.古代官名。 汉 代少府的属官。 王莽 时又改少府为“共工”。

  管蔡:周武王 弟 管叔鲜 与 蔡叔度 的并称。 武王 崩, 成王 幼, 周公 摄政, 管 蔡 流言于国,谓“公将不利于孺子”, 周公 避居 东都 ,后 成王 迎 周公 归, 管 蔡 惧,挟 纣 子 武庚 叛, 成王 命 周公 讨伐,诛杀 武庚 与 管叔鲜 ,流放 蔡叔度 ,其乱终平。事见《书·金縢》及《史记·管蔡世家》。

  “盗跖”为一人名,指称一个名叫跖的大盗,本篇以人物之名为篇名。《盗跖》内容的中心是抨击儒家,指斥儒家观点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主张返归原始,顺其自然。
  本篇写了三个寓言故事,自然地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至“几不免虎口哉”,写盗跖与孔子的对话,孔子规劝盗跖,反被盗跖严加指斥,称为“巧伪”之人。盗跖用大量古往今来的事例,证明儒家圣君、贤士、忠臣的观念都是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儒家的主张是行不通的,就连孔子自己也“不容身于天下”,因为他“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盗跖”是先秦时代里一位著名的叛逆者,称他为“盗”当然是基于封建统治者的观点,孔子眼里的盗跖就是“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的、吃人肝的人物,但同时又不得不赞美他“心如涌泉,意如飘风”,而且兼有“三德”。第一部分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因篇幅较长注译时划分为前后两个部分。第二部分至“离其患也”,写子张和满苟得的对话,一个立足于名,一个立足于利,通过其间的辩论更进一步揭示出儒家说教的虚伪性,并且明确提出了“反殉而天”、“与道徘徊”的主张,与其追求虚假的仁义,不如“从天之理,顺其自然。余下为第三部分,写无足和知和的对话,一个尊崇权势与富有,一个反对探求、抨击权贵,通过其间的讨论进一步明确提出“不以美害生”、“不以事害己”的主张。
  本篇历来认为是伪作,或认为是后学者所为。通观全篇,第一部分与二、三部分的语言风格也很不一样,第一部分一气呵下,直陈胸意,淋漓尽致,不拖泥带水,与《庄子》内篇离奇婉曲的风格迥异;二、三部分又晦涩不畅,显得十分费解。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形形色色的中国人中,有好的还有坏的,有忠良的也有奸诈的,有经世救国之人,也有鸡鸣狗盗之徒,好读书,不求甚解,看书就要看书中的精华所在,看作者的意图,没有必要在字面咬文嚼字 ^_^

均为人名~~
汤也是明君~~
管蔡、盗跖就不是什么好人了。。

这些是不忠之徒